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古诗三首 己亥杂诗 示儿 题林安邸.docx
13页第四单元【教材分析】1. 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浓浓家国情”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古诗三首》、《少 年中国说》和《圆明园的毁灭》三篇精读课文,以及1篇略读课文《无名岛》组成《古诗 三首》分别记录了宋代陆游的《示儿》、林升的《题临安邸》以及清代的龚自珍的《己亥杂 诗》中的一首,三首古诗体现了诗人满满的爱国情怀;《少年中国说》是清朝末年梁启超所 作的散文,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文中极力歌颂中国少年的朝气蓬勃,热烈讴歌 希望出现“少年中国”,号召和激励我中国少年为创建少年中国而奋斗,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 国的热爱和期望,表达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圆明园 的毁灭》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经过,表达了作者 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警示人们勿忘国耻,增强振兴 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无名岛》主要讲了将军上岛后发生的事情,表达了战士们对祖 国领土的热爱,抒发了他们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体会 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2. 单元重点:(1) 阅读时,学习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
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旨在引导学生在 阅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查找相关资料,进一步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古诗三首》 的学习中,要鼓励学生去查找写作的背景,了解诗人,了解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如当时宋 代的社会环境等;《无名岛》一文鼓励学生去查找我国海岛战士生活的相关资料教学时, 要引导学生通过查找相关资料深入理解和感受文中的含义和包含的情感,学会积累,学习拓 展运用2) 学习列提纲,体会习作的乐趣本单元安排了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这次习 作中,要求学生大胆想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长大后建设家乡,造福家乡的美好愿望,通 过列写作提纲,让学生分段叙述,将文章写清楚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学习了一定的网络技术,能通过计算机查找资料,有一定查找资料的基础, 但有针对性的查找和筛选需要的材料的能力较弱,还需要训练本次习作,对学生来说可写的东西很多,如何将所写的内容合理安排,需要学生学会 写作前列提纲,这个方法对学生来说之前接触少,但对于用几个小标题概括课文内容,时常 接触,这种需要一个转换,部分学生会感到困难教法建议】1. 引导学生查找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教师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指导,不仅提高学生 搜集资料的能力,更训练学生处理筛选资料的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进一步理 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2. 把握好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不同,重在培养学生迁移运用从精 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以及粗略地读课文的能力教学中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交流为主, 教师做适当点拨3. 激发学生的习作乐趣教学中要从激趣入手,从感受二十年前的家乡开始,多种方式 让学生产生习作的愿望4. 引导学生关注“交流平台”,通过交流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课时安排】分类内容课时课文12.古诗词二首2-313.少年中国说214.圆明园的毁灭215.无名岛1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1-2语文园地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1合计9-1112古诗词三首(精读课文)【教学目标】1. 会认本课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示儿》3. 通过诗歌题目和借助注释、背景资料理解诗句,进而读懂古诗表达的情感4. 学习一组写爱国的古诗,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教学重点】通过诗歌题目和借助注释、背景资料理解诗句,进而读懂古诗表达的情感教学难点】学习一组写爱国的古诗,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教学课时】2课时 / 关键能力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会认本课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示儿》、《题临安邸》3. 通过诗歌题目和借助注释、背景资料理解诗句,进而读懂古诗表达的情感重点)4. 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难点)【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教学过程】内容荣德基 课件页 码一、导入新课导入类型:音乐导入播放歌曲《精忠报国》 听了这首歌,让老师不禁想起了一个人,他的一生诠释了“精忠报国”这四个字,他就是一一爱国诗人“陆游”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他在临终之际写给儿子的一首古诗,以及林升写的《题 临安邸》(板书:课题+作者)二、 介绍作者陆游:(112 5 — 12 1年),字务观,号放翁,是我国杰出的爱国诗 人陆游二十岁就定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报国壮志三十岁参加 礼部考试,名列第一,因“喜论恢复”而遭投降派秦桧打击,被除掉了名字但 他毫不消沉,回乡后仍攻读兵书,刻苦习武,准备抗金卫国在他的一生和他九 千多首诗中,始终贯串和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形成了他诗歌创作的 最显著的特色,奠定了他在祖国诗坛上的崇高地位林升:字梦屏,平阳(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孝宗朝 (1163-1189),是一位擅长诗文的士人。
代表作品:《西湖游览志余》录其诗一首,名诗有《题临安邸》三、 初读感知1.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2. 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古诗《示儿》、《题临安邸》,注意字音、停 顿3. 检查初读情况(1) 认读生字练 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①出示带生字的诗句,让学生认读家祭(jl)⑥无忘告乃(ndi)翁(重点指导生字“乃”,注意n l的区别)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2) 学习形近字:练①形近字组词乃( )奶( )练根据意思写出诗中的词语你们的父亲( ) 南宋朝廷的军队()元() 示儿()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旅店()停止( )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吹( ) 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京城4. 再读古诗,理清诗意1)齐读第一首诗的题目,从题目中,你了解什么内容?① 看注释理解“示儿”给儿子看这首诗是陆游临终前写给儿子的)(1)(2)(3)(4)(5)(7)(8)(17-29)(9-12)(13)② 结合事先搜集的资料,进一步理解“示儿《示儿》诗为陆游的绝笔, 作于宁宗嘉定三年(1210年),八十五岁的陆游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留下了一首《示儿》,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
鼓励学生多多搜集资料,进一步理解诗意2)梳理课文思路练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主要讲了什么?(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自己搜集的 资料)译文:本来就知道,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唯独放不下,没有亲眼 看见祖国的统一宋朝的军队平定中原那一天,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告诉你的父 亲四、品读古诗,体会情感(一)学习《示儿》1. 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古诗,你感受到诗人怎么样的情感?(1) 学生只有读古诗,感受诗人的情感2) 指名交流提问: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① 想象“九州不同”时社会是什么样的?②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最能表达感情的是哪一句?(引导学生根据诗意,感受古诗中的意向一一九州、王师、家祭,感受陆游 心中的希望祖国统一的,收复国土的爱国之情3) 学生补充写作背景教师出示:陆游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历史上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在十二世纪初, 中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建立了金国在陆游出生后的第二年,金国占领了北宋的 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市);第三年把徽、钦二帝掳去,北宋亡国而当钦宗之 弟赵构逃到南方,在临安(今浙江杭州市)建立了政权之后,不但不发愤图强, 收复失地,反而任命臭名昭著的汉奸秦桧做宰相,一意向金人屈膝求和。
绍兴十 二年(1142年)和议告成,赵构竞无耻到向金国皇帝自称臣子,并答应每年献 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跟金人划淮水为界从此北方的大好河山沦为金 人的领土,北方的广大人民被金人奴役,而南宋小朝廷也只是偏安一隅,在敌人 的威胁压榨下苟延岁月后来宋孝宗赵睿与金签订的“隆兴和议"及宁宗赵扩与 金签订的“开禧和议”,照旧屈辱求和这种局面,当然是一向反对民族压迫的 广大汉族人民所不能容忍的因此在这一历史时代,不知有多少中华民族的优秀 儿女挺身而出,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而陆游则是文学战线上的杰出代表陆游的一生,呐喊着北伐抗金的战斗呼声,表现出高度的爱国主义热忱《示 儿》诗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宁宗嘉定三年(1210年),八十五岁的陆游一病不 起,在临终前,留下了一首《示儿》,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 抗战号召① 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教师补充,汇总出示② 看完这些资料,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这首古诗,你感受到陆游迫切希望祖 国统一,收复国土的爱国之情吗?(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心中难以平静的悲怆心境,进一步感受陆游迫切希望祖 国统一,收复国土的爱国之情)(3)朗读古诗,进一步内化这个感情,并积累古诗。
二)学习《题临安邸》(14)(15)(16)(17-29)大片土地就这样被金国蹂躏了整整九十五年,九十五年都没有收 复,当时的统治者,军队都在哪里,又在干什么呢?(30)(31-33)出示:题临安邸(di)[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1]暖风熏(xun)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bidn)州1. 带着问题自由朗读古诗,结合注释、学生自己搜集的资料,理解古诗的意 思2. 指名回答译文: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西子湖畔这些消 磨人们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么时候才能罢休?)① 临安城有什么特点?你想到了什么样的景象?② 由“醉”字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表达作者什么情感?3. 朗读古诗分享有关作者及写作背景的资料出示:《题临安邸》写作背景: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 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 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 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 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在这样的情况下,林升写 出了这首《题临安邸》。
① 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教师补充,汇总出示② 看完这些资料,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这首古诗,你感受到陆游迫切希望祖 国统一,收复国土的爱国之情吗?(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看到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然而南宋朝廷却一味苟且 偏安,寻欢作乐,为吐心头的愤恨,表达对国家民族命运深切忧虑的爱国之情3)朗读古诗,进一步内化这个感情,并积累古诗三)回顾交流1. 《示儿》想象“悲”(九州不同是什么样子?)表达作者什么情感?《题 临安邸》“醉”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表达作者什么感情?2. 方法指导:意象,是指包含诗人思想感情的诗歌形象,它是诗歌表情达意 的最小单位也是诗人主观思想情感的形象化体现举例;如何体味意象?就是要在自己的想象中呈现出诗给我们描绘的形象画 面比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诗人在前三行全写景,但这些景全是诗 人眼中的“景”,即意象,它们给我们许多想象和思考诗中的藤是枯的,树是 老的、乌鸦是黄昏时的,而自己骑的马却是瘦的,风是西风等等,这些都表现出 一种凄凉的感受这时,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