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组胚名词解释(1).docx
8页1. 组织 (Tissue) :是由细胞群和细胞外基质构成的人体组织可归纳 为上皮组 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四大类型2. HE 染色法:为苏木精——伊红染色法的简称,是最常用的组织学染色方法 苏木精为碱性染料,主要使细胞核内的染色质与胞质内的核糖体着蓝色;伊红为 酸性染料,主要使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中的成分着红色3. 嗜酸性(acidophilia :易于被伊红等酸性染料着色的性质称嗜酸性4. 嗜碱性(basophilia):易于被苏木精等碱性染料着色的性质称嗜碱性5. 微绒毛(Microvillus):即,是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电镜下, 微绒毛的表面是细胞膜,内为细胞质,胞质中有许多纵行的微丝微绒毛可扩大 细胞表面积,有利于细胞的吸收6. 纤毛(Cilium):是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粗而长的突起电镜下,纤毛的便面 是细胞膜,内为细胞质,胞质中有纵行的微管纤毛具有节律性定向摆动的能力7. 质膜内褶(plasma membrane infolding):是上皮细胞基底面的细胞膜折向胞质 形成的许多内褶;内含大量长杆状的线粒体质膜内褶扩大了细胞基底部的表面 积,有利于水和电解质的转运。
8. 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位于细胞的侧面顶端,交错形成网络,带状环绕细 胞;可阻挡物质穿过细胞间隙,具有屏障作用9. 基膜(Basement membrane):是上皮细胞基底面与深部结缔组织之间共同形成 的薄膜电镜下基膜可分为基板和网板两部分具有支持、连接、固着和物质交 换的作用10. 缝隙连接(Gap junction):相邻细胞膜上有分布规律的柱状颗粒,称连接体, 相邻细胞膜上的连接小体对接,成为细胞间直接交通的管道相邻细胞内的某些 小分子物质可借小管彼此交换,传递化学信息11. 连接复合体(junctional complex :在相邻细胞的侧面,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细 胞连接紧邻存在,即可称为连接复合体12. 细胞外基质:包括基质、纤维和组织液主要对细胞起支持、连接、营养和 保护作用13. 浆细胞(Plasma cell):浆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核圆形,多位于细胞的一侧, 染色质成粗块状沿核膜呈辐射状排列胞质丰富,嗜酸性,核旁有一浅染区电 镜下,胞质内含有大量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具有合成和分泌免疫球蛋白 即抗体的功能14. 成纤维细胞 (Fibroblast :它是疏松结缔组织中最主要的细胞。
细胞较大, 多突起细胞核大,卵圆形,着色钱,核仁明显,呈弱嗜碱性成纤维细胞主要 合成和分泌蛋白质用于构成疏松结缔组织的各种纤维和基质15. 间充质(mesenchyme :是胚胎时期一种较原始的组织,由间充质细胞和基 质组成,不含纤维16. 组织液: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入基质内的液体称组织液组织液不断更新, 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成为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17. 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 :是一种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其胞质内残留部 分核糖体,用煌焦油蓝染色呈细网状网织红细胞计数可判断骨髓造血功能,对 血液病诊断、判断疗效和预后有重要意义18. 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ie granulocyte, neutrophil):占白细胞总数的 50%~70% 细胞核呈杆状或分叶状胞质内含细小的、淡红色的特殊颗粒和少许嗜天青颗粒, 具有很强的趋化作用和吞噬作用19. 嗜酸性粒细胞(eosihophilic granulocyte, eosinophil :占白细胞总数的 0.5%~3%细胞核多为2叶,胞质内充满粗大的鲜红色嗜酸性颗粒,将具有抗过 敏和抗寄生虫的作用20. 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ic granulocyte, basophil :仅占白细胞总数的0%~1%。
细胞核分叶后呈S型或不规则形胞质内含有大小不等、分布不均的紫蓝色嗜碱 性颗粒颗粒内含肝素、组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等;细胞基质内有白三烯, 具有参与狗民反应的作用21. 造血干细胞(Hemopoietic stem cell :造血干细胞是生成各种血细胞的原始 细胞,又称多能干细胞,最早起源于卵黄囊血岛内具有很强的增殖潜能、多向 分化能力和自我复制能力22. 同源细胞群(isogenous group):是由一个幼稚软骨细胞分裂增殖形成的软骨 细胞群每个庭院细胞群有 2~8 个软骨细胞,包含在一个大的软骨陷窝内,后者 又分成几个小的陷窝,各含一个软骨细胞越靠近软骨的中部,同源细胞群的细 胞数目越多,反映了软骨的间质性生长23. 哈弗斯系统(Haversian system):又称骨单位骨单位由多层同心圆排列的 哈弗斯骨板围绕中央管组成骨单位是长骨起支持作用的结构单位24. 骨板(bone lamella):是呈板层状的骨基质,由大量胶原纤维、骨盐及少量 无定型基质组成同一层骨板内的胶原纤维相互平行,相邻骨板的胶原纤维相互 垂直25. 骨祖细胞(osteoprogenitor cell):是软骨组织和骨组织的干细胞,位于软骨 膜和骨膜内层。
细胞呈梭形,较小,胞质少,核呈椭圆形或细长行骨祖细胞课 分化为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26. 肌节(Sarcomere)是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由1/2I带+A带+1/2I 带组成肌节是骨骼肌纤维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27. 横小管(transverse tubule)是肌膜向肌浆网内凹陷形成的管状结构,其走 向与肌纤维长轴垂直在人与哺乳动物的骨骼肌纤维横小管位于的明、暗带交界 处,在心肌纤维则位于Z线水平,其功能是将肌膜的兴奋迅速传导至肌纤维内部28. 肌浆网(sarcoplasmic reticulum)是肌纤维中特化的滑面内质网,位于横小 管之间其中部纵行包绕一段肌原纤维,称纵小管,两端扩大呈扁囊状,称终池 肌浆网上有钙泵,可贮存钙离子和调节肌浆网内钙离子浓度29. 三联体(triad)主要见于骨骼肌纤维内,由一条横小管与其两侧的终池组 成三联体的功能是将肌膜的兴奋传递到肌浆网膜,当肌浆网膜接受兴奋后,钙 通道开放,大量贮存于肌浆网内的钙离子涌入肌浆,为肌丝滑动、肌纤维收缩创 造必备条件30. 闰盘(intercalated disk)是心肌纤维相互连接的部位,为心肌的特征性结构。
LM下呈深染的横行或阶梯状粗线,EM下可分为两部分,横位部分位于Z线水平, 有中间连接和桥粒,起牢固的连接作用,纵位部分有缝隙连接,便于细胞间化学 信息的交流和电冲动的传导,使心肌整体的收缩和舒张同步化31. 尼氏体(Nissl body :是神经元胞体和树突胞质的特征性结构之一LM下, HE染色强嗜碱性,呈紫蓝色粗大斑块状或细小颗粒状,EM下,由发达的粗面内 质网和游离核糖体组成,主要合成结构蛋白,合成神经递质所需的酶类及肽类的 神经递质32. 神经原纤维(neurofibril :是神经元胞质内的特征性结构之一银染色切片 中呈棕黑色细丝,交错排列成网,并伸向树突和轴突内,电镜下由神经丝和微管 组成,构成神经元的细胞骨架,微管还参与物质运输33. 突触(Synapse :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传递信息 的结构突触按信息传递方式不同,可分为电突触和化学突触34. 神经纤维(nerve fiber :由神经元的长轴及包绕它的神经胶质细胞构成根 据神经胶质细胞是否形成髓核可分为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两类35. 郎飞结(Ranvier node :是周围神经系统有髓神经纤维中相邻的施万细胞之 间的狭窄部分,在有髓神经纤维传导神经冲动时从一个郎飞结跳到下一个郎飞结 呈跳跃式传导,传导速度快。
36. 神经胶质细胞:分布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元之间,对神 经细胞起支持、营养和绝缘作用37. 毛细血管(Capillary :其管壁由一层内皮细胞及其基膜构成,是血液与周围 组织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部位38. 心脏传导系统:是指心壁内有特殊心肌纤维组成的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 房室结、房室束及其各级分支功能是发生冲动并传导到心脏各部,使心房肌和 心室肌按一定节律舒缩39. 普肯耶纤维(Purkinje fiber :位于心室的心内膜下层,短而粗,形状不规则, 染色浅,有 1-2 个核,肌原纤维较少,细胞间有发达的闰盘功能是将冲动快速 传递到心室各处,导致所有心室肌同步收缩40. W-P小体:是内皮细胞所特有的杆状细胞器,有膜包裹,内有许多平行细管, 具有储存vWF的作用,vWF与止血、凝血功能相关41. 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是指从微动脉到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是血液循 环的基本功能单位42. 血窦(sinusoid :为毛细血管的其中一类,管腔较大,形态不规则,内皮细 胞间隙较大,其基膜不完整或缺如,有窗孔,无隔膜,有利于大分子物质甚至血 细胞出入血管;主要分布于肝、脾、骨髓和某些内分泌腺。
43. 黑素细胞(melanocyte :细胞体多分散在基底细胞间,胞体圆形,有许多细 长突起,胞质内有特征性的小泡状黑素体,具有合成黑色素、形成黑色素颗粒的 功能44. 真皮乳头(dermal papillae :是紧靠表皮的薄层疏松结缔组织向表皮突入形 成真皮乳头,是表皮与真皮的连接面扩大,有利于两者牢固连接,并有利于表皮 从真皮组织液中活得营养45. 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 :来源于血液单核细胞,散在于棘层浅部 头尾数染色可见其树突状突起,它是一种抗原呈递细胞,在对抗侵入皮肤的病原 微生物、监视癌变细胞中起重要作用46. 淋巴小结(lymphoid nodule):有较明显界限的球形小体,内含大量B细胞, 根据有无生发中心可分为初级淋巴小结和次级淋巴小结47. 胸腺小体(Thymic corpuscle):由胸腺上皮细胞同心圆排列形成的结构,散 在分布于髓质内,是胸腺的特征性结构胸腺小体功能未明,但缺乏胸腺小体的 胸腺不能培育出T细胞48. 血-胸腺屏障(Blood-Thymus barrier):指胸腺皮质的毛细血管及其周围结构 有屏障作用,称为血-胸腺屏障,由下列结构组成:1)连续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间有完整的紧密连接;2)内皮周围连续的基质;3)血管周隙,内含巨噬细胞; 4)上皮基膜;5)一层连续的胸腺上皮细胞(突起)。
血-胸腺屏障能阻挡抗原物质进入胸腺皮质,维持内环境稳定,保髓和某些内分 泌腺49. 边缘区(Marginal zone)指白髓和红髓交界的狭窄区域,含有T细胞、B细 胞和巨噬细胞中央动脉的侧支末端在此区膨大,形成边缘窦,是血液内抗原及 淋巴细胞进入白髓的通道,白髓内的淋巴细胞也可以进入边缘窦,参与淋巴细胞 再循环50. 动脉周围淋巴鞘(periarterial lymphatic sheath):指在白髓中,中央动脉周围 含有大量T细胞、少量巨噬细胞和交错突细胞等厚层弥散淋巴组织所构成的结构, 为胸腺依赖区,但无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当发生细胞免疫应答时,动脉周围淋巴 鞘内的T细胞分裂增殖,鞘也增厚51. 脾索(splenic cord):由富含血细胞的淋巴细胞组织构成,呈不规则条索状, 并互连成网的结构脾索含较多B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52. 副皮质区(paracortex zone):位于淋巴结皮质深层的弥散淋巴组织,内含大 量T细胞,又称胸腺依赖区,此区有许多高内皮微静脉,是淋巴细胞再循环的重 要部位53. 皮质淋巴窦(cortical sin us):位于淋巴结被膜与浅层皮质之间,包括被膜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