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情应急预案.docx
7页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情应急预案1总则1.1目的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下简称流脑) 疫情,将流脑防控工作纳入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 轨道,确保早期发现疫情,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控措施, 防止疫情蔓延,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 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制定本预案1.2工作原则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靠科学, 资源整合;依法规范,加强管理;条块结合,加强合作;平 战结合,快速反应1.3编制依据本预案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国境卫生检疫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全国流行性脑脊髓 膜炎防控工作方案》、《XX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XX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情处置技术方案》等有关规定编 制1.4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预防和控制本区范围内的流脑疫情1・5疫情分级1.5.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标准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 单位3天内发生3例及以上流脑病例,或者有2例及以上死 亡病例1.5.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由国务院卫生行 政部门认定。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I级):流脑疫情波及2个以 上县(区),且1周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 平2倍以上,或者出现多个流脑暴发点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II级):1周内在1个县(区) 行政区域内,流脑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 倍以上,或者出现流脑暴发点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W级):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 部门认定2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区卫生行政部门成立应急处理领导机构,负责本行政区 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应急工作的指挥和协调3监测、预警与报告3.1监测3.1.1监测机构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各级医疗机构3.1.2监测内容3.1.2.1医疗机构要尽可能在使用抗生素治疗前采集 病人脑脊液、血液、咽拭子样本,及时送实验室检测,有条 件的医疗机构应开展流脑病原学、血清学诊断和药敏试验3.1.2.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收集流脑病例的脑脊液 或急性期血液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以县为单位的报告首例 病人必须采样,并在密切接触者预防性服药前采集咽拭子标 本进行培养,分离到的菌株及时送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鉴 定3.1.2.3发现首例病例后,对医疗机构和社区开展病例 主动搜索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的应立即采取以下措 施:(1)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即开展主动监测和病例搜 索。
各级医疗机构对所发现不明原因的具有突然寒战、高热、 全身疼痛、淤点淤斑等症状的病人实行日报告和“零病例” 报告制度2) 发生疫情的学校应实施晨检制度,监测每位学生 的健康状况,尤其要了解缺课学生的健康状况,并做好晨检 工作的登记和报告工作3) 发生疫情的建筑工地,应设立务工人员进出登记 制度,掌握本工地流动人员情况,指定专人负责务工人员的 健康监测3.2预警3.2.1预警发布区卫生行政部门应急领导小组根据医疗卫生机构报告 的流脑疫情监测信息,结合历年流脑疫情数据,实验室检测、 健康人群带菌状况和血清抗体水平监测结果等信息进行综 合分析,对当地流脑疫情进行科学预测,并根据疫情分级标 准和专家咨询委员会的建议,及时向区政府提出相应级别的 预警建议,并由区政府向社会公告预警依次用红色、橙色、 黄色和蓝色表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个预警级别3.2.2预警变更与解除根据流脑疫情的变化动态,领导小组在参考专家咨询委 员会评估意见基础上,可向政府提出原发布预警的变更或解 除的建议,经政府同意后向社会发布3.3报告3.3.1报告单位和报告人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疾病 预防控制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
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疾 病预防控制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 告人3.3.2报告时限和程序责任报告人和报告单位发现流脑疫情和疑似疫情,应按 照《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同时报 告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疫情报告后应当在2小时内向 区卫生行政部门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接到突发疫情报告后,区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 向区人民政府报告,并同时向市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立即 组织进行现场调查确认,及时采取各项防控措施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包括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 中心)的防保组,接到义务报告人和单位有关流脑疫情相关 信息的报告,应立即组织核实,情况可疑的应立即按规定程 序报告3.3.3报告内容报告内容包括《传染病报告卡》、《流脑病例个案调查 表》等4应急响应和终止4.1分级响应4.1.1 W级应急响应区卫生行政部门在确认事件发生后,应立即启动本级预 案,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调查、评估;根据疫情程度,在一定 范围内开展病例搜索和主动监测;加强病人的治疗和管理, 落实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预防性服药、应急免疫接种和 疫点处理等防控措施;并按照规定及时向区政府和市卫生行 政部门报告。
必要时提请市卫生计生委进行技术支持4.1.2 III级应急响应在W级应急响应的基础上增加以下措施:区卫生局接到较大流脑疫情的报告,立即组织专家调查 确认,并对疫情进行综合评估,建议区政府成立流脑疫情控 制临时指挥部,报经上级人民政府批准,宣布疫区,对疫区 实施必要的预防控制措施在市、区政府流脑疫情控制临时 指挥部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组织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 卫生监督及卫生行政管理专家,深入疫点、疫区指导流脑疫 情防控;必要时报请省卫生计生委派遣专家指导和帮助4.1.3 II级应急响应在III级应急响应的基础上增加以下措施:在省、市、区政府流脑疫情控制临时指挥部的统一领导 和指挥下,在局应急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各司其职,相互配 合,科学有序地开展流脑疫情防控工作4.1.4 I级应急响应在II级应急响应的基础上增加以下措施:在国务院、省、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区政府流脑 控制临时指挥部的统一安排,动员全区卫生系统的力量,全 力开展流脑疫情的防控工作及时收集和分析疫情动态,上 报防控工作的效果和进展,当好区政府流脑防控工作的技术 参谋4.2应急响应的终止应急响应终止的必需条件是:传染源及可疑的传染源消 除,末例流脑病例发生后经过最长潜伏期无新的病例出现。
一般流脑疫情应急响应终止,由区卫生行政部门经专家 咨询委员会论证后,报请区政府批准后实施较大流脑疫情应急响应终止,需报请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重大流脑疫情应急响应终止,需报请省政府批准后实施特别重大流脑疫情应急响应终止,需报请国务院批准后 实施5后期评估流脑疫情结束后,区卫生行政部门应组织有关人员对防 控工作进行评估,总结防控工作取得的成绩、经验及工作中 存在的问题,以指导今后的应急处理工作评估报告上报区 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