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自制简易可控持续负压引流治疗复发皮下积液.docx

2页
  • 卖家[上传人]:卢**
  • 文档编号:186144354
  • 上传时间:2021-07-1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2.37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自制简易可控持续负压引流治疗复发皮下积液 自制简易可控持续负压引流治疗复发皮下积液 头皮下积液是神经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局部患者表现为皮下积液反复发生,以往我们常采用反复穿刺抽吸局部加压包扎甚或手术去除积液及漏口修补处理,但仍有治疗效果不甚满意2021年起我科采用自制可控简易持续负压引流方法治疗17例反复皮下积液患者,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男11例,女8例;年龄4个月~66岁,平均为19.3岁蛛网膜囊肿壁局部切除术2例,颅骨缺损钛网修补术后4例,开颅肿瘤切除、去骨瓣减压术后5例,开颅肿瘤切除术后3例,后颅窝减压术后3例;所有患者均经历了至少1次穿积液刺抽吸局部加压包扎治疗 1.2方法 1.2.1患者积液区域皮肤备皮,酒精脱脂,消毒,取积液张力最高区下方为穿刺点,取22G静脉留置针沿头皮斜向穿刺,穿刺积液成功后接自制简易持续负压引流装置,留置针处缝针固定,再次消毒,敷料覆盖,弹性宽胶布叠瓦状加压固定全积液区引流量可以通过简易持续负压引流开关实时调整,待无引流液后拔出引流装置,再次予弹性宽胶布叠瓦状加压固定全积液区2w。

      撤除固定胶布后随访操作前常规预防应用抗生素 1.2.2自制简易可控持续负压引流装置 见图1 图1 自制简易持续负压引流装置 材料:22G静脉留置针,三通管,软质输液延长管,输液器流速调整开关,防反流负压引流瓶连接顺序:22G静脉留置针→三通管→输液延长管→负压引流瓶流速调整开关的制作:输液延长管远端外缠防滑胶布至适当管径,以流速调整开关可稳定控制为度 2 结果 引流时间 17例患者经使用自制简易持续负压引流1~4d后复查头颅CT示积液消失,平均引流时间约2.5d引流量 56.0~788.0ml,平均135ml撤除加压胶布后随访无积液复发,见图2 图2 a.枕部皮下积液置管前CT;b. 穿刺积液成功后接自制简易持续负压引流装置,弹性宽胶布叠瓦状加压固定枕项部;c.随访半年后头颅CT示枕部皮下积液消失 3 讨论 头皮下积液是神经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1-3],绝大局部患者可通过穿刺抽吸包扎治疗好转,但局部患者表现为皮下积液反复至患者生活质量不佳,住院时间延长及住院费用增加【4】; 甚至有少局部患者因反复穿刺无效皮下积液需行腰大池直管外引流后再穿刺抽吸或再次手术去除积液及漏口修补术[5,6]。

      头皮下积液反复的原因主要是创伤性炎性渗出物的持续存留,硬脑膜破损或缝合不全所致的持续性脑脊液漏如何引流炎性渗出物或脑脊液,促进积液残腔的消失是治疗的关键 传统对反复的皮下积液处理有:①反复穿刺加压包扎,其优点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短时间内疗效好,缺点是住院时间长,疗效不确切,有并发积液感染可能;②腰大池直管外引流后再穿刺抽吸包扎,优点有疗效较好,缺点是费用较高,操作繁琐;③再次手术去除积液或漏口修补术,优点有疗效确切,住院时间短;缺点是创伤大,费用高,术后并发症多我科经采用自制简易可控持续负压引流装置后患者治疗效果确切,创伤小,费用低,并发症少;必要时可利用三通管注入抗生素到达控制感染目的 4 结论 对复发皮下积液患者,采用自制简易可控持续负压引流装置及弹性宽胶布叠瓦状加压固定方法不失为一种最正确选择 参考文献: 【1】孙鸿,游潮,张跃康,等.颅骨成形137例临床分析[J].中华创伤杂志,2006,22:731-733. 【2】胡家正,熊玉纯,徐义富.颅骨修补术后并发症预防和处理的几点体会[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1,7:141-143. 【3】鲁祥和,郑伟明,吴近森,等.枕下骨瓣开颅术治疗后颅窝病变[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6,22:609-611. 【4】Grotenhuis JA. Costs of postoperative 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1-year,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412 consecutive nontrauma cases[J].Surg Neurol,2005;64:490-4. 【5】Cinalli G, Spennato P, Ruggiero C, et al. Complications following endoscopic intracranial procedures in children[J].Childs Nerv Syst,2007;23:633-44. 【6】雷鹏,钱洪松,翁潮弟,等.颅脑损伤后颅骨成形及相关问题分析[J].中华创伤杂志,2006,22:725-727.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