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UT评分评估接受一线化疗晚期胃癌患者的价值.docx
4页CONUT评分评估接受一线化疗晚期胃癌患者的价值2018年,胃癌在36种癌症中排名第5位,居世界癌症相关死因的第3位[1,2]由于早期胃癌缺乏典型症状,大多数胃癌患者确诊时已是疾病晚期晚期胃癌的预后很不理想,确诊后平均生存时间只有8~11个月[3]各种有关肿瘤生物学状态和患者营养状况的因素已被报道与预后有关;在常规的临床环境中,血液学标记物常被用来评估营养物质的状况,常见的如白蛋白、总胆固醇、血红蛋白、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等[4]控制营养状态(CONUT)评分是一种新的营养状况评分系统,由三个临床参数组成:血清白蛋白、外周淋巴细胞计数和总胆固醇浓度,类似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和改良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mGPS)[5]CONUT评分被报道为术后胃肠道肿瘤[6]、肝病[7]和心力衰竭[8]的预测因子国内外多项研究显示,CONUT评分可以预测胃癌手术后的长期生存率或术后并发症[6,9,10,11]然而,CONUT评分和晚期胃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CONUT评分对晚期胃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常州市肿瘤医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肿瘤内科收治的123例Ⅳ期胃癌患者的病历资料。
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或者细胞学检查确诊为胃腺癌1.2随访方法采用定期门诊及住院复查、或者等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截至2020年7月30日随访时间2.5~80.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2.4个月以患者开始化疗至死亡或随访截止的时间作为总生存期(OverallSurvival,OS),以患者开始化疗至疾病进展或死亡或随访截止的时间作为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Survival,PFS)1.3CONUT评分相关参数及计算标准采集化疗1周内的血液标本进行检测,包括血清白蛋白、总胆固醇浓度和总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基于既往的文献报道: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和总胆固醇的正常截断量分别为35g/L、1600mm3和180mg/dl[6,7,8,9,10,11],计算化疗前CONUT评分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2.0软件对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估和生存概率之间的关系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0.735,95%CI0.646~0.825,见图1由此分析出COUNT评分的最佳cut-off值,以此将患者分为高控制营养状态评分(≥3分,CONUT-high)组和低控制营养状态评分(≤2分,CONUT-low)组。
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进行log-rank检验,并对影响患者OS和PFS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对影响患者OS和PFS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1CONUT评分定义图1ROC曲线2、结果2.1晚期胃癌患者基本资料在123例患者中,男89例,女34例;年龄35~82岁,平均年龄64岁;肝脏转移42例,无肝脏转移81例;腹膜转移18例,无腹膜转移105例;首次体力状况评分PS0~1分;化疗方案:SOX26例,ECF18例,TS18例,DCF16例,FOLFOX15例,TP14例,XELOX8例,S-18例2.2晚期胃癌患者的OS及PFS截至随访结束共健在5例123例晚期胃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期(mOS)为12.4个月(2.5~80.0个月);平均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6.7个月(1.4~48.0个月)2.3影响晚期胃癌患者mOS的因素对123例晚期胃癌患者的mOS进行单因素分析化疗前COUNT评分低的患者mOS较长(P=0.010),见图2,表2进一步进行多因素分析,化疗前COUNT评分是m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1,HR=1.635,95%CI1.118~2.391)。
图2Kaplan-Meier分析不同CONUT评分水平患者的OS表2影响123例晚期胃癌患者mOS单因素分析2.4影响晚期胃癌患者mPFS因素分析对123例胃癌患者的PFS进行单因素分析,化疗前CONUT评分低患者mPFS较长(P=0.013),见图3,表3多因素分析显示,化疗前CONUT评分是mP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4,HR=1.575,95%CI1.095~2.267)图3Kaplan-Meier分析不同CONUT评分水平患者的PFS表3影响晚期胃癌患者mPFS单因素分析3、讨论尽管在认识晚期胃癌的生物学行为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12],但常规的晚期胃癌患者预后风险评估仍依赖于传统模型目前,转移部位、数量仍是晚期胃癌患者最常用的预后预测工具然而,由于个体之间的差异,如免疫、营养状况或血液中微转移情况,传统标记很难完全概括肿瘤患者的特征因此,近年来这些传统的预后因素已被新的生物标志物的加入所改善,例如CONUT评分被证明是预测胃癌手术患者预后的一种有前途的评分系统[9,10,11],然而目前尚无任何研究评估CONUT评分与晚期胃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中评估了123例行姑息一线化疗的晚期胃癌患者治疗前CONUT评分的预后价值,结果发现COUNT评分低的患者OS较长。
这与在既往的文献研究中提示COUNT评分与结直肠癌[13]、食管癌[14]、肝癌[15]等的预后相关结论相一致进一步的多因素分析显示化疗前COUNT评分是独立预后指标,可以预测接受一线化疗的晚期胃癌患者的预后CONUT评分被认为是反映宿主免疫营养状况的血液标志物[5],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治疗前CO-NUT评分越高,意味着患者营养状况和肿瘤免疫状态越差,从而有利于肿瘤细胞的侵袭、迁移和转移,从而影响多种实体肿瘤患者的预后[5,9,10,11,13,14,15]CONUT评分是一种易于从总胆固醇、血清白蛋白和总淋巴细胞计数计算的营养评价系统[5]血清白蛋白是临床常用的营养指标;然而白蛋白浓度可能会受到病人状态(如肝功能)的影响;因此,有研究通过增加总胆固醇指标来优化其对营养状态的评价作用[5,16]淋巴细胞在肿瘤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低淋巴细胞计数提示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低下,肿瘤细胞的增殖、生长和侵袭能力增强[13]基于此推断高CONUT评分反映了宿主营养不良和抗肿瘤免疫水平低,这为肿瘤病灶中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入侵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而促进了肿瘤细胞的释放因此,CONUT评分可能是营养和炎症状态的良好指标;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可根据CONUT评分筛选出营养状况不佳的患者,给予营养干预。
但作为一项回顾性分析,本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纳入的患者数量不是足够大,还需要进一步的大规模、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来证实这些结果综上所述,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化疗前CONUT评分与肿瘤进展相关,并可作为晚期胃癌接受一线化疗患者PFS和OS的独立预后因素作为一种新颖、经济、可靠的生物标志物,其可能在个体化治疗决策和随访效果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潜力参考文献:[9]赵珅,黄峰,林榕波.控制营养状态评分评估根治性胃癌切除术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4):444-451.叶维,毕延智,何光照,杨全良.控制营养状态评分评估接受一线化疗晚期胃癌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J].慢性病学杂志,2020,21(12):1778-17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