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汉语 郭锡良版本 复习要点.docx
4页I古代汉语复习要点I一、文选部分复习要点:1. 重点篇目:第一册:《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蝜蝂传》、《巫山、巫峡》《王子坊》、《庐山草堂记》、《传是楼记》、《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鞌之战》、《触龙说赵太后》《孙膑》第二册:《谏逐客书》、《报任安书》、《答李翊书》、《逍遥游》、《秋水》、《许行》、《天论》第三册:《登大雷岸与妹书》、《哀郢》、《风赋》、《氓》、《七月》复习办法:A. 熟悉课文,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注意特殊句型,如宾语前置、被动句等;注意字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注意关键词语的古义、本义、特殊意义,尤其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二、常用词部分复习要点:1. 复习范围:第一册:2. (一)古今词义不同辨析例(二)词的本义探求例第二册(三)引申义分析例(上)(四)引申义分析例(下)第三册(五)同义词辨析例复习办法:A. 注意每个词的本义、古义;注意古今意义的不同;注意同义、近义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三、通论部分复习要点: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
.上册(一)怎样查字典辞书:1•字典排列方法:A.按音序排列;B.按部首和笔画排列;C.按号码排列2. 《康熙字典》作者,成书年代,214个部首,先注音,后释义3. 《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反切法、直音法、叶6cie)音法;掌握每种注音方法的概念认识到“叶音法”是一种不科学的注音方法,应当批判和否定《助字辨略》的作者是(),收字()个,按()分卷,依()排列4. 《经传释词》的作者是(),收字()个,全书分()卷,按()排列《词诠》作者是(),其他虚词著作有裴学海的《》,对唐以后汉语词汇进行研究的著作有张相的《》1. (二)汉字的结构和发展什么是“六书”?实际上汉字的结构只有()四种,假借是用字方法,至于转注,很难作出定论3. 2•记住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对“六书”的解释,即:“一曰指事,……;二曰……记住“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的概念和书上的古字形4. 什么是“亦声”?5. 记住书上举例的字,如:“难、权、而、忘”等字的本义6. 掌握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的概念和例字1. (三)古今词义的异同关于古今词义的异同概括起来有三种情况:(问题:古今词义的异同有哪些情况?)(1)古今意义基本未变:如:“马、牛、羊、山、水”等;(2)古今意义完全不同的:如:“绸”古代的意义是“缠绕”,现代的意义是“丝绸”;“该”古代的意义是“完备”,现在是“应当”。
2. (3)古今词义有同有异的如:……古今词义范围的差异有:(问题:从词义范围看,古今词义的不同有哪些?)(1)词义的扩大,如“菜”,古代专指植物类蔬菜,现在包括肉、蛋之类;再如“睡”,古代指坐着打盹,现在指一般的睡觉2)词义的缩小,如“宫”,上古泛指房屋,现在指少数公共场所再如“瓦”,古义比今义要广,古代指陶制品,现在房屋上的建筑材料3)词义的转移,如“暂”,古代是指狗突然向人袭击,今义指时间短暂;再如“汤”,本义指热水,现在指菜汤、米汤之类3. 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有哪些?答:(1)古代是褒义,现在是贬义的:如“复辟”,古代是“恢复君位”,现在是说“开历史倒车”;再如:“爪牙”,古代指“勇猛的得力助手”义,现在是“走狗”2)古代是贬义,现在是褒义的:如“锻炼”,古代是玩弄法律诬陷别人的意思,现在指“练习、磨炼”,是褒义3)有的中性词,后来有了褒贬色彩:如“谤”,古代指“议论”,中性;现在指“诽谤”,贬义4. 从词义轻重的情况:(1)有些词,古义轻,今义重如“诛”,最初只有“责备”的意思,后来是“诛杀”的意思2)还有写词,古义重,今义轻如“感激”,古义是“愤激”的意思,现在一般是“感谢”义。
5. 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如“消息”,古代是“消长”的意思,再如“睡觉”,古代是“睡醒”的意思1. (四)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什么是词的本义?答: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但不一定都是原始意义2.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它的形体结构和意义有密切关系,因此,历来文字学家都是从字形入手探求词的本义,东汉人()就是这样做的,他的《》就是一部讲本义的书而他讲本义的办法是()3. 如:“斤、戒、刃、適、臣”四字:掌握这四个字的本义和造字方法;另有“臣、望、临、卧”四字,掌握这四个字的本义和造字方法4. 所以,探求词的本义时,不仅要分析字形,还必须要有语言材料来加以证实,这是检验本义是否可靠的重要依据5. 什么是引申义?答:所谓引申义,就是从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它是造成一词多义的根本原因6. 从本义和引申义的关系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叫直接引申,一类叫间接引申;直接引申是指从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如“月”,本义是月亮,引申为时间单位“月”再如“城”,本义是“城墙”,引申为“城市”7. 间接引申是有直接引申而再引申,即所谓“辗转为它训”如“朝”,本义是早晨,引申为“朝见”,再引申为“朝廷”,再引申为“朝代”。
再如“任”,……8. 从本义与引申义所表示的内容看,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是本义发展为各种引申义的基本方式:如“网、踵、市、特”四字,掌握这四个字的本义和引申义1. (五)词类的活用什么是使动用法?答: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2. 掌握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使动用法的例.子.,即理解其意义,见到“使动用法”的词,能够识别出来3. 什么是意动用法?答: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这种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4. 掌握书上出现的每一个例子,体会名词的意动用法和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的意思,学会识别意动用法的词5•掌握P281――282页“名词用如动词”的例子6. 名词用作状语有几种情况?答:(1)表示方位和处所;女如……(2)表示工具和依据;女如……(3)表示对人的态度;如:……(4)表示比喻,如:……回答问题时,要适当举一、两个例子7•掌握P282――284页“名词作状语”的例子8.名词活用的条件有哪些?(即:判断词类活用的依据有哪些?)答案在P284——287页1. (六)古代汉语的词序古代汉语宾语前置有几种形式?答:有以下一些形式:(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女如……。
见P288)(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见P290)(3)一般句子中,代词用“之、是”等代词复指,女如…见P292)(4)介词宾语前置:如何以知之一以当十注意:本节的每个例子都要好好看一遍,看懂,理解七)古代汉语的判断句:1.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有哪些形式?答:主要有四种形式:(1)两个名词性词组并列,如:荀卿,赵人2)不用判断词,句末有语气词“也”,如:张骞,汉中人也3)主语用代词“者”复指,如:陈轸者,游说之士4)主语用代词“者”复指,句末有语气词“也”,如:陈胜者,阳城人也2. (注意:本节的每个例子都要好好看一遍,看懂,理解古代汉语也常常出现“是”字,但它往往不.是.判.断.词.,而是代.词.是”作为判断词来用,汉.代.肯定就有了3. 古代汉语判断句的特点有哪些?答:(1)不用判断词“是”2)句末往往有语气词“也”3)往往用代词“者”复指主语1. (八)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古代汉语被动句式有哪些?答:有以下一些形式:(1)“于”字式,如:卻克伤于矢2)“为”字式,如:道术将为天下裂3)“为……所”式,如:卫太子为江充所败4)“见”字式,如:厚者为戮,薄者见疑5)“见……于”式,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6)“被”字式,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2. 现代汉语表示被动的“被”字句,实际上在战.国.末.期.就已经产生了九)副词本章重点以下一些特殊副词的意义,尤其要注意它们和现代汉语不同的地方:程度副词:少、稍、颇范围副词:但、徒、特、第、直、仅时间副词:曾、尝、再、复、仍情态副词:且、固5.否定副词:不、弗;毋、勿;未;非;否;微;(如问:古代汉语否定副词有哪些?即回答这一条,加举例6.表敬副词:有两类:(1)表示尊人的有:请、幸、谨、敬、惠、辱;(2)表示自谦的有:窃、忝、猥;(如问:古代汉语表敬副词有哪些?即回答这一条十)代词人称代词部分:1. 古代汉语的人称代词有哪些?答:(1)第一人称代词有:“吾、我、余、予、朕”等;(2)第二人称代词有:“女(汝)、而、若、尔、乃”等;(3)严格说来,先秦时期没有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一般用指示代词“其、之”代替2.先秦时期的“他”是别称代词,是“别的,别人的”意思先秦时期的人称代词没有复数形式,有时在第一、第二人称代词后家“.侪.、.等.、.辈.、.曹.、.属.”.等.表.示.不.只.一.个.人.,但这些此词是.名.词.,.不.是.复.数.形.式.。
3. 表示自谦的词有:“寡人、臣、妾、奴、仆、愚”等;表示尊人的词有:“子、君、先生、足下、大王”等,这些都是名.词.,不是代词指示代词部分:1. 古代汉语的指示代词有哪些?答:古代汉语常用的指示代词有“是、此、斯、兹、之、其、彼、夫”等,一般分为近指、远指和旁指三类是、此、斯、兹、之”是近指代词;(可以译成现代汉语的“这、这个、这些”等彼、夫”是远指代词;“他、它”是旁指代词(意思是“别人、别的”)2. 指示代词还有“若、然、尔”,“若”常用于定语;“然、尔”常用作谓语3. “焉”相当于“于是”;“诸”相当于“之于”、“之乎”等疑问代词部分:1. 古代汉语的疑问代词有哪些?答:疑问代词大致可以分为指人、指事和指处所三类常用于指人的疑问代词有“谁”、“孰”;指事的疑问代词主要有“何”、“胡”、“曷”、“奚”(一般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指处所的疑问代词主要是“安”、“恶”、“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或”和“莫”部分:1. “或”和“莫”分别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用法?两词的区别是什么?答:“或”是肯定性无定代词,一般指人,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有人”、“有的人”或“某人”,只用作主语;“莫”是否定性无定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没有谁”或“没有什么东西(事情)”。
莫”字所否定的可以有范围,也可以没有范围或不指出范围或”和“莫”的主要区别就在于“肯定性”与“否定性”的不同者”和“所”部分:1. 特殊代词“者”和“所”的用法是什么?有什么区别?答:“者”和“所”是两个起辅助作用的代词它们都称代一定的人或事物,但是不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必须放在其他词或词组的前面或后面,构成“者”字结构或“所”字结构,使整个结构成为句子的一个成分一般说来,“所”在动词(或动词性词组)之前,使之成为名词性结构,表示动作的承受者、被动者;“者”字放在动词(或动词性词组)之后,构成名词结构,表示动作的发出者、主动者,这就是二者的区别十一)介词、连词介词部分:1. 介词“于”的用法有哪些?答:主要有四种:(1)表示处所和时间,如:;(2)介绍涉及的对象,如:;(3)表示比较,如:;(4)表示被动,如:……2. 介词“以”的用法有哪些?答:主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