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心理测量知识点.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cn****1
  • 文档编号:517474417
  • 上传时间:2023-09-1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4.34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心理测量知识点之正确地对待和使用测验第二章 心理测量的性质与功能第三节 正确地对待和使用测验、对测验的错误看法自测验问世以来,人们对其毁誉不一对测验的效能存在两种极端看法:(一)测验完美无缺有的人高估测验的效能,对测验奉假设神明,单纯依靠测验做各种决定,而不考虑从其他方 面来的信息他们迷信分数,把测验分数绝对化,甚至把测验分数的微小差异也看作具有 重大的实际意义特别是在20 年代,随着团体测验的兴起,测验在西方风行一时、泛滥 成灾,忽略了测验还只是个粗糙的工具当测验结果与那些毫无根据的期望大相径庭的时 候,对测验的失望、疑心,乃致敌视情绪便油然而生这一狂热运动实际上反而延宕了心 理测验的进一步发展二)测验无用且有害心理测验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受到人们的批评测验的反对者认为测验是根本无用的,依靠 测验往往会做出许多错误的决定在西方对测验的另一种批评是,某些人格测验侵犯了个人秘密,违背民主原则他们认为人 的个性和态度是自己的事,与学习或工作的成功无关,不应该在作实际决定时加以考虑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立法机关通过的一条法令规定:凡涉及学生 家长或监护人的个人信 仰、私生活、家庭生活、品格或宗教方面的问题,禁止施行任何测验,问卷,调查或检查 除非书面通知学生的家长或保护人,说明需要施行这样的测验、问卷、调查或检查,并得 到他们以书面形式所表示的同意人们对测验批评最强烈的问题是:测验为宿命论和种族歧视、阶级压迫提供心理学依据。

      近年来对此问题国际上已取得渐趋一致的看法人们普遍认为,这不是测验本身的过错,测验是一个工具,测的是人的心理的差异,至于这个差异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这要看使用者持哪种心理学理论,而与测量工具无关现在大多数人认为测验测量的是教育成就和现 有能力,是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相互作用的结果至于测验为少数种族主义者和统治 者所利用,这种情况确实存在早期的智力测验由于内容多是白人和城市中产阶级所熟悉 的材料,黑人和劳动人民在测验上得分较低于是有人便得出了黑人和劳动人民天生愚笨 的结论但此种观点很快就受到正直的心理学家的批判譬如,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心理学 教授欧文 戈茨曼(I Gotte Sman),就曾明确指出:美洲黑人和其他美国人的平均智商之间 的差异,几乎完全可以用从胎儿起直至整个一生的处境不利来说明对文化背影影响测验分数的问题已经研究了很多年,最初,有些研究者企图发展排除文化影 响的测验,可是人们很快就认识到这是行不通的,于是又转向编制所谓文化公平的测验 还有人根据亚文化群的特点,为不同文化背景的团体编出不同的量表 所有这些努力都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们认为所谓公平只是相对的,更重要的是找出造成各个团体文化差 异的因素,然后再去设法消除它。

      过去,某些人脑子里有这样一个公式:心理测验=智力测验=智商=遗传决定论,这实在是对测验的一种误解,正是这种误解,使心理测验蒙受了长期的不白之冤对测验的正确态度(一)测验是研究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方法和作决策的辅助工具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说过: 从开始有测量的时候,才开始有科学从心理学的发展史来看,心理测验是在心理学由思辩科学转向实验科学后产生的,对行为的 客观测量代替了内省法,这是 个进步,是继实验法之后,在心理学研究方法上的又一次 唯物主义尝试测验法较之观察法和旧法考试更推确、更客观同时由于测验对被试的取 样大,并能研究较为复杂和高级的心理现象因而可弥补实验法的某些不足有人承认通 过测验法所得到的心理学理论, 却反对测验法本身,实在是一件很荒唐的事,但是,我 们也应看到,测验不是鉴别个别差异的唯一方法,更不是万能方法任何一种方法都有自 己的长处和短处,测验的作用是有限的,只有把各种方法结合起来,才能对人的心理现象 做出的考察当现实需要我们做出决定时,我们应当采用最有效的信息,如果它能从测验 分数得到,那就使用测验,如果别的方法能提供更好的信息,那就不用测验,重要的是对 各种方法的成效做出评价,权衡利弊,尽可能公正地客观地采用最理想的程序。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一方面责难心理测验不准确、不可靠、不科学,另一方面却又大量使用更不准确,更不可靠、科学性更差的旧法考试在升学,就业、招工,晋级、长工资、授 考试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邀请码:8806学位时用一些未经标准化的测验来作筛选,甚至以一次考试定终身自己的东西因为用起 来顺手,尽管有许多弊端,也舍不得丢掉,别人的东西,尽管有某些长处,因为自已不熟 悉,便拒之门外崇洋媚外,月亮也是外国的圆,固然不对,但闭关自守,抱残守缺,也 未必好.正确的态度应该象鲁迅先生说的那样,对外国一切好的东西都采取拿来主义,为 我所用二)测验作为一个研究手段和测量工具尚不完善心理测验无论在理论上和方法上都存在不少问题,绝不能认为测验分数对于人们的能力和人 格提供了非常准确可靠的指标,在对测验分数作解释,尤其是对个别人做预测时必须十分 小心在某些情况下,测验使人做出了错误的决定,但在更多的情况下,测验能为我们提供用其他方法得不到的有用信息我们不应该重犯倒洗澡水把孩子也泼掉的错误心理测验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关于智力和人格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和理 论有人可能会质问心理学家,你们连什么是智力和人格都没搞清就想要测量它们,岂不 荒唐?我们说这种情况在科学史上是屡见不鲜的。

      譬如,在对万有引力定律、一无所知时, 人们仅根据简单的杠杆知识就能称物体的重量,在认识到物体受热分子运动加速以前,人 们仅根据热胀冷缩这一现象就可以测量物体的温度正是由于秤和温度计等测量工具的发 明与使用,促进了对物理现象的研究,发展了物理学理论世界上第一把石斧绝不会削铁如泥,世界上第一杆秤也绝不会量出一克的千万分之一任何 一个工具只有在使用中才能发现它的弊端,从而不断改良和完善如果当初因为秤不够准 刀不够快就禁止使用,那么今天的电子天平和金属切割机就绝不会产生三)为了更好发挥测验的效能,必须防止测验的乱编滥用测验是个有用的工具,但对测验的使用必须加以控制测验之所以遭到一些人的反对,除了 测验本身的问题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测验的误用带来严重的社会后果,败坏了测验的 信誉为此,美国心理学会于1954 年制订了《心理学家的道德准则》和《心理测验与诊断方法的 技术建议》两个文件,对测验的发行和实施原则做了明确规定,对使用者的资格也做了严 格的限制前车之覆,后车之鉴目前,测验在我国刚刚兴起,我们应该一开始就强调它的科学性、严肃性,使之沿着正确方向发展为了防止测验的乱编滥用,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测验的编制和修订要注意科学性编制和修订心理测验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必须由有关领域的专家来主持。

      他们不但要对 该领域(如智力、人格等)的心理学理论有较深造诣,而且要通晓测验的基本原理和编制技 术对心理学和测量学一窍不通或一知半解就来编制或修订测验是应该禁止的测验的首要条件是标准化标准化测验在编制时要遵循特定的程序,不但要有统一的内容、 施测程序和评分方法,而且要有较高的效度和信度,还要有解释分数的常模资料或其他参 照标准即使国外广为流行的测验,在引进时也必须根据试测结果修订常模和某些不合适 的题目,简单照搬或仅凭主观经验稍加更改就拿来应用,是很危险的2. 测验的出版和发行要严加控制对于大多数心理测验来说,泄露测验内容,可能会使测验失效因此,对测验的出版发行必 须严加控制不应在科普读物上发表测验题目,在一般公开发行的书籍上,(包括某些教 科书)介绍能力或教育测验需要举例时,最好用模拟题目编制和修订一个测验需要很长 时间,有的测验经过几十年的使用和反复修订已渐趋完善,一旦公开发表,便整个报废 某些人格测验对题目的保密要求虽然不象能力测验那样强,但广为散发也会增加误用的可 能性,造成不良的社会后果为了保护测验,防止测验失密,不让一般人熟悉测验内容 需要有相应的出版法来保证正式发行的测验,必须备有详细的测验手册或说明书,不仅要讲清施测和计分方法,而且应 提供足够的信息以使得人们能对测验本身做出评价,没有效度和信度资料的测验是不能发 行的。

      目前在一些科普刊物上登载的测验多半是游艺性的,不能正式拿来使用在宣传和 介绍测验时要实事求是地讲清测验适用范围,指出其不足和局限,不要夸大测验的功能3. 测验使用者要具备一定的资格测验的选择、施测、计分和解释都必须由受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学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或医生来进行一般说来,个别施测的智力测验和大部分人格测验对使用者的要求较高,而学绩 考试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邀请码:8806测验的使用者只要受过初步训练即可测验的使用者既要有能力,又要恪守一定的职业道德在宣传和分析测验结果时要谨慎行事, 要考虑对当事人可能产生的影响,在一般情况下,告诉当事人的应是对结果的解释,而不 是简单宣布一个分数,要保护受测者的利益,如对测验结果保密等,如果发现受测者在能 力、人格或学习上存在某种问题,要给以和帮助,并尽可能提供相应的教育和治疗上 的措施,把诊断与矫正结合起来我国著名心理学家陈立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谈了对测验的看法,他在充分肯定测验是一个有用 工具的前提下,特别表示了对目前社会上乱编、滥用测验的关切每一个心理测量工作者 必须牢记陈老的告诫4. 要学习和宣传测量理论乱编滥用测验的根源在于不懂测量理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必要提倡心理学和教育学工 作者学点测量学对广阔教师宣传和普及测量理论,促进考试科学化,亦属当务之急对国 外测量理论和测验一样,也要加以适当改造,使之适合我国国情。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