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习作指导.doc
4页新郑市龙湖镇荆垌完全小学 Xinzhengshilonghuzhenjingdongwanquanxiaoxue《游_______》教学设计龙湖镇荆垌完全小学 孙雅莉教学目标: 1.学会按照游览顺序描写景物2.能够围绕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3.学会使用过渡句,使景物转换自然教学重点: 1.学会按照游览顺序描写景物2.能够围绕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教学难点: 按照游览示意图,列出写作提纲,确定写作内容,突出景物的特点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你曾经到哪些地方游玩过?学生自由表达预设:泰山绝顶、桂林山水、故宫、长城、海底世界……2.美的风景未必在名胜古迹和旅游景点你去过哪些没有什么名气,但是风景却很动人的地方吗?预设:伯父的果园、村前的小河、学校旁的公园……只要你有发现美的眼睛,美景就在你身边3.看过无数的风景,总有一处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总有一处让你流连忘返二、明确要求1.自读课本74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本次习作的目标是什么?预设:本次习作要求我们写一篇游记2.明确:(1)写一次游览的经历2)按照游览的顺序来写3)要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4)使用过渡句,使景物之间转换自然。
三、审题指导1.看到“游_____”这个题目,你首先要在横线上填上内容,那么,横线上要填什么呢?预设:让你印象深刻的地方2.有哪些地方可以填入呢?预设:某个公园、某个旅游景点、某个风景宜人的地方、某个历史古迹……四、构思指导1.先根据前面“习作例文”中学过的方法,画出游览的示意图,帮助自己理清思路预设:走进→( )→( )→( )→( )→( )→离开2.确定一两个景物作为描写重点3.写出景物转换的过渡句,作为写作提纲预设:首先从……进入……过了……往西,就来到了……刚出……,就进入了…………再往东走几步,就到了……接着来到了……再往前面走,就是……最后,来到了……4.根据写作提纲,确定每个段落的内容3.要做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层次清楚预设:要重点突出自己印象深刻的景物,略写过渡性的景物例如:在《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中,作者按照“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的写作顺序来组织材料,外洞、孔隙和内洞是文章的写作重点,作者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对洞口和出洞的过程,作者就一笔带过,这就是详略得当五、写法指导只有把自己印象深刻的景物写具体,才能避免把作文写成流水账。
1.有哪些绝招可以让你把景物描写具体呢?学生自由交流,展示自己的写作绝招预设:(1)抓住特点2)体现色彩3)实用修辞4)多种角度5)写出感受2.什么是抓住特点呢?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细致的描写我们来举个例子:在《七月的天山》一文中,天山深处的景色很多,但是作者只是着重描写了五彩缤纷的野花,用花海来表现天山的美3.体现色彩有什么好处呢?我们仍然来举个例子: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到了秋天,葡萄熟了,美丽极了4.请你读一读上面的两个句子,说一说表达效果的不同预设:第一句使用了很多表示色彩的词语,给读者营造了一个五彩缤纷的美丽画面,第二句就很普通,没有这样的效果这样的例子在《海上日出》这篇课文中也得到了体现你能找出《海上日出》中表现色彩变化的词句吗,请你试着说一说学生自由表达5.使用修辞有什么好处?预设: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使用,可以让你更有文采我们来举个例子: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太阳从海面上升了起来6.上面两个句子,哪一个的表达效果好?预设:很明显,第一句的表达效果要好得多。
第一句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太阳冲出海面的过程第二句就直接写太阳升上来了,没有那么生动7.怎样进行多角度描写?多角度的描写,可以给人立体化的感知,让人身临其境例如: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这句话中对溪水的描写,就是用了视觉角度和听觉角度,让人感受更真切除了视觉和听觉,我们还可以从嗅觉、味觉、触觉等角度去描写8.为什么一定要写出自己的感受呢?预设: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才能让文章主题鲜明9.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你看到过作者表达感受的句子吗?请你举几个例子预设: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六、自由写作学生根据列出的写作提纲开始写作七、赏评完善1.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小组同学听,请大家评一评,看看谁的作文写得最美出示评价要点:(1)是否按游览顺序写清楚了景物?(2)是否做到了重点突出,详略得当?(3)是否写出了自己的切身感受?(4)是否使用过渡句,自然地转换景物?2.根据小组同学的建议自主修改作文八、教师总结妙笔写美景,巧手著奇观巧妙运用写景方法,加上优美的语言,能让我们笔下的美景形象生动,让人在读的过程中仿佛在亲身游览一样,既看到了景物的特点,也有一种美的享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