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二次术交底.doc
19页1 中铁二十一局集团新建黔张常铁路项目部二分部 技 术 交 底 编号: 工程名称 新建黔张常铁路项目 隧道工程 接受交底队 各架子队 交底项目 隧道二衬施工 交底日期 交底依据: 《新建铁路黔江至张家界至常德线施工图》 《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铁建设[2004]8号) 《双线隧道复合式衬砌参考图(无砟轨道) 》 (黔张常施隧参201) 《双线隧道复合式衬砌参考图(有砟轨道) 》 (黔张常施隧参202) 《双线隧道复合式衬砌锚段参考图(无砟轨道) 》 (黔张常施隧参203) 《双线隧道复合式衬砌锚段参考图(有砟轨道) 》 (黔张常施隧参204) 《隧道防排水耐久性参考图》 (黔张常施隧参210)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铁建设[2010]241号)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417—2003)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TZ204—2008) 交底内容: 隧道二次衬砌 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 一、各围岩衬砌厚度统计表 二次衬砌 正常地段 断面代号 非绝缘锚段 断面代码 预留变形量(cm) 拱墙(cm) 底板/仰拱(cm) Ⅱw-1 型 Ⅱw-FYM-1 Ⅱw-FXM-1 3~5 35 30﹡ Ⅱw-2 型 Ⅱw-FYM-2 Ⅱw-FXM-2 3~5 35 35 Ⅲw-1 型 Ⅲw-FYM-1 5~8 40 40 Ⅲw-2 型 Ⅲw-FYM-2 5~8 40 402 Ⅲw-FXM-1 Ⅳw-1 型 Ⅳw-FYM-1 8~10 40 45 Ⅳw-2 型 Ⅳw-FYM-2 8~10 40﹡ 45﹡ Ⅳw-3 型 Ⅳw-FYM-3 Ⅳw-FXM-1 8~10 45﹡ 50﹡ Ⅴw-1 型 Ⅴw-FYM-1 10~15 45﹡ 55﹡ Ⅴw-2 型 Ⅴw-FYM-2 10~15 45﹡ 55﹡ Ⅴw-3 型 Ⅴw-FYM-3 Ⅴw-FXM-1 10~15 55﹡ 60﹡ Ⅳy-1 型 Ⅳy-FYM-1 8~10 40 45 Ⅳy-2 型 Ⅳy-FYM-2 8~10 40﹡ 45﹡ Ⅳy-3 型 Ⅳy-FYM-3 Ⅳy-FXM-1 8~10 45﹡ 50﹡ Ⅴy-1 型 Ⅴy-FYM-1 10~15 45﹡ 55﹡ Ⅴy-2 型 Ⅴy-FYM-2 10~15 45﹡ 55﹡ Ⅴy-3 型 Ⅴy-FYM-3 Ⅴy-FXM-1 10~15 55﹡ 60﹡ 注:1.Ⅱ1型断面为带底板结构,Ⅱ2型断面为仰拱结构2.断面代号号:⑴Ⅱw-1 “Ⅱ”代表围岩级别 “w”代表无渣轨道 “1”代表衬砌类型 ⑵Ⅳw-FYM-2 “Ⅳ”代表围岩级别 “w”代表无渣轨道 “2”代表衬砌类型“FYM”代表非绝缘一般锚段⑶Ⅳy-FXM-1 “Ⅳ”代表围岩级别 “y”代表有渣轨道 “2”代表衬砌类型“FXM”代表非绝缘下锚段⑷表中带﹡号者为钢筋混凝土3 二、隧道锚段统计表 隧道锚段统计表 序 号 隧 道 名 称 起点里程 终点里程 长度 (m) 围岩级别 断面加宽 道床类型 衬砌类型 备注 DK271+592 DK271+595. 3 Ⅱ 40 整体 Ⅱw-FXM-2 非绝 缘段 下锚 段 DK271+595. DK271+600. 5 Ⅱ 40 整体 Ⅱw-FXM-2 非绝 缘段 一般 锚段 DK271+600. DK271+603. 3 Ⅱ 40 整体 Ⅱw-FXM-2 非绝 缘段 下锚 段 DK271+603. DK271+732. 129 Ⅱ 40 整体 Ⅱw-FXM-2 非绝 缘段 一般 锚段 DK271+732. DK271+735. 3 Ⅱ 40 整体 Ⅱw-FXM-2 非绝 缘段 下锚 段 DK271+735. DK271+740. 5 Ⅱ 40 整体 Ⅱw-FXM-2 非绝 缘段 一般 锚段 DK271+740. DK271+743. 3 Ⅱ 40 整体 Ⅱw-FXM-2 非绝 缘段 下锚 段 DK272+739 DK272+742. 3 Ⅱ 60 整体 Ⅱw-FXM-2 非绝 缘段 下锚 段 1 彭 家 寨 隧 道 DK272+742. DK272+747. 5 Ⅱ 60 整体 Ⅱw-FXM-2 非绝 缘段 一般 锚段4 DK272+747. DK272+750. 3 Ⅱ 60 整体 Ⅱw-FXM-2 非绝 缘段 下锚 段 DK272+750. DK272+879. 129 Ⅱ 60 整体 Ⅱw-FXM-2 非绝 缘段 一般 锚段 DK272+879. DK272+882. 3 Ⅱ 60 整体 Ⅱw-FXM-2 非绝 缘段 下锚 段 DK272+882. DK272+887. 5 Ⅱ 60 整体 Ⅱw-FXM-2 非绝 缘段 一般 锚段 DK272+887. DK272+890. 3 Ⅱ 60 整体 Ⅱw-FXM-2 非绝 缘段 下锚 段 DK279+379. DK279+382. 3.00 Ⅳ 10 道砟 Ⅳy-FXM-1 非绝 缘段 下锚 段 DK279+382. DK279+387. 5.00 Ⅳ 10 道砟 Ⅳy-FYM-1 非绝 缘段 一般 锚段 DK279+387. DK279+390. 3.00 Ⅳ 10 道砟 Ⅳy-FXM-1 非绝 缘段 下锚 段 DK279+390. DK279+460. 70.00 Ⅳ 10 道砟 Ⅳy-FYM-1 非绝 缘段 一般 锚段 DK279+460. DK279+519. 59.00 Ⅳ 0 道砟 Ⅳy-FYM-2 非绝 缘段 一般 锚段 DK279+519. DK279+522. 3.00 Ⅳ 0 道砟 Ⅳy-FXM-1 非绝 缘段 下锚 段 2 吴 家 岭 隧 道 DK279+522. DK279+527. 5.00 Ⅳ 0 道砟 Ⅳy-FYM-2 非绝5 缘段 一般 锚段 DK279+527. DK279+530. 3.00 Ⅳ 0 道砟 Ⅳy-FXM-1 非绝 缘段 下锚 段 三、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衬砌施工工艺流程图 3.1 衬砌模版制作 模板衬砌台车必须按照隧道轮廓设计几何尺寸加大5cm制造,钢结构及钢 模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衬砌台车经施工单位会同监理单位验 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模板台车长度宜为9~12m,工点设计应根据沉降缝、 预留洞室和预埋管线位置综合确定模板台车侧壁作业窗宜分层布置,层高不 宜大于1.5m,每层宜设置4~5个窗口,其净空不宜小于45cm×45cm拱顶部 监控量测确定施作二衬时间 施工准备 台车移位 台车定位 施作止水带 隐蔽检查 灌筑混凝土 台车脱模退出 养 护 1.敷设防水板及盲沟 2.中线水平放样 3.铺设衬砌台车轨道 1.水平定位立模 2.拱部中心线定位 3.边墙模板净空定位 1.清理基底 2.装设钢制挡头模板 3.装设止水条 1.自检 2.监理工程师隐检 洞外混凝土拌合 混凝土运输 混凝土泵送 捣 固 涂刷脱模剂6 位应预留2~4个注浆孔 模板安装必须稳固牢靠,接缝严密,不得漏浆模板台车的走行轨Ⅰ、Ⅱ 级围岩段,宜设在底板垫层(10cm厚的C25钢筋混凝土)面上,Ⅲ~Ⅳ级围岩 段,宜铺设在填充混凝土面上 模板表面要光滑,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必须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 模板的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见表1 表1 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 项 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边墙角 ±15 尺量 2 起拱线 ±10 尺量 3 拱顶 +10、0 水准测量 4 模板表面平整度 5 2m靠尺和塞尺 5 相邻浇筑段表面高低差 ±10 尺量 3.2 衬砌钢筋 钢筋加工弯制前应调直,并将表面油渍、水泥浆和浮皮铁锈等均应清除干 净;加工后的钢筋表面不应有削弱钢筋截面的伤痕;利用冷拉方法矫直伸长率: Ⅰ级钢筋不得超过2%,Ⅱ级钢筋不得超过1%。
⑴钢筋的加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符合表2规定 表2 钢筋加工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 名称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的全长 ±10 2 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 20 3 箍筋内净尺寸 ±3 尺量 ⑵钢筋安装及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3规定 表3 钢筋安装及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mm)和检验方法 序号 名 称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 1 双排钢筋,上排钢筋与下排钢筋间距 ±5 尺量两端、7 2 同一排中受力钢筋水平间距 ±20 中间各1处 3 分布钢筋间距 ±20 4 箍筋间距 ±20 尺量连续3处 5 钢筋保护层厚度 +10、-5 尺量两端、中间各2 处 ⑶钢筋接头应设置在承受应力较小处,并应分散布置配制在“同一截面” 内受力钢筋接头的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 求当设计未提出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焊(连)接接头在受弯构件的受拉区不得大于50%,轴心受拉构件不得 大于25%; ②在构件的受拉区,绑扎接头不得大于25%,在受压区不得大于50%; ③钢筋接头应避开钢筋的弯曲处,距离弯曲点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 10倍。
④在同一根钢筋上应少设接头 “同一截面”内,同一根钢筋上不得超过一 个接头 ⑷钢筋链接采用钢筋驳接器进行链接 3.3二次衬砌质量检验 1 混凝土结构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6的规定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一浇筑段检查一个断面 2混凝土结构表面应密实平整、颜色均匀,不得有露筋、蜂窝、孔洞、疏 松、麻面和缺棱掉角等缺陷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泵送砼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见表5 表4 泵送砼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8 质量通病 原因分析 防治措施 蜂窝麻面 1.模板漏浆; 2.布料不均; 3.高落差下料; 4.气泡; 5.局部积水和砼浆堆积 1.模板拼缝应严密 2.挡头板在浇筑砼前应浇水湿透, 钢模拼缝处贴胶带纸密缝 3.加强组织,充分利用窗口,均匀布 料 4.死角区人工二次倒运,严禁用振 动棒摊平 胀模 泵砼坍落度大,速 度快,模板刚度不够, 支撑不牢,突出鼓肚, 甚至变形爆开 1.应进行分层分部浇筑 2.输送管道严禁靠近支撑,冲击倒 坍 3.侧压力计算,确保安全 预留孔洞坍 陷变形 1.泵送砼坍落度大 2.掺粉煤灰等砼早期强 度低 3.模板刚度不够,变形 1.合理控制拆模时间。
2.根据试验强度拆模 裂缝 1.泵送砼坍落度大,水 泥、水用量大,容易产 生收缝裂缝,特别环向 接头 2.砼温度裂缝 1.控制砼入模温度和水分蒸发速度 加强养护,洒水 2.砼内部与外界温差控制在20℃以 内 砼接触不良 1.模板漏浆,造成烂脖 子 2.管道堵塞时间太长, 造成砼冷接头 3.未插连接筋 4.跑模错台 1.接合处模板加强支撑,确保牢固 2.夹吹塑纸或海绵条9 砼质量波动 1.现场配合比控制不好 2.表面未清理干净 3.泵送开始或结束时, 压力砂浆积存在砼中影 响强度 1.加强砼各环节管理 2.坍落度波动小于2cm 3.禁止随意加水 4.清除残存物 表5 二次衬砌结构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 项 目 允许偏差 (mm) 检验方法 1 边墙平面位置 ±10 尺量 2 拱部高程 +30,0 水准测量 3 边墙、拱部表 面平整度 15 2m靠尺检查或自动断 面仪测量 3.3 二衬混凝土浇筑 3.3.1 施工方法 拱墙二次衬砌一般采用全断面整体钢模衬砌台车、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 泵送砼灌注,振捣器捣固,挡头模采用钢模混凝土浇筑要左右对称进行,防 止钢模台车偏移 砼生产采用自动计量拌合站拌合,砼拌合站设置应满足冬季施工要求。
3.3.2 施工程序 ⑴ 二次衬砌施作应符合以下要求: ①深埋隧道二次衬砌施作一般情况下应在围岩和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后 进行,变形基本稳定应符合:隧道周边变形速率明显下降并趋于缓和;或水平 收敛(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