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文言文老师版.doc

16页
  • 卖家[上传人]:工****
  • 文档编号:396989746
  • 上传时间:2022-09-2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7KB
  • / 1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宋太宗宋太宗即位初年,京师某街富民某,有丐者登门乞钱,意未满,遂詈骂不休众人环观,靡不忿之忽人丛中一军尉跃出,刺丐死,掷刀而去势猛行速,莫敢问者街卒具其事闻于有司,以刀为征,有司坐富民杀人罪既谳狱,太宗问:“其服乎?”曰:“服矣索刀阅之,遂纳于室,示有司曰:“此吾刀也,向者实吾杀之,奈何枉人?始知鞭笞之下,何罪不承;罗钳吉网,不必浊世乃罪失入者而释富民谕自今讯狱,宜加慎,毋滥注释:詈:骂 环观:围起来观看 靡不:无不 征:证据 谳狱:定罪 索:要,索取译文:宋太宗赵炅即位初年,京城的一条街上住着某位富人有一乞丐在他家门前讨钱,没有满足要求,就破口连声大骂不少围观的人,都感到太不像话了突然从人群中冲出一个军官,拔刀刺死了乞丐,丢下刀子走了因为来势过猛走得又快,谁也不敢出声问个明白巡街的兵士把发生的这件事一一报告给相关的有司,并且以刀作证有司判定这家富人是杀人的罪犯,很快结案定罪太宗把审案的有司召来,问道:“富人认罪吗?”回答说:“认罪了太宗要求把杀人的刀拿来察看看了以后,随手插入身边的刀鞘,递交有司,说:“这正是我的刀呀!讨钱的乞丐准是被我杀死,怎么去冤枉别人呢?我现在知道?鞭抽杖击之下什么罪恶都会承认。

      不司枉法,严刑逼供,不只在乱世才会见到于是惩处了判错案乱定罪的有司,释放被拘的富人太宗同时下诏:从现在开始,审案办案,定罪定刑,应该更加谨慎,切不可乱抓人乱定罪导读:乞丐和富人争吵,宋太宗杀了乞丐,富人被官吏屈打成招宋太宗通过亲身经历的这件事情,表明这样一个道理:严刑逼供之下,没有不承认的罪行,酷吏枉法害人,不只是乱世才有做任何事情都要谨慎,不可草率窃疾墨子谓鲁阳文君曰:“今有一人于此,羊牛刍豢,饔人袒割而和之,食之不可胜食也见人之作饼,则还然窃之,曰:‘舍余食’不知耳目安不足乎,其有窃疾乎?”鲁阳文君曰:“有窃疾也子墨子曰:“楚四境之田,旷芜而不可胜辟,泽虞数千,不可胜用,见宋、郑之间邑,则还然窃之,此与彼异乎?”鲁阳文君曰:“是犹彼也,实有窃疾也 ——节自《墨子·耕柱》 译文:墨子对鲁阳文君说:“现在这里有一个人,他的牛羊牲畜,任由厨师宰割、烹调,吃都吃不完,但他看见人家做饼,还要便捷地偷窃,说:‘施舍给我一些食物’不知道他是耳目的欲望不满足呢,还是他有偷窃病?”鲁阳文君说:“这是有偷窃病了墨子说:“楚国有四境之内的田地,空旷荒芜,都开垦不完,掌管川泽山林的官吏就有数千人以上,数都数不过来,见到宋、郑的空城,还要便捷地窃取,这与那个偷窃人家饼子的人有什幺不同呢?”鲁阳文君说:“这就象那个人一样,确实患有偷窃病。

      导读:寓言抨击了那些贪得无厌、侵占他人利益的人炳烛之明【原文】:   晋平公①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②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③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⑤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⑥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⑦学,如日出之阳⑧;壮而好⑨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⑩?” 平公曰:“善哉!”【注解】:   ①晋平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   ②暮:晚   ③炳烛:点燃蜡烛照明;炳,光明,显明   ④安有:哪有   ⑤为人臣:做臣子的;戏:戏弄   ⑥盲臣:师旷是盲人,故自称是“盲臣”   ⑦好:喜欢,喜好   ⑧阳:阳光   ⑨壮:壮年,古时称三十岁为壮年 ⑩昧行:在黑暗中行走;孰与昧行乎:和摸黑走路比哪个更好呢?【译文】:晋平公询问师旷说:“我今年七十岁了,想再学习,恐怕为时已晚了!”   师旷说:“您为什么不点燃蜡烛来照明呢?”   晋平公说:“哪里有作别人臣子,却敢戏弄他的国君的人呢?”   师旷说:“盲臣哪里敢戏弄国君您啊!臣下我听说:少年时爱好学习,就像早晨温和的太阳光;壮年时爱好学习,就像中午的太阳光;老年时爱好学习,就像点燃蜡烛,照起亮光。

      点燃蜡烛照起亮光,还有谁会在昏暗中行走呢?” 晋平公听后说:“好极了!”【导读】:人到七十岁想要学习为时不晚,学习不分老少,活到老学到老,精益求精,永远受益林回弃璧(1)  原文:子独不闻假(2)人之亡与,林回弃千金之璧,负赤子(3)而趋或曰:“为其布(4)与?赤子之布寡矣;为其累(5)与?赤子之累多矣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何也?”林回曰:“彼以利合,此以天属(6)也   夫以利合者,迫(7)穷祸害相弃也;以天属者,迫穷祸害相收(8)也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9);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10)彼无故(11)以合者,则无故以离    注释:(1)《林回弃璧》:选自《庄子 山林》林回:人名   (2) 假: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名,被晋国所灭   (3) 赤子:婴儿   (4) 布:古币钱,这里指钱财,价值   (5) 累:受困   (6) 天属:天然的至亲骨肉   (7) 迫:接近,遇到   (8) 相收:互相收留,指互相救助,关照   (9) 醴:甜酒   (10)绝:断绝,绝情   (11)无故:无缘无故,指非天属   译文:假国人逃亡,(有一个叫)林回(的人)丢弃价值千金的璧玉,背负初生的婴儿逃命。

      有的人说:   “因为价值吗?初生的婴儿值钱太少啊;因为省力吗?初生的婴儿拖累大多了丢弃价值千金的璧玉,背负初生婴儿而逃命,为什么?” 林回说:“那只与利益相吻合,这是与天道相一致的 所谓与利益相吻合的东西,就是遇到贫穷和灾祸的时候会互相抛弃;与天道相一致的东西呢,遇到贫穷和灾祸的时候是互利的那互利和互相抛弃相差太远啦 君子的友谊淡得像清水一样,小人的交情甜得像甜酒一样;君子淡泊却心地亲近,小人甘甜却利断义绝大凡无缘无故而接近相合的,那么也会无缘无故地离散导读】:“以利和”即靠钱财关系结合在一起是不能共患难;而“以天属”即靠骨肉情义结合,却能生死与共人与人的关系,不能建立在金钱基础上,而是靠道义,靠友情观弈喻理予观弈于友人所(1),一客数败(2),嗤其失算(3),辄欲易置之(4),以为不逮己也(5)顷之(6),客请与予对局(7),予颇易之(8)甫下数子(9),客已得先手(10)局将半,予思益苦(11),而客之智尚有馀竟局数之(12),客胜予十三子,予赧甚(13),不能出一言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 今之学者(14),读古人书,多訾古人之失(15);与今人居(16),亦乐称人失人固不能无失(17),然试易地以处(18),平心而度之(19),吾果无一失乎(20)?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

      吾求吾失且不暇(21),何暇论人哉!弈之优劣有定也(22),一着之失(23),人皆见之,虽获前者不能讳也(24)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25),世无孔子(26),谁能定是非之真(27)?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28),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无有已时(29),曾观弈者之不若已(30)注释  (1)弈:下棋所:处所,住的地方    (2)数(shuò):屡次    (3)嗤(chī)其失算:讥笑他谋划不当    (4)辄欲易置之:就想替换他去下棋,意思是替人下易,变易取代    (5)逮(dài):及,赶上    (6)顷之:过一会儿    (7)对局:下棋局,棋盘下棋一次叫一局    (8)易之:(轻视它)认为它很容易    (9)甫:刚刚    (10)先手:下棋时主动的形势    (11)益苦:更加艰苦意思是难于想出招数    (12)竟局数(shǔ)之:终盘计算棋子(以定胜负情况)竟,完了    (13)赧(nǎn)甚:很惭愧赧,脸红    (14)学者:求学的人    (15)訾(zǐ):诋毁    (16)居:相处    (17)固:本来    (18)易地:彼此交换地位。

          (19)平心而度(duó):心平气和的、冷静的推测,估计    (20)果:真    (21)不暇:没时间,忙不过来    (22)优劣:(棋艺)高低定:定准,公认的准则    (23)一着(zhāo):走一步棋    (24)护前:回护以前的错误,泛指护短《三国志·朱桓传》:“桓性护前,耻为人下    (25)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赞成自以为正确的,反对自以为不正确的    (26)无孔子:意思是没有大智的圣人    (27)是非之真:真正的是非    (28)失:意思是表面看来是错误得:意思是道理正确    (29)无有已时:没完没了    (30)曾(zēng)观弈者之不若已:简直连看棋的人都赶不上了曾,乃,竟不若,不如已,同“矣”译文  我在朋友家里看下棋一位客人屡次输掉,我讥笑他计算失误,总是想代替他下棋,认为他不及自己过一会儿,客人请求和我下棋,我颇为轻视他刚刚下了几个棋子,客人已经取得主动形势棋局快到中盘的时候,我思考得更加艰苦,而客人却轻松有余终局计算双方棋子,客人赢我十三子我很惭愧,不能够说出一句话以后有人邀请我观看下棋,我整天默默地坐着看而已   现在的读书人读古人的书,常常诋毁古人的错误;和现在的人相处,也喜欢说别人的错误。

      人本来就不能够没有错误,但是试试彼此交换位置来相处,心平气和地衡量一下,自己真的没有一点失误吗?自己能够指出别人的小失误但是不能看到自己的大失误,自己检查自己的失误尚且没有闲暇,哪里有时间议论别人呢! 棋艺的高低,是有标准的,下错了一步棋,人们都看得见,即使先前有小胜,也是不能掩盖的事理方面的问题,人人都赞成自己认为正确的,人人反对自己认为不正确的常理常情,是各人把自己认为正确的当作“是”,各人把自己认为不正确的当作“非”)现在世间没有孔子那样圣人,谁能断定真正的正确与错误?那么别人的失误未必不是有所得,自己没有失误未必不是大失误,但是人们彼此互相讥笑,没有停止的时候,简直连看棋的人都不如了导读】:故事以下棋为喻,说明“观人之失易,察己之失难”的哲理只有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才能公平的评价事物否则,永远得不出正确结论范滂别母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曰:“天下大矣,子何为在此?”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仲博孝敬,足以供养,滂从龙舒君归黄泉,存亡各得其所。

      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顾谓其子曰:“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行路闻之,莫不流涕,时年三十三《后汉书》)⑴建宁二年:公元169年建宁,是汉灵帝的年号 ⑵ 仲博:范滂之弟 ⑶龙舒:汉代侯国范滂的父亲范显曾做龙舒侯相,故称龙舒君,这时早已死去⑷李杜:李膺、杜密他们都是敢于同宦官进行坚决斗争而被杀害的东汉官员,时人合称“李杜”译文】建宁二年,大范围的诛杀党人诏令下达,紧急逮捕范滂等人督邮吴导来到县里,抱着诏书,关闭传舍的房门,趴在床上哭泣范滂听到后,说:“这一定是因为我!”于是自己立即到监狱里去县令郭揖大惊失色,自解官印,要拉着范滂一起逃亡,说:“天下这么大,你怎么在这里呢?”范滂说:“我死了,这祸也就过去了,怎么敢因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