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年级古诗词背诵.doc
37页菊 花 [唐]元稹秋丝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xiá)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注释】:陶家:陶,指东晋陶渊明赏析】:最后两句说明他偏爱菊花的原因,是历来被人传诵的句子 菊花,不象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爱有人赞美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高洁的气质,而元稹的这首咏菊诗,则别出新意地道出了他爱菊的原因菊 花【唐】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注释】:九月八:指九月九,而说“九月八”,是为了与“杀”、“甲”押韵杀:凋零赏析】: 重阳节有赏菊的风俗,相沿既久,这一天也无形中成了菊花节等到菊花节那一天,菊花开时,百花都已凋零它们散发出的阵阵浓郁香气,直冲云天,浸透全城整个长安城,都开满了带着黄金盔甲的菊花题 菊 花【唐】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 蕊(ruǐ)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注释】:西风:点明节令满院:极言其多蕊寒香冷:是因为菊花开放在寒冷的季节,作者自不免为菊花的开不逢时而惋惜、而不平青帝:司春之神赏析】:满院菊花在飒飒秋风中开放,似乎带着寒意,散发着幽冷细微的芳香,不象在风和日丽的春天开放的百花,浓香竞发,因此蝴蝶也就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了。
有朝一日我若作了“青帝”(司春之神),就要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开放秋 菊 诗陈毅 秋菊能傲霜,风霜恶重重 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注释】:性:性质 指人的本质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是吟咏自然界植物秋菊的坚贞品性,也是人的高尚情操的象征象征革命者不怕困难和白色恐怖的崇高品质和坚定的共产主义革命理想赏 菊朱德 奇花独立树枝头,玉骨冰肌眼底收 且聆和平共处日,愿将菊酒解前仇注释】:【赏析】:游 子 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注释】:“临行密密缝”:是说他仔细缝制衣服,使之长久耐穿,但是慈母的心中,却又盼着游子能早日回到自己身边寸草:比喻非常微小三春晖:这里喻指慈母之恩晖,阳光这两句用比喻说明慈母之爱难以报答游子吟:游子,在外作客的人吟,诗歌的一种名称赏析】:慈母做着手里的针线活,为将要出远门的儿子缝制衣服外出的行装,缝得密密实实,怕的是儿子短期内回不来,在外地没有人给他缝补谁能说细嫩的小草能够报答得了春天的阳光给它的恩情呢?孩子们同样无法报答母亲的恩惠呀!小 儿 垂 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注释】:①蓬头:头发乱蓬蓬的。
稚(zhì)子;小孩儿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②莓苔:生长在阴湿地方的青苔类植物③怕得:生怕、恐怕,表示假设 【赏析】: 一个头发乱蓬蓬的小孩正专心地学着钓鱼,他侧身坐在长满莓苔的阴湿的岸边,四周的青草掩映着他一位行人远远地向他问路,他急忙摆摆手没有回答,唯恐一出声音惊跑了水中的鱼儿赠 花 卿【唐】杜甫锦城丝管日纷纷, 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有几回闻注释】:花卿:即花敬定,成都府尹崔光远的部将,曾因平叛立功卿是对男子的美称 锦城:指成都成都旁有锦江,所以称成都为锦城 丝管:弦乐和管乐,此处泛指音乐 纷纷:多而乱的样子这里指看不见、摸不着的乐曲 闻:听到赏析】:锦成里日日飘荡着美妙乐声,一半江风吹散一半袅袅入云这悠扬曲调莫非是神仙演奏,在凡俗的人间能够几回听闻其中“半入江风半入云”是点睛之句,它不但写出了音乐从城中向空中、向郊外的弥漫,写出了花家音乐的繁盛,更以具体可感的形象描摹了抽象的音乐之美回乡偶书二首(其二)【唐】贺知章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 春风不改旧时波注释】:镜湖,在今浙江绍兴会稽山的北麓,周围三百余里赏析】: “离别家乡岁月多”,相当于其一的“少小离家老大回”。
诗人之不厌其烦重复这一句即顺势转出有关人事的议论,“近来人事半消磨”一句,看似抽象、客观,实则包含了许多深深触动诗人感情的具体内容,因亲朋沉沦而引出的种种嗟叹,无不包孕其中三 四句笔墨荡开,诗人的目光从人事变化转到了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上虽然阔别镜湖已有数十个年头,而在四围春色中镜湖的水波却一如既往诗人独立镜湖之旁,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触自然涌上了他的心头,于是又写下了“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的诗句霜 月【唐】李商隐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注释】:青女:主霜雪的女神素娥:月中嫦娥婵娟:美好的姿容赏析】:刚开始听到远行去南方的大雁的鸣叫声,蝉鸣就已经销声匿迹了,我登上百尺高楼,极目远眺,水天连成一片霜神青女和月中嫦娥不怕寒冷,在寒月冷霜中争妍斗俏,比一比冰清玉洁的美好姿容凉 州 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注释】:凉州,在今甘肃武威,唐时属陇右道,音乐多杂有少数民族诸国的所谓胡音葡萄:自汉朝由西域传入中原,用葡萄来酿酒,在唐朝时候盛行在西域地区夜光杯:相传是周穆王时代,西胡用白玉精制而成,因“光明夜照”得名。
琵琶:西域少数民族弹奏的乐器,诗人用来渲染西域色彩赏析】: 举起晶莹的夜光杯,斟满殷红的葡萄美酒正要开怀畅饮,忽然,铮铮琮琮的琵琶声从马上传来醉就醉吧,醉卧在沙场上有什么呢,请不要见笑,从古至今征战的人有几个是活着回来的?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注释】:①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②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③山寺:指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④不知:岂料、想不到 ⑤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赏析】:初夏时节诗人来到大林寺,山下四月已是大地春回,芳菲已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盛开的桃花;原因惜春、恋春之情,怨恨春去无情,谁知是错怪了春,原来它并未归去,不过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山寺里来了雨 晴【唐】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ruǐ),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注释】:【赏析】:雨前,春天刚刚降临,花才吐出骨朵儿,尚未开放;而雨后,花事已了,只剩下满树绿叶了诗人望着花落春残的小园之景,是多么扫兴而生感喟啊!蜜蜂与蝴蝶飞到小园里看到残败,萧条,荒芜的景象;都纷纷翻墙飞到邻居家的小园。
顿时给惜春的诗人留下无限的迷惘与惆怅,诗人突发奇想,想出了流传千秋万古的名句:“却疑春色在邻家观书有感二首(之一)【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俳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注释】: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古人以铜为境,包以镜袱,用时打开渠:他,指方塘那得,怎么会如许:这样赏析】:半亩大小的方形池塘里的水光明澄清澈像一面打开的镜子,蓝天和白云的影子倒映在池面上,仿佛悠闲自在地来回走动它怎么会这样清澈?因为发源处不断有活水流下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千古名句,诗人是借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一个深刻的道理,以池水源头作喻体,比喻在学习中只要不断地吸收新的知识,就能进步不已惠崇春江晚景二首(之一)【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lóu)蒿(hāo)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tún)欲上时注释】: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春江晚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 蒌蒿:一种生长在洼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茎高四、五尺,刚生时柔嫩香脆,可以吃。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以吃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上:指上市,就是在市场上销售【赏析】:冬天过去,春天已到来,春江的江水一暖,是在江里戏水的鸭儿最先知 春一到大地回春,群鸭戏水,风光最是熙和美丽 原诗是题画,写鸭近水最先知道春的消息我们说某一新的情况或消息的每被某些有关人士先知道时,都说“春江水暖鸭先知”鸡【唐】崔道融买得晨鸡共鸡语,常时不用等闲鸣深山月黑风雨夜,欲近晓天啼一声注释】:【赏析】:池 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注释】:1.撑:划2.小艇:小船 3.不解:不知道赏析】: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诗的起句 “小娃撑小艇”,两个“小”字,为我们提供了充分的想象余地,这“小艇”载着“小娃”要去何处呢?原来是 “偷采白莲回”,他是趁大人没注意悄悄而行的,不露痕迹的,但结果却出人预料,“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诗人极会运笔,他不写小孩如何被发现,而是写一池萍间留下了长长的一道开口这首五言绝句虽然不长,但却充满着无穷的趣味七 步 诗【三国·魏】曹植煮豆燃豆萁(qí),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注释】:豆萁:豆秸釜:锅【赏析】:前两句一“燃”一“泣”写出“萁”“豆”的尖锐矛盾,及豆萁对豆子的残酷迫害最后两句画龙点睛提示诗歌主题同根”一语双关,表面上指“萁”和“豆”是在同一根上面生长起来的,实际上是说自己与曹丕是同一父母所生,责问曹丕为什么要对同胞兄弟逼迫得这样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塞下曲六首(其二)【唐】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léng)中注释】:1.草惊风:风吹草丛,以为有猛兽潜伏 2.平明:翌日清晨【赏析】黑暗的林中风吹草动,将军深夜拉动了强弓黎明时寻找射出的箭,发现它深陷在巨石中名句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这是卢纶反映军士生活最有名一首诗塑造了一位将军的勇猛形象,篇幅极为简短,却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写黑暗的夜晚,林深草密,惊风阵阵传说汉代名将李广出猎时,远远看到草丛中的一块大石,以为是一只猛虎,急忙拉弓射去,箭头居然稳稳地扎入石头之中这里借用李广的故事,来形容将军的勇猛和神力,的确是非常恰当的雪【唐】罗隐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瑞(ruì)不宜多。
注释】:1]若何:怎么样赏析】:辛勤劳动的农民看到飘飘瑞雪而产生丰年的联想与期望,是很自然的所以接下去的是冷冷的一问:“丰年事若何?”即使真的丰年,情况又怎样呢?这是反问,没有作答,也无须作答 三、四两句好象在一旁冷冷地提醒这些人:当你们享受着山珍海味,在高楼大厦中高谈瑞雪兆丰年时,恐怕早就忘记了这帝都长安有许许多多食不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