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陀山法雨寺建筑考察报告.docx
14页上海大学2012〜2013学年 秋季学期通识课 课程论文课程名称: 《营造法式》与中国古典建筑语言 课程号:1300R002 学分: 2 成绩: 姓名 林*雨学号 12****84大类 人文大类论文题目: 普陀山法雨寺考察介绍 论文评语:任课教师: 刍呼昌评阅日期: 目录摘要 2一、 引言 3二、 普陀山风景区简介 4三、 法雨寺考察介绍 5(一) 历史渊源 5(二) 构建介绍 61. 九龙殿 72. 天王殿 83. 玉佛殿 94•御碑殿 105. 大雄宝殿 106. 方丈院 11五、结论与收获 12参考文献 13普陀山法雨寺考察介绍摘要普陀山岛作为佛教圣地,每年吸引了大量游客很多人都知道普陀山 是南海观音的道场,但在人们虔诚参拜菩萨、佛祖的同时却很少会有人关 注普陀山岛上的寺庙建筑,也包括作为舟山人的我在双节契机,我考察了普陀山三大寺中历史较为悠久法雨寺,并结合 自己在网络和书籍上所获取的资料,详细透彻地了解了它的历史背景和艺 术人文价值,对我的家乡有了更为深刻透彻的认识并总结了自己的收获和 体会关键词:普陀山 法雨寺 构建格局 介绍一、引言普陀山岛作为佛教圣地,每年吸引了大量游客。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普 陀山是南海观音的道场,但在人们虔诚参拜菩萨、佛祖的同时却很少会有 人关注普陀山岛上的寺庙建筑作为舟山人的我,说也惭愧,平时去普陀山总是为了这样那样的宗教 目的,以至于当说起“舟山古建筑”,我竟久久无法做出回答在查阅资料 后,我决定此次课程作业考察的对象就是普陀山岛上的法雨寺双节期间,我考察了普陀山三大寺中历史较为悠久法雨寺,并结合自 己在网络和书籍上所获取的资料,详细透彻地了解了它的历史背景和艺术 人文价值考察过程与专业人员相比,虽然简单粗略,但却对我自己的家 乡建筑文化有了更为深刻透彻的认识,并有了独特的收获和体会二、普陀山风景区简介中国幅员辽阔,名山众多,每一座山都展现着优美的自然景观,同时也与 壮丽、独特的人文景观交融辉映在诸名山中,除了有不少文人墨客的遗迹外, 大多融合有佛教、道教等文化氛围,修建有大量的佛、道建筑,并且无不对庙 宇的选址、园林环境等极为重视普陀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浙江省舟山群岛东部,杭州湾以东100海里的莲花 洋中,包括普陀山岛、洛迦山岛、朱家尖岛等,总陆域面积 41.95 平方千米 南海普陀山既有山景之幽胜,海景之辽阔,而且是历史形成的佛教圣地,与山 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
早在2000多年 前,普陀山即为道人修炼之宝地,秦安其生、汉梅子真、晋葛雅川,都曾来山 修炼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 年),开始在普陀山正式建寺,赐名“宝陀观音 寺”宋宁宗嘉定七年(1214 年)指定普陀山重点供奉观音,山中各寺院内均 塑观音像,于是观世音与普陀山结下不解之缘,成为佛教四大名山之一解放 后,国家对主要寺院和风景点继续进行了多次整修,历任中央领导人也都亲自 莅临普陀山视察、指导工作五朝恩宠,千年兴革,佛国香火,由是鼎盛,赫 赫声名,广播远扬普陀山的佛教建筑拥有悠久的历史与深邃的文化底蕴,在此次十一假期期 间,我来到普陀山考察了其中历史较悠久的法雨寺,并结合网上的资料了解了 它的构建格局、历史渊源等来完成这一篇考察小论文普陀山游览图)(法雨寺平面图)三、法雨寺考察介绍普济寺、法雨寺、慧济寺是普陀山上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三座寺庙,是普陀 山寺庙文化的象征其中,法雨寺虽然是后寺,但它特有的历史文化魅力却让 它在其中脱颖而出一)历史渊源法雨寺在明初时,还是一座茅棚,称“法海潮音峒”明朝万历八年,麻城 僧人真融从峨眉来,见此峰全势优胜,于是结茅其下,称为海潮庵直到万历 二十二年,由郡守吴安国改额“海潮寺”。
三十三年真融的弟子卢秀增建殿宇, 次年则命名为“护国镇海禅寺”,后毁于战火清康熙二十八年,普陀山三大寺 中的普济、法雨二寺领朝廷赐帑,同时兴建;后法雨寺的明益禅师又孤身入闽 募资,历时三年,将所募财物用以建圆通殿,专供观音佛像,两年后又建大雄 宝殿,供诸菩萨康熙三十八年,康熙皇帝又赐金修寺,修缮大殿,赐额“天 花法雨”,因名“法雨寺”,沿用至今雍正九年法雨寺又进行大规模扩修、整 治,光绪年间又陆续建造殿宇,从此殿堂楼阁,规模宏伟,雕梁画栋,辉煌瑰 丽,遂成东南名刹法雨寺曾多次发生过火灾和海寇,造成无可估计的损失文革期间全部佛 像被毁1983 年开始由普陀山佛协大规模修复,重建拜经楼,大修九龙殿1987 年在天王殿外新建九龙壁和石经幢2 座,1995 年在莲池畔建石碑坊 1 座,殿堂 楼阁,气势非凡2006 年 5 月 25 日,法雨寺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 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印光法师纪念堂为纪念近代高僧印光大 师而设,他在法雨寺潜心著述40年,文章风行全国,被推为“净土宗第 13代 祖师”1983 年法雨寺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对外开放的全国重点寺庙之一后经 几代主持的努力,进行不断修复、修缮工作,成为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闻 名海外,四季游客络绎不绝。
二)构建介绍法雨禅寺又称后寺,在普陀山白华顶左、光熙峰下,距普济寺2.8公里,为 全山第二大寺其规模之宏敞,建筑之新颖,房舍之整齐,树林之郁茂,比较 前寺可说是有过而无不及法雨寺占地33408平方米,建筑面积13845平方米, 共有殿宇楼阁厅堂294间寺宇庞大,有殿宇194间,计8800平方米,分列六层 台基上,有天王殿、玉佛殿、九龙观音殿、御碑殿、大雄宝殿、方丈殿、印光 法师纪念堂等法雨寺的寺门不在中轴线上,而在东南角上,弘一法师、蒋介 石等都在这里留下过足迹山门主建筑为重檐方亭,也不同于一般寺庙的山门法雨寺建筑布局依山取势,分群递升,从天王殿、玉佛殿、九龙观音殿、 御碑殿、大雄宝殿,直到方丈殿,殿殿升高,整座寺庙宏大高远,气象超凡; 不远处的千步金沙空旷舒坦,海浪声日夜轰鸣;北宋王安石曾赞之“树色秋擎书, 钟声浪答回”1.九龙殿在法雨寺的建筑中,属主殿九龙殿最为辉煌殿前有古树十余株,其中两 棵大树(古银杏、古桧柏)高入云天——西侧的银杏粗约三抱,树龄在500年以 上;东侧的龙凤柏苍老劲健、蟠屈如虬螭,形状独特,是普陀山最有名的两株 古柏大殿台前三面石栏板上分刻着二十四行孝图,取自元代郭居敬编撰的古今二 十四孝子的故事(二十四孝子有:大舜、汉文帝、曾参、闵损、仲由、董永、 郯子、江革、陆绩、唐夫人、吴猛、王祥、郭巨、杨香、朱寿昌、庚黔安、老 莱子、蔡顺、黄香、姜诗、王裒、丁兰、孟宗和黄庭坚。
孝悌本是儒学内容, 但在许多佛家寺庙也有所描述)这些浮雕构图完整,线条流畅,是明代石刻浮 雕中的精品,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大殿是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皇帝赐“法雨禅寺”额时,下发“拆金 陵旧殿以赐”令,拆金陵城内琉璃瓦12万张,仿金陵明故宫九龙殿盖成,所以 和一般寺院的大点格式不同殿分7间,高22米,面阔35.35米,进深20.31米, 面积近1000平方米大殿内无一梁、一钉,堪称一绝,是目前国内寺院建筑中 规格最大、建筑艺术水平最高的佛殿九龙殿内最有名的当属普陀三宝之一的“九龙藻井”:藻井按古朴典雅的 九龙戏珠图案雕刻而成,一条龙盘顶,八条龙环八根垂柱昂首飞舞而下,八根 金柱的柱基是精致的雕龙砖,正中悬吊一盏琉璃灯,宛若一颗明珠,组成九龙 戏珠的立体图案,造型优美,刀法粗犷,成于明初,九龙殿之命名便因此而得 殿的正中供奉6.6米高的毗卢观音坐像,后壁为大型海岛观音群塑及善财童子五 十三参群像,两旁列十八罗汉观音立于鳌鱼背上,左手托净瓶,右手执杨枝, 四周塑观音救七难群像,在观音像两旁有善财童子和龙女相侍,大小百数人物, 造像各显特色,画面浑然一体,气势雄壮威严殿内佛像) (九龙藻井)2.天王殿方亭西是影壁,原为砖雕三龙壁,上书梵文:嘛呢叭咪哞,意即神力不可思议,文革期间被毁损。
1987年这里建立了九龙壁一座,正对着天王殿九龙壁 宽12米,高6米,厚1米,与故宫、北海、大同三处陶制九龙壁不同的是其全部 由青石浮雕砌成它是用60块70厘米见方的优质青石精雕细凿拼接而成,有的 石板上是半个龙头,有的石板上是一只龙角,有的是一只龙爪这么多石块拼 接,竟然不露隙缝,看上去像是在一整块青石上雕刻而成全壁雕刻镶嵌精致, 群龙飞舞,栩栩如生九龙壁对面是一座重檐歇山式建筑,檐间额题“天王殿”现有的两座五层 石经幢塔为1988年重建时设立天王殿前古樟成林,甬道两侧竖有旗杆两根, 这也有别于山上其他寺院据说,其中一根已变换过七八次,而另一根虽常被 香客当作神物,剥皮作药,但仍然巍峨高耸,故有“后寺活旗杆”之称殿内 四大天王的位置排列与众不同,据说是为了避免与普济寺重复九龙壁)(乾隆手书:法雨禅寺)3. 玉佛殿天王殿后的玉佛殿是一座小巧玲珑雕艺精致的建筑,面阔三间,外加围栏, 黄琉璃顶,是一座小巧玲珑的重檐歇山式建筑大殿东西有钟楼和鼓楼各一, 月台上有古柏一株,苍老劲健,西侧植罗汉松一株,围粗3米多,颇为罕见法 雨寺寺内的盆景玉佛殿原供有清光绪八年 (1882年)普陀山僧人慧根赴印度礼 佛,途经缅甸时请得的释迦牟尼玉佛像一尊,像高2米,玉色皎洁,雕琢极工, 后来被毁。
现在供奉的玉佛高1.3米,是1985年从北京永乐宫移来的玉佛殿全景)4. 御碑殿殿宇五间,黄瓦盖顶,西侧楼屋内有门可通上佛顶山的香云路大殿面宽 五间(宽约32米),进深四间,前有外廊,斗拱承担,殿中供三世佛殿东耳殿 三间,为“三圣殿”,供三圣立像西耳殿三间为“关帝殿”,供关公金坐像 两侧配房(客堂)各五间5. 大雄宝殿殿中供释迦、药师、阿弥陀佛三尊像殿东耳殿三间,为“三圣殿”供三 圣立像西耳殿三间为“关帝殿”,供关公金坐像大雄宝殿的檐角)6. 方丈院方丈院为全寺最高处,二层檐楼房一排共27间,分隔为五个院中间七间 过去为印光法师方丈室,后改为纪念堂印光法师(1861〜1940年),俗名赵绍 俨,被称为“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生于陕西,21岁在 终南山莲花洞出家,光绪十九年(1893年),印光随僧人化闻赴普陀山法雨禅寺, 遂在此研究佛经,长达40余年后到苏州灵岩寺建立净土道场 印光法师著有 《印光法师文钞》等佛学名著,在中国佛教界影响深远五、总结与收获在十一期间人群密集的普陀山考察建筑,确实有些艰辛与不易,一是拥挤 的人群激起的烦躁情绪,二是专业工具的缺乏带来的不清晰的图像,三便是缺 乏合适的导游只凭借自己的瞎摸乱索。
但是,考察也确实按照自己的意愿走了 下来,也认识到了自己对家乡了解程度的不足但是需要反省的不只是我一个在写这篇论文的时候,我问了不少同龄人, 很多人都像我一样只是在普陀山游览过,但对它背后所蕴含着的历史文化价值 完全一无所知这不能只推咎于我们青少年的“知识匮乏”,更应质问当权者对 自身文化缺乏的必须的认同感平常的不注重宣传和推广,致使我们这一代甚 至舟山人对家乡的了解的匮乏举行知识竞赛、挑选青年志愿者或是制作宣传 手册……种种方法都能使青少年对自己的家乡认识更多一些,骄傲更多一些, 感恩更多一些此外,舟山市政府和普陀区政府确实需要对我们独特的海岛佛教文化加以 保护和宣传,保护这种珍贵的文化遗产免遭历史无情的抛弃,也要让普陀山闻 名于中国以至海外当然,这也需要我们新一代舟山人的共同努力和付出,愿 我的家乡——舟山新区,能在新时代的交响里揭开一页新的篇章!参考文献[1] 丁兆光,傅德亮. 论佛寺园林空间构成——以普陀山普济寺、法雨寺、慧济寺三大寺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