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学科教育中博士生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docx
8页跨学科教育中博士生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 跨学科教育中博士生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 摘要:跨学科研究工程是实施博士生跨学科教育的重要载体伴随着跨学科工程的起始、开展和结束,博士生在这三个阶段相应地也会体验到学科认同危机与学科之间的理解和沟通压力,平衡来自学科和跨学科工程双重期望的压力,整合研究成果与寻求职业开展的困境等阶段性挑战和困惑,并且,这种挑战在整个跨学科工程中既是线性出现的也是不断反复的要有效促进博士生的跨学科学习与研究,需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归属感,在团队成员之间建立起研究共识和有效的沟通机制,对跨学科工程提供必要的财政和制度支持,博士生要自我规划和管理学业进展并对其他学科进行欣赏式探寻等 关键词:跨学科教育;归属感;理解压力;双重期望;整合性 目前,跨学科培养博士生已成为世界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根本趋势之一,各国都旨在通过各种形式的跨学科教育来培养具有跨学科素质、能解决复杂问题的卓越的创新人才在上述大背景下,近年来很多学者就博士生跨学科教育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并且在一些问题上取得了共识,例如认识到了跨学科培养博士生以及建立跨学科研究团队的必要性【1】,但现有的研究还很少关注和讨论博士生在跨学科教育中的主体体验【2】,教育实践中也很少对博士生参与跨学科工程进行专门的指导【3】。
事实上,作为主体的博士生在跨学科教育过程中体验到的困惑和挑战以及这些挑战能否顺利得以解决,直接关系到跨学科教育能否持续有效地开展因此,当前探讨博士生在跨学科教育中的主体体验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博士生跨学科教育概述 美国国家科学院认为,跨学科活动的根本背景在于自然与社会问题的日益复杂,跨越多种学科的研究问题的存在,解决社会问题的压力以及新技术的力量等4】博士生跨学科教育也不例外,新的时期,外部环境的各种变化正给博士生教育带来巨大的挑战一方面,科学技术在不断分化的同时,也走上了高度综合的道路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开展需要多学科专家协同攻关,需要一大批具有跨学科视野和思维、具备多学科理论与方法并善于学习、借鉴其它学科成果的高层次人才另一方面,社会经济开展中的问题越来越复杂,不仅超越了传统的学科界限,甚至超越了国界,成为全球性问题这类复杂性问题已无法依靠单一学科来解决,而必须从多学科、多角度来审视、处理这就需要大批具有跨学科素质的高层次人才,从多个视角和学科领域出发,协同解决社会经济开展中面临的各种复杂问题博士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渠道,上述外部环境的变化意味着博士生教育不但需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还必须强调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视野与思维以及应对全球性复杂事务的综合能力等跨学科素质。
人才培养规格的上述变化,意味着博士生培养模式需要作出相应的变革,从传统的单一学科内培养人才的模式向跨学科培养模式转变 博士生跨学科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探索多学科领域的知识,通过团队研究训练他们的协作能力和方法,从而培养具有跨学科素质的高层次人才,促进学术创新,有效解决紧迫的、复杂的社会和自然问题5】还有些学者认为,演绎推理、综合思维、批判意识等都是跨学科教育的必然结果在倡导博士生跨学科教育的背后实际暗含着这样一种信念,即认为通过跨学科教育,博士生可以进行自由探索,培养超越学科界限审视问题的能力,训练创新性的非传统思维方式,整合不同学科知识或技能以关注更广阔的环境具体说来,通过有目的的跨学科学习,博士生将能够: 认识学科的优点、进展、局限和观点;有目的地从不同学科链接、整合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 在新情境中跨越学科的边界综合和转移知识; 成为敏捷、灵活和反思性的思考者,他们不排斥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能够运用他们的知识作出适当、积极的回应; 理解文化、政治、伦理、历史、经济等诸多的因素,并能在解决复杂的问题时适当地考虑到这些因素; 理解科学的普遍性和深层结构,以及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 为未来作准备,成为职业生涯和公民终身学习者; 作为综合的思考者,能够以伦理和社会责任的方式运用他们的才能解决问题; 批判的思考、有效的交流,与多种不同的文化团体进行合作。
6】Tsui,L基于抽样调查后指出,跨学科教育之所以有上述成效,局部原因在于跨学科学习指导中普遍使用的指导类型,如与指导教师及同学们经常互动,以及对待知识工作时不受任何局限的态度等7】当然,博士生跨学科教育的根本价值不仅在于能培养具有跨学科素质、能解决复杂教育问题的卓越的创新人才,而且还能促进学科之间建立正式的合作关系,促进新的协同效益和资源的产生 就跨学科教育的具体形式而言,大致可分为两类【8】:第一类,正如克莱恩与纽维尔提出的,以综合大学内的自治及群集学院、研究中心与研究所、跨学科系或专业为代表这类跨学科教育以具有正式的组织结构为特征,这种结构有效地将不同的学科专业正式联结为一个组织,即学生所在的学科组织本身就是独立的跨学科组织第二类从本质上讲具有混合性,是与院校组织相关但又不那么突出的活动,比方学习社区、跨学科研究工程、跨院校联盟等形式,另外还包括一些更具体的跨学科教育活动,比方跨学科配置师资、跨学科设置和修读课程总体上来说,第二类跨学科教育形式的共性是学生所在学科组织是建立在传统的单一学科根底上的,但其教育过程是跨学科的,该类跨学科学习形式一般要求学生既满足原有学科的要求也要满足跨学科活动的要求。
跨学科研究工程是实施博士生跨学科教育的重要载体,本文仅以跨学科研究工程为例来说明博士生在其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跨学科研究工程是由不同学科的科研人员为了解决某一特定研究任务以科研工程为载体而组成的非实体性组织,解决某一特定研究问题是跨学科研究工程的根本目标比起其他跨学科教育形式来,跨学科研究工程中科研人员变动灵活,科研人员的组成主要取决于跨学科研究工程的需求,不产生诸如人事、绩效等问题,组织规模相对较小,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简单基于此,在当前以学科为根底进行组织架构的高校中,比起其他跨学科教育组织模式来,跨学科研究工程更易于操作,适合面广,本钱较低,因此已经成为目前世界各国使用最广的博士生跨学科教育形式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跨学科教育中博士生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 二、博士生参与跨学科研究工程面临的阶段性挑战 跨学科研究工程的运行大概可划分为起始期、开展期、结束期,博士生在这三个阶段中有着不同的体验,面临着不同的挑战,而且这种体验和挑战既是线性出现的也是不断反复的 起始期:学科认同危机与学科之间的理解、沟通压力 1.学科认同危机 不同学科的学者都习惯于选择一个特定的学科作为自己的学术立身之基,如同华勒斯坦等人所指出的,随着学术体制日渐广泛和深化,每个学者“在组织上都要归属于一个学科……各学科机构给它们的成员罩上一层保护网,唯恐越雷池一步〞【9】。
学者在他所在学科中体验到的身份感和归属感就是学科认同具体说来,学科认同是指“学者对于自己所从事学科的独立性、完整性、连续性的自我意识,进而对于自己作为该学科从业人员的学科使命、学科立场的自识与自觉〞[10]对于博士生而言,获取所在学科的学科认同感至关重要,博士生需要基于这种学科归属和身份去拓展其后续生存和开展的“学术圈〞,并不断稳固自身的“学术地位〞,是博士生认可自身学术价值和追求职业开展目标的重要衡量指标 参与跨学科工程中的博士生,由于需要涉猎多学科知识与方法,因此必须要与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学科领域建立起联系,并持续沿着双重学术轨迹进行学生在最初的跨学科学习中经常会觉得在现有的体制结构中缺乏学术方向,很大程度上他们对这种跨学科体制还非常陌生同时,对其他学科理论体系和根本知识一知半解的博士生也很难对跨学科工程获得学科自信参与跨学科工程初期,博士生时常面临的困惑是:我需要遵循哪个学科的学术传统?我应该将我的学术定位在哪个学科?我如何开展一个学术身份来有效反映我的学科和跨学科研究?这种对自身主体地位的迷惑是跨学科博士“学科认同〞危机的一个具体表现博士生在参与跨学科工程的过程中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在原有学科和跨学科工程之间寻求学科身份认同,并且,为了建立起跨学科和学科身份的联系,学生必须在不同的学科间获得充足的根底知识。
因此,在跨学科工程起始期,博士生只能是短暂的投入和准备,而不可能真正参与到跨学科工程工作中去 2.学科之间的理解与沟通压力 在跨学科工程的起始阶段,博士生都要经历学科之间的理解和沟通压力:一方面,跨学科工程中的博士生面临着克莱恩称之为“理解压力〞的问题博士生参与跨学科工程的一项重要要求就是要具有能取得与跨学科主题相关的相互理解的能力克莱恩认为:“学科知识的借用者必须获得对该知识是如何应用在原始情境问题的最根本的理解〞[11]与跨学科主题相关的其他领域知识的掌握不仅包括相关的概念工具,而且还涉及这种工具在该学科中应用的情景、历史及地位但是,单一学科的知识深度通常是经过多年的高等教育学习才能获得的,学科固有的复杂性使得这些知识对学科之外的“局外人〞而言会很难懂博士生们过去只是掌握了自己研究领域的原理、方法论及文献,他们缺少对其他学科研究活动的理解,通过跨学科工程博士生一般也只能到达对其他研究领域的最初级的理解并且,对跨学科博士生来说,学习跨学科知识就会产生思维转换过程,这种转换并不是通过简单地阅读其他专业领域的期刊文章和课本就可以实现的,这也会加大他们跨学科工作时的理解压力另一方面,除了学科之间的理解压力外,跨学科工程中的博士生之间、师生之间还面临着沟通困难的问题。
大学作为一个松散的联盟,其中不同的学术部落都牢固地占据着各自的结构与认知位置这种学科划分的后果之一就是跨学科工程中团队成员间在分析方法、思维过程或学术用语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难以充分交流,沟通困难,进而可能导致学科间的合作出现裂痕 在这一阶段,博士生常常感到困惑的问题是:来自其他学科的研究者谈论的问题在我所在的学科里意味着什么?我在跨学科工程团队里的身份是什么?我如何同跨学科工程中的其他成员一起工作?我如何规划和管理我的跨学科研究和学科研究,从而从中获得最大化的效益?跨学科的学术工作和学科工作相互之间的意义何在? 开展期:平衡来自学科与跨学科工程双重期望的压力 与传统的博士生相比,在跨学科工程中的学生,需要建立起坚实的理论根底并且满足本学科和跨学科工程双重的要求学生们要面对很多具体的问题,他们需要同时进行多个任务:跨学科研究任务,个人的学科课程,还有一些其他的目标或要求,这就要求博士生要更有效地平衡学科和跨学科工程的要求而各学科的要求并不都是与跨学科工程的要求一致,博士生的学习由于来自原有学科和跨学科工程的不同的、甚至互相矛盾的预期和研究传统而变得尤为复杂[12]在跨学科工程运行中,博士生既要履行自己的学科职责,又要承当跨学科学者的角色,还要保持对跨学科合作和个人目标的双重忠诚,这对他们而言是个不小的挑战,处理不好还会阻碍跨学科博士生研究团队的进展。
另外,博士生还面临着诸如学习时间限制、个体和团队的学习方式差异、身份认同形成过程的反复等一系列的问题 在平衡来自学科与跨学科工程双重期望的过程中,博士生常常被如下问题所困惑:如何使跨学科工程和学科工作联系起来?跨学科研究在何种程度上可以帮助我完成学位要求?整合学科和跨学科研究的影响是什么?鉴于跨学科研究对我的学位的奉献,在我的本学科研究中还需要寻求必要的深度和严密性吗?我必须进行多少研究才能到达学科和跨学科工程要求的合格标准? 结束期:整合研究成果与寻求职业开展的困境 完成大多数学科和跨学科工程要求之后,博士生的主要任务是恰当整合跨学科工程研究成果,并且要学会标准地在他们各自传统学科之外的期刊上发表多个作者共同的成果对不同学科知识的综合和整合的能力被认为是进行跨学科研究的根本能力和评价跨学科学习成果的重要参考但长期以来,学科分化和以学科为根底设置院系的大学组织模式导致各学科的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