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6课《诫子书》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
7页诫子书【基础达标】1.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夫(fú)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jiǎn)以养德B.非淡泊(bó)无以明志,非宁静(jìng)无以致远C.淫(yín)慢则不能励精,险躁(zào)则不能治性D.遂(suí)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lú),将复何及!2.我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不同书体展现出不同的风采下面是学校书法鉴赏会上的两幅作品,请从下面的选项中为甲、乙两幅书法作品选出最适当的评价A.此作品是行书,笔画相互牵连,疏密得体,舒展自如,流畅洒脱B.此作品是篆书,笔画圆转,有古代象形字的特点C.此作品是隶书,用笔有力,蚕头燕尾,体态扁宽,中正典雅D.此作品是楷书,笔画平正,结构整齐,布局匀整,端庄方正甲:( ) 乙:( )3.学校正在开展以“家风家教大家谈”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加1)为了宣传这次活动,校学生会拟写了一则宣传标语下面是这则标语的上半句,请你补写出下半句要求:与上半句语意相关、句式相同、字数相等) 严家训时时记, (2)某同学随爸爸妈妈去一位亲戚家做客,吃饭时,只见亲戚家6岁的小孩拿起筷子,一个劲地把爱吃的菜往自己碗里夹,小孩的妈妈劝阻无效,小孩的奶奶在一旁说:“孩子还小,长大了就好了。
你同意小孩奶奶的说法吗?请说明理由能力巩固】课内阅读阅读《诫子书》,回答问题4.解释下面的词语1)致( ) (2)广( )(3)日( ) (4)庐( )5.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提醒自己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并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理解6.中国人历来崇尚、重视家教本文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家教的?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7.作者是从哪两方面展开论述的?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8.诸葛亮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课外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吾见家中后辈体皆虚弱,读书不甚长进,曾以为学四字勖儿辈:一曰看生书宜求速,不多阅则太陋;一曰温旧书宜求熟,不背诵则易忘;一曰习字宜有恒,不善写则如身之无衣、山之无木;一曰作文宜苦思,不善作则如人之哑不能言、马之跛不能行四者缺一不可盖阅历一生而深知之深悔之者,今亦望家中诸侄力行之两弟如以为然,望常以此教诫子侄为要选自《曾国藩家书》,有删改)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1)曾以为学四字勖儿辈( )(2)一曰温旧书宜求熟( )(3)今亦望家中诸侄力行之( )(4)望常以此教诫子侄为要(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夫君子之行盖阅历一生深知之B.非淡泊无以明志两弟如以为然C.险躁则不能治性不背诵则易忘D.两弟如以为然其人舍然大喜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善写则如身之无衣、山之无木2)四者缺一不可盖阅历一生而深知之深悔之者12.选文主要介绍了哪四件有关“为学”的事?请根据原文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13.请结合选文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选文与课文《诫子书》在“为学”方面的相同点素养拓展】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甲】诫子书【乙】示儿燕孙枝蔚①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②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③效此也譬如茶杯饭碗,明知是旧窑④,当珍惜;然贫家止有此器,将忍渴忍饥作珍藏计乎?儿当知之注释】①孙枝蔚:清初诗人②高阁:束之高阁,不去阅读③遑:闲暇,空闲④旧窑:年代久远的珍贵古瓷丙】谕儿书吴汝纶①忍让为居家美德不闻孟子之言三自反乎?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人生在世,安得与我同心者相与共处乎?凡遇不易处之境,皆能掌②学问识见孟子“生于忧患”“存乎疢③疾”,皆至言也注释】①吴汝纶:清末散文家②掌:同“长”③疢(chèn)疾:疾病,比喻忧患14.【释义·懂文】根据文意,选出【乙】【丙】两文标题中“示”“谕”最恰当的义项1)示( )A.上天对人类显现吉凶祸福B.给人看C.告诉,告知D.教导(2)谕( )A.上对下的文告、指示B.告诉C.知道D.比喻1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效此也2)凡遇不易处之境,皆能掌学问识见16.【圈点·品味】参照示例,结合加点词语赏析下面句子,体会文中父亲说话时的语气和情感示例: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须”是必须的意思,连用两个“须”,表达了肯定、不容置疑的语气非……无以……”双重否定,强调了“学习”和“立志”的重要性,表现了诸葛亮对儿子的殷切期望1)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2)人生在世,安得与我同心者相与共处乎?17.【摘录·明理】下面是从三则家书中摘录的蕴含着修身治学智慧的话,根据语境把合适的内容填在相应的横线上填序号)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③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④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 ⑤忍让为居家美德 ⑥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 ⑦生于忧患,存乎疢疾 读书须注重方法,务实求知,我们可以按照古人说的“(1) ”去做;面对困境,我们可以用古人的话“(2) ”来勉励自己;放纵懈怠、内心浮躁时,我们可以提醒自己“(3) ”;追逐名利、失去目标时,我们可以告诫自己“(4) ”。
参考答案1.D2.C A 【解析】甲作品字体扁平,蚕头燕尾,化圆为方,强化提按,是隶书乙作品字体笔画连绵,粗细相间,线条流动,是行书3.(1)示例:好家教人人夸(好家风代代传)(2)示例一:不同意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小养成,文明礼仪要从小事做起示例二:同意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没有什么“特效药”,做不到立竿见影,教育孩子要讲究方式方法4.(1)达到(2)增长(3)岁月,时光(4)简陋的房屋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作为新时代的学子应记住,在静中求学,在学中广才,切勿浮躁,切莫虚度光阴6.学习和做人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他对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7.作者就学习(或“治学”)和做人(或“修身”)进行论述无论是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需要静,学习需要静,获得成就也需要静把失败归纳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8.示例:诸葛亮认为,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就必须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就必须确立大志(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所以,三者中,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那么如何培养志向呢?必须“宁静”,即清心寡欲、专心致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如此说来,一个人要想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就必须修养自己的品德那如何修养品德呢?必须以宁静修养身心,以俭朴涵养品德(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看来,“志”是成才的前提,而“修身、养德”是成才的关键这也正是诸葛亮的观点所在9.(1)曾经(2)温习,复习(3)也(4)告诫,劝勉10.C11.(1)不擅长写字便好比身上没有(穿)衣,山上没有树2)四者缺一不可这是(我)阅历一生才知道的深为后悔的地方12.示例:一是看新书应该追求速度;二是温习旧书应该追求熟练;三是学习写字应该有恒心;四是创作文章应该苦苦地思索13.示例:①“不多阅则太陋”“非学无以广才”均体现出要多读多看,努力学习,增长自己的知识和才干的观点习字宜有恒”“才须学也”均体现出学习要勤奋、要有恒心和毅力的观点14.(1)D 【解析】注意“示”是一词多义,在解释时要结合具体语境示儿”的意思是教导儿子,“示”的意思是“教导”2)B 【解析】“谕”是一词多义,在解释时要结合具体语境谕儿书”的意思是告诉儿子(一些道理)的信,“谕”的意思是“告诉”。
15.(1)爱惜书本是有能力的人家(富贵人家)藏书的人所做的事,我们贫穷人家没有空闲(余力)效仿这种做法2)凡是遇到逆境(不顺的处境),都能增长学问和见识16.(1)示例:“切莫”是千万不要的意思,语气坚决,强调了要读书就不必爱惜书,表现了孙枝蔚要儿子务实求知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2)示例:“安得……乎”以反问的语气告诉儿子遇到志同道合的人很难,要学会忍让,表现了吴汝纶对儿子拥有美好德行的殷切期望17.(1)④(2)⑦(3)③(4)②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