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克特与德国军队看军队的革新.doc
5页从西克特与德国军队看军队的革新从西克特与德国军队看军队的革新摘摘 要:要: 汉斯·冯·西克特——“德军之父”,一战时他不过是一个优秀的参谋长,但战后他在祖国最危难的时候挺身而出,肩负起沉重的历史使命,重建了崭新的德军当战败的耻辱加在身上时,有人不堪忍受,有人自暴自弃,但正是象他那样默默无闻的辛勤工作,为明天的军队打基础的人们,才造就了二战初期那支天下无敌的德军!而这一切的背后都离不开他对德国军队大刀阔斧的革新,培养出了“十万陆军”的超一流军官团和那些素质极高的士官们时至今天他的好多理论和方法都在为世界各国军队所借用,为世界军队的革新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关键词:关键词: 西克特 德军 革新1 1、、西克特简介西克特简介汉斯·冯·西克特,1866 年 4 月 22 日生于石勒苏益格 Schleswig,1936 年 12 月27 日死于柏林他是“十万陆军”的缔造者,奠定了德国陆军得以重新崛起的基础,当之无愧的二战德军之父他还在中国帮助蒋介石打赢了“第五次反围剿” ,也是德军总参谋部“少说多做”原则的完美样板[1]1885 年起服役在亚历山大皇帝近卫掷弹兵团1896 年进入参谋学校,之后交替服役于一线和参谋单位,在每一处服务时他的良好声誉都日渐上升。
1914 年一次大战爆发时,他是驻柏林的第 3 军参谋长1917 年 12 月西克特来到了伊斯坦布尔,以少将军衔担任土耳其军队总参谋长1919 年 7 月他担任了战后德军的总参谋长,一年后成为德国国防军总司令1920 年到1926 年间他在这个职位上立下了怎么评价都不为高的丰功伟绩2 2、、改革历史背景简介改革历史背景简介1918 年 11 月,德国签约停火,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经历过战争的洗礼,此时的德国死亡人数近 200 万,国家千疮百孔,又作为战败国,不得不妥协接受《凡尔赛条约》等的限制1919 年早期的德军用“杂乱无章”和“支离破碎”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凡尔赛条约》的一部分规定确保德国不在对其邻国构成威胁第一,军队减少至 10 万人;第二,增加军官(25 年)士兵(12 年)服役年限;第三,重炮、坦克、飞机、毒气和其他的装甲武器受到了禁止或者限制,武器进口收到禁止;第四,总参谋部被勒令解散除了这些限制,军队和德国德国社会面临着经济问题修复创伤的需要、盟国在战争中对德国的禁运、战后军火工业的遣散导致的失业和高通货膨胀最重要的政治变化是德国从德皇任武装部队总司令的无政府国家突然转变成共和国,结果是精英统治。
这使得德国军队失去了创痛的支持者无政府组织者和保守分子[2]总之,德国军队是在恐惧、迷茫和效忠失去方向的混乱最高峰时期创立的,要控制或者驾驭她需要强有力的个人素质而此时历史的重任就落在了西克特将军身上,显然他不负众望将德军打造了一支世界一流的强悍的军队3 3、、西克特的改革西克特的改革1、着手实际,吸取一战教训到 1926 年,德国军队所面临的军队必须要重新构建,保障参谋部的持续效能,政府的支持,东部边界防卫战争中所获取的经验需要研究梳理和发展等基本问题得到了成功的解决西克特从建立一支长久的有效的军队的观点上,开始着手解决他最关键的问题——吸取战争教训他在 1919 年 11 月发起了一场对一战教训的正式研究,最终正式建立了 86 个独立的委员会研究高峰时期,有 500 名军官参加,他们是在政治、经济和组织编制混乱时期从 4000 名军官中抽调出来的每一个委员会负责研究其余四个基本问题有关的专门问题战前未预料而战中发生的新情况是什么?战前学说的效力如何?战争期间形成了什么样的学说?新确认的问题中有哪些至今你仍未解决[3]当然所收获的结论也是比较有意义的,如将技术训练作为部队军官和总参谋部训练的一个重要部分;强化了对坦克和飞机等先进武器潜在价值的理解;部队尽可能的采用摩托化等等。
在西克特的建议下,最终将其转化成行动,制定了《487 条军队条令》,而这是指导 30 年代之前德军训练的基础,30 年代起,被修订为著名的《300 条军队条令》 ,一直使用到 1945 年[3]2、革新训练和人事体系①对士兵的选拔和培训德国军队的基础是士兵,参谋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招募和训练方面,在这支军队中筛选和训练都着眼于确保任何一级军衔的士兵都能胜任高出本军衔 1-2 级的工作[4]士兵由基层单位的指挥官招募,每个士兵都被指定了地域性招募区域,并且通过询问警察、教室和地方官员等手段仔细考察期品格总参谋部制订了通则,但是招募具体士兵的最终决定权留给了基层指挥官他们还决定士兵的职业——步抢手、炮手等等基层单位的单兵训练一般在 11 月至次年 3 月完成4 月到 10 月进行集体训练,1923 年开始团级训练,1926 年升为军级训练每年一度的最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在 9 月的秋收后西克特着眼于消除战前阵地战的心理,到 1926 年,他满意的看到他的意图成功的实现了[5]②对军官的选拔和培训军官的选拔更为严格,德国军队每年吸纳 250 名军官,实行了极为严格的标准人品和学历比较重要,是你被提名的必要条件。
一旦被提名,也就意味着你将不得不一直努力,因为他们会淘汰中等以下的军官参谋人员的选拔所有的军官必须参加军区一级的一年一度的考试,要求利用业余时间惊醒大约 5 个月的单独的紧张准备考试以《领导与合成武器战斗》手册为基础,除分支知识外,重点强调应用性战术笔试本身就是对军官体能的考验时间长达8 小时,内容量大,而且还要加上口试典型的考试通过率为 270 人中 37 人通过(大约 14%) 考试筛选出来的最优秀毕业生在他们的答卷经过复审后就去接受参谋训练3、革新组织体制和作战方法西克特通过人力资源和他任期内的以自己对军队的特有方式以及魏玛共和国政客少有的建设性介入来主导国防部西克特的 7 个步兵师和 3 个骑兵师编成 2 个集团指挥部,而每个师又被委任一个地域性的用于招募和管理目的的地区军队的司令部有进一步划分为一系列的“办公室”——人员办公室、管理办公室、武器办公室,最重要的是“部队办公室” (也称“和平时期军队组织委员会” ) ,所有的制定都是由他做出的它又分为四个部分:T1 陆军部门、T2 组织编制部门、T3 情报部门、T4 训练部门西克特偏爱歼灭战战略,他强调运动他的一句口号——作战就是行动,他始终强调指挥官靠前指挥以确保他们能够了解形势并且针对变化作出快速反应。
他同时注重基层军官的战术行动独立性,在《487 条军队条令》中有明确规定:制定本单位计划和履行责任;绝不盲目服从命令;发展适当的纪律;发展有能力的基本战斗组;最后一条“黄金法则” ,发展一个坚韧不拔的进攻哲学;宁可决定性的去做一些错事,也不要空等着可能永远不会到来的命令[4]西克特特别重视坦克和飞机与作战的密切配合,特别是针对空军事物的有关问题,尽管他好像对机械化战争理解不是太完善1921 年他曾写道:“未来战争取胜之道在于调动人数少但素质甚高的机动部队,其配以飞机,则作战效能更高” 他对速度和机动性的重视是德军闪电战的萌芽4 4、、结论结论限于篇幅,我仅将将其对德军的改革创新的举措简要介绍一下,其实他早期还指挥过很多成功的战役对于西克特将军的评价,大家观点各异,不过总体而言褒远远大于贬我认为我们可以从西克特将军和他所领导的德国军队中学到以下几点教训政治领导和政策的密切整体性只有如此才能够保证参谋部结合政治制定更好的战略目标,将政治目标和军事目标密切的结合起来,而不是仅仅限于战术或战役上的策划坦白地讲,这也许就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把士兵与政客区别开来的结果导致了德国许多作战的成功都不具备持久的战略影响。
士兵的优先地位士兵在德国军队的胜利中是至关重要的,这是德国参谋部为什么肯在训练和人事体系上下大功夫的原因所在三、适当的参谋体系和正确的学说德国军队之所以能在一战二战中叱咤风云,就是在于他优秀而有效的参谋队伍的始终存在所以德国军队对于他们的参谋军官的筛选、训练、职业训练和专业发展倾注了巨大努力而德国军事理论的发展主要由参谋部承担,所以拥有一支优秀的参谋队伍,也就保障了正确的军事学说的发展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作者不详.二战德军之父二战德军之父————冯冯··西克特西克特.知远战略与房屋研究所,2004.07.15. 著 王彦军等 译.变化中的战争[M].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第 90 页[3](加)阿兰.D.英格丽施等 著 王彦军等 译.变化中的战争[M].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第 94 页[4](加)阿兰.D.英格丽施等 著 王彦军等 译.变化中的战争[M].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第 102页[5](德)冯.西克特 著 一个士兵的思想,1935:第 14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