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二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程光炜 著 第十一章 茅盾、巴金及现代长篇小说.ppt
13页第一节 茅盾:冷峻理性的小说大家 一、创作前的理论修养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1927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幻灭》时,用茅盾作笔名浙江省桐乡县乌镇人,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比较开明的家教,父亲是清末秀才,通晓中医,母亲也通文理这使他从小得到“新学”的熏陶第十一章 茅盾、巴金及现代长篇小说,二、《蚀》三部曲与《虹》:风格的初显 茅盾完成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以现实主义艺术家的创作手法,真实再现了青年知识分子的人生悲剧,真实记录了一批青年知识分子在大变动时期的矛盾 三、《子夜》:长篇艺术构架的确立与成熟 长篇小说《子夜》的问世,标志着茅盾创作的一个高峰,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标志着现代长篇小说的成熟四、“农村三部曲”等短篇小说创作 《春蚕》、《秋收》、《残冬》(合称为“农村三部曲”)反映的也是中国农村的生活状况,描写的是30年代淞沪战役前后江南农村蚕农老通宝一家的悲惨生活五、社会剖析派小说的形成和影响 后起的不少左翼作家,延续了茅盾开拓的方向,形成了一股松散但是风格近似的小说流派,一般习惯称为“社会剖析派”小说。
这一派作家中比较著名的有沙汀、艾芜与吴组缃一、无政府主义与《灭亡》 《灭亡》将炽热的激情与酣畅的笔墨融合一处,使作品弥漫着浓郁的悲剧气氛和悲壮的进取精神,显示了巴金的艺术才华一经问世,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巴金从此登上文坛,一举成名第二节 巴金:燃烧青春与生命的作家,二、《激流三部曲》 巴金最优秀的作品是那些以家庭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他善于从大家庭来剖析整个社会的本质,体现了作家自身人生经历与文学作品的高度融合、文学作品与时代社会的高度融合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三、叛逆者形象与忍耐者形象 在《家》中,他成功地塑造了一批家庭中不同性格、不同遭遇的人物形象,特别是觉慧、觉新、瑞珏、鸣凤、高老太爷等,都栩栩如生在他所塑造的人物群像中,两类人最为光彩夺目,那就是叛逆者和忍耐者四、“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 巴金最看重的是作家个人的情感在作品中的真诚流露,追求“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巴金自己始终在作品中作为一个特殊的角色,充满激情,奔走呼号,抒发情感,评判曲直一、“大河三部曲”:融合历史与现实的多卷本长篇巨著 “大河小说” 是近代法国小说的重要体式,其特征是以多卷体连续小说的形式表现时代历史的社会生活全貌。
第三节 “大河小说”:现代长篇的新尝试,二、多重性格的人物形象系列 在“大河三部曲”中,李劼人对特定时代环境下人们社会观、历史观、政治观、道德观和爱情观的变化展开了综合而又独立的剖析,塑造了数百个五花八门的人物形象,其中有声有色个性鲜明的就达上百个之多 三、多重色彩的风俗民情画 在艺术表现方面,“大河三部曲”具有其特有的民俗史特色,补充了茅盾式长篇小说模式所忽略的“民俗史”视角思考题 1、茅盾对中国现实主义理论的倡导和确定有哪些贡献? 2、为什么说茅盾的《子夜》标志着现代长篇小说走向成熟? 3、“社会剖析派”的共同特点和风格上的独异之处 4、家庭题材对巴金创作有什么意义?如何理解巴金创作风格的热情与真诚? 5、李劼人“长河小说”有哪些重要的社会历史蕴涵?它在现代文学的文体尝试上有哪些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