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届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模拟文综地理(解析版).docx
11页日喀则市2023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模拟试卷地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嘉峪关地处河西走廊中部,1955年该地区发现铁矿,1958年依托国家“一五”计划重点项目建立钢铁厂,1965年设嘉峪关市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嘉峪关市逐步形成了以冶金为主的工业体系2019年,该市三次产业结构为1.7:62.8:35.5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2005~2010年该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迅速增加,主要原因是( )A. 人口惯性的影响 B. 环境条件的改善 C. 青壮年人口迁出 D. 康养产业的发展2. 该市第一产业比重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交通运输 B. 自然资源 C. 市场需求 D. 劳动力3. 该市在推进工业结构优化过程中宜重点发展( )A. 造纸工业 B. 纺织工业 C. 食品加工工业 D. 装备制造工业【答案】1. A 2. B 3. D【解析】【1题详解】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嘉峪关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地区,依托国家“一五”计划发展起来,形成了工业体系,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快速增加,随时间的推移,导致2005年-2010年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因此主要原因是人口惯性的影响,故A正确;环境条件的改善,可能导致生育愿望的提高,但不是老龄人口增加的原因,故B错误;材料显示嘉峪关工业比重较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因此青壮年人口外迁可能性较小,故C错误;康养产业的发展是随着老龄人口增加相匹配的,所以不是主要原因,故D错误。
所以答案选择A2题详解】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嘉峪关市拥有丰富的铁矿,主要发展钢铁产业,形成了冶金为主的工业体系,导致第一产业比重较低,因此主要是由于自然资源的影响,故B正确;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将带动区域内的产业发展,包含农业、工业以及第三产业等,故A错误;嘉峪关市的发展,导致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农产品需求量较大,因此市场对第一产业的需求一样很大,故C错误;区域内的劳动力,可能大量参与到工业之中,对第一产业有所影响,但不是主要的影响,故D错误所以答案选择B3题详解】阅读材料可知,嘉峪关市已经形成了以冶金为主的工业体系,要推进工业结构优化的发展,应当促进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装备制造工业适宜成为重点发展工业,故D正确;造纸工业需要大量的造纸原材料,嘉峪关市缺原料,故A错误;纺织工业也需要大量纺织原材料和劳动力,但嘉峪关这两方面区位优势不明显,故B错误;食品加工工业需要接近第一产业,材料显示嘉峪关市第一产业比重较低,因此不适宜重点发展,故C错误答案选择D点睛】产生老龄化的原因:1. 育儿费用提高、生产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加大,造成生育率不断下降,出现众多丁克族;2. 医疗技术进步,公共卫生水平提高,人均寿命延长;3. 计划生育等政府限制生育的政策。
老龄化的解决措施:1、将实施健康老龄化战略纳入长期规划;2、提高对老龄化问题的认识;3、明确国家老龄工作的方向;4、落实到各地的发展计划中;5、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6、居家养老环境;7、加快社区老年服务建设;8、适度发展公共养老的福利设施;9、健全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奥赫里德湖和普雷斯帕湖位于巴尔干半岛,是沿断层形成的典型构造湖,由岩性为石灰岩的加利契察山相隔(下图)奥赫里德湖面积348km2,湖面海拔695m,平均深度144.8m,湖水透明度21.5m,是欧洲透明度最高的湖泊,渔产不甚丰富;普雷斯帕湖面积275km2,湖面海拔853m,平均深度18.7m,湖水透明度1.5~7.2m,透明度湖心最大、近岸较小,渔产颇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 奥赫里德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 )A 雨水 B. 河流水 C. 地下水 D. 冰雪融水5. 导致两湖渔产差异主要因素是( )A. 水温 B. 水深 C. 水量 D. 水质【答案】4. C 5. D【解析】【4题详解】由图文信息可知,奥赫里德湖是沿断层形成典型构造湖,湖岸山地多可溶性石灰岩,喀斯特貌发育,雨水下渗快,图中显示,没有明显河流注入奥赫里德湖,因此雨水和河流水直接补给湖泊较少,不是该湖的主要补给水源,A、B不符合题意;湖岸山地多可溶性石灰岩,喀斯特貌发育,当地雨水大多转化为地下水,又因湖泊沿断层分布,地下水易沿断层出露,补给湖泊,地下水补给水源含沙量小,使得湖水透明度高,因此奥赫里德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地下水,C符合题意;该地区纬度较低,海拔较低,几乎没有终年积雪冰川,因此冰雪融水不是该湖的主要补给水源,D不符合题意。
故选C5题详解】由图文信息可知,两湖的纬度和海拔相差不大,因此水温差异不大,故A错奥赫里德湖面积更大,水深更深,水量更大,应该渔业资源更丰富,但实际渔产不如普雷斯帕湖丰富,因此水深和水量不是导致两湖渔产差异的主要原因,故BC错影响渔业资源主要因素是饵料,奥赫里德湖是欧洲透明度最高的湖泊,水质好,营养盐类少,饵料不足,渔产不丰,故D对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对石灰岩岩性的理解,石灰岩为沉积岩,分子结构较大,岩性松软,吸水性强,含水量大,因此往往为含水层,富含地下水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我国的疫情防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与此同时,我国连续6年保持世界进出口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新冠疫情初期,我国各港口集装箱需求旺盛,到处是“一箱难求”从2022年初开始,集装箱价格持续走低,2021年底一个二手40英尺集装箱最高能达到4万元/个,到2023年初,则降到了1.3万元/个目前,世界许多沿海港口各个堆场都堆满了空集装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我国能连续保持世界进出口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工业快速发展,劳动力成本低 B. 消费人口众多,消费需求旺盛C. 工厂数量种类众多,出口产品产量大 D. 疫情防控有效,复工复产效果好7. 集装箱运输方式广受欢迎的最主要原因是( )A. 运量大,成本低 B. 专业化程度高,组合灵活C. 通关效率高,通关成本低 D. 结实耐用,运输成本低8. 从原来的“一箱难求”到现在“空箱堆积”,世界许多沿海港口出现新的“箱”愁。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沿海港口腹地狭小 B. 海港通关效率太低C. 海上交通拥堵 D. 集装箱供应量太多【答案】6. D 7. B 8. D【解析】【6题详解】由材料“冠疫情爆发以来,我国的疫情防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自可知,我国实行积极稳健的复工复产政策措施,是我国连续6年保持世界进出口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的最主要原因,D对;我国目前劳动力成本整体升高,高于越南等东南亚地区,A错;我国需求旺盛使进口货物增多,但不是出口贸易繁荣的主要原因,B错;C选项只强调出口,故C错综上,本题选D7题详解】由材料可知,集装箱的价格较高,成本并不低,A、D错;由于集装箱货物是封装运输,故专业化和安全性高,可以多种不同货物组合,同时运输,B对;根据所学知识及材料可知,通关成本与货物的数量有关,不会因为集装箱运输而降低通关成本,C错综上,本题选B8题详解】集装箱市场在经过2021年的高产之后,存箱数量大增,这是导致2022年、2023年全球性集装箱过剩的主要原因,D对;港口的腹地与所处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紧密相关,A错;通关效率高低与“空箱堆积”无直接联系,B错;海上交通拥堵情况较少,且拥堵也不会导致空箱堆积的情况出现,C错。
结合分析可知,本题正确答案为D点睛】集装箱的优点:运输的货物类型多样;节省包装和仓储费用;便于装卸作业机械化,作业效率较高;货物运输安全性提高小海坨山位于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建有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滑道落差近900米小海坨山半山腰常出现一定厚度的低云,且停留时间较长,对滑雪赛事有一定影响研究表明,山地背风坡下沉气流与爬坡湿润气流的相互作用是促进半山腰云形成的关键因素下图示意小海坨山及附近地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 半山腰云主要分布在小海坨山主峰及山脊的( )A. 东北方 B. 东南方 C. 西南方 D. 西北方10. 与半山腰云邻近的下部气团相比,上部气团性质偏( )A. 暖干 B. 暖湿 C. 冷干 D. 冷湿11. 为了赛事顺利进行,气象部门预报半山腰云最需要精准观测滑雪场附近的( )①相对湿度 ②气压变化 ③气温水平分布 ④气温垂直分布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答案】9. B 10. A 11. 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9题详解】根据题意,半山腰置出现一定厚度的低云是因为山地背风坡下沉气流与爬坡湿气流的相互作用,从图上来看,位于北京的小海坨山在冬季受到西北季风影响较大,而东南侧靠近渤海,有较多的水汽,所以小海坨山主峰及山脊的东南侧为西北季风的背风坡,下沉气流容易与爬坡的暖湿气流相互作用,形成半山腰云,B正确,ACD错误。
故选B10题详解】图中位置的半山腰云主要是在小海坨山主峰和山脊的东南侧,半山腰云邻近的下部气团是湿润气流,上部是冬季风的山地背风坡下沉气流,干气团下沉增温,故与半山腰云邻近的下部气团相比,上部气团性质偏暖干,A正确,BCD错误11题详解】半山腰云是水汽凝结形成,只有当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达到过饱和,才有可能成云,因此气象部门预报半山腰云最需要精准观测滑雪场附近的相对湿度,①符合题意;当地云停留在半山腰,往往是山地背风坡下沉气流与爬坡湿气流的相互作用,此时云不向上升,此时应出现逆温现象,因此气象部门预报半山腰云最需要精准观测滑雪场附近的气温垂直分布,④符合题意;半山腰云出现时当地的气压和气温水平分布没有明显特征,因此不是气象部门预报半山腰云最需要精准观测的数据,②、③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点睛】本题的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半山腰云的成因,并充分理解水汽的变化需要满足的条件二、非选择题12.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喜马拉雅山脉发育着大量冰川,朋曲流域便是其中之一朋曲流域(27°49'N—29°05'N、85°38'E—88°57'E,平均海拔4500m以上)位于青藏高原南部,流域大部分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北侧,南起喜马拉雅山脉,北至冈底斯山脉。
本流域冰川分布主要是受到地形、地势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北坡的冰川分布面积最大,南坡的冰川分布面积最小下左图为1990—2020年朋曲流域不同海拔高度冰川面积分布图,下右图为1990—2020年朋曲流域不同坡向冰川退缩率图1)据左图,描述朋曲流域冰川分布面积的空间变化规律2)与朋曲流域的其他坡向冰川相比,简述南坡冰川退缩特点,并分析原因3)指出朋曲流域冰川退缩并加速融化对周围河湖产生的影响及可能直接引发的灾害答案】(1)先随海拔的升高(不断)增大,到达一定高度后开始逐渐缩小,海拔4700—4900m冰川分布面积最小,5900—6160m冰川分布面积最大 (2)特点:冰川退缩最快/退缩率最大退缩速度加快更明显/更显著原因:南坡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北侧,受焚风影响大;南坡为阳坡,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南坡冰川面积最小,更易受到影响,变化更大 (3)影响:河湖数量增加,河湖面积/水量增大/水位上升,河湖(底部)泥沙增多灾害:河湖决堤引发洪水解析】【分析】本题以朋曲流域为材料背景设置试题,涉及冰川面积变化、成因及其影响等内容,考查学生的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和对地理基本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落实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的地理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冰川分布面积的空间变化描述,需要抓住其关键转折点,进行分段描述读图可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