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变量与函数知识讲解.docx
6页学习目标】变量与函数1. 知道现实生活中存在变量和常量,变量在变化的过程中有其固有的范围(即变量的取值范围);2. 能初步理解函数的概念;能初步掌握确定常见简单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的基本方法; 给出自变量的一个值,会求出相应的函数值.3. 对函数关系的表示法(如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有初步认识.4. 理解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坐标与其解析式之间的关系, 会判断一个点是否在函数的图象上, 明确交点坐标反映到函数上的含义 .5. 初步理解函数的图象的概念,掌握用“描点法”画一个函数的图象的一般步骤,对已知图象能读图、识图,从图象解释函数变化的关系.【要点梳理】要点一、变量、常量的概念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我们称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 .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要点诠释: 一般地,常量是不发生变化的量,变量是发生变化的量,这些都是针对某个变化过程而言的 .例如,s要点二、函数的定义60t,速度60千米/时是常量,时间 t和里程s为变量.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 . 如果有两个变量 x与y,并且对于 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 x是自变量, y是x的函数.要点诠释: 对于函数的定义,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1) 函数的实质,揭示了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2) 对于自变量 x的取值,必须要使代数式有实际意义;(3)判断两个变量之间是否有函数关系,要看对于 x允许取的每一个值, y是否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相对应 .(4)两个函数是同一函数至少具备两个条件:①函数关系式相同(或变形后相同);②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相同 .否则,就不是相同的函数 .而其中函数关系式相同与否比较容易注意到, 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有时容易忽视,这点应注意 .要点三、函数值y是x的函数,如果当 x=a时y=b,那么b叫做当自变量为 a时的函数值.要点诠释: 对于每个确定的自变量值,函数值是唯一的,但反过来,可以不唯一,即一个函数值对应的自变量可以是多个 .比如:y x2中,当函数值为 4时,自变量 x的值为2.要点四、自变量取值范围的确定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的全体实数叫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要点诠释: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确定方法:首先,要考虑自变量的取值必须使解析式有意义:(1)当解析式是整式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2)当解析式是分式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分母不为零的实数;(3)当解析式是二次根式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被开方数不小于零的实数;(4)当解析式中含有零指数幂或负整数指数幂时,自变量的取值应使相应的底数不为零;(5)当解析式表示实际问题时,自变量的取值必须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要点五、函数的几种表达方式:变量间的单值对应关系有多种表示方法,常见的有以下三种:(1)解析式法:用来表示函数关系的等式叫做函数关系式,也称函数的解析式 .(2)列表法:函数关系用一个表格表达出来的方法 .(3)图象法:用图象表达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要点诠释: 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各有不同的长处 . 解析式法能揭示出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但较抽象, 不是所有的函数都能列出解析式; 列表法可以清楚地列出一些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对应值,这会对某些特定的数值带来一目了然的效果,例如火车的时刻表,平方表等;图象法可以直观形象地反映函数的变化趋势, 而且对于一些无法用解析式表达的函数, 图象可以充当重要角色 .要点六、函数的图象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 纵坐标,那么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 .要点诠释:由函数解析式画出图象的一般步骤:列表、描点、连线 .列表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应注意兼顾原则, 既要使自变量的取值有一定的代表性, 又不至于使自变量或对应的函数值太大或太小,以便于描点和全面反映图象情况 .【典型例题】类型一、变量与函数1、下列等式中, y是x的函数有( )3x 2y0, x2y2 1,y x,y | x|,x | y|A .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答案】 C;【解析】要判断是否为函数,需判断两个变量是否满足函数的定义 .对于x2y21, 当 x取2,y有两个值 3和它对应,对于 x |y|,当x取2,y有两个值2和它对应,所以这两个式子不满足函数的定义的要求: 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 x对应, 所以不是函数,其余三个式子满足函数的定义,故选 C.【总结升华】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 x与y,并且对于 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 x是自变量, y是x的函数.抓住函数定义中的关键词语“ 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x与y之间的对应,可以是“一对一” ,也可以是“多对一”,不能是“一对多” .举一反三:【变式】下列函数中与 y x表示同一函数的是( )x 2A.y x B. yxC. y( x)2D.y 3x3【答案】 D;提示:表示同一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要相同,化简后的解析式要相同 .2、如图所示,下列各曲线中表示 y是x的函数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 个【答案】 C;【解析】 这是一道函数识别题,从函数概念出发,领悟其内涵,此题不难得到答案,④不构成函数关系.【总结升华】在函数概念中注意两点: 有两个变量,其中一个变量每取一个确定的值,另一个变量就有唯一的一个值与其对应.类型二、函数解析式3、求出下列函数中自变量 x的取值范围(1).yx2 x 5x(2).y4 x2x 33(3). y2x 3x 3(4).y2x 1(5).y1 2x (6).y x 2【思路点拨】自变量的范围,是使函数有意义的 x的值,大致是开平方时,被开方数是非负数,分式的分母不为零等等 .【答案与解析】解:(1). yx2x5 , x为任何实数,函数都有意义;(2). y4x2x 3,要使函数有意义,需 2x-3≠0,即x≠3;2(3). y2x 3,要使函数有意义,需 2x+3≥0,即x 3;2(4). yx2x 1,要使函数有意义,需 2x-1>0,即x 1;2(5). y31 2x, x为任何实数,函数都有意义;(6). yx 3,要使函数有意义,需x 2x 3 0,即 x≥- 3且 x≠- 2.x 2 0【总结升华】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必须使整个解析式有意义 .加变式:4、如图所示,在△ ABC中,∠C=90,AC=6,BC=10,设P为BC上任一点,点 P不与点B、C重合,且 CP=x.若y表示△APB的面积.(1) 求 y与 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 求自变量 x的取值范围.【答案与解析】解: (1) 因为AC=6,∠C=90,BC=10,所以 SABC1 ACgBC 1 6 10 30.2 2又 SAPC1ACgPC 1 6 x3x ,2 2所以y SAPBS ABCS APC30 3x,即 y30 3x.(2) 因为点 P 不与点 B、 C重合, BC=10,所以 0< x <10.【总结升华】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找到函数关系式, 要把握点 P是一动点这个规律, 结合图形观察到点 P移动到特殊点,便可求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举一反三:【变式】 小明在劳动技术课中要制作一个周长为 80cm的等腰三角形.请你写出底边长y(cm)与腰长x(cm)的函数关系式,并求自变量 x的取值范围.【答案】解:由题意得, 2x y =80,所以y 80 2x,由于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且边长大于 0,x所以 y 2x080 2x80 2x0,解得20 x 40所以 y80 2x, 20x 40.类型三、函数值5、若y与x的关系式为 y30x6,当x=1时,y的值为( )3A . 5B. 10C. 4D.- 4【思路点拨】 把 x1代入关系式可求得函数值3.【答案】 C;【解析】y 3013610 6 4 .【总结升华】 y 是 x 的函数, 如果当 x = a 时 y = b ,那么 b 叫做当自变量为 a 时的函数值 .类型四、函数的图象6、(2015 春?织金县)星期天,玲玲骑自行车到郊外游玩,她离家的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 玲玲到达离家最远的地方是什么时间?离家多远?(2) 她何时开始第一次休息?休息了多长时间?(3) 她骑车速度最快是在什么时候?车速多少?(4) 玲玲全程骑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答案与解析】 观察图象可知:(1) 玲玲到离家最远的地方需要 3小时,此时离家 30千米;(2) 10点半时开始第一次休息;休息了半小时;(3) 玲玲郊游过程中,各时间段的速度分别为:9~10时,速度为 10(10﹣9)=10(千米/时);10~10.5时,速度约为( 17.5﹣10)(10.5﹣10)=15(千米/小时);10.5~11时,速度为 0;11~12 时,速度为(30﹣17.5 )( 12﹣11)=12.5 (千米 / 小时);12~13时,速度为 0;13~15时,在返回的途中,速度为: 30( 15﹣13)=15(千米/小时); 可见骑行最快有两段时间: 10~10.5时;13~15时.两段时间的速度都是 15千米/小时.速度为:30( 15﹣13)=15(千米/小时);(4)玲玲全程骑车的平均速度为: (30+30)(15﹣9)=10(千米/小时).【总结升华】本题是一道函数图象的基础题, 解题的关键是通过仔细观察图象, 从中整理出解题时所需的相关信息,因此本题实际上是重点考查同学们的识图能力.举一反三:【变式】(2015?巴中)小张的爷爷每天坚持体育锻炼,星期天爷爷从家里跑步到公园, 打了一会太极拳, 然后沿原路慢步走到家, 下面能反映当天爷爷离家的距离 y(米) 与时间 t(分钟)之间关系的大致图象是()A.B.C.D.【答案】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