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制教育 国家权力与国际权力结构.ppt
17页第四讲 国家权力与国际权力结构 一、 权力的类型与构成 权力的概念:一个国际关系行为体对其他行为体实施影响的 能力(capacity)既包括说服、宣传、诱导等 非强制方式,也包括使用或威胁使用暴力等强 制方式行为体权力的地位和运用是以与其他 行为体力量的差距为参照的没有参照就无所 谓权力判断权力运用的成败关键看对象是否 服从 w 汉斯·摩根索:一个行为者有能力控制另一个行为者的意 志和行为,并维持这种控制包括了为实 现控制的目的而服务的全部社会关系w 卡尔·多伊奇: 权力即“在冲突中获胜和克服障碍的能力” w 肯尼思·沃尔兹 :权力为国家提供的利益包括1、保持自主;2、增大行动自由;3、获取更大的安全回旋空间;4、在国际社会中得到更大的影响力与权力相关的概念: 影响(influence)指一个行为体改变其他行为体行为的能力当一个行为体 能够使其他行为体去做其原本不会做的事情时,该行为 体就拥有了对于其他行为体的影响 权威(authority)指行为体在不使用强制或威胁使用强制的情况下,根据权 利和资格使其他行为体自愿接受其命令的能力 暴力(force)指强制其他行为体接受其影响的能力。
一般依靠军事力 量或警察行动实现其目标 权力的分类: 软权力(soft power)指影响或说服其他行为体的能力包括通过意识 形态宣导、文化的影响、经济援助等体现的 是一种说服与合作的国家间关系硬权力(hard power)指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其他行为体,迫使其改变 自由意愿和行动的能力包括军事打击或经济 制裁潜在权力(potential power) 指一个国家基于其有形和无形资源而具有的决定关系发展 结果的可以预期的能力 现实权力(actual power) 指一个国家实际运用其有形与无形资源决定其他行为体行 为的能力 有形权力(tangible power) 指一个国家的有形资源,包括领土、人口、经济发展水平 、军事力量等 无形权力(intangible power) 指一个国家的无形资源,包括政治制度、国家意志、民族 精神、文化教育水平等影响权力等级的关键因素: w 领土与地缘因素包括地理位置、天然安 全屏障、向外活动空间等w 人口因素不仅看人口的绝对数量,而且 看人力资源的质量和可动用的程度w 自然资源可利用自然资源,尤其是战略 原料与国际市场和国家发展需求的差距使 之成为国家间竞争的关键之一。
w 经济发展水平帝国的基础是财富”(保 罗·肯尼迪)国民经济的相对增长水平 和向硬权力转化的程度是主要的参考指标 w 军事能力是构成国家权力的最重要因素 包括军事预算、军队规模、技术水平、 指挥和调动能力等著名学者强调的权力要素 w 摩根索:地理、自然资源、工业能力、军事准 备、人口、民族性格、国民士气、外交质量、 政府质量 w 斯皮克曼(Nicolas J. Spykman):领土状况、 边界特征、人口规模、原料多寡、经济技术发 展、财力、民族同质性、社会结合程度、政治 稳定性、国民士气 w 基辛格:卓越的政治和战略理解力、国内公众 对特定政策的支持、同其他国家的关系、领导 的声望及其为达到既定目标所具备的能力观察权力的角度(卡尔·多伊奇): 1、国家所在的联盟体系内人口、领土、产 值总和、对另一国家政治过程的渗透程度 、军事存在程度、外援规模、反向经济依 赖程度、势力范围;2、给予他人最高奖赏和最严厉惩罚之间的 差域; 3、强国与弱国、控制与被控制国家之间的 相互依赖程度 二、权力分配与权力模式 w “极”(pole)的概念:指金字塔形状的国际权力结构(power pattern)中起主导作用的大国。
最初源于 自然世界地球的两极和电磁体的二极代 表两个相互对抗、相互排斥的高端权力关 系结构随着大国权力分配状况的变化, 引申出单极(unipolar)、两极(bipolar) 和多极(multipolar)现象 成为“极”的大国的特殊权力表现: 1、高水平的军事能力使之在战略上比较自 足,并将其权力突出地表现于国界之外; 2、其广义的安全概念包括对于地区和全球 权力平衡的关注; 3、在界定和捍卫自身利益时比其他国家更 加武断w 权力均衡(balance of power)指国际体系中处于竞争状态的大国或者国家 集团之间权力分配基本相当不存在单一 的支配性力量或者绝对的“权力优势”多 极结构出现是权力均衡的结果权力均衡的结构特征: 1、产生于多数大国对霸权(hegemony )国 家的不可容忍; 2、意图维持权力均衡的大国对自己的权力 野心保持克制; 3、受威胁国家的权力补充足以制约侵略性 国家权力的突出增长; 4、在几个大国当中通常存在一个权力调度 或平衡者,通过改变其支持对象扶弱抑强 w 霸权体系指国际权力分配极端不平衡,在国际竞争 中产生了权力的高度垄断,即一、两个超 级大国掌握了对国际秩序的支配权。
单极 和两极结构都属于霸权体系的表现霸权 追求的目标不是国家的共处而是支配权的 获得 霸权稳定论的基本观点: 1、国际秩序是权力垄断而不是权力均衡的结果明显的 权力优势可以造就并且维持国际稳定; 2、历史上最流行的权力模式不是权力均衡而是霸权在两 次全球性冲突之间存在“长周期”的世界领导权; 3、代表并且控制一个时代主要资源的大国有条件确立自己 的霸权,并建立“霸权治下的和平”秩序 4、霸权体系下,非霸权国家可能在不承担维持秩序义务的 情况下享受公共与集体产品,因此他们并不一定反对“ 仁慈的霸权” 5、导致战争出现的结构性原因是均衡的失败,而不是霸权 的出现三、关于国际权力体系变革的几种 假设: 1、霸权国家在全球承担的义务与所掌握的资源之间出现 不平衡,迫使其减少自己的义务,从而导致霸权衰落 2、战争或者激烈竞争造成多数大国力量的衰弱为损失最小 者获取霸权提供契机 3、非霸权国家实力的上升最终形成对霸权的挑战 4、如果没有一个国家相信改变现有体系是有利可图的,则 该体系将保持稳定 5、如果预期利益大于预期成本,则一个国家就可能力图改 变现有体系 6、如果实际付出的成本大于预期利益,则一个国家意图改 变国际体系的过程就会中止。
7、国际体系的失衡必然导致反映权力重新分配的体系变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