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12儿童观的发展——学习材料.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工****
  • 文档编号:496918376
  • 上传时间:2023-04-0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51.82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一、儿童观的概念儿童观,就是人们对于儿童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主要涉及到儿 童的地位与权力,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质和能力,儿童生长发 展的特点与原因等儿童观是教育观的基础,也是影响教师观的重 要因素一)儿童观的形态1. 国家形态的儿童观2. 理论形态的儿童观3. 大众意识形态的儿童观(1) 形式儿童观或理念儿童观(2) 实质儿童观或功效儿童观(二)亍儿童观的结构I '自然层面 儿童是自然的存在 社会层面 儿童是社会的存在 精神层面——儿童是精神的存在二西方儿童观的历史演进(一)远古时代的“小大人说”在远古时期,人们对儿童没有完整的概念普遍的看法是: 儿童就是小大人,与成人完全一样,没有本质区别儿童这个概(二)被分欧洲中世纪的“原罪说” 7教会占据统治地位,主张“原罪说”(奥古斯丁根据《圣经》“我是在罪孽里存在 的,在我母亲怀胎的时候,就有了罪"进行演绎而提出的原罪说)该理论认为所有的人 都是带着原罪来到人世文艺复兴时期伊拉斯谟的儿童观十四五世纪,欧洲生产力水平大大发展,爆发了文艺复兴运动,当时大批进步人士 提倡新的人生观一一“肯定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地位新的人生观动摇了 “原 罪说”儿童观的地位。

      十六世纪,教育思想家伊拉斯谟首先提出:对待儿童要区别于成人,首先应当是爱, 要给与儿童自由的教育,反对把儿童奴隶化启蒙运动时期的“白板说”17世纪的英国产生了新的儿童观和儿童教育观,凸显在洛克 的《教育漫话》中洛克大力倡导“白板说”,声称儿童的心灵好比“一张白纸或一块蜡”,后天的一切观念都是经验在心灵上刻下的印迹I jnhn - STlMJ18世纪卢梭、福禄贝尔的儿童观以18世纪法国卢梭提出的儿童教育思想为标志卢梭儿童观的核心观点是:把儿童当作儿童,评价儿童要以儿童的标准,而不是用 成人的标准来评价儿童教育要把儿童放在教育的中心位置,考虑儿童的兴趣和需要 儿童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德国的〃幼儿教育之父〃福禄贝尔认为,儿童的成长遵循发展的原则,要经历从不 完善到完善的过程,每个过程中只有使人充分发展,才能推动和引起每一个后继阶段上的充分和完满的发展他认为,儿童应该从劳动和生活中学习,这样的方式比其他任何 方式更容易理解19世纪裴斯泰洛齐的儿童观十九世纪,随着“教育心理学化”运动的兴起,儿童观走向科学化的道路教育 心理学化〃最早由裴斯泰洛齐提出,他主张要以儿童心理学作为儿童教育的依据,教育 的前提是认识和硏究儿童。

      20世纪杜威的儿童观20世纪前后欧美兴起了 “儿童中心主义”教育思潮,由此形成的“儿童本位”的 儿童观日益深入人心儿童中心主义〃是与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联系在一起的杜威严词批判了历史上 沿袭下来的〃儿童无知、无能”及教育就是外铄的儿童观,并认为新旧教育的实质区别 就在于是否注重儿童的本能三、中国儿童观的历史演进(一)古代孟子、荀子、韩愈的儿童观我国古代儿童观,主要是围绕对人性的认识展开的,主要代表有孟子的性善论,主 张教育对儿童施以影响;荀子的性恶论,重视教育对儿童的改造和外塑;韩愈的性三品 论,“学而愈明”为上等,“可导而上下”为中等,下等品性的人只能用刑罚来控制其 行为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中,儿童具有工具性,把儿童看作是传宗接代的工具,养子防 老的工具,家长往往将〃光宗耀祖〃任务施加给自己的孩子,“母以子贵” “父以子荣” 也体现了儿童在成人眼中的工具性二)叵晚清时期梁启超的儿童观由于民族危机引发了救亡图存的社会启蒙运动,儿童作为国家民族希望之重要性 才得以体现,儿童作为独立的群体开始浮出水面梁启超将儿童与国家发展的未来相提并论,赋予儿童新的意义但是这也存在一些 弊端,儿童的发现仅限于“成人生活的预备”,缺乏对儿童的本质和个性的认识。

      三)叵20世纪的儿童观1.1900——1919 :传统框架下的儿童观1904年清政府颁布《癸卯学制》,制定了《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 提出“保育教导儿童,专在发育其身体,渐启其心智,使之远于浇薄之恶习、习于善良 之轨范”的教育目标2.1919——1949 :现代框架下的儿童观中国历史上“儿童的发现”是伴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儿童热”出现的那时,儿童 成为文学舞台上最受宠爱的主人公之一,儿童问题也被纳入了“人的发现与改造”及 “社会的改造”的历史潮流中3.1949——1989 :国家框架下的儿童观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儿童的命运、关于儿童的观念与国家意识形态紧 密相连,儿童不再是小大人,而是要被培养成为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1958年陈伯吹提出“童心论”一度被称之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产物1986年《义务教育法》从不同的方面体现并规定了儿童与国家的关系4.1989——2000 :世界框架下的儿童观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儿童权利公约》,并于1990年召开了有史以来规模最 大的世界儿童首脑会议1992年发布了《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新世纪的儿童观《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现代社会的儿童观1. 儿童是一个社会的人,他应该拥有基本的人权。

      2. 儿童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人,故而不能把他们等同于成人,或把成人的一套强加 于他们,或放任儿童自然、自由的发展3. 儿童期不只是为成人期做准备,它具有自身存在的价值,儿童应当享有快乐的童 年4. 儿童是具有主体性的人,是在各种丰富的活动之中不断建构他的精神世界的5. 每个健康的儿童都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6. 儿童才能的发展存在递减法则,开发得越早就开发得越多7. 儿童的本质是积极的,他们本能地喜欢和需要探索学习,他们的认识结构和知识 宝库是其自身在与客观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自我建构的8. 实现全面发展与充分发展是每个儿童的权利,其先天的生理遗传充分赋予了他们实现全面发展的条件,只有全面发展,才能得到充分 发展9. 儿童的学习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模仿 学习、交往学习、游戏学习、探索学习、操作学习、阅读学习成人应当尊重幼儿的各 种学习形式,并为他们创造相应的学习条件。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