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教学设计.pdf
10页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一、教学内容“数学广角” 除了一年级上册没有外, 在其他年级都有安排, 目的在于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实验教材中整体编排是这样的:册数内容一下 P88第八单元找规律二上 P99第八单元简单的排列组合逻辑推理二下 P115第九单元找规律三上 P112第九单元排列组合三下 P108第九单元集合等量代换四上 P112第七单元运筹学四下 P117第八单元植树问题五上 P116第七单元编码问题五下 P134第七单元找次品六上 P116第七单元鸡兔同笼问题六下 P81第五单元抽屉原理在本册中安排的内容主要是向学生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 抽取出它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植树问题,是一种数学思想方法 在数学上实际上是设置等分点的计算问题,可以是知道总长和几个点求分成几段,也可是知道几段和每份的长度求总长教材中安排了三个植树问题的典型问题:例 1 是探讨关于一条线段的植树问题并且两端都要栽树的情况, 让学生先通过画线段图来发现栽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再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例 2 讨论的是两端都不栽树的情形例 3 借助围棋盘来探讨封闭曲线(方阵)中的植树问题例 1 一条线段的植树问题并且两端都要栽树的情况例 2 两端都不栽的情形例 3 封闭曲线(方阵)中的植树问题相关的情节并不限于植树,生活中的走楼梯,锯木头,插红旗,安路灯等问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0 页题,都可以按照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和思路解答二、教材编写特点及重难点教材主要是通过简单的事例渗透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经验和能力并且让学生通过接触这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经历猜想、实验、推理等数学探索的过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好和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本单元中通过生活中植树和围棋盘入手,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分析、 思考过程中, 逐步发现隐含于不同情形中的规律,经历抽取出数学模型的过程,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重难点:在探究活动中发现规律, 抽取数学模型, 并能够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2、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教学建议:1、本单元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和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教学时,应从实际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发现隐含于其中的规律,经历抽取出数学模型的过程3、注意不要对例题进行过多的变式,增加问题的难度4、关于课时划分,可以三个例题各一课时,练习二十为第四课时,也可以把例 1 和例 2 放在同一课时里比较学习,再一起安排一课时的练习课五、课时划分本单元可以划分为4 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 P117例 1 P118做一做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0 页第二课时: P118例 2 P119做一做第三课时: P120例 3 P121做一做第四课时: P122、123练习二十第一课时1、教学内容: P117例 1 P118做一做2、教材分析及重难点例 1 讨论的是在校园里的一条小路一边植树,需要多少棵树苗的问题, 这是关于一条线段的植树问题。
教材中给出问题: 在全长 100 米的小路一边植树, 每隔 5 米栽一棵树, 两端都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 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经历分析、思考问题的过程教材用四幅图呈现出学生最可能出现的讨论过程,通过先用简单的除法解决问题,再到画出线段图看看,让学生在图中发现如果把路“平均分成了4 段,但要栽 5 棵树 ”进而继续探索得出一个规律:两端都要栽树时,栽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多 1,即:棵数 =间隔数 +1做一做的内容与例1 相同,只是这里给出的是植树的棵数, 要求的是首尾两棵树之间的距离, 也就是这条路的长度 教材希望通过例1 的知道路长求栽树的棵数,做一做的知道树的棵数求长度,加深学生对本课中发现的规律的理解,学会进一步的应用教学重点:理解植树问题的特征,应用规律解决问题教学难点:植树问题基本规律的提炼和方法的应用3、教学目标(1) 、学会解决两端都种的植树问题2) 、培养学生用画线段图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0 页(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教学建议关于植树问题, 学生可能在其他书上或者生活中有所接触和思考,可以说这块内容学生的学习起点可能有较大的差距教学时,可以结合情境图出示问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教师则了解多少学生会, 多少学生不会, 把握学生的总体水平,再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可以教师先恰当点拔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以先让学生小组合作尝试解决,再集中点评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如有的学生可以直接从示意图中找到答案,或者由示意图发现规律 也有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验算方法,如果是栽 20 棵树,每两棵树相隔 5 米,通过图可以发现在有19 个 5 米,也就是说当栽 20 棵树时,这条路只有 95 米这种方法同样也能发现问题,再去寻找解决问题的规律 教学中只要学生的想法有道理,都要给予鼓励, 保护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做一做可以让学生直接应用例1 的发现的规律来解决,但需要学生逆向思考一共种了 36 棵,即有 361=35个间隔,每个间隔是 6 米,则路长 356=210米活动时,也可以让学生先从简单的情况入手,如每隔6 米种一棵对, 2 棵之间距离是多少? 3 棵呢?4 棵呢?等等,使学生发现相距的长度和栽树的棵数之间的关系。
第二课时1、教学内容: P118例 2 P119做一做2、教材分析及重难点例 2 是在例 1 的基础上继续探讨关于一条线段的植树问题的另一种情况:两端都不种教材呈现的是绿化队要在大象馆和猩猩馆之间的小路两旁栽树的问题,这里需要学生考虑两个地方: 一是根据实际情况, 这条路的两端分别是大象馆和猩猩馆,不需要再栽树,它属于两端都不栽的情况通过探索可以得出一个规律:两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0 页端都不栽树时,栽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少1,即:棵数 =间隔数 1二是“小路两旁” ,在计算出一边的棵树后,还要再乘以2,才是“一共要栽”的棵数做一做是帮助学生利用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第1 题和例 1 对应,是两端都要栽树的情况第2 题和例 2 对应,这是源于生活中的一个现实问题:要把一根木头平均分成5 段,需要锯几次?这虽然不是植树, 但是隐含的规律和植树问题相同想一想是关于推理的问题首先根据“3 号在我( 1 号)前面”、 “我(3 号)不是第 1 名”和“ 1 号不是第 4 名”可知 1 号是第三名, 3 号是第二名;那么4号可能是第一名,也可能是第四名,再根据“我们的号码与名次都不相同”,可知 4 号是第一名,则 2 号是第四名。
教学重点:理解植树问题的特征,应用规律解决问题教学难点:植树问题基本规律的提炼和方法的应用3、教学目标(1) 、学会解决两端都种的植树问题2) 、培养学生用画线段图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教学建议从前面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例1 和例 2 是关于两端种不种树, 一共要种几棵的问题因此在具体教学时, 可以把这两个例题放在一起教学,集中研究两端都种的规律、两端都不种的规律和一端种另一端不种的规律设计简案:(一) 、初步感知创设情景: 20米长的一条路,在它的一边每隔5 米种一棵,要种几棵树?学生独立思考汇报植树棵数从不同的棵数展示学生不同的想法(二) 、发现规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0 页(1)情景拓展:通过改变种的距离及间距来感悟规律假如一条路有 100 米,在它的一边每隔5 米种一棵,要种几棵?假如一条路有 200 米,在它的一边每隔2 米种一棵,要种几棵?板书:两端都种两端都不种一端种另一端不种20 米/5 米5 3 4 100米/5 米21 19 20 200米/2 米101 99 100 (2)师生小结规律回忆我们刚才的讨论情况,你发现了植树问题的什么规律?同桌交流思考。
总结规律:总距离、棵数、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三) 、应用规律(1)揭题:植树问题2)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与今天学习的植树问题相似的现象?同桌互相说一说根据学生出示的现象,画出相应的点线图,解释其与植树问题的共同点3)基本练习一要长 10 米的木头,锯成每段2 米的小段,要锯几次?在长 200 米的公路两旁安装路灯 (两端要安装),每隔 50 米安装一盏, 一共要安装多少盏路灯?(4)变式练习计算总距离、间隔距离限定的总人数间隔中插入同学的同学数求队伍总长拉成圆形求总人数四) 、课堂总结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0 页第三课时1、教学内容: P120例 3 P121做一做2、教材分析及重难点例 3 是植树问题的另一种情况关于一个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教材借助围棋盘的最外层每边都能放19 个棋子,求围棋盘最外层一共可以摆多少棋子的问题,介绍如何解决类似的植树问题教学时,学生很容易会出现教材上的女孩子一样,认为每边放19 个棋子,最外层一共就是 196=76个棋子,而忽略了角上的棋子算重复了在总结出规律后,会发现他其实与一端种另一端不种的植树问题是一样的:棵数=间隔数。
做一做第 1 题是例 3 的逆思考,给出总数求每边各个几名学生 第 2 题有两种情况: 5 个角上都摆,则是最少需要15 盆花; 5 个角上都不摆,则需要20 盆花第 3 题与例 3 相同教学重点:理解植树问题的特征,应用规律解决问题教学难点:植树问题基本规律的提炼和方法的应用3、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 操作及交流活动, 探索并认识封闭线路上间隔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并能将这种认识应用到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之中2)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3) 、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4、教学建议本课内容的探索性也比较强, 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来探索,借助方格纸来画一画图, 或者是围棋盘学具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注意对于学生出现的不同方法,只要合理正确, 都应给予表扬和鼓励, 保护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同时也要适时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各种算法,学习、吸收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和策略,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即“自由发挥、解法多种、做好优化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10 页第四课时1、教学内容: P122、123练习二十2、教材分析及重难点第 1 题是敲钟的用时问题, 与例 1 相似。
大钟敲 5 下时,中间共有 4 个间隔,所以每个间隔是 84=2秒 敲 12 下时,中间有 11 个间隔,所用时间是 112=22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