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湖北省咸宁市博才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20页
  • 卖家[上传人]:Mr****ng
  • 文档编号:253956225
  • 上传时间:2022-02-1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50.18KB
  • / 2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湖北省咸宁市博才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在近代和当代作家里,我认为有两个女作家对生命科学最具洞察力  一个是19世纪上半叶的玛丽·雪莱当时科学初兴,但她已警觉到科学家有可能走火入魔,因而写了《科学怪人》一个科学家竟然东拼西凑做出了一个人造人,最后他后悔莫及,和他所造的人一起自我毁灭科学怪人”现在已成了一个通用的隐喻,任何人类以科学手段创造出来的非自然食物,都叫做“科学怪食”  另一个是加拿大当代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前几年在基因改造问题闹得很厉害的时候,她以一本《末世男女》把基因移植科技所造成的可怕世界以科幻小说的方式尽现无遗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乃是生命科学发展快速的阶段随着1962年DNA双螺旋构造的被发现,基因科学进入了黄金时代基因科技有利于遗传性疾病病因的寻找和诊断,基因研究也有利于对生命现象的理解,但科学从来就不是价值中性的事务,科学的使用者是人,而人是个有七情六欲的自私动物当科学成了一种权力,科学的滥用、误用甚至科学所造成的公害即难避免  科学成了一种体制、一种商业、一种权力后,它的自闭和反动最好的例子即是美国卡逊女士的遭遇。

      当年她发表《寂静的春天》,指出除草剂等化学药物造成生态的破坏,于是美国的化学界包括著名的化学教授和化学工业界都对她发动排山倒海的围剿幸而当时主政的是肯尼迪政府,至少还有知识和判断力,才对除草剂、杀虫剂等化学药物进行管理这显示出,当科学成为一个庞大的商业和教育体制,它就自然而然地成了一种特权,一个恶势力,并走到违反科学精神的方向  美国的“孟山都”公司乃是全球最大的基因工程农业公司,例如它可以将土壤中某种细菌的抗除草剂基因移植到玉米身上种植这种玉米极为省事,可以大面积喷洒除草剂,少了许多经营成本再例如为了发明一种抗虫害蕃茄,可以将某种深海比目鱼的基因接到蕃茄的基因上这种基因工程的农业已成了美国农业的主流  但欧洲以“英国医学会”为主的一大群生化专家反对这种农业,他们提出了“基因流动”和“基因污染”这两个核心概念基因是会流动的,基因流来流去,接来接去,它的结果完全不可预测,最后可能造成“基因污染”1999年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变种玉米的花粉会污染到乳草叶,美国的帝王蝗吃了这种被污染的叶子,百分之百会死亡这项发现被登在《自然》杂志上,证实了“基因污染”和风险的存在因此,基因科学家已成了新的上帝,但基因科技所造成的未必是个基因乐园,却反而因为基因科学家的走火入魔,而造成人类的恶梦。

      对大自然知所敬畏,对科学家自身职责和知识盲点多一点反省和警觉,或许才是科学家应有的谦虚吧!                               (选自《南风窗》2013年第24期,有删改) 4.下列对“对生命科学最具洞察力”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玛丽·雪莱在19世纪上半叶科学初兴的时候,已警觉到科学家会走火入魔,因而写了《科学怪人》一书来警示世人    B.加拿大当代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用一本科幻小说《末世男女》,表现出自己对基因移植科技的否定态度    C.美国的卡逊女士发表《寂静的春天》一文,预测到除草剂等化学药物会造成生态的破坏,结果遭到美国化学界的围剿    D.基因科技有利于遗传性疾病病因的寻找和诊断,基因研究也有利于对生命现象的理解,把握好尺度,基因科学就能够造福人类5.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虽然美国化学界否认除草剂的危害,但肯尼迪政府还是对除草剂等化学药物进行管理,这显示出政府利用特权,走到违反科学精神的方向    B.为了减少经营成本,孟山都公司将土壤中某种细菌的抗除草剂基因移植到玉米身上,形成玉米新品种。

      这种基因工程的农业成为美国农业的主流    C.欧洲 “英国医学会”里的一大群生化专家提出了“基因流动”和“基因污染”这两个核心概念,反对基因工程农业    D.为了发明一种抗虫害的蕃茄,可以将某种深海比目鱼的基因接到蕃茄的基因上,这就是“基因流动”的一种形式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科学怪人”和“科学怪食”都是科学发展的产物,自私的使用者不可避免地造成其滥用、误用,科学所造成的公害即难避免    B.1999年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团队的发现——变种玉米的花粉会污染到乳草叶,证明基因污染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其危害是致命的    C.基因科技发展到今天,基因科学家通过基因流动,培植出新的作物品种,甚至培养出新的动物品种都不是太难的事    D.正确对待基因科技的态度应该是:对大自然要心存敬畏,对科学家自身的职责和知识盲点要多一点反省和警觉参考答案:4.B  5.D  6.B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中国早在原始母系氏族社会就产生了姓氏关永礼先生《中国姓氏文化》一书讲到,许多欧美国家的姓氏构成方式,迟至中世纪才产生并传承下来亚洲越南、朝鲜等国的姓氏在14世纪左右才普及兴盛,而且多由中国传入。

      日本则更晚,1876年才普遍推行姓氏制度姓”的来历要比“氏”更古老姓”字是由“女”字和“生”字组成的,《说文解字》解释:“姓,人所生也远古的人类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姓”就代表了一个人的母系血统,同一个始祖母所生的后代即为同姓,中国的古姓中大多都有“女”字偏旁,如姬、姜、姒、姚等,也正反映了“姓”和母系血统的密切关系如果说,“姓”是来自母系,那么“氏”就来自男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繁衍,男性在生产和战争中的优势不断凸显,氏族群体中出现了强有力的男性首领最初的“氏”,是这个氏族男性首领的称呼战国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局的动荡,许多贵族降为平民原本只有卿大夫之家才有资格立“氏”,随着士和平民地位、权力的上升,他们也开始称“氏”氏”已不再是贵族特有的标志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彻底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氏”只剩下了标记直系血统的作用,性质上没有了贵贱之别汉代以后,通称为“姓”,自此“姓”“氏”彻底合一现在人们所说的名字是指一个人的名,与古代所说的名字不同古代的“名”与“字”分指,均为一个人的称号名”,是一个人在成年之前的称呼,“字”则是他成年后步入社会时的称呼中国的这种“名”“字”双轨制早在周代就已经形成。

      古人的“名”,主要用于自称;士人的“字”,主要用于他称古代婴儿出生满两个月就要命“名”,而取“字”则在成年以后一个人成年后,由长辈原先为其取的“名”,用于自称,已不便在社交场合中被人指名道姓地径直称呼,应另外换一个平辈或晚辈可以称呼的新名,否则被视为无礼字”独立于“名”之外,又与“名”密切相关如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可以相互注释,字义相近也有“名”与“字”互为补充,可以连义推想的,如岳飞字鹏举,“鹏举”取大鹏振翅高飞之意,与“飞”互为补充除了“名”“字”以外,有些古人还有“号”虽然春秋时期已有称“号”的现象,但宋代才是“号”的大普及时代明清时期,士人取“号”之风特盛清末民初以后,“字”与“号”逐渐被笔名、艺名所取代1. 下列关于“中国姓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姓氏产生于原始母系氏族社会,关永礼先生认为中国姓氏远远早于欧美国家,更早于亚洲的越南、朝鲜、日本等国B. 中国古姓的字形大多带有“女”字偏旁,这种造字结构蕴藏着一个历史事实,即中国大多古姓与母系血统有着密切的关系C. 中国最初的“姓”来源于母系,而“氏”来自男性,而且汉代以前“氏”是贵族特有的标志,汉以后“姓”“氏”就完全合一,统称“姓”。

      D. 中国人称“氏”最初只有卿大夫之家才有资格,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局的动荡,士和平民地位逐渐上升,他们也开始称“氏”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在古代,名和字是不同的称号:“名”,是一个人在成年之前由长辈为其所取的称呼;而“字”,则是他成年后步入社会时的称呼B. 古代男子年龄到了二十岁才加冠取字,有“字”之后,“字”就在社交场合被广泛应用,而 “名”则不再使用C. 中国名与字的双轨制自周代形成以来,延续了几千年清末民初以后,“字”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笔名、艺名D. 古人的“名”与“字”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或字义相近,相互注释,或连义推想,互相补充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古代的“氏”与分封制有着密切的关系,分封制彻底废除后,“氏”只剩下标记直系血统的作用,性质上已没有了贵贱之分B. 到14世纪左右亚洲越南、朝鲜等国的姓氏才普及兴盛,日本则更晚,而且多由中国传入,由此他们的姓氏和母系血统关系密切C. 古人称自己通常称自己的“名”,称别人通常称他的“字”,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如诸葛亮自称“亮”,鲁肃则称他“孔明”。

      D. 有些古人会取“号”,“号”出现于春秋时期,但到了宋代,“号”才进入了大普及时代,而到了明清时期,士人取“号”之风非常盛行参考答案:1. C    2. B    3. B1.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关于‘中国姓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C项,时间搞错错在“汉代以前氏是贵族特有的标志”原文第4节是说“战国以后……氏已不再是贵族特有的标志”2.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B项,曲解文意名则不再使用”错名可以用于自称原文第6节是说“一个人成年后,由长辈原先为其取的‘名’,用于自称,已不便在社交场合中被人指名道姓地径直称呼,应另外换一个平辈或晚辈可以称呼的新名……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 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3. 试题分析:题干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B项,无中生有错在“他们的姓氏和母系血统关系密切”原文第1节只是说“亚洲越南、朝鲜等国的姓氏在14世纪左右才普及兴盛,而且多由中国传入日本则更晚,1876年才普遍推行姓氏制度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现代社会在文化发展形态上的重要特点之一,是通俗文化的强势崛起如果说在传统社会,文化主要由精英阶层把控,由精英创造,在精英中传播,那么在现代社会,市民阶层的生成和民众素质的普遍提升,使得以普通大众为主要消费对象的通俗文化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但是,通俗文化的勃兴和飞速发展,并不意味着它已经克服了自身的问题,进入了健康良性的发展状态。

      纵观历史可以发现,自其诞生伊始,通俗文化始终是一。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2025年九年级下学期数学基础素养第一次适应性检测试题含答案.pptx 四川省内江市2025年九年级中考数学第一次模拟考试卷.pptx 浙江省宁波市镇2025年中考数学一模试卷含答案.pptx 湖南省长沙市2025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pptx 浙江省金华市2025年中考一模数学模拟试题含答案.pptx 浙江省宁波市2025年九年级学业水平质量检测数学试卷含答案.pptx 湖南省长沙市2025年中考数学模拟卷含答案.pptx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2025年中考一模数学试题含答案.pptx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2025年中考一模数学试题含答案.pptx 四川省内江市2025年中考一模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pptx 广东省深圳市2025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学业质量监测数学试卷(二模).pptx 浙江省温州市2025年中考一模数学试卷含答案.pptx 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2025年一模数学试题含答案.pptx 浙江省温州市2025年九年级学生学科素养检测数学试卷(二模)含答案.pptx 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2025年中考一模数学试题含答案.pptx 浙江省绍兴市2025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调测数学试题含答案.pptx 四川省广元市2025年九年级中考一诊数学试题含答案.pptx 浙江省金华市2025年中考模拟预测数学试题含答案.pptx 湖南省长沙市2025年九年级中考一模数学试题.ppt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课时精炼专题15 对点精练五 精准赏析艺术技巧.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