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学科知识状况调查研究-以河南某区高中为例.doc
6页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学科知识状况调查研究以河南某区高中为例 口/张燕 董玉琦 董晓云200 3年4月,《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的颁布将信息技术教育纳入到高中必修的行列,从而结束了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无标准可依”的局面《课标》的制定不仅确定了高中学生应该掌握的信息技术基本学科知识,同时也确定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学科知识学科知识是信息技术知识体系中最重要、最基础的部分,也是信息技术教师开展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因此,对学科知识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有必要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能够促进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议与策略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本研究是以河南某地区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了该地区7 9位信息技术教师,共发放问卷79份,回收有效问卷79份,回收率100%2.研究工具本研究认为《课标》对于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界定已具备了高度的缜密性及严谨性,足以作为编制问卷的主要依据因此,研究者基于((课标》自编了调查问卷,包括指导语、个人基本信息和单选题三部分。
其中,单选题有30道,每道题赋值为1分,共30分答对得1分,答错得0分3.数据的统计分析利用SPSS 16.0 for Windows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主要是采用了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数据分析1.样本基本情况本次调研教师样本在性别、年龄、教龄、职称方面的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2.个人基本信息与教师成绩之间的相关性分析(l)各分数段分布直方图教师成绩的分布直方图如下图所示该地区7 9名教师的成绩接近正态分布,平均分为17 .2分,标准方差为4.2210分以下的人数占6.3%,10~20分的人数占68.3%,20分以上的占25.4%最低得分为8分,最高得分为26分2)年龄与得分教师年龄与学科知识得分之间的关系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30岁以下的教师对学科知识的掌握优于31~40岁和41岁以上的教师;31~40岁的教师与41岁以上的教师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没有显著差异3)教龄与得分教师教龄与学科知识得分的关系如表3所示1~3年教龄的教师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水平明显优于4~10年教龄的教师,且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4~10年教龄的教师也优于1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但不存在统计上的显著差异4)职称与得分教师职称和学科知识得分的关系如表4所示。
由表可知:中教二级的教师对学科知识的掌握优于中教一级的教师,而中教一级的教师优于中教高级教师中教二级与中教高级的教师存在显著差异;中教一级与中教高级的教师总分也存在显著差异;而中教二级与中教一级的教师不存在显著差异5)学历与得分本次调研地区的信息技术教师都是具有大专与本科学历的教师,学历与学科知识得分关系如表5所示本科学历的教师在学科知识掌握程度上要优于大专学历的教师,且存在显著差异6)专业与得分教师专业与得分的关系如表6所示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教师略高于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的教师,而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的教师高于其他专业毕业的教师,且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教师与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的教师总分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3.选修模块得分的差异问卷各模块的得分如表7所示由此可见,该地区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对“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和“网络技术应用”三个模块的知识掌握一般,而对于“数据管理技术”、“人工智能初步”两个模块的知识掌握欠缺结论1.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学科知识总体水平不高本研究中,问卷的试题都是基础性的、教师必备的知识一般而言,教师应该熟练掌握而据调查结果显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对各个模块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不很理想,平均分低于及格水平。
这可能与教学要求有关目前,信息技术教育只局限于学业水平测试有关内容,而这些内容一般都比较浅因此,信息技术教师没有感觉到自身专业知识的不足,缺乏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另外,还可能与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水平有关信息技术教师中非专业毕业的教师所占的比例高达30.4%,而这些其他专业一般是数学、物理、生物等专业,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的掌握对他们来说存在一定难度2.教师之间对学科知识掌握存在差异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发现,教师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存在显著差异从教师年龄、教师教龄、教师职称与得分的比较分析可以得出:越年轻的教师,掌握的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程度越好这可能与该学科知识本身特点有关,信息技术知识更新快、实践操作强,相对于语文、数学、外语等其他学科更“潮流”,更受年轻人喜欢,而年龄较大的教师难以跟上“潮流”从教师学历和教师专业与得分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本科学历的信息技术教师比大专学历的信息技术教师对学科知识掌握得更好,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比非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对学科知识掌握得更好鉴于此,首先,应该加强信息技术教师职前教育师范院校应明确信息技术教师的培养方向和目标,确定专业核心课程,使教师在走上岗位之前就已经具备较为系统、全面的信息技术学科知识和素养。
其次,应加强教师在职培训充分考虑不同层次教师的需要,在培训的内容与形式上,应突出“分层分类”、“按需施教”,切实弥补教师学科基本理论与方法、基本知识与技能、信息应用与创新、信息社会与伦理等方面学科知识的欠缺3.教师对各选修模块知识的掌握存在差异调查结果显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严重缺乏数据库与人工智能方面的知识在调查中发现,多数学校仅选修“多媒体技术应用”,少数学校选修“算法与程序设计”和“网络技术应用”,几乎没有学校选修“数据管理技术”和“人工智能初步”并且选修“算法与程序设计”和“网络技术应用”两个模块的学校也只是讲授与该模块相关的基本内容,并没有进行深入的讲解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内容不涉及数据库和人工智能方面的知识,导致教师对于该领域的知识掌握较差,有的教师甚至连与该领域相关的最基本的知识都不了解因此,急需进行有针对性的在职培训应该以技术培训为突破口,以学科知识体系为核心,以实践为载体,有条不紊地进行在职培训,尤其重点培训“数据管理技术”和“人工智能初步”模块的内容■(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所东北师范大学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所 河南濮阳市台前中学)信息窗“2011年宁波市数字化教与学高峰论坛”在镇海举行2011年10月21日,“2011年宁波市数字化教与学高峰论坛”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骆驼中心学校隆重举行。
论坛以“聚焦数字化教学 构建教育新模式”为主题,旨在探讨教育变革之路以及未来课堂、未来教学构建模式,探讨一对一数字化教与学(电子书包)对于学生个性化发展、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推动全市及全省的教育信息化进程据悉,2010年下半年,宁波市在浙江省率先开展了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实践应用,并在镇海区中心学校、骆驼中心学校正式启动实验项目2011年,又新增骆驼中学、蛟川中心学校两所学校参与实践镇海区教育局非常关注未来教学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在今年1月发布的《镇海区教育局关于加快推进智慧教育建设的意见》文件中,已将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列为镇海区“十二五”教育信息化的四项重点工程之一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网站)-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