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名词解释及问答题.docx

11页
  • 卖家[上传人]:pu****.1
  • 文档编号:518842232
  • 上传时间:2023-01-2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4.16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 外套膜:是由身体背侧皮肤褶状扩张,并向下伸展而成的一 个或一对膜,常包裹整个内脏团渐变态:直翅目、螳螂目、半翅目和同翅目等类群的昆虫,它们的幼虫与成虫 形态相似,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也一样,只是幼虫期翅和生殖器官没有发育完全每经脱皮后,翅和生殖器官逐步发育生长这种不完全变态称渐变态半变态:幼虫不仅在形态上与成虫差别大,生活习性也不相同 马氏管:从中肠和后肠之间发出的多数盲管,直接浸浴在血腔中收集代谢产物使之通过后肠与食物残渣一起由肛门排出咀嚼式口器:是昆虫中最原始、最基本的口器类型包括上唇、大颚、小颚、下唇及舌,大颚可以研磨,咀嚼食物,小颚须有嗅觉和味觉作用,舌有味觉功能 如蝗虫具有 这种口器刺吸式口器:是吸食动植物体内液体物质的一种口器它的上唇、大颚、小 颚及舌变成了六条口针,藏于下唇形成的喙状沟槽中,使于穿刺及吸食如蚜虫、 雌蚊的口器舐吸式口器:为蝇类所具有的口器大、小颚退化,但留有小颚须,下唇延 长形成喙, 喙背面的槽上盖有舌及上唇,并形成食物道后口动物:以肠体腔法形成中胚层和体腔,胚胎发育时期的原口成为幼虫的 肛门,与原口相反的一端,内外胚层穿孔成为幼虫的口,这种在发育过程中胚体 另行形成的口称为后口,凡以此法形成的动物,都称后口动物。

      原肾管: 由外胚层内陷形成的、仅有单一开口的排泄管是低等三胚层动物(如扁形动物、纽形动物、原腔动物等)的排泄器官原体腔 : 又称假体腔或初生体腔是胚胎发育时囊胚腔变化来的腔原体腔在体壁中胚层与中肠内胚层之间,无体腔膜见于蛔虫和轮虫等 真体腔 : 是中胚层的体壁层和脏壁层分离后共同包围的腔如蚯蚓的体腔 因为比来源于囊胚腔的原体腔出现得迟,故又称“次生体腔”混合体腔 : 原体腔与真体腔之间的间隔部分消失后,两种体腔相互混合如 节肢动物的混合体腔皮肌囊 : 外胚层形成的表皮和中胚层形成的肌肉紧贴在一起而构成的体壁, 具有保护作用,如扁形动物、原腔动物、环节动物的体壁.同律分节: 环节动物除前端两节及末一节外,其余各体节在形态上基本相同, 称同律分节纺绩器:蜘蛛类腹部下面、肛门前面有2—4对小突起(普通为3对,少数蜘蛛类 为2对,第2对最小,隐藏于第1、第3对之间),若为3对,则分别命名为前纺绩 突、中纺绩突、后纺绩突纺绩突是由腹部的附肢——腹足特化而形成的呼吸树:也叫“水肺”,海参类动物的呼吸器官由消化管末端的一部分伸入体腔,然后在体腔中不断分支,形成树枝状,因而叫做“呼吸树”• 齿舌:贝类口腔底部的角质齿状咀嚼器。

      • 增节变态:原尾目昆虫的变态类型主要表现为体节数伴随着蜕皮而增加的 变态现象• 混合体腔:节肢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体腔囊并不扩大,囊壁的中胚层细胞也不形 成体腔膜,而分别发育成有关的组织和器官,囊内的真体腔和囊外的原体腔合并,形 成混合体腔• 舔吸式口器:舔吸式口器在取食时伸出来的最大部分是下唇,下唇末端特化成海 绵状的唇瓣以便于舔吸食物下唇上面有一块细小薄片是上唇而上颚完全消失, 下颚也只剩一对触须家蝇的口器就是舔吸式口器口• 管足:在棘皮动物水管系统中从辐管分出的管状运动器官 ,称为管足• 逆转现象:后有鞭毛的小细胞内陷,成为内胚层,大细胞包在外面成为外胚 层 这种特殊的现象称为“逆转现象”假体腔:体壁中胚层和消化道之间的空腔,是胚胎时期囊胚腔的剩余部份,保留到成体 形成的体腔,又叫原体腔,没有中胚层形成的体腔膜• 双重呼吸:鸟类由于具有发达的气囊与肺脏相结合,因此无论在吸气还是呼 气,肺脏内都进行气体交换,称之为双重呼吸• 封闭式骨盆;可骨和荐椎连接, 左,右耻骨和坐骨联合,共同构成封闭式骨盒.• .潘氏孔:鳄类心脏的室间隔完整,在左右体动脉弓的基部里留有一个沟通 2个心 室的孔称潘氏孔。

      • .双重调节(视觉):鸟类所特有,眼球的前巩膜角肌能改变角膜的屈度 ,后巩膜 角肌能改变晶体的屈度.• 候鸟:在春秋两季,沿着固定的路线,往来与繁殖区和越冬区域之间 ,分为夏候鸟, 冬候鸟.如家燕• 迁徙 :迁徙是对改变的环境条件的一种积极的适应本能,是每年在繁殖区和越冬 区之间的周期性迁居,有定期,定向,集群等特点.• .次生腭 : 指口腔顶壁的数块骨形成的水平分隔 ,爬行动物中以鳄类的次生腭最 完整,作用是使内鼻孔后移,将鼻腔和口腔分开• 腔上囊:鸟类泄殖腔背方的特殊腺体 ,幼鸟发达,成体失去囊腔成为一个有淋巴 上皮的腺体结构,腔上囊还被用作鉴定鸟类年龄的一种指标• 开放式骨盘(盆):鸟类耻骨退化 ,左右坐骨,耻骨不像其它陆生脊椎动物那样 在腹中线处相汇合联结,而是一起向侧后方伸展,鱼产大型硬壳卵有关.• 咽式呼吸 :借助口咽腔底壁的升降、喉门和鼻孔的开闭配合起来完成呼吸 动作,这种呼吸方式称咽式呼吸• 逆转 : 胚胎发育时从小胚胞层半包围大胚胞层发展成大胚胞层半包围小胚胞层 的过程,称为胚层逆转.韦伯式器:鲤形目鱼类最前3个脊椎分出带状骨、舟状骨、门插骨、三脚骨, 构成韦伯 式器。

      连接鳔和内耳,能通过鳔内空气振动,将外界水体的变化经由 韦伯式器传至内耳胎盘(placenta):胎盘是后兽类和真兽类哺乳动物妊娠期间由胚胎的胚膜和 母体子宫内膜联合长成的母子间交换物质的过渡性器官龙骨突: 绝大多数鸟类的胸骨腹侧正中具有1块纵突起,因像船底的龙骨, 故称为龙骨突皮肤衍生物(skin derivatives)脊椎动物的皮肤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所产生的 各种坚硬的构造及各种不同的腺体的总称颅接式;上颌骨与脑颅愈合,其方骨与关节骨变为中耳听小骨,下颌的齿骨直 接连颞骨哺乳动物属于此型裂齿:哺乳动物食肉目中的猫、犬、狼、虎、豹、狮等动物的牙齿为切齿型 上颌的最后1个前臼齿和下颌的第1臼齿特别发达,齿冠面上具有尖锐的齿尖, 当两齿上下咬合时,可将捕获的动物皮肉撕裂,故称为裂齿羊膜腔;f弧胸型肩带:肩带两侧骨骼在腹面不愈合,形成可活动的连接哺乳动物子宫内羊膜围住的腔为羊膜腔,里面充满羊水,胚胎悬浮于羊水中跗间关节: 在一些爬行类中,小腿和足部间的主要活动关节位于跟骨和距 骨间(鳄类),或距骨和跟骨与远侧列跗骨间.颞窝; 颞窝为爬行类头骨最重要的特点,在头骨两侧、颞窝(8张)眼眶后部有1~2 个孔洞,由周围一定骨片形成的颞弓所围成,称颞窝.性逆转:个体由一种性别转变成另一种性别的现象。

      胼胝体:胼胝体是哺乳类真兽亚纲的特有结构,位于大脑半球纵裂的底部, 连接左右两侧大脑半球的横行神经纤维束,是大脑半球中最大的连合纤维1、环节动物在动物进化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主要的进步性 特征有哪些?(1)分节现象:在动物系统演化上有重要意义,是动物发展的基础 (2)次生体腔出现: 动物结构上的重大发展,为动物体结构的复杂化、机能的进一步完善建 立了基础 (3)具 有运动器官:刚毛和疣足为动物运动能力的提高和其他机能的完善提供了条件 (4)具有较 完善的循环系统:提高了营养和氧气的运输能力 (5)索式神经系统:神经系统集中,动物 反应迅速、动作协调 (6)后肾管排泄:有效地排除机体废物2、在动物界是从哪一类动物出现三胚层的,并说明出现的意 义?在原肠胚末期,即三胚层动物胚胎的胚层形成时,处在外胚层和内胚层中间的细胞层,称为 中胚层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三胚层,由它发育为动物体的真皮、肌肉、骨骼、淋巴组织和循 环系统、体腔膜、浆膜和系膜,以及肾脏、输尿管和生殖系统等三胚层的出现,使扁形动物 的达到了器官系统水平,增加运动机能,加强了新陈代谢机能,促进了排泄系统的形成,神经核感觉器官进一步发展,并且使动物能由水生进化到陆生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3、从腔肠动物与扁形动物的个体发育特征分别说明他们是如 何演化而来.腔肠动物:①辐射对称多孔动物的体型多数是不对称的②两胚层、原始消化腔多孔动物虽 然具有二胚层,但从发生来看,它与其他后生动物不同,因此一般只称为二层细胞腔肠动物 才是具有真正二胚层(内、外胚层)的动物在二胚层之间有由内、外胚层细胞分泌的中胶层 由内外胚层细胞所围成的体内的腔,即胚胎发育中的原肠腔它与海绵的中央腔不同,具有消 化的功能,可以行细胞外及细胞内消化因此,可以说从这类动物开始有了消化腔③组织分化海绵动物主要是有细胞分化④肌肉的结构上皮肌肉细胞既属于上皮,也属于肌肉 的范围⑤原始的神经系统一一神经网是动物界里最简单最原始的神经系统 扁形动物:扁形动物在动物进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从这类动物开始出现了两侧对称和中胚层, 动物体结构和机能的进一步复杂、完善和发展,对动物从水生过渡到陆生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此相关的在扁形动物阶段出现了原始的排泄系统和梯式的神经系统等①两侧对称从扁形动物 开始出现了两侧对称的体型,即通过动物体的中央轴,只有一个对称面 (或说切面)将动物体分 成左右相等的两部分,因此两侧对称也称为左右对称②中胚层的形成从扁形动物开始,在外 胚层和内层胚之间出现了中胚层。

      ③皮肤肌肉囊由于中胚层的形成而产生了复杂的肌肉构造, 如环肌、纵肌、斜肌④排泄系统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了原肾管的排泄系统⑤生殖系统大多 数雌雄同体,由于中胚层的出现,形成了产生雌雄生殖细胞的固定的生殖腺及一定的生殖导管4、 假体腔的出现具有什么生物学意义?① 为内脏器官系统发展提供了空间;② 输能更有效地输送营养与代谢物质③ 在体壁与内脏之间形成膨压使身体保持一定体形5、 说明人体蛔虫的整个生活史特点以及人体如何避免感染蛔 虫?生活史:蛔虫为直接发育受精卵产出后,在潮湿环境和适宜温度(20°C〜24°C)下开始发育, 卵裂屑不典型的螺旋式,约经2周,卵内即发育成幼虫,再过1周,幼虫脱皮1次,才成为感 染性虫卵,感染性虫卵被人误食,在十二指肠内孵化,数小时后幼虫即破壳外出,长仅200pm 一 300pm,直径10pm 一 15pm幼虫穿肠壁进入血液或淋巴中,经门静脉或胸管人心脏,再到 肺中在肺泡内生长发育,脱皮2次,此时长可达1mm-〜2mm,后沿气管至咽,再经食道、胃 到达小肠,再脱皮一次,逐渐发育为成虫人自吞入虫卵至成虫再产卵止,大约需60—75天 蛔虫的寿命约为一年防止感染:切断传染途径,灭杀中间宿主及病媒,管好粪便,保护水源,改变生活习惯;做好 个人预防工作,注意饮食卫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6、 分析比较多板类、腹足类、瓣鳃类及头足类的主要结构特 点的异同不同点:多板类: 体呈椭圆形,背稍隆,腹平背侧具8 块石灰质贝壳,多呈覆瓦状排列头部不发 达,圆柱状,足魔大,吸附力强腹足类: 多营活动性生活,头部发达,具眼、触角,足发达,叶状,位腹侧,足具有足 腺,为单细胞黏液腺体外多被一个螺旋形贝壳瓣鳃 类:体具两片套膜及两片贝壳,头部消失,足呈斧状,瓣状鳃贝壳一对,一般左 右对称头足类:体左右对称,分头、足、躯干三部分头部发达,两侧有一对发达的眼,原始种类具外壳,多数为内壳或无壳,足着生于头部相同点:具次生体腔、后肾管、螺旋式卵裂,个体发育中有担轮幼虫,身体柔软,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三部分,体外被套膜,常常分泌有贝壳7、十足目甲壳类游泳亚目与爬行亚目的差异主要有哪些?答:游泳亚目与爬行亚目前一亚目系指各种虾类,擅于游泳腹肢为游泳足,划水有力 尾肢和尾节组成尾扇除日本沼虾外,又如罗氏沼虾,成体栖憩淡水。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