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数的意义(姚蔚).doc
7页分数的意义 黄石市中窑小学 姚蔚学习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60—62页教材分析“分数的意义”一课是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下册的内容,是对小学生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在单位“1”这个概念的理解上进行了微调,将原先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几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看作单位“1”这项内容调整为比较符合认知习惯的“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通常用单位‘1’表示”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地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会加减简单的同分母分数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将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让学生经历整个概念的形成过程,帮助他们从中获得感悟,促使其主动参与建构设计意图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以构建主义基本理念为依托,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认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为了比较完整的建立起分数的概念,利用孩子们在三年级对分数的初步认识已有的知识为基础,提供平台让学生举例说明分数的含义,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主动获取知识,找到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与把一个物体平均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并强调了单位“1”的概念,揭示了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的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认识单位“1”,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说明一个分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猜测、归纳、评价,使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学生探索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重点掌握分数的意义学习难点认识分数单位以及对单位1的理解学前准备圆形、正方形、长方形、8个围棋子、一包橡皮、各种相同物体若干、12颗糖学时安排一课时学 习 方 案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一、温顾互查(情景导入)1、下面图形的阴影部分能用表示吗?说明理由 为什么第一幅图能用表示,第二幅图不能用表示?通过对比,强化对平均分的认识,同时唤起学生已有旧知,引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二、目标导学仔细阅读课本第60页和第62页,并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时候用到分数在进行( )、( )或( )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2、举例说明的意义你举的例子中是:把( )平均分成( )份,这样的( )份就是它的,这里把( )看作一个整体小组交流:要求:1、可以利用学具举例说明2、尽可能地创造出不同的例子3、在组内轻声交流自己的想法4、合理分工,准备全班交流全班展示我举的例子是:把( )平均分成( )份,这样的( )份就是它的 ,这里是把( )看作一个整体3、认识单位“1”请结合实例在组内交流:将黑板这些实例分类说一说你对单位“1”的认识 )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 )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比较:为什么这里一块吸铁石用表示,这里两块吸铁石也用表示呢?4、什么是分数?我们举了这么多例子到底什么呢?( )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5、生活中处处有分数,你能说出几个吗?6、说一说你对分数单位的认识课件演示: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在测量和计算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就产生了分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数的意义”1)举例说明的意义每一个实例都要引导学生规范表达:把( )平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的( )份,就是生汇报时,根据学生展示的实例追问:A、其余部分可以用几分之几来表示?B、说说你的想法生1:把( )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就是生2:把( )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其余部分有3个,就是份里有( )个里有( )个在多组学生举出多个实例后,再进行点拔:我们刚才举例的实例中,有的是把一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有的是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深化:指黑板两例,这里一块吸铁石用表示,这里两块吸铁石也用表示呢?揭示分数意义引导学生抽象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1份的数,就是再进一步抽象概括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1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以游戏形式认识分数单位:同桌对学:说一个分数,同桌说出分数单位。
男女生对学等这样通过计数、测量与分物实例,展示了分数的现实来源,使学生感悟到分数是人类为了实际生产、生活需要而产生的,更让学生体会出数学就在身边,随时应用于生活之中使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观察讨论、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从多样化的操作材料中分类整理出被平均分的一个物体、一些整体,将它们都可以看成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通过具体例子比较使学生体会到,因单位“1”的变化而引起所取结果的不同”,从中渗透了辩证发展的观点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适当展开概念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在这过程中获得感悟,进行交流、概括、逐层剖析概念的本质属性,从而系统地建构分数的意义,突破了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三、自主学习(自学检测)1、第63页第1题、第2题)2、说一说单位“1”分别是什么?让学生对照课件同桌互批四、巩固练习1、填空1) 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表示( )份这样的数2) 里面有5 个( ),7个 是( ),( )个 是3)再添上( )个分数单位就是 1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对照课件,同桌互批。
分数与把单位“1”平均分的份数和表示的份数相关五、拓展延伸1、下列词语让你想到了什么分数?一分为二 万里挑一 ( ) ( )十全十美 九死一生( ) ( ) 提示:九死一生将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利用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体现数学应用价值六、课后练习组长汇报各小组本节课得分拿出12颗糖,请第一名小组拿去这些糖的,请第二名小组拿去剩下的?老师奖励这两个小组,拿的都是二分之一,怎么不一样呢?奖励设计不仅肯定学生的过程中,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让学生在拿的过程中深刻领悟了分数的意义同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板书设计分数的意义一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的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一些物体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1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教学反思在西塞山区中小学教师“6+3”高效课堂模式教学比赛活动中,我执教了《分数的意义》一课,感触颇深作为一线教师,只有立足于课堂教学实际,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进步,才能真正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分数的意义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因此,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从具体的实例中逐步归纳出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淡化形式,注重实质,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核心,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体会在新课展开环节,教学设计上突出以下几个特点: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本节课中,我注重教材的开放性和思考性,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和广阔的思维空间我给学生提供一些材料,让学生通过各种操作、小组交流,自己得到分数四分之一,并结合实例说清四分之一的意义,最后在对大量具体的四分之一的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及时进行抽象概括四分之一,最终形成分数概念这个环节的实施过程,使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观察讨论、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感受、理解分数的意义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比较、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二、体现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本课十分注意紧密联系生活,帮助学生发现在生活中需要分数,列举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看作单位“1”,在教室里寻找能用分数表示的物体等,来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应用分数等这些生动活泼的活动设计,让学生感受到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三、在评价中进一步领会分数的意义课程结束,我安排了评价、奖励小组这一环节,让第一名小组从12颗糖里拿出它的二分之一作为奖励,第二名再拿出剩下的二分之一。
事实证明,游戏设计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让学生在拿的过程中深刻领悟了分数的意义同时,在肯定学生的过程中,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四、开放课堂,自主学习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动起来——身动、心动、神动教师做到精讲,学生做到多观察、多动手、多动脑、多动口,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小组、独学、对学、群学,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有层次地练习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得到了及时巩固,使课堂教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通过这节课,使我认识到每一个数学知识都是在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产生过程、体验了愉快的学习过程之后才能在学生的脑海中生根发芽也只有这样引导学生有效学习,才能有利于学生学习更有价值的数学,从而使他们获得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