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6791804种子学答案.pdf
2页种子学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 (课程代码: 02679)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 2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 小题,每小题2 分,共 1 2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 上将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 B 2 D 3A 4D 5 B 6 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 小题,每空1 分,共 1 2 分) 7、宽度、厚度8、游离水(自由水) 、结合水(束缚水)9、化学成分 10、低温贮藏、脱水干燥11、70% 12、15、 65% 13、碘价、酸价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8 小题,每小题3 分,共 24 分) 14、植物人工种子:是将植物离体培养中产生的胚状体(主要指体细胞胚),并包裹在含有 养分和具有保护功能的物质中而形成,在适宜条件下能够发芽出苗,长成正带植株的颗粒体 15、假多胚是指几个额外胚从同一珠心中的不同胚囊所产生,或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含有单 独胚囊的珠心互相融合所产生的情况而言 16、酸败:种子在贮藏过程中,由于脂肪变质产生醛、酮、酸等物质而发生苦味和不良的气 体一哈气 17、种子超低温贮藏:是指利用液态氮(一 196)为冷源, 将种子等生物材料置于196 超低温下, 使其新陈代谢活动处于基本停止状态,使其遗传变异和劣变不发生,而达到长期 保持种子寿命的贮藏方法。
18、良种: 是指常规种子按原种按技术操作规程繁殖的,达到良种质量标准的第一至笫二代 种子,以及达到杂交种良种质量标准的杂交种1 代种子 19、无性系是指从一个单株通过无性繁殖产生的后代群体 20、种子自然干燥:就是利用日光、风等自然条件,或稍加一点人工条件,使种子的含水量 降低,达到或接近种子安全贮藏水分标准 21、 种子发芽势: 是指种子发芽初期 (规定日期内) 正常发芽种子数占供试种子数的百分率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7 小题,每小题6 分,共 42 分) 22、促进种子萌发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1)渗透调节( 2 分) : (2)吸湿回干处理(2 分) : (3)化学物质处理(2 分) 23、进行种子活力测定有何必要性? (1)活力测定是保证田问出苗率和生产潜力的必要手段(2 分) ; (2)活力测定是种子产业中必不可少的环节(1 分) ; (3)活力测定是育种工作者必须采用的方法(1 分) : (4)活力测定是种子生理工作者研究种子劣变生理的必要方法(2 分) 24、在种子生产中,采用人工去雄配制杂交种的作物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1)花器较大,易于人工去雄;(2 分) (2)人工杂交一朵花能够得到数量较多的种子;(2 分) (3)种植杂交种时用种量较小。
2 分) 25、在种子干燥过程中,避免产生表皮干裂目前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1)采用低温干燥(1 分) : (2)缓慢冷却加热后的种子(1 分) ; (3)一次降水幅度要有一定的限度;并有缓苏期(2 分) : (4)对热风干燥应设有恒温控制装置(2 分) 26、种子加工在农业生产上有何意义? (1)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最经济、最有效的增产措施(2 分) : (2)减少播种量、节约粮食(1 分) ; (3)提高了不同级别的商品种子,有效地防止种子经营中伪劣种子的流通(1 分) ; (4)加工后种子可适用田间机械化作业,提高劳动效率,减轻劳动强度(1 分) ; (5)减少农药和肥料的污染,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 分) 27、在贮藏过程中,引起种子发热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1)种子贮藏期间新陈代谢旺盛,释放出大量的热能,积聚在种子堆内(2 分) ; (2)微生物的迅速生长和繁殖引起发热(1 分) ; (3)种子堆放不合理,种子堆各层之间和局部与整体之间温差较大,造成水分转移、 结露等情况,也能引起种子发热(2 分) ; (4)仓房条件差或管理不当(1 分) 28、种子田间检验是种子认证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其检验时应坚持的原则有哪些? (1)田间检验员必须熟悉品种的特征特性、种子生产方法和程序,经培训并通过考核 (2)必须建立品种间相互区别的特征特性,即品种描述(1 分) ; (3)依据不同作物和有关信息(尤其是小区鉴定的前控),策划能覆盖种子田的有代表性 的、符合标准耍求的取样程序和方法,并应有足够的检验时间(2 分) ; (4)在品种表现最适宜时期进行对影响收获种子质量的各种情况和真实性进行检验 (5)检验员应独立地报告检验时种子田状况(1 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 小题,每小题10 分,共 10 分) 29、试问品种混杂退化的表现和危害?如何预防品种混杂退化? (1)品种混杂退化后的表现和危害: 典型性降低; (1 分) 生长发育不一致,整齐度差;(1 分) 抗逆性降低,产量不稳;(1 分) 产量降低,品质下降。
1 分) (2)预防品种混杂退化的措施,主要有: 建立一支专业的、素质好的、技术水平高的种子生产队伍和机构;(1 分) 建立严格合理的隔离制度和措施,对生产的各级种子采取相应的隔离方法和技术,要有 专门的、生态条件较好的、栽培水平较高的生产基地;(2 分) 切实执行种子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严格去杂去劣,特别是对杂交制种田和亲本繁殖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