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走搭石(教案)[28].doc
4页11.走搭石(教案)一、教材分析《走搭石》这篇课文通过对摆搭石、走搭石等画面的描写,表现了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人、家乡事的怀念赞美之情本文作者刘章是以诗歌著称于文坛的,他的诗质朴纯真而又简约大气,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课文选的是他的一篇散文,具有同他的诗歌相同的特点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本文描写了农村生活中非常不起眼的事物搭石及农村生活中的平凡镜头,通过细节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平凡中透出的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的美好思想本课内容的编者设计精心,文中配有插图,文后安排了要求认识和要求书写的汉字及思考练习的四个题目这些内容,提示了学习的重点、学习的方式,为教师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提示学生分析:作为学习该教学内容的三年级学生来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能联系上下文对有关词句谈出自己的感受,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本课教学将通过细节描写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作者所描写的平凡事物中所蕴含的美,这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既有学习的基础,也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积极引导,创设学生熟知的情境进行体验,引导学生对重点词句反复品读,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1. 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平衡、理所当然”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理所当然”等词语2.培养学生能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的能力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习通过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探究体验方法,体会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 4.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细节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三、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工具书(字典)、文具(钢笔、铅笔)、生字本、练习簿等2.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常规课堂布置3.教具的设计和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实物投影仪等四、教学时数: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⒈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⒉生据题质疑设计意图:思维从疑问始,读题质疑,以疑促思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⒈讨论商定自学方法 2、学生自学3、全班交流自学情况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学,在阅读实践中提高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深入局部,探究体验该环节是本课时的中心环节,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安排教学,有效引导,实现与文本的对话本环节将采用朗读、默读、圈划、思考、交流、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研读内容预设为以下几个方面,教学顺序将根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安排具体教学内容视学情和课堂生成情况灵活处理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研读重点:上工下工的时候,一行人走起搭石来,那才有意思呢前面的人抬起脚来,后边的人紧跟上去,踏踏的脚步声像音乐一样水波清清,映出人影,像电影,像画儿1.学生朗读本段,找出最能体现画面美的词语2.指导学生发现“水波清清”等词语,引导体会画面的美3.指导学生体会乡亲们和谐相处,互相照顾的纯朴乡情4.生朗读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理解词语等方式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从中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研读重点二:如果两个人面对面走到河边,其中必有一人在河边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过,等对方过了河,两个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然后各走各的路年轻人如果碰到上了年岁的人来走搭石,总是要弯下腰去背老人过河人们把这些都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1.引导探究,怎样才能读好本段? 2.生通过默读思考,同伴交流所得,学会抓住“总是”“理所当然”等词语想象画面,体会互相礼让,敬重老人的传统美德3.生朗读体会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反复品读中感受“搭石”,从而走进淳朴的民情,感受美好的民风。
(四)总结升华,提高认识1.师指导联系课题,研读课文最后一段所表达的情感提升对“搭石”的更深层次理解2.朗读升华设计意图:深入体会,升华情感,感悟普通“搭石”中所蕴含着的崇高的人性美,感悟文本的表达方法五)布置作业,练习巩固1.视学生学习情况合理安排课内或课外完成2.抄写生字、词语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设计意图:通过恰当的练习,积累语言文字,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第二课时(一)导入 师生共同回忆第一课时学习内容二)复习检查1.听写生字词2.交流抄写的妙词佳句设计意图:检查复习,梳理巩固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实现温故知新三)朗读课文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继续朗读课文,进一步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四)拓展阅读1.出示作者刘章写的《写作<搭石>的前前后后》(文章附后)引导学生自读,印证自己的感悟理解2.交流读后感受,引导学生进一步与作者对话设计意图:积极利用课外阅读资源,引导学生与作者、文本进行积极的对话五)课内小练笔根据课后小练笔的要求,写一写平凡事物中的美1.生交流所发现的平凡事物中的美2.生审题,读懂题目要求3.生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尝试写作设计意图:学以致用,练习表达,完成课后小练笔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