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典型案例分解.docx
38页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典型案例分解《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案例分解 第一节工程施工合同效力 一、施工合同无效♦案例一于萍、吕禹昕、吕家麒、吕坤、冯聪、吕飒与沈阳市大东区人民政府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 案来源: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网,依据判决书整理(本案案号[2001 ]沈民初字第54号)原告:于萍吕禹昕吕家麒吕坤冯聪吕飒被告:沈阳市大东区人民政府原告诉称,吕洪杰(系于萍的丈夫,吕禹昕、吕家麒、吕坤、冯聪、吕飒的父亲于2002年5 月8日病故)与被告所属的沈阳市大东区建民小区联建办公室于1994年3月订立一份口头 协议,约定由吕洪杰承建沈阳市大东区东祥小区综合办公楼工程,包括住宅、网点及办公楼 三部分,总面积为15, 090平方米,按二级取费标准计算按约定吕洪杰组织人员进行了施 工,至1996年末工程完工.按沈阳市建筑工程预算审查中心对双方争议的工程造价进行鉴 定,工程总造价为11,191,823元,建民小区联建办公室实际拨付工程款为7,815,100元, 尚欠工程款3,376,823元至今未付因建民小区联建办公室是被告于1992年4月12日以 沈大东政办发(1992)22号文件批准成立的,又于1995年9月22日以沈大东政办发(1995)45 号文件撤销,因而该欠款应由被告承担,故请求判令被告支付尚欠的工程款并赔偿利息损失。
被告沈阳市大东区人民政府未予答辩一审法院经审理认为,吕洪杰为原建民小区联建办承建综合楼的事实存在,但吕洪杰作为无 建设工程施工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及相应资质的自然人,承建该项工程,双方行为违反了法 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应确认为无效,造成本案纠纷,双方均有责任鉴于该工程已 实际建成,双方业已对工程造价经核算确定为9, 635,988元,应按此金额结算.对于建民小 区联建办已付工程款、材料款,原告已自认无争议部分为7,815,24960元,但对建民小 区联建办已经支付的税金32, 400元,水费2万元,电费415,43728元,以房屋及车折款50 万元,原告虽不予认可,但税金、水、电费系属实际发生,理应由原告承担的款项,而以房 屋及车折款50万元原告已承认系折抵其先行垫付的工程款,应视为建民小区联建办的投入, 故以上款项合计为8,783,08688元应为建民小区联建办已付工程款的金额综上,原建民 小区联建办尚欠原告工程款852, 90112元应给付原告,并赔偿原告利息损失因原建民 小区联建办系被告开办并已撤销的不具备法人资格的临时机构,故对该笔债务应由被告承担. 吕洪杰因病死亡后,应由其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即六原告继承。
♦案例二兰太公司与鑫蓝公司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2004年5月6日,兰太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兰太公司)与鑫蓝建筑公司(以下简 称鑫蓝公司)签订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由鑫蓝公司承建兰太公司名下的多功能酒店式公寓 为确保工程质量优良,兰太公司与天意监理公司(以下简称天意公司)签订了建设工程监理 合同 合同签订后,鑫蓝公司如期开工.但开工仅几天,天意公司监理工程师就发现施工现场管理混乱,遂当即要求鑫蓝公司改正.一个多月后,天意公司监理工程师和兰太公司派 驻工地代表又发现工程质量存在严重问题.天意公司监理工程师当即要求鑫蓝公司停工令兰太公司不解的是,鑫蓝公司明明是当地最具实力的建筑企业,所承建的工程多数质量优 良,却为何在这项施工中出现上述问题?经过认真、细致地调查,兰太公司和天意公司终于 弄清了事实真相.原来,兰太公司虽然是与鑫蓝公司签订的建设工程合同,但实际施工人是 当地的一支没有资质的农民施工队(以下简称施工队)施工队为了承揽建筑工程,挂靠于 有资质的鑫蓝公司为了规避相关法律、法规关于禁止挂靠的规定,该施工队与鑫蓝公司签 订了所谓的联营协议协议约定,施工队可以借用鑫蓝公司的营业执照和公章,以鑫蓝公司 的名义对外签订建设工程合同;合同签订后,由施工队负责施工,鑫蓝公司对工程不进行任何 管理,不承担任何责任,只提取工程价款5%的管理费。
兰太公司签施工合同时,见对方(实 际是施工队的负责人)持有鑫蓝公司的营业执照和公章,便深信不疑因而导致了上述结果 兰太公司认为鑫蓝公司的行为严重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和相关法律规定,双方所签订的建设 工程合同应为无效,要求终止履行合同但鑫蓝公司则认为虽然是施工队实际施工,但合同 是兰太公司与鑫蓝公司签订的,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合法有效,双方均应继续履行合同; 而且,继续由施工队施工,本公司加强对施工队的管理.对此,兰太公司坚持认为鑫蓝公司 的行为已导致合同无效,而且本公司已失去了对其的信任,所以坚决要求终止合同的履行 双方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兰太公司遂诉至法院法院经审理查明后认为,被告鑫蓝公司与没有资质的某农民施工队假联营真挂靠,并出 借营业执照、公章给施工队与原告签订合同的行为违反了我国《建筑法》、《合同法》等相关 法律规定,原告兰太公司与被告鑫蓝公司签订的建设工程合同应当认定无效评析上述案例认定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的基本依据是《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的规定, 即“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是合同 生效的一般要件,同样也是衡量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是否生效的基本标准。
基于建设工程施工 合同的复杂性以及对社会的重要性,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生效对合同 主体要求有具体规定,其中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承包人应具有承包工程的施工资质《建筑法》第二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禁止建筑施工企业超越本企业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 范围或者以任何形式用其他建筑施工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禁止建筑施工企业以任何形式允 许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使用本企业的资质证书、营业执照,以本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一)、(二)项规定“承包人未取得建筑施工企业资质或者超越资质等级的;没有资质的实 际施工人借用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名义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四条规定, 合同法实施以后,人民法院应当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 为依据确认合同效力根据《建筑法》,建筑企业应当按其资质能力从事承建的经营活动, 超越本企业资质或没有资质借用有资质建筑企业名义的合同无效很明显,上述案件中的建 筑施工合同当然无效.*法律常识专栏专栏一:建筑企业的资质管理在我国,对建筑企业实行严格的资质管理,只有依法核准拥有从事建筑施工经营资格的 企业法人,才有权在其资质范围内从事承包经营活动.建设部在2001颁布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和《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对建筑 企业的资质分类和分级标准进行了科学的设置。
《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第三条规定:“建筑业企业应当按照其拥有的注册资本、 净资产、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装备和已完成的建筑工程业绩等资质条件申请资质,经审查合 格,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后,方可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建筑活动第五条规定:“建筑业企业资质分为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三个序列 获得施工总承包资质的企业,可以对工程实行施工总承包或者对主体工程实行施工承 包承担施工总承包的企业可以对所承接的工程全部自行施工,也可以将非主体工程或者劳 务作业分包给具有相应专业承包资质或者劳务分包资质的其他建筑业企业获得专业承包资质的企业,可以承接施工总承包企业分包的专业工程或者建设单位按照 规定发包的专业工程.专业承包企业可以对所承接的工程全部自行施工,也可以将劳务作业 分包给具有相应劳务分包资质的劳务分包企业.获得劳务分包资质的企业,可以承接施工总承包企业或者专业承包企业分包的劳务作业"《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对施工总承包企业、专业承包企业和劳务分包企业的资质 等级标准进行了具体化其中施工总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包括12个标准,专业承包企业资 质等级标准包括60个标准,劳务分包企业资质标准包括13个标准。
专栏二:挂靠所谓挂靠行为,是指建筑施工企业或个人以其他建筑施工企业的名义承包工程的行为 挂靠企业和个人本身不具备施工工程的相应施工资质,极易造成工程质量低劣和安全事故隐 患,造成社会财产损失和引起社会纠纷,历来为我国法律、法规所禁止.《建筑法》规定:“禁止建筑施工企业以任何形式允许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使用本企业的 资质证书、营业执照,以本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凡转让、出借资质证书或者以其他方式允 许他人以本单位名义承接工程任务的,均属挂靠承接工程根据《建筑法》的规定以及现实中的挂靠行为,挂靠行为具有以下特征:1、 挂靠单位或个人本身没有从事建筑活动的主体资格,或者挂靠单位虽有从事建筑活 动的主体资格,但不具备施工项目相适应的资质等级2、 挂靠单位或个人向被挂靠企业缴纳一定数额的“管理费”.3、 被挂靠的企业对挂靠单位和个人不实施管理,或仅停留在形式上双方整体上不存在 人事关系,彼此人员独立4、 挂靠单位或个人以被挂靠企业的名义承接工程,签订、履行合同♦案例三赣州林业工程公司诉信丰创丰置业有限公司、第三人信丰县房产管理局建设工程施工合 同纠纷案来源:赣州法院网,依据判决书整理(本案案号】2005]赣中民初一字第52号)原告:赣州林业工程公司被告:信丰创丰置业有限公司第三人:信丰县房产管理局原告诉称:2005年1月28日,原、被告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
合同约定,由原告 承建被告创丰大厦图示土建项目(基础管桩除外),开工时间为2005年3月6日,竣工时间 为同年12月31日,同时约定桩基础由被告提供验收资料合同签订后,原告即投入资金做 好施工准备但被告却迟迟不提供基础管桩验收资料并办理交接手续,致使原告无法履行施 工合同.2005年8月3日,原告收到被告发来的通知,称“建筑合同已发生法律效力,可你公司 长期以来迟迟未开工,已严重违约,并由你公司承担违约经济损失.”而实际上,原告为施 工已做了大量准备工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被告不按约定提供基础管桩验收资料并办理交 接手续才是不能开工的根本原因.被告的行为给原告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为维护原告的合 法权益,特提起诉讼,请求依法判令被告赔偿原告因终止合同造成的经济损失844870元, 并承担诉讼费用被告辩称:1.2002年,信丰县人民政府决定施行旧城改造,答辩人与县政府签订了改造 开发合同.依据该合同规定,答辩人与第三人于2003年2月25日签订《信丰县“一江两岸” 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议协议约定,由答辩人安置第三人面积375231平方米.后经答辩 人与第三人协商,答辩人以土地置换方式安置第三人房屋面积后,由第三人补偿答辩人155 万元,该宗土地由第三人建设,定名为“创丰大厦”。
2.第三人是《创丰大厦》的实际建设单位 和发包人由于第三人属行政事业单位,不宜工程申报,2005年1月26日,答辩人与第三人 及原告共同签订了一份《协议书》该协议对三方的权利义务作了明确约定,答辩人在该项 目中的义务只是负责项目申报、提供施工水电条件,房屋建成后,由第三人补偿答辩人155 万元3.协议签订后,答辩人履行了项目申报手续,对图纸进行了审核,并获得批准.因第三 人属行政事业单位,故约定由答辩人与原告签订工程施工合同2005年4月,答辩人与原告签 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该合同第47条补充条款规定,第三人为答辩人的履约保证人后 因该条款违反有关担保的法律规定,故建设主管部门未予备案此后,原告为达到承包该工 程的目的,多次要求答辩人修改该担保条款2005年1月28日,答辩人与原告签订“补充协 议”书,明确答辩人在该施工合同中不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