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素市场最新课件.ppt
51页第八章、要素市场n第一节、要素市场概述第一节、要素市场概述n第二节、生产要素的需求和供给第二节、生产要素的需求和供给n第三节、生产要素均衡价格的决定第三节、生产要素均衡价格的决定n第四节、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第四节、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n产品市场的分析中假设消费者的收入和生产要素的价格为既定的,但未说明收入水平和要素价格如何决定n消费者的收入主要取决于其拥有的生产要素数量及生产要素的价格n因此需要研究生产要素市场n对要素市场的分析,其基本思路与前面讨论的产品市场类似,包括完全竞争要素市场和不完全竞争要素市场n本章首先分析了要素市场的需求与供给,并在此基础上说明了要素市场均衡价格与使用量的决定第一节、要素市场的概述第一节、要素市场的概述生生产产要要素素劳劳 动动人的体力和脑力的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支出支出工资工资资资 本本最终产品和生产中最终产品和生产中投入的中间产品投入的中间产品资本价格资本价格利利 息息土土 地地企企业业家家才才能能包括土地在内的一包括土地在内的一切自然资源切自然资源组织管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地价地租地价地租正常利润正常利润要素报酬要素报酬/要素价格要素价格要素价格n生产要素的价格影响要素所有者的收入n从收入角度看,要素价格影响消费者的商品需求数量和需求结构。
n生产要素的价格又影响生产者使用要素的成本n从成本角度看,要素价格影响生产者使用要素的品种和数量,进而影响产品产量和价格水平基本假设n基本假设:厂商只使用一种生产要素、基本假设:厂商只使用一种生产要素、生产一种产品、追求利润最大化生产一种产品、追求利润最大化n严格地说,生产要素理论应该是关于多种生产要素共同使用的理论但是同时研究多种要素的价格和需求,将使分析过于复杂n为了简便分析,往往还是集中于分析一种生产要素--劳动的使用情况一、一、要素市场的基本概念n(一)引致需求(一)引致需求 P260n1、引致需求、引致需求(Derived demand)----由于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需求而引起的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n消费者对产品需求是所谓“直接”的需求 n2、共同需求、共同需求(Joint demand)----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共同的、相互依赖的需求n也叫联合需求或共同需求,这是由生产技术上的原因造成的(二)收益方面的概念 P262n1、MP:边际产量或边际产品:边际产量或边际产品 (又叫边际物质产品MPP) ,指增加使用一单位生产要素指增加使用一单位生产要素(F)的使用的使用所增加的产量。
所增加的产量MPF=dTP/dF=dQ(F)/dFn2、MRP:边际收益产品:边际收益产品,指厂商增加一单位要指厂商增加一单位要素素(F)的使用所增加的总收益的使用所增加的总收益MRP是要素使用的边际收益(即要素的需求曲线)n3、VMP:边际产品价值:边际产品价值,表示在产品市场完全表示在产品市场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增加一个单位要素的使用所增竞争条件下,厂商增加一个单位要素的使用所增加的收益加的收益VMP=P×MPn当产品市场完全竞争时,P=MR,则VMP=MRP ,因此VMP只是MRP的一个特例n产品市场不完全竞争时,P > MR,则VMP > MRPMR与MRP、VMP的区别nMR是边际收益,是对产品而言的,故称为产品的边际产品的边际收益收益nMRP边际收益产品或VMP边际产品价值则是对要素而言的,是要素的边际收益要素的边际收益,故称为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或边际产品价值n产品市场不完全竞争时,P>MR,则VMP>MRPOQP产品市场产品市场产品市场完全竞争时d曲线和 MR曲线重合OLW要素市场要素市场dL(MRP)曲线,产品市场完全竞争时的VMP曲线产品市场不完全竞争时的VMP曲线产品市场不完全竞争时的d曲线和MR曲线(三)成本方面的概念 P265n1、、MFC,边际要素成本,指厂商增加一单位要素,边际要素成本,指厂商增加一单位要素(F)使用量所增加的总成本。
使用量所增加的总成本n2、、AFC,平均要素成本,指厂商购买每单位要素,平均要素成本,指厂商购买每单位要素(F)所花费的成本支出(即要素的价格或供给曲线)所花费的成本支出(即要素的价格或供给曲线)n当要素市场完全竞争时要素市场完全竞争时 AFC=TC/L=(WL)/L=Wn当要素市场不完全竞争时要素市场不完全竞争时AFC=TC (L) /L =[W(L)∙L]/L =W (L)< MFCMC与MFC的区别nMC是边际成本,是对产品而言的,故称为产品的边际产品的边际成本成本n边际要素成本MFC或平均要素成本AFC则是对要素而言的, MFC是要素的边际成本要素的边际成本n要素市场完全竞争时,AFC=MFCn要素市场不完全竞争时,MFC>AFCOQP产品市场产品市场MC曲线,产品市场完全竞争时也是供给曲线OLW要素市场要素市场要素市场不完全竞要素市场不完全竞争时的争时的MFC曲线曲线要素市场完全竞争时sL(AFC)曲线与MFC曲线重合sL(AFC)曲线曲线(四)几点区别nMRP与MR(以劳动为例) nMRP与VMPnMFC与MC(以劳动为例)nMFC与AFC二、生产要素的使用原则 P266n要素市场利润极大化条件:厂商为了使利润极大化,在使用生产要素时必须遵循边际收益产品等于边际要素成本的原则。
要素使用的边际收益要素使用的边际收益 = 要素使用的边际成本要素使用的边际成本MRP = MFCn数学证明:假定厂商使用一种要素、生产一种产品,追求最大利润,则利润π可以表示为:n n利润最大的一阶条件为:n即MRP=MFC 要素使用原则与利润最大化产量原则的关系n要素使用原则与利润最大化产量原则是等价的,可以相互转换MRP= MR ∙ MPMFC=MC ∙ MPR→LR→LQ→LQ→LR→QR→QC→LC→LQ→LQ→LC→QC→Q=MR = MCMRP = MFC第二节、生产要素的需求和供给n厂商使用生产要素是为了生产出产品,最终的目的仍然是实现利润最大化n因此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就是利润最大化原则 n厂商为了使利润极大化,在使用生产要素时必须遵循MRP=MFC的原则n在不同的市场结构中厂商对要素的需求及要素使用原则是不同的n以下的分析都是对一种要素的使用情况一种要素的使用情况一、生产要素的需求n(一)厂商的类型P261n1、完全竞争厂商:指处于完全完全竞争产品市场和完全完全竞争要素市场的厂商n2、不完全竞争厂商:P262n产品市场完全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不完全不完全竞争n产品市场不完全不完全竞争,要素市场完全完全竞争n产品市场不完全不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不完全不完全竞争n我们先分析完全竞争厂商,再分析不完全竞争厂商对要素的需求及要素的使用原则要素需求量与要素价格的关系n厂商对要素的需求量与要素价格成反比,即随着要素价格的上升,厂商对要素的最佳使用量即需求量将下降。
nP268(二)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要素需求P268完全竞争厂商对要素的需求曲线:既是其要素的既是其要素的MRP曲线又是其曲线又是其VMP曲线P∙MP(L) =WOQPd(P=AR=MR)产品市场产品市场MRPL=VMPL =P∙MP(L)=WdL(MRPL = VMPL)LwOw1L1E1w2L2E2要素市场要素市场(三)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要素需求 产品的卖方垄断厂商对要素的需求曲线产品的卖方垄断厂商对要素的需求曲线P273 :就是其要素的MRP曲线MR∙MP(L) =WOQPd(P=AR)MR产品市场产品市场P>MRVMPL>MRP=MR∙MPL =W要素市场要素市场LwOVMPLdL (MRPL)L1E1w2L2E2w1(三)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要素需求要素的买方垄断厂商对要素的需求曲线要素的买方垄断厂商对要素的需求曲线:不存在不存在P282LwOVMPL=MRPLw1MFCw0S [W(L)]L0要素市场要素市场OQPd(P=AR=MR)产品市场产品市场L1w2根据VMP=MFC确定要素使用量,再确定要素价格W因此W与L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二、生产要素的供给n厂商为了使利润极大化,在使用生产要素时必须遵循MRP=MFC的原则n因此不仅要考察要素的需求,还要考虑要素的供给。
n下面我们将考察不同市场条件下的要素供给曲线要素市场完全竞争的要素供给曲线n就单个厂商来讲,若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完全竞争的,那么所面临的要素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水平线,要素供给曲线与AFC和MFC曲线三线重合三线重合LwOQPOw0sL(w=AFCL=MFCL)产品市场完全竞争完全竞争MR=AR要素市场完全竞争完全竞争MFC=AFCP0d(P=AR=MR)要素市场厂商面临的厂商面临的供给曲线供给曲线产品市场厂商面临的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需求曲线要素市场不完全竞争的要素供给曲线n若要素市场是不完全竞争不完全竞争的,那么所面临的要素供给曲线应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与AFC曲线重合,但MFC曲线在AFC曲线的上方LwOsL(AFCL)MFCL要素市场不完全不完全竞争MFC>=AFCQPOd(AR)MR产品市场不完全不完全竞争P>=MR要素市场厂商面临的厂商面临的供给曲线供给曲线产品市场厂商面临的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需求曲线三、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n1、完全竞争产品市场——完全竞争要素市场P269LwOdL(MRPL=VMPL)w0sL(w=AFCL=MFCL)L0EVMPL=MRPL=MFCL=w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n完全竞争厂商实现均衡的条件:nMRPL=VMPL=MFC或或VMPL=P ∙MPL = Wn即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是:边际产品即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是:边际产品价值价值VMP等于该要素的市场价格等于该要素的市场价格W nP285习题6、8三、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n2、不完全竞争产品市场——完全竞争要素市场P273LwOw0sL(w=AFCL=MFCL)VMPL>MRPL=MFCL=wVMPLdL(MRPL)L0EFn卖方垄断厂商实现均衡的条件可以写成:nMRPL=MFC或或 MRPL=MR ∙MPL= W n即卖方垄断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是:边即卖方垄断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是:边际收益产品际收益产品MRP等于该要素的市场价格等于该要素的市场价格W三、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n3、完全竞争产品市场——不完全竞争要素市场P279LwOMRPL(VMPL)VMPL=MRPL=MFCL>wsL(AFCL)MFCLL0EFw0n买方垄断厂商实现均衡的条件可以写成:nMRPL=VMPL=MFCL或或VMPL=P∙MPL=MFCLn卖方垄断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是:边际产品价卖方垄断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是:边际产品价值值VMP等于该要素的边际要素成本等于该要素的边际要素成本nP286习题10三、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n4、不完全竞争产品市场——不完全竞争要素市场LwOVMPL>MRPL=MFCL>wsL(AFCL)MFCLFw0VMPLMRPLL0EGMFCLn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为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厂商实现均衡的条件可以写成:nMRPL = MR ∙MPL =MFCL n该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等于边际要素成本该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等于边际要素成本nP286习题9第三节、生产要素均衡价格的决定P287n一般来讲,要素的市场供给与要素价格是同向变化的,即要素供给量随着要素价格的提高而增加。
尤其对长期而言更是如此但在短期,不同要素的供给呈现不同的特征n在很多情况下,要素价格提高时,要素供给会增加,要素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n在有些情况下,要素供给量起初随着价格提高而增加,但在价格提高到一定程度后,供给量会随价格提高而减少n在有些情况下,要素价格提高,要素供给仍不变n(一)劳动的供给n劳动供给--劳动者在不同劳动价格水平上愿意并能够提供的劳动数量n24小时=睡眠时间+工作时间+闲暇时间n替代效应: W↑=>工作吸引力↑=>工作时间↑(工作替代闲暇)n收入效应 W↑=>收入↑=>工作时间↓(能够多享受闲暇)工资率低时,替代效应工资率低时,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收入效应,SL↑工资率高时,替代效应工资率高时,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收入效应,SL↓一、劳动的供给及工资的决定P295(二)消费者劳动供给曲线的推导(无差异曲线分析法P291-295)n ABCHY16U1U2U3Y1Y2Y3H1H3H2ABCW0016-H16-H116-H316-H2W1W2W3S时间资源的分配时间资源的分配横轴横轴H H表示闲暇表示闲暇纵轴纵轴Y Y表示收入表示收入S S为劳动供给曲线为劳动供给曲线横轴横轴16-H16-H表示劳动表示劳动纵轴纵轴W W表示工资表示工资n单个消费者劳动供给曲线可能会向后弯曲,但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却仍然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是向右上方倾斜的--高工资会吸引新的工人n劳动供给和劳动需求共同决定了均衡的工资水平nSL=DLnP320习题8(三)均衡工资的决定WLDLEW0SLL0O二、土地的供给和地租的决定P299n经济学中的土地泛指一切自然资源(N)。
n从短期来看,土地的自然供给可以看做是一个固定不变的量,但从长期来看,人类可以改造沙漠、移山填海、围海造田等增加土地的自然供给n但自然供给的增减在总的土地自然供给中所占的比例毕竟非常之小,为了简化问题起见,我们把土地的自然供给看做是一个固定不变的量 n1、土地的供给(SN)n就一个国家(地区)而言,土地的供给固定土地的供给固定不变,即土地的供给曲线垂直不变,即土地的供给曲线垂直,与土地服务价格(地租)的高低无关 n就一个行业而言,地租↑=> SN↑n2、土地的需求(DN)n取决于土地的边际生产力(其为递减),土地的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一)土地的供给(二)均衡地租的决定(SN=DN)E0R0SD0E1Q0OQRD1n1、租金:指对供给量固定不变的生产要素的支付、租金:指对供给量固定不变的生产要素的支付 P305n土地是一种特有的资源,所以地租只是租金的一个特例,是租金的一种,而租金是一般化的地租n在经济中还存在着其它的一些要素,比如某些人的天赋才能,它们的供给数量也是不变的,不受价格涨落的影响,这些要素所得到的价格,我们统称为租金 n2、准租金:指对供给量暂时固定的生产要素的支付(图)、准租金:指对供给量暂时固定的生产要素的支付(图)n有些要素在短期内是不变的,在长期中可变,这类要素所获得的收入,就叫做准租金 (P320习题10)n准租金=总收益-总可变成本=总固定成本+经济利润准租金=总收益-总可变成本=总固定成本+经济利润n3、经济租金: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超过其在其它场所、经济租金: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超过其在其它场所可能得到的收入部分。
可能得到的收入部分n可以理解为要素的当前收入超过其机会成本的部分,简言之,经济租金等于要素收入减去机会成本n从要素收入中减去该部分并不会影响要素的供给 (三)租金、准租金和经济租金准租金和经济租金图示n 准租金准租金=总收益-总可变成本=总收益-总可变成本==(P-AVC)Q=总固定成本+经济利润=总固定成本+经济利润0GDP0PO经济租金:经济租金: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剩余AVCACMCECBSDEQ0QOARR0n(一)资本:是由经济制度本身所生产(一)资本:是由经济制度本身所生产出来的并被用作投入要素以便进一步生产出来的并被用作投入要素以便进一步生产更多的商品和服务的物品更多的商品和服务的物品n(二)利息:指资本的服务价格,指为(二)利息:指资本的服务价格,指为使用资本而支付的报酬使用资本而支付的报酬n单位资本的服务价格用利息率表示n利息率等于资本服务的年收入与资本价值之比r表示利息率,Z表示年收入,P表示资本价值则:r =Z / P 三、资本的供给和利息率的决定P307(三)资本供给n资本的供给资本的供给指资本所有者在各个不同的利息率指资本所有者在各个不同的利息率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资本数量。
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资本数量n资本的供给来自于消费者的储蓄--消费者的货币收消费者的货币收入中除消费以外的部分就叫储蓄入中除消费以外的部分就叫储蓄n消费者的储蓄被企业借贷之后用于购买资本品,便转化为资本n为了将问题简化,我们假定储蓄全部转化为资本这样资本供给问题就转化为消费者的储蓄决策问题 n短期里,资本供给曲线为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n但在长期里,随着利率的上升,储蓄量的增加,则资本供给曲线则被不断推向右方利息率高 => SK↑(四)资本需求n资本的需求方是厂商,厂商购买资本品的目的是为了使用这些资本品以生产更多的产品和劳务从而实现自己的利润最大化n厂商购买资本品的行为称为投资,因此投资形成了资本的需求所以研究资本的需求问题可以转化为研究厂商的投资决策问题n资本的边际生产力(预期利润率)=利息率n利息率高 => DK↓因此资本的需求曲线也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五)资本市场的均衡和利息率的决定n资本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表示了资本市场的均衡点n在短期里资本供给曲线SS1与需求曲线相交,形成短期均衡利率r1和均衡资本量Q1n较高的利率会促使储蓄进一步增加,从而资本供给曲线向右移动,SS0与需求曲线在较低的利率水平上相交,形成均衡利率r0和均衡资本量Q0。
n在r0上,利率降到储蓄量与投资量恰好和资本存量相等,于是资本存量稳定在Q0水平上,资本市场达到了长期均衡n除非资本的需求曲线上移或者人们对未来消费偏好增强 Qrr1r0r2r0r1r2SS1SS0SS2Dn利润通常分为两种:正常利润和经济利润n正常利润包括三方面,即企业家才能的报酬、平均分摊收益和风险的报酬 n超额利润的来源n创新n垄断四、企业家才能及其利润 第四节、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P316n一、洛伦兹曲线(一、洛伦兹曲线(Lorenz Curve))n洛伦兹曲线是由美国统计学家M.O.洛伦兹于1905年提出来的,旨在用以比较和分析一个国家在不同时代,或者与不同国家在同一时代的收入和财富的平等情况n按照经济中人们的收入由低到高的顺序排队,然后统计收入最低的任意百分比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如收入最低的20%人群的总收入在整个经济的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再统计经济中收入最低的40%的人群的总收入在整个经济的总收入中所占比例,……,依此类推 洛伦兹曲线图示n洛伦兹曲线的弯曲程度越大,即越向横轴凸出,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反之亦然n45°线OL表示人口累计百分比等于收入累计百分比,即经济社会中每个人得到了同样的收入,因而OL又叫做绝绝对平均线对平均线 n而折线OPL则表示社会100%的收入集中在一个人手中,因而这条线又叫做绝对不平绝对不平均线均线 OPYL20%40%60%80%100%20%40%60%80%100%AB横轴为人口的累计百分比横轴为人口的累计百分比纵轴为收入的累计百分比纵轴为收入的累计百分比蓝线蓝线OL为为45°线线红线红线ODL为洛伦兹曲线为洛伦兹曲线D二、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n根据洛伦兹曲线,基尼提出可以用A、B的面积比来衡量一个国家贫富差距的标准,这个比值就是基尼系数。
具体计算公式为:n显然A的面积越小,洛伦兹曲线与绝对平均线越接近,说明收入分配越平等,A的面积越大,即洛伦兹曲线弯曲的弧度越大,它与绝对不平均线越接近,它所代表的收入分配就越不平等OPYL20%40%60%80%100%20%40%60%80%100%AB横轴为人口的累计百分比横轴为人口的累计百分比纵轴为收入的累计百分比纵轴为收入的累计百分比蓝线蓝线OL为为45°线线红线红线ODL为洛伦兹曲线为洛伦兹曲线D我国的基尼系数n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世界发展报告2006》所提供的127个国家近年来收入分配不平等状况的指标表明,中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已由改革开放前的0.16上升到0.47,不仅超过了国际上0.4的警戒线,也超过了世界所有发达国家的水平由于部分群体隐性福利的存在,有专家认为中国实际收入差距还要更高n世界银行发表了一份数据,最高收入的20%人口的平均收入和最低收入20%人口的平均收入之比:n中 国:10.7倍,n美 国:8.4倍,n俄罗斯:4.5倍,n印 度:4.9倍,n日 本:3.4倍n因此,关于中国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的讨论骤然升温,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中国的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已经非常严重,基尼系数虽然低于拉美和非洲的一些国家,但与亚洲和欧美国家相比,已经处于严重不平等行列,根据世界各国发展经验,如果不加控制,将引发社会的动荡和经济萎缩。
n在对中国收入差距的讨论中,一些学者和官员以中国国情为依据,对基尼系数提出了质疑,认为0.47的基尼系数没有反映国情,要加以修改n奇怪的是,所有要求修正的言论,都是让基尼系数变小,不是变大n前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认为中国的基尼系数应该打“国情折扣”,我国不能照搬国际统计口径他认为以基尼系数来看,农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不大,城里人之间的收入差距也不大,而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却大因此,中国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是导致基尼系数增加的主要原因所以,中国的基尼系数要打折 n2006年,城镇居民中20%最高收入组(25410.8元)是20%最低收入组(4567.1元)的5.6倍;农村居民中20%最高收入组(8474.8元)是20%最低收入组(1182.5元)的7.2倍n在这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人眼里,农村人与城里人的收入差距,不算差距而农民看看邻居,大家都穷得差不多,也不觉得有什么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