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华书局《中国历史》七年级教材培训讲座.ppt
54页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中华书局《中国历史》 七年级 教材培训讲座,前 言 “课程改革纲要”强调, 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应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在课程目标上,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设计具体的课程在课程内容上,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以及社会、科技发展的现实,强调学生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历史课程标准: “历史(7-9)年级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 历史课程应突出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应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进入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下基础在课程要求上,课程标准不仅仅结合知识点明确具体的结果性目标,而是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明确提出了一系列过程性目标、体验性目标,以期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这些历史知识的整合所体现的综合能力,主要是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借鉴前人的生活经验,初步具备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继续学习和发展的能力课程改革 表现在课程目标方面的新特点 一、把知识和能力结合在一起 二、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 三、拓宽了思想教育的内涵,以往把过程与方法作为手段,现在课程标准强调过程与方法本身就是目标。
学习的过程,就是在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得到培养和提高的过程;学习的方法,又是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反映历史课标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更注重人的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课标特别提出:“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基础 …… 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等必须从整体上把握 历史课程目标: 把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合在一起29.10.2019,11,,中华书局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 教科书历史(七~九年级) 总体介绍,29.10.2019,12,,七年级使用《中国历史》七上与七下 八年级使用《中国历史》八上与八下 九年级使用《世界历史》九上与九下,29.10.2019,13,一、编写指导思想和原则,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 体现课改精神,贯彻新的教学理念 力求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体现初中教材的特点,29.10.2019,14,二、建构新的教科书体系,1 采取时序与专题相结合的体系 2 每课的基本结构 导入 正文 图表 课文活动设计 注释和注音,29.10.2019,15,,3 活动课 4 附录,29.10.2019,16,三、新教材的几个突出特点,以主题呈现的方式体现历史发展的时序性 体现时代发展 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性、自主性、合作性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内容设计有层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29.10.2019,17,,强调知识的交叉运用 (1)引导学生进行中外历史的横向比较 (2)体现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注重教材的生动性、趣味性和启发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装帧设计以实用为主,兼顾美观,29.10.2019,18,,中国历史七年级上 教材介绍,29.10.2019,19,一、课时安排,教科书19节正课,每课教学为一课时。
其余课时由各地各校灵活掌握,包括19节正课和3节活动课,以及讲述乡土教材或民族史教材、校本教材等29.10.2019,20,二、采取时序与主题相结合的体系,根据中国古代史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自古至今地讲述历史; 同时围绕表现每一历史时段突出特征、又适合中学生特点的主题进行叙述29.10.2019,21,,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1~3)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或社会的变革(4~8) 第三单元大一统国家的建立(9~14)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15~19),29.10.2019,22,三、每课的基本结构,导入部分 课文 阅读课文 参与园地 思考与讨论,29.10.2019,23,,阅读广场 历史小常识 历史大视野,29.10.2019,24,,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29.10.2019,25,,从元谋人、北京人到山顶洞人的演进过程,勾画出了中华大地早期人类进化的轮廓 公元前三千多年,西亚的两河流域和非洲的埃及率先进入了文明时代,我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呈现出文明的曙光29.10.2019,26,,遍布中华大地的原始文化遗址以及由多种图腾组合成的龙形图案,鲜明地体现了中国早期文化多元发展、互相渗透、融聚一体的特点。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私有制和阶级逐渐萌芽29.10.2019,27,,古史传说中炎帝、黄帝、尧、舜、禹等英雄的丰功伟业,反映了这一时代在社会生产力和文化方面取得巨大进步炎帝和黄帝作为先民的杰出代表,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29.10.2019,28,第1课 神州大地上的原始人类,内容标准 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29.10.2019,29,第2课 文明入口的氏族村落,内容标准 简述河姆渡、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29.10.2019,30,第3课 中华文明之祖,内容标准 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29.10.2019,31,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29.10.2019,32,,公元前21世纪,王位世袭制的实行及国家机构的设置,标志着中国最早的国家——夏朝的出现夏商西周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方面取得了巨大飞跃,创造了以青铜器、甲骨文和礼法制度为代表的灿烂的青铜文明29.10.2019,33,,夏朝在基本保留氏族血缘纽带的情况下进入奴隶制阶段西周实行宗法分封制,将血缘关系融入国家统治,对凝聚宗族、稳定等级秩序、维系国家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29.10.2019,34,,春秋战国时期开始进入铁器时代新的锐利工具和先进技术推动了生产发展和社会变革,地主剥削农民的新型封建生产关系开始确立各诸侯国大力发展生产,掀起竞相改革的风潮人们思想大为解放,在思想领域形成学术繁荣、百家争鸣的局面29.10.2019,35,,与夏商西周同时的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印度和流域的居民,也创造出光辉的古代文明春秋战国时期,欧洲希腊、罗马文明高度发达,东西方文明交相辉映29.10.2019,36,第4课 夏、商、西周的更替,内容标准 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 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29.10.2019,37,第5课 甲骨文和青铜工艺,内容标准 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29.10.2019,38,第6课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内容标准 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29.10.2019,39,第7课 商鞅变法与秦统一六国,内容标准 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以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 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29.10.2019,40,第8课 春秋战国的文化,内容标准 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29.10.2019,41,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秦朝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对后世影响深远但是,残暴的秦王朝不久就被农民起义推翻西汉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29.10.2019,42,,秦汉时期,地主经济进一步巩固,个体农民人身依附关系相对松弛,社会经济蓬勃发展,文化高度繁荣,造纸术等许多科技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丝绸之路的开辟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中国与西方的贸易交往和文化往来日趋频繁 世界范围内,与秦汉帝国先后并存的主要有欧洲的罗马、西亚的安息等古代国家汉朝与罗马的文明最为辉煌29.10.2019,43,第9课 秦始皇建立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内容标准: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知道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 第10课 秦朝的速亡与西汉王朝的建立 内容标准:知道陈胜、吴广起义29.10.2019,44,第11课 汉武帝的“大一统”,内容标准: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29.10.2019,45,,第12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和丝绸之路 内容标准: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29.10.2019,46,第13课 秦汉的科学技术,内容标准:了解“四大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知道《九章算术》,讲述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 知道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29.10.2019,47,第14课 秦汉的文化艺术,内容标准: 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主要史实 说出《史记》《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 列举古代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29.10.2019,48,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220年——58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国家陷入分裂割据局面少数民族大量进入中原,经过几个世纪的冲突与交往,民族融合的趋势不断加强29.10.2019,49,,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战乱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但是,诸多民族在分立政权的冲突中逐渐汇聚,南方经济得到空前发展,科学技术显著进步,文学艺术异彩纷呈,为国家的重新统一和繁荣昌盛奠立了坚实基础 这一时期,世界范围内也经历了巨大变化辉煌的古罗马文明因异族入侵而中断安息为波斯帝国所灭29.10.2019,50,第15课 三国鼎立,内容标准: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第16课 西晋与南朝 内容标准: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29.10.2019,51,第17课 十六国与北朝,课程标准: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29.10.2019,52,第18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科学技术,内容标准:知道《九章算术》,讲述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 知道《水经注》《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重要著作29.10.2019,53,第19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艺术,内容标准 知道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 列举古代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29.10.2019,54,,谢 谢 南京宁海中学 陈红,。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