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章外业调查讲义资料.ppt
65页三)、外业调查,1、地类调查方法 调查内容:地类调查包括线状地物调查、图斑调查、零星地物调查和地物补测等内容 调绘方法:依据影像,按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将实地不同的地类、地物按一定的要求用线划符号绘在正射影象图上可采用综合调绘法或全野外调绘法 表示和记载内容:线画内容包括图斑地类界线、行政区域界线、土地权属界线、线状地物等;属性注记包括地类、地物的坐落、权属性质、权属单位、图斑编号、地类编码、耕地类型、线状地物宽度等,将这些内容标注在调查底图或农村土地调查记录手簿上1、地类调查方法,1)综合调绘法 综合调绘法是内业解译、外业核实和补充调查相结合的调绘方法 适应条件:遥感影像资料新(一般不超过2年),影像空间分辨率高,已有调查成果现势性好 综合调绘法的步骤 第一步:收集相关资料室内解译前可广泛收集与调查区域有关资料,如以往土地调查图件资料、土地利用数据库,自然地理状况,最新的交通图、水利图、河流湖泊分布图、地名图等,作为室内判读的参考资料1、地类调查方法,1)综合调绘法 综合调绘法的步骤 第二步:室内预判解译在室内对影像进行预判解译,可采用直接目视判读解译,也可利用已有土地利用数据库与调查底图(DOM)套合,参考原来调查数据进行解译,并在计算机中依据影像将预判解译的界线、图斑、地类等标绘在调查到底图上。
通过室内解译,将能够确认的地类和界线、不能够确认的地类或界线,分别用不同的线划、颜色、符号、注记等形式标绘在调查底图上对影像不够清晰或室内无法判读解译的地类或界线,以及线状地物宽度,应由野外补充调查确定1、地类调查方法,2)全野外调绘法 基本思路:携带调查底图直接到实地调绘,将影像所反映的地类信息与实地状况一一对照,进行判读识别,将各种地类图斑实际位置、界线,依据影像用规定的线划、符号在调查底图上标绘出来,将地物属性标注在调查底图或填写在农村土地调查记录手簿上,最终获得能够反映调查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状况的原始调查图件和资料,作为内业数据库建设的依据2、外业调绘程序和要求,1)外业调查基本程序 设计调绘路线 在外业实地调查核实前,首先要在室内设计好外业调绘路线调绘路线以既要少走路又不至于漏掉要调绘的地物为原则,并做到走到、看到、问道、画到(四到) 确定站立点 为了提高调绘的质量和效率,首先要选好站立点,并确定站立点在图上的位置,按计划路线调绘,同时要向两侧铺开,尽量扩大调绘范围2、外业调绘程序和要求,1)外业调查基本程序 核实、调查 实地核实、调查应采取“远看近判”的方法,将地类的界线、范围、属性等调查内容准确调绘在调查底图上。
通过外业,依据实地现状,将内业解译或无法解译的内容,依据实地现状进行核实或调绘 对室内解译正确的予以确认有错误的进行修正对未解译的部分,根据实地情况调绘或补测在调查底图准确位置上同时,将调查的内容、属性标注在调查底图上或填写在农村土地调查记录手簿中2、外业调绘程序和要求,1)外业调查基本程序 边走边调绘 根据调查设计的路线,在到达下一站立点途中,可依据影像边走、边看、边判、边记、边画,对室内预判的内容逐一核实、记载,在到达下一站立点后,再进行调绘 询问 在调查过程中应多向当地群众或向导询问,及时了解当地的土地利用的各种情况,主要用地类型、地名、工矿企业单位和权属等情况,保证调查的准确性2、外业调绘程序和要求,2)外业调查基本要求 尽量充分利用已有的土地调查资料,对影像进行解译,将未变化的各种界线、属性、注记等调查内容,依据影像直接转绘在调查底图上,并实地核实确认 对已变化的调查内容,在实地依据影像调绘在调查底图上当影像不清晰或实地地物与影像不一致时,应采用实地测量方法,将地物补测到调查底图上 对有设计图、竣工图等相关资料的新增地物,可依据资料将新增地物的地类界线直接转绘在调查底图上,但必须实地核实范围是否正确。
调查精度要求,与影像对比,调绘、转绘的各种明显界线与DOM上同名地物的移位不得大于图上0.3mm,不明显界线不得大于图上1.0mm3、线状地物调查,(1)线状地物 包括:河流、铁路、公路、管道用地、农村道路、林带、沟渠和田坎等 (2)线状地物调绘要求 线状地物宽度大于等于图上2mm的,按图斑调查 宽度小于图上2mm的,调绘中心线,用单线符号表示 实地宽度1m(南方)或2m(北方),应实地量测宽度,精确到0.1m 应在宽度均匀处实地量测宽度,在调查底图相应位置打点标记量测点及其宽度值;当宽度变化20时应分段量注,在变化处垂直线状地物绘一短实线 当线状地物与行政区域界线、土地权属界线、地类界线重合时,线状地物调绘在准确位置上,行政区域界线、土地权属界线用符号表示,地类界省略不表示3、线状地物调查,(3)线状地物编码注记与要求 属性有:编号、坐落、权属单位、权属性质、类型、面积等,应注记在数据库中在图上只注记部分属性 线状地物注记采用ab/c的形式: a 表示线状地物编号;b 表示权属性质(国有为“G”,集体土地不标注);c 表示地类编号 编码标注方法,状地物宽度量测点上,字头朝北(东北)或西(西北),平行线状地物标注ab/c及宽度;在非宽度量测点上只标注其宽度(主要用于面积计算)。
当线状地物较长时,为了用图方便,相隔一定距离注记其宽度,但不需打点以示区别3、线状地物调查,(4)线状地物调绘、量测边界的确定 河流水面 从河流的横断面看,可分为无堤和有堤两种类型一般由河流水面、河滩、河堤构成 河流水面调查是按常水位线调绘或量测,一般情况下,大部分河流的常水位线与近期影像基本一致,可按影像调绘;特殊情况下,可参照近期地形图等资料标绘常水位线3、线状地物调查,铁路、公路、农村道路 铁路、公路、农村道路类型相似,从横断面结构看,主要为有无路基、有无道沟(主要用于护路的沟)之分 道路用地一般包括路基、道沟、护路行树等 当铁路、公路用地已确权,调查时按权属范围进行调绘或量测 没有确权的,按道路定义,参照影像和实地,按现状将道路用地范围调绘在调查底图上或实地量测宽度3、线状地物调查,沟渠 沟渠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一般在耕地中沟渠包括渠槽、渠堤和护渠林带,调绘时应根据沟渠的不同分别处理3、线状地物调查,(5)线状地物的表示 线状地物,宽度大于或等于图上2mm时,依据影像按图斑调绘;宽度小于图上2mm时,按规程中相应线状地物的线状符号半依比例尺调绘和表示 线状地物交叉时,上面的线状地物连续表示。
从上向下俯视,上面的线状地物连续表示,下面的断在交叉处面积计算时,只计算上面线状地物的面积3、线状地物调查,(5)线状地物的表示 线状地物穿过隧道时,线状地物断在隧道两端,隧道内线状地物可用虚线表示,不计算面积 线状地物与地类界线重合时,只标绘线状地物3、线状地物调查,(5)线状地物的表示 线状地物与行政区域界线、土地权属界线重合时,线状地物调绘在准确位置上,行政区域界线或土地权属界线用符号表示,视下列不同情况标绘:,3、线状地物调查,(5)线状地物的表示,3、线状地物调查,(5)线状地物的表示, 线状地物与居民点交汇时,线状地物应按下列要求分别情况调绘和表示3、线状地物调查,(5)线状地物的表示, 线状地物与居民点交汇时,线状地物应按下列要求分别情况调绘和表示4、行政区域界线和权属界线调查,行政境界线:包括国界线、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州)、县(市)以及乡(镇)界线 土地权属界线 :指村(大队)、农、林、牧、渔场界;居民地外的厂矿、机关、部队、学校等企事业单位的土地所有权界和使用权界4、行政区域界线和权属界线调查,行政境界线,按民政部门掌握资料进行认定 土地权属界线,应由有关各方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到实地共同指界,进行调绘,调查后应填写土地权属界线认可书,绘制附图,界线相邻各方签章认可。
有争议的界线,应依法予以调处,签订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难以调处的,划定工作界线,签订土地权属界线争议原由书 飞地,也称插花地,指属外行政区划并脱离其辖区范围而孤独飞入本辖区内的地块 注明每块飞地的权属单位如果是同一个乡的两个村之间的,只注“村”;不同乡的两个村之间的,注“乡村”,不同县的两个村则注“县乡村”其余类推 5、图斑调查,(1)图斑定义 单一地类地块,以及被行政界线、土地权属界线或线状地物分割的单一地类地块为图斑 (2)图斑划分要求 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末级地类划分图斑,以地类界线分割形成图斑其中城市用地、建制镇用地、村庄用地、采矿用地、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外围闭合界线形成的地块为一个图斑 图上宽度大于2mm的线状地物划分为图斑 被行政区域界线、土地权属界线、单线线状地物分割的地块形成图斑 不同耕地类型梯田、坡地应单独划分图斑5、图斑调查,(3)图斑界线的表示 图斑以地类界线表示,当地类界线与线状地物、行政界线或土地权属界线重合时,可省略不绘 当各种界线重合时,依行政区域界线、土地权属界线、线状地物、地类界线的高低顺序,只表示高一级界线 (4)最小上图图斑面积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为图上4.0mm2,实地0.6亩 耕地、园地为6.0mm2 ,实地0.9亩 林地、草地等其他地类为15.0mm2,实地2.25亩,5、图斑调查,(5)图斑编码注记与要求 图斑编号统一以行政村为单位,对每一个地类图斑按从左到右、自上而下由“1”顺序编号,并注记图斑属性。
补测地物的编号在顺序号前加“B” 图斑属性一般包括图斑编号、图斑坐落、权属单位、权属性质、地类编号、图斑面积等内容当图斑为耕地时,还包括耕地坡度分级、梯田、坡地、田坎系数等内容 编码采用ab/c形式: a图斑顺序编号(不能重复) b表示权属性质(国有土地标注G、集体土地不标注) c图斑地类编号(末级分类)当图斑较小时,编码用引线引出,标注在图斑外5、图斑调查,(6)特殊类型图斑调绘 梯田、坡地图斑调绘 梯田指在山区、丘陵地区沿等高线由人工修筑的比较规整的台阶式农田梯田分为石坎梯田和土坎梯田梯田可拦蓄雨水、防止水土流失,对农田的高产、稳产有很大作用 坡地指山区、丘陵地区自然坡面上形成的农田,坡地上基本没有或有少量田坎,地块与地块之间由荒草或杂树分开坡耕地易水土流失,耕地质量一般较差5、图斑调查,(6)特殊类型图斑调绘 梯田、坡地图斑调绘 调查时要对耕地中的梯田、坡地单独划分图斑,并注明耕地类型为梯田或坡地,小于2的耕地为平地6、零星地物调查, 零星地物是指耕地中小于最小上图图斑面积的非耕地、或非耕地中小于最小上图图斑面积的耕地 本次二调,对零星地物原则上可不调查对于山区图斑破碎地区,由于零星地物直接较大地影响到耕地面积,部分地区也可进行零星地物调查。
若需要调查零星地类,只对耕地中的非耕地、非耕地中的耕地且实地面积大于100m2的零星地物进行调查和实地丈量其面积,将面积记载在农村土地调查记录手簿上,内业面积量算时扣除7、基本农田调查,本次二调要求调查已划定的基本农田范围内的地类、位置、面积和分布等状况 通过实地调查和收集相关基本农田划定和调整图件,在调绘资料上具体落实8、地物补测,地物补测是将实地相对DOM发生变化的部分补测到DOM上 (1)补测精度要求 量距丈量精度要求 用皮尺或钢尺丈量距离时,测量单位为米(m),保留1位小数往返或单程两次丈量的相对误差不大于1/200 平面位置精度要求补测的地物点相对邻近明显地物点距离中误差,平地、丘陵地不得大于图上0.5mm,山地不得大于图上1.0mm (2)补测方法 常用的补测方法主要有简易补测法和仪器补测法9、调查底图标绘及调查记录手簿填写,(1)调查底图标绘 外业调查完成后,调查底图应完整标绘全部调查信息,包括行政界线、权属界线、地类及其界线、线状地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