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分子荧光的机理和荧光探针原理.pdf

5页
  • 卖家[上传人]:101****457
  • 文档编号:88680425
  • 上传时间:2019-05-06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80.98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3 荧光分子探针识别机理 1.3.1 光诱导电子转移[4,12](Photoinduced Electron Transfer,PET) 典型的 PET 体系是由包含电子给体的识别基团部分 R(reseptor),通过一间隔基 S(space)和荧光团 F(fluorophore)相连而构建其中荧光团部分是光能吸收和荧光发射的 场所,识别基团部分则用于结合客体,这两部分被间隔基隔开,又靠间隔基相连而成一个分 子, 构成了一个在选择性识别客体的同时又给出光信号变化的超分子体系 PET 荧光探针中, 荧光团与识别基团之间存在着光诱导电子转移, 对荧光有非常强的淬灭作用, 因此在未结合 客体之前,探针分子不发射荧光,或荧光很弱,一旦识别基团与客体相结合,光诱导电子转 移作用受到抑制,甚至被完全阻断,荧光团就会发射出强烈荧光(图 1-1) PET 荧光探针作 用机制可由前线轨道理论来说明(图 1-2) 由于与客体结合前后,荧光强度差别非常大, 呈明显的“关” 、 “开”状态,因此这类探针又被称做荧光分子开关 图 1-1 PET 荧光探针的一般原理图 LUMO 图 1-2 PET 荧光探针的前线轨道原理图 已报道的PET荧光分子探针中, 多数都是以脂肪氨基或氮杂冠醚作为识别基团。

      de Silva 研究小组利用多种荧光团设计了大量该类 PET 探针用于氢质子、碱金属阳离子识别化合 物 1 是一个简单的 PET 荧光分子探针,在甲醇中和 K+络合后,荧光量子产率从 0.003 增加 至 0.14钱旭红等设计的 PET 荧光探针(化合物 2) ,对氢质子有很好的识别作用,已被 Molecular Probe 公司推广为细胞内酸性内酯质探针 de Silva 研究小组利用类似于 EDTA 结构的氨羧酸基团设计的化合物 3 是螯合型 PET 荧光分子探针,识别基羧酸基团形成一个 小的空穴,可以有效螯合碱土金属 Ca2+和 Mg2+ 大多数 PET 荧光分子探针的设计是基于受体与客体结合,使光诱导电子转移作用受到 抑制,荧光团发射出强烈荧光的原理,但是当与过渡金属作用时,结果有时会发生变化由 于过渡金属 3d 电子的氧化还原行为,可以发生从荧光团到键合过渡金属的电子转移,或者 从过渡金属到荧光团的电子转移,因此可以通过无辐射能量转移导致荧光淬灭化合物 4 受体冠醚为硫杂冠醚,众所周知,硫杂冠醚与 Cu2+有强的亲和能力,该分子设计也是基于 PET 过程,但不同的是,与 Cu2+键合后产生了从荧光团到金属离子的 PET 过程,导致荧光 淬灭。

      1.3.2 分子内电荷转移(Intramolecular Charge Transfer,ICT) 典型的 ICT 荧光分子探针是荧光团上分别连接强推电子基和吸电子基,是一个强推-拉 电子体系,推电子基和吸电子基、荧光团共轭相连,在光激发下会产生从电子给体向电子受 体的电荷转移 ICT 荧光探针的识别基团往往是推-拉电子体系整体中的一部分, 当识别基团 与客体结合时,会对荧光团的推-拉电子作用产生影响,减弱或是强化分子内电荷转移,从 而导致荧光光谱的变化,如光谱发生蓝移,或是红移(图 1-3) 化合物 5 为典型的 ICT 荧光探针,氮杂冠醚既是识别基团,同时也是推-拉电子体系的 电子给体当冠醚与碱土金属离子如 Ca2+络合时,由于金属离子的拉电子效应,降低了冠 醚氮原子的供电子能力, 因此发生荧光蓝移, 且荧光增强 识别基团 6 为电子受体的典型 ICT 荧光探针化合物 6,二甲氨基为推电子基,当识别基团与碱土金属 Ca2+结合后,拉电子能 力增强,发生荧光红移化合物 7 为螯合型的 ICT 荧光分子探针,可以选择性地与 Mg2+ 络合多数 ICT 荧光探针在结合客体后,光谱都有明显移动,但荧光强度变化不明显。

      然而 化合物 8 是一个例外,与 Li+络合后荧光增强 90 倍,与 Mg2+络合增加 2250 倍 1.3.3 激发单体-激基缔合物(Monomer-Excimer) 当两个相同的荧光团,如多环芳烃萘、蒽和芘等连接到一个受体分子的合适位置时,其 中一个被激发的荧光团(单体)会和另一个处于基态的荧光团形成分子内激基缔合物它的 发射光谱不同于单体的发射光谱,表现为一个新的、强而宽、长波、无精细结构的发射峰 由于形成这种激基缔合物需要激发态分子与基态分子达到“碰撞”距离(约 35 纳米) ,因 此荧光团间的距离是激基缔合物形成和破坏的关键 所以用各种分子间作用力改变两个荧光 团间的距离,用结合客体前后单体/激基缔合物的荧光光谱变化表达客体被识别的信息萘、 蒽、芘等荧光团由于具有较长的激发单线态寿命,易形成激基缔合物,常常被用于此类探针 中化合物 9,通过乙二胺连结两个萘分子,Hg2+的加入导致激基缔合物荧光增强;化合 物 10 具有双芘荧光发色团,能以不同的方式选择性响应 Cu2+和 Hg2+;化合物 11 是两个 萘荧光团通过聚醚链连接的荧光化合物,碱土金属离子 Ca2+、Ba2+可以与氧乙烯链上的 多个氧原子以及酯键上的氧原子络合,造成链的收缩,使两个萘环得以靠近,促进激基缔合 物的形成,使萘单体发射荧光强度减弱。

      1.3.4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 当能量给体荧光团(D)与能量受体荧光团(A)相隔的距离远大于 D-A 的碰撞直径时, 只要 D 与 A 的基态和第一激发态两者的能级间能量差相当, 或者说 D 的发射光谱与 A 的吸 收光谱能有效重叠,就可能发生从 D 到 A 的非辐射能量转移实际上 D-A 发生能量转移两 者除了光谱重叠外,还必须以适当的排列方式,A 可以是荧光团,也可以是荧光淬灭团前 一种情形,激发 D 时,由于能量转移,将观察到 A 的荧光发射;而后一种情形,则只能观 察到 D 的荧光变化,多用于核酸的检测 化合物 12 中有两个不同的荧光团,分子中的脂肪叔胺能够通过 PET 淬灭蒽的荧光,在 酸性条件下,该 PET 过程被禁阻,但蒽被激发后并不发射荧光,而是将能量转移给查耳酮 使其发射荧光 1.3.5 基于其他原理的荧光分子探针 大多数阳离子荧光分子探针是基于上述原理设计的, 还有少量探针是按照其它原理设计 的,也许有些是意外所得,但常常有出奇制胜的效果 化合物 13 的乙腈溶液中加入汞离子后荧光显著增强(34 倍)并红移,进一步用质谱检 测发现生成了脱硫产物 14。

      化合物 13 是对汞离子有选择性的化学反应荧光探针, 这类不可 逆的化学计量性识别分子也被称为化学计量剂 化合物 15 在 pH=4.75 的缓冲溶液中,加入 Cu2+后荧光淬灭,溶液颜色从橙色变为黄 色,该识别过程被称为光学双通道识别化合物 16 在中性缓冲溶液中,加入 Ag+后黄绿色 荧光淬灭,溶液颜色从浅黄色变为红色化合物 17 在水溶液中,加入 Hg2+后荧光淬灭 这些双通道识别具有很好的选择性,另外,也为这些离子的检测提供了方便、直观的方法。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初高中杜绝校园霸凌(欺凌)主题班会:不作揉纸团的人.pptx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课件:第12课 生命的诞生.pptx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课件:第1课 奇妙的生命世界.pptx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课件:第2课 珍爱生命.pptx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课件:第8课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pptx 多元性、歧视和骚扰集体谈判协议.docx 2024新版2025秋人教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教案教学设计.docx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课件:第4课 适应学校新生活.pptx 在公司班子成员2025年度“一岗双责”集体谈话会上的讲话.docx 天然气站安全管理制度汇总.doc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课件: 第11课 多彩的青春.pptx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课件:第14课 青春期交往.pptx 建筑工程在建项目每周安全检查记录表.doc “厂中厂”租赁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报告.docx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课件:第10课 走进青春期.pptx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课件:第7课 提高学习效率的秘诀.pptx 学校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及教学设计评价标准.docx 2025-2026学年度九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二次方程提优卷100题【含答案】.docx 辽宁省2026年高职单招语文复习资料.doc 初中生物模拟真题及答案.doc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