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单元解读)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docx
3页第二单元 因数与倍数 单元解读一、链接课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在观察、实验、 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会独立思考, 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能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提出:知道 2,3,5的倍数的特征,在100的自然数中, 能找出 10 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了解自然数、 整数、奇数、 偶数、质 数和合数的含义在本单元教学中要注重概念的建立,关注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概括、归纳过程,加强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促进学生从本质上理解与记忆概念,给予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合作的机会,让学生经历探究、发现、总结的完整过程 在这一单元的内容中, 2、5、3 的倍数的特征, 100 以内的质数表,以及两数之和的奇偶性等知识二、 单元目标基于教材分析理解和新课程标准要求与学生经验、认知基础水平,结合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落实“四基”、发展增强“四能”要求,我将本课教学目标整合定位(确立)如下: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 2、5、3 的倍数的特征3.能根据 2、5、3 的倍数的特征判断哪些数是 2、5、3 的倍数,能根据质数和合数的特点正确判断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4.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教学、重难点:1.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5、3 的倍数的特征2.自主探索,掌握 2、5、3 的倍数的特征能根据质数和合数的特点正确判断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3.能根据 2、5、3 的倍数的特征判断哪些数是 2、5、3 的倍数三、内容分析本单元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局部的重要知识之一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小数等,这些都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知识根底,但这只是对数字的潜在认识,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以及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四那么运算奠定根底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倍数和因数;2、5、3的倍数的特征;找倍数与找因数;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等知识,使学生的知识结构进一步系统化本单元的知识属于“数论〞的初步知识,概念比较多,有些概念比较抽象,概念的前后联系又很紧密,局部学生在学习时会有一定的困难。
教材明确规定在研究因数与倍数时,限制在非0自然数的范围内,这就防止了一些学生不必研究的问题这个单元学习的知识,是以后学习公倍数与公因数、约分与通分、分数四那么运算等知识的重要根底教学时,教师必须结合教材设计适当的、贴近生活的实际情境,表达数学来源于生活、效劳于生活本单元概念较多,学生不易区分在教学时,教师要有意地将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放在一起比较,从而区分这些概念重视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和发现数的特征本单元有许多学习活动,在教学时要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让学生充分体会学习的乐趣,以及怎样与同学友好相处四、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因数与倍数第二课时:2和5的倍数的特征第三课时:3的倍数的特征第四课时:质数和合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