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差异 雅俗共赏.docx
3页南北差异 雅俗共赏 ——浅谈红楼美食在我国古典文学小说中,《红楼梦》具有极高的文学和艺术价值,这是作者曹雪芹阅尽人间沧桑而写就的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在这部巨著中,曹雪芹用了将近三分之一左右的篇幅,描述了众多人物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活动著名学者张慧认为,《红楼梦》与中国饮食的关系不仅仅是什么东西好吃,也不仅仅是什么样的生活够奢靡,其中真正耐人寻味的是里面关于人生事故与命运的东西就其规模而言,则有大宴、小宴、盛宴;就其时间而言,则有午宴、晚宴、夜宴;就其内容而言,则有生日宴、寿宴、冥寿宴、省亲宴、家宴、接风宴、诗宴、灯谜宴、合欢宴、梅花宴、海棠宴、螃蟹宴;就其节令而言,则有中秋宴、端阳宴、元宵宴;就其设宴地方而言,则有芳园宴、太虚幻境宴、大观园宴、大厅宴、小厅宴、怡红院夜宴等等,令人闻而生津”据研究者不完全统计,120回的《红楼梦》小说中描写到的食品多达186种这186种食品有的详写,有的略写,有的随文而出,有的精心安排,名目繁多,精美绝伦它内容极其丰富,思想性强,艺术精湛,被公认为是中国古典文学小说中最伟大的作品。
在中国古典文学与中国饮食文化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红楼梦》中关于饮馔的文字,将清代一个大家族的饮食生活描写得十分生动具体在第四十九“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中有烤鹿肉的情节,既写出了18世纪中叶京都的饮食时尚,又突出了脂粉香娃们的风采与个性(如史湘云的豪气),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按照饮食习惯和烹饪方法,烤鹿肉,不应是北方满人的生活习俗吗?为何又会在金陵出现? 满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长期生活于东北地区白山黑水之间,以渔猎为主,其食物战利品占首要地位的是鱼和鹿等渔猎肉食对野味烹调,主要用“烤”和“煮”的方法鹿尾被视为珍品《清史稿后妃传》中即有康熙皇帝将其本人猎得鹿尾献于其母和祖母之记载清军入关后,仍保留着食野味风俗每年东北地区都得向清皇室贡献鹿尾、鹿筋、鹿肉……清朝皇帝则于每年十二月例得“狍鹿赏”,向王公大臣分赏狍鹿等美味佳肴清入关之后定都北京其一项重要政策就是笼络任用汉族官僚、地主和文人学士,定内外文武官制兼用满汉人满汉官僚体制的形成,从客观上提出了一种新的饮宴形式的要求,政治背景为“满汉全席”的形成揭开了序幕清代帝王在筵宴百官和外国使节时,要举行各种名目的宫廷宴。
如改元建号的定鼎宴、恭贺新春的元日宴、庆祝胜利的凯旋宴,都是入关前所创宴例顺治年间又设冬至宴、大婚宴、耕作宴以及顺天府的乡试宴康熙年间清宫宴开始改革,入关前的元日宴已改燔炙为着羹,满菜与南菜逐渐融合交流,而菜品的相互交流和融合,倒不如说是促进满汉关系、加强清王朝对汉统治的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了世代居住在我国东北的满族先民一直过着渔猎生活,烹饪方法亦以简单、不重视对食品的修饰和多层次的加工作为“蛮夷”的满人得到精细的南菜想必是极为满意的,康熙年间任苏州织造的曹雪芹家亲戚李煦在“奏折”中就写着进呈皇室尝鲜的江南鲜果与露酒些南味食品进入宫廷对于习惯于东北风味的皇室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诱惑,由新奇到快感那么作为拥有深厚历史背景的中原人能受得了此类食物吗?或许也是新奇罢了,由偶尔尝之到形成新的饮食习惯从饮食文化的角度来看,曹雪芹是在凸显以满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饮食对北京饮食文化的影响,反映了那个时代饮食文化的多元性与相互融合菜肴如此,那么主食呢?按照地域的饮食习惯,南米北面可想而知,文化交融大不了就是贾府的餐桌上出现米饭罢了,可是通观全书,餐桌上干饭寥寥无几,而“粥”倒是屡屡出现,食粥与吃干饭是无法相比的。
这又是为何?“粥”又叫“稀饭”,本是吃早点时的一种辅助食品,只有那些生活艰难的人家才天天以粥为主常言道:物以稀为贵,稀少也就自然珍奇贾府吃干饭多,而作者的笔墨却多在写“粥”上,这是“以奇写奇”,作者正是利用人们“穷人食粥不足奇”,煊赫贾府常食粥就自然奇这一心理,诱发了读者的无穷猜想当然作者写“粥”是建立在“干饭”的基础上,借用贾宝玉的话来说,这叫做“饭饱弄粥”,(第七十七回)可见其前提和基础还是“饭饱”,(即吃干饭) 关于这一点,红楼梦饮食研究学者秦一民先生对此作了颇有见地的分析:“像贾府那样的钟鸣鼎食之家,每天酒菜丰盛,点心不断,还有谁有兴趣一碗一碗的吃干饭呢?但是人们又不能光靠酒菜填肚子,还得多少吃点饭才能有饱腹感,于是稀饭就成了最合适宜的食品 当然,贾府里的人连吃粥也分等级,分档次袭人虽是头等丫头,还是宝玉的“屋里人”,但她生病,就不可能吃燕窝粥《红楼梦》第20回,写袭人偶感风寒,吃了药,夜间发了汗,清晨起来觉得轻省了些,只吃些米汤静养虽说是满足了猎奇心理,可等级身份的差距,还是跨越不了的中国向来是个讲究饮食文化的国家,从饮食习惯来探讨,可以由此了解过去的历史以及民族的特性《红楼梦》中记载了清代饮食习俗,总结了前代烹调经验。
在我国民族交融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一方面使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得以继承和发展,另一方面为系统地建立中国饮食文化的理论体系做出了重要贡献 参考资料: 1. 《红楼梦》 2005年10月第1版 军事谊文出版社出版 2.《 红楼梦与扬州(红楼梦饮食文化) 》 丁章华著 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 出版时间:2007年2月1日 3.《从《红楼梦》中的烤鹿肉谈起——看清代饮食文化南北交流》天地人谈杂志p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