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高考理综物理真题试卷(全国乙卷 含解析.docx
15页2022年高考理综物理真题试卷(全国乙卷)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2022·全国乙卷)2022年3月,中国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离地球表面约 400km 的“天宫二号”空间站上通过天地连线,为同学们上了一堂精彩的科学课通过直播画面可以看到,在近地圆轨道上飞行的“天宫二号”中,航天员可以自由地漂浮,这表明他们( ) A.所受地球引力的大小近似为零B.所受地球引力与飞船对其作用力两者的合力近似为零C.所受地球引力的大小与其随飞船运动所需向心力的大小近似相等D.在地球表面上所受引力的大小小于其随飞船运动所需向心力的大小2.(2022·全国乙卷)如图,一不可伸长轻绳两端各连接一质量为m的小球,初始时整个系统静置于光滑水平桌面上,两球间的距离等于绳长L一大小为F的水平恒力作用在轻绳的中点,方向与两球连线垂直当两球运动至二者相距 35L 时,它们加速度的大小均为( ) A.5F8m B.2F5m C.3F8m D.3F10m3.(2022·全国乙卷)固定于竖直平面内的光滑大圆环上套有一个小环,小环从大圆环顶端P点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在下滑过程中,小环的速率正比于( ) A.它滑过的弧长 B.它下降的高度C.它到P点的距离 D.它与P点的连线扫过的面积4.(2022·全国乙卷)一点光源以 113W 的功率向周围所有方向均匀地辐射波长约为 6×10−7m 的光,在离点光源距离为R处每秒垂直通过每平方米的光子数为 3×1014 个。
普朗克常量为 ℎ=6.63×10−34J⋅s R约为( ) A.1×102m B.3×102m C.6×102m D.9×102m5.(2022·全国乙卷)安装适当的软件后,利用智能中的磁传感器可以测量磁感应强度B如图,在上建立直角坐标系,显示屏所在平面为 xOy 面某同学在某地对地磁场进行了四次测量,每次测量时y轴指向不同方向而z轴正向保持竖直向上根据表中测量结果可推知( ) 测量序号Bx/μTBy/μTBz/μT1021−4520−20−463210−454−210−45A.测量地点位于南半球 B.当地的地磁场大小约为 50μTC.第2次测量时y轴正向指向南方 D.第3次测量时y轴正向指向东方6.(2022·全国乙卷)如图,两对等量异号点电荷 +q 、 −q(q>0) 固定于正方形的4个顶点上L、N是该正方形两条对角线与其内切圆的交点,O为内切圆的圆心,M为切点则( ) A.L和N两点处的电场方向相互垂直B.M点的电场方向平行于该点处的切线,方向向左C.将一带正电的点电荷从M点移动到O点,电场力做正功D.将一带正电的点电荷从L点移动到N点,电场力做功为零7.(2022·全国乙卷)质量为 1kg 的物块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在水平地面上做直线运动,F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重力加速度大小取 g=10m/s2 则( ) A.4s 时物块的动能为零B.6s 时物块回到初始位置C.3s 时物块的动量为 12kg⋅m/sD.0~6s 时间内F对物块所做的功为 40J8.(2022·全国乙卷)一种可用于卫星上的带电粒子探测装置,由两个同轴的半圆柱形带电导体极板(半径分别为R和 R+d )和探测器组成,其横截面如图(a)所示,点O为圆心在截面内,极板间各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与其到O点的距离成反比,方向指向O点4个带正电的同种粒子从极板间通过,到达探测器不计重力粒子1、2做圆周运动,圆的圆心为O、半径分别为 r1 、 r2(R 从某时刻( t=0 )开始的一段时间内,该飞行器可视为沿直线运动,每隔 1s 测量一次其位置,坐标为x,结果如下表所示: t/s0123456x/m050710941759250533294233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表中数据可判断该飞行器在这段时间内近似做匀加速运动,判断的理由是: ;(2)当 x=507m 时,该飞行器速度的大小 v= m/s ; (3)这段时间内该飞行器加速度的大小 a= m/s2 (保留2位有效数字) 10.(2022·全国乙卷)一同学探究阻值约为 550Ω 的待测电阻 Rx 在 0~5mA 范围内的伏安特性可用器材有:电压表V(量程为 3V ,内阻很大),电流表A(量程为 1mA ,内阻为 300Ω ),电源E(电动势约为 4V ,内阻不计),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可选 10Ω 或 1.5kΩ ),定值电阻 R0 (阻值可选 75Ω 或 150Ω ),开关S,导线若干 (1)要求通过 Rx 的电流可在 0~5mA 范围内连续可调,在答题卡上将图(a)所示的器材符号连线,画出实验电路的原理图; (2)实验时,图(a)中的R应选最大阻值为 (填“ 10Ω ”或“ 1.5kΩ ”)的滑动变阻器, R0 应选阻值为 (填“ 75Ω ”或“ 150Ω ”)的定值电阻; (3)测量多组数据可得 Rx 的伏安特性曲线。 若在某次测量中,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分别如图(b)和图(c)所示,则此时 Rx 两端的电压为 V,流过 Rx 的电流为 mA ,此组数据得到的 Rx 的阻值为 Ω (保留3位有效数字) 11.(2022·全国乙卷)如图,一不可伸长的细绳的上端固定,下端系在边长为 l=0.40m 的正方形金属框的一个顶点上金属框的一条对角线水平,其下方有方向垂直于金属框所在平面的匀强磁场已知构成金属框的导线单位长度的阻值为 λ=5.0×10−3Ω/m ;在 t=0 到 t=3.0s 时间内,磁感应强度大小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为 B(t)=0.3−0.1t(SI) 求 (1)t=2.0s 时金属框所受安培力的大小;(2)在 t=0 到 t=2.0s 时间内金属框产生的焦耳热12.(2022·全国乙卷)如图(a),一质量为m的物块A与轻质弹簧连接,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物块B向A运动, t=0 时与弹簧接触,到 t=2t0 时与弹簧分离,第一次碰撞结束,A、B的 v−t 图像如图(b)所示已知从 t=0 到 t=t0 时间内,物块A运动的距离为 0.36v0t0 A、B分离后,A滑上粗糙斜面,然后滑下,与一直在水平面上运动的B再次碰撞,之后A再次滑上斜面,达到的最高点与前一次相同。 斜面倾角为 θ(sinθ=0.6) ,与水平面光滑连接碰撞过程中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求 (1)第一次碰撞过程中,弹簧弹性势能的最大值;(2)第一次碰撞过程中,弹簧压缩量的最大值;(3)物块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三、【物理—选修3-3】13.(2022·全国乙卷) (1)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经状态b变化到状态c,其过程如 T−V 图上的两条线段所示,则气体在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状态a处的压强大于状态c处的压强B.由a变化到b的过程中,气体对外做功C.由b变化到c的过程中,气体的压强不变D.由a变化到b的过程中,气体从外界吸热E.由a变化到b的过程中,从外界吸收的热量等于其增加的内能(2)如图,一竖直放置的汽缸由两个粗细不同的圆柱形筒组成,汽缸中活塞Ⅰ和活塞Ⅱ之间封闭有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两活塞用一轻质弹簧连接,汽缸连接处有小卡销,活塞Ⅱ不能通过连接处活塞Ⅰ、Ⅱ的质量分别为 2m 、m,面积分别为 2S 、S,弹簧原长为l初始时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此时弹簧的伸长量为 0.1l ,活塞Ⅰ、Ⅱ到汽缸连接处的距离相等,两活塞间气体的温度为 T0 。 已知活塞外大气压强为 p0 ,忽略活塞与缸壁间的摩擦,汽缸无漏气,不计弹簧的体积 (ⅰ)求弹簧的劲度系数;(ⅱ)缓慢加热两活塞间的气体,求当活塞Ⅱ刚运动到汽缸连接处时,活塞间气体的压强和温度四、【物理——选修3-4】14.(2022·全国乙卷) (1)介质中平衡位置在同一水平面上的两个点波源 S1 和 S2 ,二者做简谐运动的振幅相等,周期均为 0.8s 当 S1 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时, S2 也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若波速为 5m/s ,则由 S1 和 S2 发出的简谐横波的波长均为 mP为波源平齿位置所在水平面上的一点,与 S1 、 S2 平衡位置的距离均为 10m ,则两波在P点引起的振动总是相互 (填“加强”或“削弱”)的;当 S1 恰好在平衡位置向上运动时,平衡位置在P处的质点 (填“向上”或“向下”)运动2)一细束单色光在三棱镜 ABC 的侧面 AC 上以大角度由D点入射(入射面在棱镜的横截面内),入射角为i,经折射后射至 AB 边的E点,如图所示,逐渐减小i,E点向B点移动,当 sini=16 时,恰好没有光线从 AB 边射出棱镜,且 DE=DA 。 求棱镜的折射率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天体的匀速圆周运动的模型【解析】【解答】宇航宇受到地球的引力提供其绕地球运动的向心力,航天员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所以航天员可以自由漂浮,故A错误;当航天员与飞船不接触时,飞船对航天员无力的作用,故B错误;航天员跟飞船一起绕着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航天员所受地球引力提供其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故C正确;根据F=GMmr2可知,在地球表面上所受引力的大小大于其随飞船运动所需向心力的大小,故D错误;故选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万有引力基础问题,首先对宇航宇的运动及受力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其做圆周运动可知其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2.【答案】A【知识点】连接体问题;物体的受力分析【解析】【解答】对轻绳中点进行受力分析,根据三角形几何关系可知,上下两段细绳与水平方向夹角均为53°,根据每根绳子的拉力均为5F8,根据a=F合m可知两球的加速度大小为 5F8m.故选A分析】首先对其中点进行受力分析,然后根据数学几何关系求出角度,根据正交分解或者力的合成求出每根绳子上的拉力大小,最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小球的加速度3.【答案】C【知识点】竖直平面的圆周运动【解析】【解答】设大圆环的半径为R,P点正下方与圆的交点为A,小环下落到Q点,下落高度为h,根据动能定理mgℎ=12mv2可知v=2gℎ;连接PQ,PA,AQ,过Q做AP垂线,根据数学几何关系可知PQAP=ℎPQ⇒ℎ=PQ22R,联立两式解得v=gR·sPQ,所以小环的速率与小环到P点的距离成正比.故选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