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指南.pdf

56页
  • 卖家[上传人]:n****
  • 文档编号:41434202
  • 上传时间:2018-05-29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747.63KB
  • / 5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挑战杯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南阳师范学院参赛指南南阳师范学院参赛指南共青团南阳师范学院委员会共青团南阳师范学院委员会二二〇〇一一〇〇年十一月年十一月 目目录录2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制度篇制度篇一、 “挑战杯”发展历史………………………………………………………3二、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4三、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评审规则……………10四、“挑战杯” 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资格及形式审查细则...12第二部分第二部分实施篇实施篇五、比赛进程及各阶段的要求…………………………………………… 15第三部分第三部分指南篇指南篇六、备赛“挑战杯”的几个问题及评审原则……………………………18七、撰写参赛论文与准备作品展示及问辩的几点提示…………………20八、 “挑战杯”竞赛课题选择指导………………………………………… 23九、学术论文撰写指导………………………………………………… 29十、关于竞赛中课题研究的几点建议………………………………35附件 1: 南阳师范学院第七届“张衡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通知.附件 2:“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参考题附件 3: 历届全国“挑战杯”获奖作品汇总3一、 “挑战杯”发展历史科技挑战当代青年,青年主宰未来科技。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承办高校所在地人民政府联合主办, 国内著名高校和新闻媒体单位联合发起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竞赛活动,被誉为中国大学生学术科技的“奥林匹克”盛会,每两年举办一次竞赛以“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为宗旨,其目的是引导和激励高校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并在此基础上促进高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发展,发掘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并组织学术交流和科技成果的展览、转让活动,使比赛的成果真正为广大大学生接受和享用自 1989 年以来,“挑战杯”竞赛规模发展到包括全国所有重点高校在内 1000 多所内地高校,以及港澳台、新加坡的 20 多所高校,先后共有 200 万大学生直接或间接参加了此项赛事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重庆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先后成功举办了前十一届赛事,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批跨世纪的创新人才,并日渐成为我国培养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展示主办高校所在地区社会经济与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平台。

      从第十届全国“挑战杯”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开始,邀请全世界的青年大学生共襄盛会,使“挑战杯”走向世界挑战杯”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为一项综合性、全国性的大学生学术科技竞赛,反映了高校教学水平和师生的科研水平,折射出我国高等教育的育人导向和理念,随着国家“科教兴国”主战略的深入实施,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口号, “挑战杯”赛事在高校人才的培养中所起的积极作用也日益突显出来, 成为培养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 “挑战杯”赛事培育和构建了从大学生个体到所在高校, 从一所大学到一个省市再覆盖全国的青年学子4课外学术创新实践体系17 年来, 200 多万大学生得以直接或间接地在这一创新的舞台上关注新领域、研究新问题、运用新方法、创造新成果与之相适应,各省市主管部门和高校则将“挑战杯”赛事构筑为创新教育的系统工程,搭建起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的组织保障体系,以国家、城市及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项目推介、成果转化体系,对学生创新能力和项目的综合评估体系这些创新人才培养长效机制的建设,为全面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切实开展全面素质教育,提升城市甚至整个国家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挑战杯”更是青年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成果交流的一场盛会,每届比赛都有近两千件作品参与竞技, 科技成果转让额最高突破一亿元人民币。

      “挑战杯”竞赛在中国共有两个并列项目,分别是“挑战杯”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与 “挑战杯”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这两个项目的全国竞赛交叉轮流开展,每个项目每两年举办一次二二、、 ““挑战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章程(草案)(草案)第一章第一章总总则则第一条“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主办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中一项具有导向性、 示范性和群众性的竞赛活动, 每两年举办一届第二条竞赛的宗旨: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第三条竞赛的目的: 引导和激励高校学生实事求是、 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促进高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 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第四条竞赛的基本方式: 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申报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5类作品参赛;聘请专家评定出具有较高学术理论水平、实际应用价值和创新意义的优秀作品, 给予奖励; 组织学术交流和科技成果的展览、转让活动。

      第二章第二章组织机构及其职责组织机构及其职责第五条竞赛设立领导小组, 由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的有关负责人组成,负责指导竞赛活动,并对全国组织委员会和全国评审委员会提交的问题进行协调和裁决第六条竞赛设立全国组织委员会,由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和联合发起单位(含高校、新闻单位、相关企业)的有关负责人组成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分别委派有关负责同志作为组委会成员, 各联合发起单位推荐一名主管领导作为组委会成员 全国组织委员会设主任一名,副主任若干名第七条全国组织委员会的职责如下:1.审议、修改竞赛的章程;2.筹集竞赛组织、评审、奖励所需的经费;3.投票表决竞赛承办高校;4.议决其它应由组委会议决的事项第八条全国组织委员会下设秘书处, 负责按照全国组委会通过的章程组织竞赛活动并向全国组委会报告工作秘书处设秘书长一名,由承办单位有关领导担任;设副秘书长若干名第九条竞赛设立全国评审委员会, 由主办单位聘请的相关学科具有高级职称的非高校专家组成全国评审委员会设主任一名,常务副主任二名,评审委员若干名全国评审委员会经主办单位批准成立, 有权在本章程和评审规则所规定的原则下,独立开展评审工作第十条全国评审委员会职责如下:1.在本章程和评审规则基础上制定评审实施细则;2.审看参赛作品及其演示,对作者进行问辩;3.确定参赛作品获奖等次。

      第十一条竞赛设立作品资格评判委员会, 在全国组委会第二次6全体会议召开时成立,由全国评审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1 名、评审委员3 名(根据被评判作品学科分布选定) 、主办单位各 1 名代表、全国组织委员会高校委员中抽签产生的 10 名代表组成资格评判委员会主任由全国评审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担任 资格评判委员会会议由资格评判委员会主任负责召集第十二条作品资格评判委员会职责如下:1.授权全国组委会秘书处在预审开始至终审决赛结束前接受参赛学校和学生、评委、社会各界人士对参赛作品资格的质疑投诉;2.在终审决赛结束前,如出现被质疑投诉作品,资格评判委员会应召开会议,对被质疑投诉的参赛作品的作者及所属学校进行质询;3.投票表决被质疑投诉作品是否具备参赛资格第十三条全国组委会秘书处对质疑投诉者的姓名、 单位予以保密质疑投诉者需提供相关证据或明确的线索资格评判委员会开会时,到会委员超过 2/3 方可进行表决;表决时实行回避制度;若参加表决委员中有 2/3 以上认为该作品不具备参赛资格, 则评委会对该作品不予评审,其参赛得分随之取消全国组委会秘书处不受理匿名质疑投诉终审决赛结束后, 对作品的质疑投诉继续按本章程第三十三条执行。

      第十四条主办单位根据团体总分优先原则, 确定上届竞赛总分前 70 名的学校为联合发起高校,并可根据终审决赛规模、地区平衡、学校类别及代表性、承办地区等因素作部分调整第十五条各省(区、市) 、各高校应举办与全国竞赛接轨的届次化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各省(区、市)团委、科协、教育部门、学联联合设立省级组织协调委员会和评审委员会,负责本省(区、市)竞赛的组织协调、参赛作品资格审查和作品初评等有关工作7第三章第三章参赛资格与作品申报参赛资格与作品申报第十六条凡在举办竞赛终审决赛的当年7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类高等院校在校中国籍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均不含在职研究生)都可申报作品参赛第十七条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距竞赛终审决赛当年7月1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 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 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两人;凡作者超过三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三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

      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类进行评审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 、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中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含本竞赛主办单位参与举办的其它全国性竞赛的获奖作品)等均不在申报范围之列第十八条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大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限本专科生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学科内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 A、B 两类:A 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 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第十九条参赛作品涉及下列内容时, 必须由申报者提供有关部门的证明材料,否则不予评审动植物新品种的发现或培育, 须有省级以上农科部门或科研院所开具证明;对国家保护动植物的研究,须有省级以上林业部门开具证明,证明该项研究的过程中未产生对所研究的动植物繁衍、生长不利的影响;新药物的研究,须有卫生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鉴定证明;8医疗卫生研究须通过专家鉴定, 并最好附有在公开发行的专业性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涉及燃气用具等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关用具的研究, 须有国家相应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认定证明。

      第二十条参赛作品必须由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指导教师(或教研组)推荐,经本校学籍管理、教务、科研管理部门审核确认第二十一条每个学校选送参加竞赛的作品总数不得超过 6 件,每人限报一件,作品中研究生的作品不得超过作品总数的 1/2,其中博士研究生的作品不得超过 l 件参赛作品须经过本省(区、市)组织协调委员会进行资格及形式审查和本省(区、市)评审委员会初步评定,方可上报全国组委会办公室各省(区、市)选送全国竞赛的作品数额由主办单位统一确定每所发起学校可直接报送 3 件作品(含在 6 件作品之中)参加全国竞赛第四章第四章展览、交流、转让展览、交流、转让第二十二条全国评审委员会推荐通过预审的一定比例的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及全部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参加展览 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须有实物或模型参展第二十三条全国组委会将在竞赛的终审决赛阶段组织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和工作交流活动, 并适时举办单项展示赛或邀请赛等丰富“挑战杯”竞赛的活动第二十四条全国组织委员会在终审决赛期间, 举办成果转让活动;成果是否转让不作为作品评审获奖的依据第二十五条全国组织委员会拥有组织转让获奖作品的优先权。

      成果产权及利益分配由学校和作者协商确定全国组织委员会可以结集出版竞赛获奖的作品及评委评语第五章第五章奖励奖励9第二十六条全国评审委员会对各省级组织协调委员会和发起高校报送的参赛作品进行预审。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初高中杜绝校园霸凌(欺凌)主题班会:不作揉纸团的人.pptx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课件:第12课 生命的诞生.pptx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课件:第1课 奇妙的生命世界.pptx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课件:第2课 珍爱生命.pptx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课件:第8课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pptx 多元性、歧视和骚扰集体谈判协议.docx 2024新版2025秋人教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教案教学设计.docx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课件:第4课 适应学校新生活.pptx 在公司班子成员2025年度“一岗双责”集体谈话会上的讲话.docx 天然气站安全管理制度汇总.doc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课件: 第11课 多彩的青春.pptx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课件:第14课 青春期交往.pptx 建筑工程在建项目每周安全检查记录表.doc “厂中厂”租赁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报告.docx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课件:第10课 走进青春期.pptx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课件:第7课 提高学习效率的秘诀.pptx 学校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及教学设计评价标准.docx 2025-2026学年度九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二次方程提优卷100题【含答案】.docx 辽宁省2026年高职单招语文复习资料.doc 初中生物模拟真题及答案.doc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