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19-2020版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第20课 兴贤课件 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ppt

53页
  • 卖家[上传人]:cn****1
  • 文档编号:572644488
  • 上传时间:2024-08-13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47MB
  • / 5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20课 兴 贤第五单元 唐宋议论文 文本导学学后自评内容索引 文本导学 1.通假字通假字践五帝、三皇之涂    同 , 2.古今异义古今异义(1)古今之通义,流俗所共知耳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2)魏、晋而下,至于李唐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础整合“途”治世的境界俗人,世俗之人一般的风俗习惯(含贬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 3.一词多义一词多义(1)适不迩小人: 举类迩而见义远:(2)轶轶三代:轶我河县: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 (3)践然后践五帝、三皇之涂哉: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动词,亲近、偏信形容词,近动词,超过、超越动词,袭击散失动词,实行、实践、履行动词,踩、踏动词,践踏、登上 (4)以国以任贤使能而兴: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久之能以足音辨人: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皆以美于徐公:介词,因为介词,拿、用介词,凭借,依靠连词,表并列连词,表结果介词,表时间的界限动词,以为、认为 4.文言句式文言句式(1)有贤而用,国之福也:(2)不责人以细过:(3)不有忌讳,则谠直之路开矣:判断句。

      状语后置句 整体感知一、结构图解兴贤一、提出问题:(是什么)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二、分析问题(为什么)正反对比论证兴贤则昌反之则亡举例证明:治乱之世,均有贤才得出结论:有贤而用之者,国之福也, 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三、解决问题(怎么样)今太平之世,人才济济任贤的具体做法——五“则”展望美好前景,呼应前文观点鉴古知今 二、中心主旨本文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分析,论证了中心论点——国家的兴盛、衰亡,能否任用贤能之人是一个决定性因素 重点突破得贤才者得天下,非知之难,而行之难矣结合文章,畅谈千古英雄怀才不遇的原因答答案案  千古英雄怀才不遇,原因诸多,结合本文,从统治者方面来看,有以下几点:①统治者闭目塞听,甚至刚愎自用,不能广开言路,虚心接纳意见;②统治者求全责备;③统治者忠奸不分,亲小人,远贤臣;④统治者墨守成规,挤压了人才发挥的空间答案 学后自评 基础达标1.对下列加颜色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汉之兴也有萧、曹、寇、邓之徒  徒:一类人B.博询众庶 庶:平民,百姓C.不迩小人 迩:远离D.跨两汉、轶三代 轶:超过,超越答案解析111234567891012 13 14 15 16 17√√解析 解析 迩:亲近,偏信。

      2.下列各项中,加颜色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以任贤使能而兴     以:介词,因为B.以母忧去职 以:介词,因为C.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以:介词,拿、用D.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以:介词,表时间的界限解析 解析 以:凭借,依靠解析111234567891012 13 14 15 16 17答案√√ 3.下列各项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有贤而用,国之福也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C.犹有贤能若是之众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答案解析 解析 A项为判断句,B、C、D三项为倒装句√√解析111234567891012 13 14 15 16 17 111234567891012 13 14 15 16 174.下列对加颜色字的解释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魏、晋而下,至于李唐 ②被创流血,至难也 ③犹有贤能若是之众 ④觉今是而昨非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答案√√解析解析 解析 ①至:到达②至:极③是:代词,代指前文提到的贤能之士④是:与“非”相对,正确的、对的 111234567891012 13 14 15 16 17【【课内阅读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5~~8题。

      题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此二者必然之势,古今之通义,流俗所共知耳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矣有贤而用,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商之兴也有仲虺、伊尹,其衰也亦有三仁周之兴也同心者十人,其衰也亦有祭公谋父、内史过两汉之兴也有萧、曹、寇、邓之徒,其衰也亦有王嘉、傅喜、陈蕃、李固之众魏、晋而下,至于李唐,不可遍举,然其间兴衰之世,亦皆同也由此观之,有贤而用之者,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可不慎欤?阅读达标 111234567891012 13 14 15 16 17今犹古也,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今之士民犹古之士民古虽扰攘之际,犹有贤能若是之众,况今太宁,岂曰无之,在君上用之而已博询众庶,则才能者进矣;不有忌讳,则谠直之路开矣;不迩小人,则谗谀者自远矣;不拘文牵俗,则守职者辨治矣;不责人以细过,则能吏之志得以尽其效矣苟行此道,则何虑不跨两汉、轶三代,然后践五帝、三皇之涂哉! 111234567891012 13 14 15 16 175.对下列句子中加颜色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弃贤专己而衰       专己:自负专断B.古虽扰攘之际 扰攘:纷扰C.博询众庶 询:咨询D.则谠直之路开矣 直:正直答案解析√√解析 解析 直:直言进谏。

      6.下列句中加颜色的“之”字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B.商之兴也有仲虺、伊尹C.其衰也亦有王嘉、傅喜、陈蕃、李固之众D.在君上用之而已111234567891012 13 14 15 16 17答案解析√√解解析析  B项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C、D三项均为代词 7.下列对“商之兴也有仲虺、伊尹,其衰也亦有三仁”一句中的人物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仲虺、伊尹、“三仁”都是贤者B.仲虺、伊尹是贤者,“三仁”是奸人C.仲虺、伊尹是奸人,“三仁”是贤者D.仲虺、伊尹、“三仁”都是奸人111234567891012 13 14 15 16 17答案√√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可不慎欤?译文:(2)不责人以细过,则能吏之志得以尽其效矣译文:111234567891012 13 14 15 16 17答案有人才却不能任用,就和没有一样,能够不慎重对待吗?不求全责备,那么官吏就能放开手脚,大展宏图了 111234567891012 13 14 15 16 17【【文外阅读文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题读《江南录》读《江南录》王安石故散骑常侍徐公铉奉太宗命撰《江南录》,至李氏亡国之际,不言其君之过,但以历数①存亡论之虽有愧于实录,其于《春秋》之义②,箕子之说③,徐氏录为得焉 111234567891012 13 14 15 16 17然吾闻国之将亡必有大恶,恶者无大于杀忠臣国君无道,不杀忠臣,虽不至于治,亦不至于亡纣为君,至暴矣,武王观兵于孟津,诸侯请伐纣,武王曰:“未可及闻其杀王子比干,然后知其将亡也,一举而胜焉季梁在随,随人虽乱,楚人不敢加兵虞以不用宫之奇之言,晋人始有纳璧假道之谋④然则忠臣国之与也,存与之存,亡与之亡予自为儿童时,已闻金陵臣潘佑以直言见杀,当时京师因举兵来伐,数以杀忠臣之罪及得佑所上谏李氏表现之,词意质直,忠臣之言予诸父中旧多为江南官者,其言金陵事颇详,闻佑所以死则信然则李氏之亡,不徒然也 111234567891012 13 14 15 16 17今观徐氏录言佑死,颇以妖妄,与予旧所闻者甚不类不止于佑,其它所诛者,皆以罪戾,何也?予甚怪焉若以商纣及随、虞二君论之,则李氏亡国之君,必有滥诛,吾知佑之死信为无罪,是乃徐氏匿之耳何以知其然?吾以情得之大凡毁生于嫉,嫉生于不胜,此人之情也。

      吾闻铉与佑皆李氏臣,而俱称有文学,十余年争名于朝廷间当李氏之危也,佑能切谏,铉独无一说,以佑见诛,铉又不能力诤,卒使其君有杀忠臣之名,践亡国之祸,皆铉之由也铉惧此过而又耻其善不及于佑故匿其忠而污以它罪以佑观之其它所诛者又可知矣噫若果有此吾谓铉不惟厚诬忠臣其欺吾君不亦甚乎![选自《新选新注唐宋八大家书系(王安石卷)》,有删改] 111234567891012 13 14 15 16 17注注 ①历数:指帝王继承的次序古代迷信说法,认为帝位相承和天象运行次序相应②《春秋》之义:臣子为君亲讳,礼也③箕子之说:周武王灭商后,问商纣王的叔叔箕子商灭亡的原因,箕子不讲商的恶,只讲存亡之理④晋国向虞国借道讨伐虢国,宫之奇劝谏,虞君不听,为晋回军时所灭 111234567891012 13 14 15 16 179.对下列句子中加颜色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徐氏录为得焉        得:感恩B.然则忠臣国之与也 与:同盟C.数以杀忠臣之罪 数:列举D.然则李氏之亡,不徒然也 徒:仅仅解析 解析 得:中意,适合答案解析√√ 111234567891012 13 14 15 16 17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铉惧此过而又耻其善/不及于佑/故匿其忠/而污以它罪/以佑观之其/它 所诛者又可知矣/噫/若果有此/吾谓铉不惟厚诬/忠臣其欺吾/君不亦甚乎B.铉惧此过/而又耻其善不及于佑故/匿其忠而污以它罪/以佑观之其它/所 诛者又可知矣/噫/若果有此/吾谓铉不惟厚/诬忠臣其欺吾君/不亦甚乎C.铉惧此过/而又耻其善不及于佑/故匿其忠而污以它罪/以佑观之/其它所 诛者又可知矣/噫/若果有此/吾谓铉不惟厚诬忠臣/其欺吾君不亦甚乎D.铉惧此过而又耻其善/不及于佑故/匿其忠而污以它罪/以佑观之/其它所 诛者又可知矣/噫/若果有/此吾谓铉不惟厚诬/忠臣其欺吾/君不亦甚乎答案解析√√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徐铉的《江南录》在评论李煜亡国这件事时,并没有言及李 煜的过错,这有悖于历史创作的“实录”原则。

      B.作者直言国君的最大恶行是杀害忠臣,有此恶行必然会导致国破家亡, 作者列举历史上的事例证明这一观点,很有说服力C.作者以小时候听到过的潘佑直言被杀的相关事实,来说明李氏亡国与 杀害忠臣不无关系D.作者摆事实、讲道理,指出徐铉的《江南录》歪曲史实,诬陷忠良, 欺瞒君主,是为了达到弹劾同僚的目的答案解析√√111234567891012 13 14 15 16 17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知佑之死信为无罪,是乃徐氏匿之耳译文:(2)大凡毁生于嫉,嫉生于不胜,此人之情也译文:111234567891012 13 14 15 16 17答案参考译文我确信潘佑是无罪而被杀的,这一定是徐铉隐瞒了事实的真相 一般说来诋毁是由嫉妒产生的,嫉妒是由己不如人产生的,这是人之常情啊 111234567891012 13 14 15 16 17(2016·山东山东)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7题景公问晏子曰:“吾欲服圣王之服,居圣王之室,如此,则诸侯其至乎?”晏子对曰:“法其节俭则可;法其服,居其室,无益也三王①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诸侯也。

      诚于爱民,果于行善,天下怀其德而归其义,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古者常有处橧巢②窟穴而不恶,予而不取,天下不朝其室,而共归其仁及三代作服,为益敬也服之轻重便于身,用财之费顺于民其不为橧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是故真题回放 111234567891012 13 14 15 16 17明堂之制,下之湿润,不能及也;上之寒暑,不能入也土事不文,木事不镂,示民知节也及其衰也,衣服之侈过足以敬,宫室之美过避润湿,用力甚多,用财甚费,与民为仇今君欲法圣王之服,不法其制,若法其节俭也,则虽未成治,庶其有益也今君穷台榭之高,极污池之深而不止,务于刻镂之巧、文章之观而不厌,则亦与民而仇矣若臣之虑,恐国之危,而公不平也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之言过矣景公禄晏子以平阴与藁邑晏子辞曰:“吾君好治宫室,民之力敝矣;又好盘游玩好,以饬女子,民之财竭矣;又好兴师,民之死近矣敝其力,竭其财,近其死,下之疾其上甚矣!此婴之所以不敢受也 111234567891012 13 14 15 16 17公曰:“是则可矣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晏子曰:“婴闻为人臣者,先君后身,安国而度家,宗君而处身,曷为独不欲富与贵也!”公曰:“然则曷以禄夫子?”晏子对曰:“君商渔盐,关市讥③而不征;耕者十取一焉;弛刑罚,若死者刑,若刑者罚,若罚者免。

      若此三言者,婴之禄,君之利也公曰:“此三言者,寡人无事焉,请以从夫子公既行若三言,使人问大国,大国之君曰:“齐安矣使人问小国,小国之君曰:“齐不加我矣节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 111234567891012 13 14 15 16 17注注  ①三王:夏商周三代之明君,多指夏禹、商汤、周文王(或周武王)②橧(zēnɡ)巢:用柴薪搭建的巢形住所③关市:指集市讥:稽查,盘问 111234567891012 13 14 15 16 1713.对下列句子中加颜色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   说:同“悦”,高兴B.土事不文,木事不镂 文:花纹C.下之疾其上甚矣 疾:痛恨D.宗君而处身 宗:尊崇解解析析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B项“文”应为名词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绘上纹饰”答案解析√√ 111234567891012 13 14 15 16 17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颜色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服之轻重便于身青,取之于蓝C.然则曷以禄夫子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D.关市讥而不征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如此,则诸侯其至乎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解解析析  本题考查“其、于、以、而”四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A项副词,表推测,大概/代词,他们B项介词,对于/介词,从C项介词,拿,用/连词,表目的,来D项均为连词,表转折,却答案解析√√ 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 不镂刻B.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 不镂刻C.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 不镂刻D.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 不镂刻解析答案√√111234567891012 13 14 15 16 17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晏子认为,古代圣王诚心诚意地爱护百姓,实实在在地对百姓行善, 因此天下的人都感念其徳义而归附他们B.晏子认为要想治理好国家,使天下归附,最重要的不是取法已过时 的古圣王制度,而是效法他们的节俭风尚C.面对景公的封赏,晏子并不领情,他毅然决然地予以拒绝,并且指 出了景公穷奢极欲与穷兵黩武的危害性D.本文采用对话的方式,批评了景公治理国家的错误观点和做法,表 达了晏子减少赋税、减轻刑罚等政治主张。

      解析111234567891012 13 14 15 16 17答案√√ 111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不为橧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译文:(2)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之言过矣译文:(3)是则可矣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译文:解析答案1234567891012 13 14 15 16 17参考译文 他们不再造柴薪搭成的巢居住,是为了避风寒;不再造土穴居住,是为了避潮湿您却还想让诸侯来归附,不是很难吗?您的话错了这样做是可以的虽然这样,难道您就不想要富有和尊贵吗?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54讲物质制备的综合实验探究考点1无机物的制备实验探究.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44讲烃化石燃料考点1脂肪烃的结构与性质.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八章第40讲反应过程中微粒浓度变化及图像分析考点1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关系及分析.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真题演练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1讲铁及其氧化物氢氧化物.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真题演练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46讲醇酚和醛酮.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55讲化学综合实验探究考点1物质含量或组成的测定.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考点突破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2讲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考点1电解质及其电离.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44讲烃化石燃料考点2芳香烃的结构与性质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52讲离子的检验物质的鉴别与推断考点1常见离子的检验.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八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第36讲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考点1电离平衡及影响因素.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28讲反应热的测定及计算考点2盖斯定律及应用.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真题演练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2讲铁盐和亚铁盐含铁物质的转化.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43讲考点1碳原子的成键特点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空间结构.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真题演练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47讲羧酸及其衍生物.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考点突破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8讲硫酸含硫物质之间的转化考点1硫酸硫酸根离子的检验.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真题演练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4讲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规律.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47讲羧酸及其衍生物考点1羧酸酯的结构与性质.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真题演练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9讲钠及其氧化物.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考点突破第七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33讲化学平衡常数及转化率考点2化学平衡常数及转化率的计算.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考点突破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2讲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考点3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