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外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pdf.doc
10页国内外营运资金管理 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王竹泉 逄咏梅 孙建强(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 266071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710061)【摘要】营运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 对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理应在财务理论研究中占据显著位 置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营运资金管理的理论研究与日新月异的营运资金管理实践相比明显滞后 我国的营运 资金管理研究应以营运资金分类为切入点, 建立基于渠道管理的营运资金管理新框架, 在此基础上, 广泛开展 企业营运资金管理调查 , 发布 “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调查”, 为我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和评价提供 数据支持关键词】营运资金管理 研究回顾 展望 渠道管理 营运资金管理调查营运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莱瑞 吉特曼和查尔斯 马克斯维尔两位学者对美国 一千家大型企业财务经理的调查表明, 财务经理在营运资金管理上所花费的时间几乎占了三分之一 与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要地位相对应, 对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也理应在财务理论研究中占据显著位置 然而 , 当我们检索 20世纪 90年代以来在 The Jou rnal o f F inancia l Resea rch, The Journa l of Finance, F i-nancia lM anagem en t等主流财务学刊上发表的论文时 , 关于营运资金管理的理论研究已十分少见 。
对比 20世纪 90年代以来出版的财务管理教科书中关于营运资金管理的内容, 也不难发现 , 其内容框架基本 与 20世纪 80年代时相同这种状况显然与营运资金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极不相称本 文拟在分析回顾国内外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的基础上, 重点将 20世纪 90年代以来营运资金管理的理论 研究与管理实践相对照 , 对国内外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的现状进行客观评价 , 并对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的 未来发展做出展望和建议一、 国外营运资金管理研究回顾1. 营运资金管理研究内容:从单独流动资产管理到整体营运资金管理 国外关于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始于 20世纪 30年代但在 20世纪 70年代以前 , 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对各营运资金项目 (主要是应收账款、 存货等流动资产 ) 如何进行优化W. D. Knight (1972) 指出:单独研究每项流动资产的最优水平是不合适的, 当将各项流动资产上的投资联合起来进行 研究时 , 决策的性质不应当是最优化 , 而应该是满意化 Keith V. Sm ith (1979) 指出:关于每个营运资 金项目管理的研究已有很大进展 , 但将营运资金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却没有多少进展, 并首次探讨了整 体营运资金规划与控制的内容 ;1989年 , John J. H am pton & C ec ilia L. W agner出版了 《营运资金管理》*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NCET-05-0590) 的阶段性成果, 感谢财政部全国会计学术带头人项目的支持。
85一书, 其内容已经不仅包括流动资产管理 , 而且拓展到了信用评级、 短期融资、 消费者信贷等内容即 : 从盈利性和风险性两个角度考察 , 将流动资金的存量配置 (即投资政策 ) 与其相应的资金来源 (即融资 政策) 联系起来, 从总体上进行观察和研究如何据此制定合理营运资金政策这种基本内容框架一直保 持到现在, 未发生明显的变化20世纪 90年代以来 , 国外主流财务学刊上已很少看到关于营运资金管理的专门研究 但是, 企业 营运资金管理实践的创新却并未停止 , 一些咨询机构和以实务为导向的杂志在跟踪日新月异的营运资 金管理实践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 , 这方面较为突出的应该首推美国 REL咨询公司和 CFO 杂志开展的对 美国最大的 1000家企业的营运资金调查 (The W o rk ing C apita lSurvey)该调查始于 1997年 , 每年发布 一次年度调查报告, 除分行业对所调查企业按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进行排名外 , 还对企业营运资金管理 的热点和趋势进行评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该项调查不仅引导企业要从整体上管理营运资金 , 而且 把营运资金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紧密联系了起来 , 使营运资金管理的方法逐渐从单纯的数学方法中摆脱 出来 , 开始转向以供应链的优化和管理为重心 , 这种转变同时拓展了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视野和研究 内容。
2. 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从流动资产周转率到营运资金周转期 与营运资金管理研究内容相适应 , 早期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多采用流动资产周转率 (或周转期 )指标进行评价, 主要衡量企业各项流动资产的周转效率常用指标有 :存货周转率 (或周转期)、 应收账 款周转率 (或周转期) 等由于这些指标只能孤立地考察营运资金中的流动资产部分的管理状况 , 忽视 对这些项目之间内在联系的考察 , 因而导致企业在应用这些指标时经常出现冲突和矛盾 (比如放宽信用 政策虽然有利于存货销售, 从而加快存货周转率, 但又会增加应收账款占用额 , 并使应收账款周转率降 低 )更为严重的是, 这些指标根本没有涉及营运资金中的流动负债部分 , 所以很难从总体上把握存货、 应收账款、 应付账款周转及其变化对营运资金的具体影响程度, 难以判断营运资金策略变化或调整在某一 比率上的改善能否抵消在其他比率上造成的恶化鉴于上述问题 , R icha rd V. D. 和 E. J. Laugh lin (1980) 提出了采用现金周期 (Cash Conversion Cy-cle) 指标 , 用以反映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状况的全貌 。
他们将现金周期定义为 :现金周期 =应收账款周转 期 +存货周转期 -应付账款周转期 Jam es A. G entry, R. V aidyana than和 H eiW ai Lee (1990) 在此基础 上提出加权现金周期概念因为现金周期只是不同流动资产周转天数的简单加减 , 它忽视了处于不同时间点 、不同生产阶段的流动资产项目所占用营运资金数量的差异自 1997年始, 美国 REL咨询公司和 CFO 杂志开始对美国最大的 1000家企业开展营运资金调查 (TheW ork ing C apital Survey), 最初采用营运资金周转期 (DWC , Days ofW o rking C apital) 和变现效率 (CCE, Cash C onversion E fficiency) 两个指标的等权平均对企业进行排名 , 所用公式如下:最高 CCE -该企业 CCE最低 DW C -该企业 DW C某企业得分 =最高 CCE -最低 CCE+最低 DW C -最高 DW C其中营运资金周转期 (DW C =DSO +D IO - DPO①) 指标实质上与 R ichard V. D. 和 E. J. Laughlin提出 的现金周期指标相同, 变现效率指标则被定义为经营现金流量除以销售收入。
2003年后 , 该调查改用营 运资金周转期作为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排名的唯一指标① DSO =应收账款 / (销售净收入 /365)DIO =存货 / (净销售收入 /365)DPO =应付账款 / (净销售收入 /365)863. 营运资金管理方法 :从单纯的数学方法转向以供应链优化和管理为重心Ke ith V. Sm ith (1973) 曾对当时的营运资金管理方法进行了总结, 归纳了八种较有代表性的方法 :总体推断法 (Aggregate Guidelines)、 约束条件法 (Constra in t Se t)、 成本平衡法 (Cost B alancing)、 概率模 型法 (probab ility M ode ls)、 组合理论法 (Portfolio Theo ry)、 数学规划法 (M athem atica l Prog ramm ing)、 多 重目标法 (M ultip le Goa ls) 以及财务模拟法 (Financ ial S mi ula tion)上述八种方法直到目前仍然是一般的 财务管理或营运资金管理教科书中所介绍的方法但正如前面所提到的那样, 在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实践中 , 特别是 2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 营运资金 管理的方法已明显转向以供应链的优化和管理为重心。
2000年 , DELL 提出提炼其基于网络的供应链结 构 , 以便降低存货 , 节约现金, 为企业带来利息收益以及再投资为股东创利的机会自 2001年美国出现 经济衰退开始, REL咨询公司和 CFO 杂志就一直倡导将供应链企业关系作为营运资金管理的重点他们 在 2001年发布的调查报告中指出 :经济低迷时企业压缩营运资金周转期 (DWC ) 的能力需要客户和债权 人 (供应商) 的配合, 否则, 可能出现负面影响过紧催收客户款 , 可能将客户推到竞争对手的怀抱 , 受惊吓的供应商也会拒绝赊销, 公司必须有充分的获利能力 , 才能获得其供应商的信任, 才能在采取紧缩 的营运资金投资政策后提升其获利能力 2002年发布的调查报告更是以 “不要让供应链断裂 ” 为标题指 出客户与供应商关系管理的重要性 2005年度调查报告又鲜明地提出压榨供应商问题并进行了讨论 , 提 出传统上 DPO 的上升往往导致供应商提高价格以补充货物的融资成本, 现在的价值链则会导致 DPO 的上 升产生连锁反应, 最终使初级产品生产者受挫 , 不利于行业发展 , 并提出构建 “供应商、 企业、 客户 ” 之间无伤痕链接的新思路。
二、 国内营运资金管理研究回顾及营运资金管理现状我国对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是从 20 世纪 90年代后才开始的, 这是由于营运资金作为一个财务概 念是 1993年我国实行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会计制度以后才引入我国的总体来看 , 我国对营运资金管理 的研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大多数研究仅是对某个营运资金项目的孤立研究 , 少有对营运资金的系 统研究毛付根 (1995) 发表了 “论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原理” 一文, 指出:应从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间 的相互关系着手, 将流动资金的存量配置与其相应资金来源联系起来 , 从总体上进行观察和研究如何据此 制定合理的营运资金政策杨雄胜等 (2000) 结合中国现实分析了现行应收账款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指 标在理论与方法上存在的不足, 指出周转额应是某一形态的垫支资金不断回到其原有状态的数额, 建议将 应收账款周转率改为应收账款平均账龄指标, 并采用应收账款逾期率作辅助指标 ;将存货周转率改为存货 平均占用期 , 并按其内容进行材料平均储存期、 在产品平均生产期以及产成品平均库存期等指标细化, 以 揭示存货在不同环节的营运效率王竹泉、 马广林 (2005) 在 《会计研究》上发表了 “分销渠道控制 : 跨区分销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重心 ” 一文 , 提出了 “将跨地区经营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重心转移到渠道 控制上 ” 的新理念 , 并倡导将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与供应链管理、 渠道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等研究有机结 合起来。
不必讳言, 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企业相比 , 我国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的绩效还普遍处于较低水平根 据邓白氏国际信息咨询 (上海) 有限公司 2004年公布的一项对中国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 2003年各行业 平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DSO) 为:贸易业 61天, 服务业 105天, 制造业 48天, 由此可见 , 中国企业所 有行业的应收账款平均周转速度只相当于美国企业的 2 /3左右 ;另外, 根据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