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敦煌民族史研究述要(三).docx
32页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国内敦煌民族史研究述要(三)四回鹘 回鹘是今天维吾尔族与裕固族的共同祖先,曾在敦煌有着长达数百年,甚至上千年之久的 历史 活动在对回鹘 研究 成果进行回顾之前,我们必须事先说明,本文所述回鹘,除敦煌当地的回鹘外,还包括整个河西回鹘在内这是因为,汉文传世 文献 对河西回鹘的记载是极为稀少的,与甘州回鹘有关的汉文资料主要是一些敦煌遗书和题写于敦煌石窟中的铭文,尤有进者,敦煌石窟中还有一定数量的甘州回鹘王室成员的画像等河西回鹘很早就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注目早在1911~1913年间,法国学者伯希和、沙畹即著文对甘州回鹘的摩尼教作过考证[1]在国外,对这一 问题 进行研究的学者为数不少,如法国的哈密顿[2]、德国的宾克斯[3]和日本的桑田六郎[4]、森安孝夫[5]、土肥义和[6]等都发表了不少研究著作在我国国内,最早对河西回鹘进行研究的是国学泰斗王国维先生,他在《黑鞑事略笺证》一文中,论述了甘州回鹘与西夏的关系及其向沙州西南的迁徙其后的研究逐步增多,荦荦大端者有:王日蔚《契丹与回鹘关系考》,《禹贡》第4卷8期,1953年;——《唐后回鹘考》,《国立北平研究院史学集刊》第1卷1期,1936年;王重民《金山国坠事零拾》,《北平图书馆图书季刊》第9卷6号,1936年;孙楷第《敦煌写本〈张义潮变文〉跋》,《北平图书馆图书季刊》第3卷3期,1936年;——《敦煌写本〈张淮深变文〉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7册第3分,1937年;岑仲勉《明初曲先阿端安定罕东四卫考》,《金陵学报》第6卷2期,1936年;——《误传的 中国 古王城及其水利利用》,《北方杂志》第41卷17号,1945年;李符桐《回鹘西迁以来盛衰考》,《东北集刊》第1~2期,1941年;——《撒里畏兀儿部族考》,《边政公论》第3卷8期,1944年;陈寄生《考黑番得姓来源》,《风土》第1卷5期,1945年;冯家昇、程溯洛、穆广文《维吾尔族史料简编》,北京:民族出版社,1958年;唐长孺《关于归义军节度使的几种资料跋》,《中华文史论丛》第1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年;刘义棠《维吾尔研究》,台北:正中书局,1975年。
这些著述都或多或少地涉及过河西回鹘的问题,但专门的研究尚未出现1978年以后,随着国内敦煌学的迅猛 发展 与长足进步,学界对河西回鹘历史、文化与文献的研究也随之步入了黄金时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关于甘州回鹘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1.族源关于甘州回鹘的族源,学界以前有过一种观点,认为公元840~842年漠北回鹘西迁入河西才是甘州回鹘之始,如《甘肃通志稿》即称“武宗会昌二年,回鹘相馺职者拥外甥庞特勒西奔,居甘州西,是为甘州回鹘之始”这种观点早已为学界所否定段连勤在《河西回鹘政权的建立与瓦解》认为早在公元1世纪初叶匈奴帝国崩溃时,漠北的丁零人就大批亡匿于河西走廊的金城、武威、酒泉北、西河东西一带唐则天皇后时,厥贵族在漠北复国,进攻回鹘根据地乌德鞬山,九姓回鹘中的一部分在其酋长的率领下,被迫从漠北迁往甘凉地区居住说明9世纪中叶以前,河西地区就已是回鹘人的留居地了高自厚则撰文对这一点作了更为细致的阐述,认为自1世纪到9世纪近900年间,陆续迁入河西的丁零、铁勒、高车、回鹘人数众多,正是他们相互融合才构成了甘州回鹘[7]其后,陈炳应也撰文对这一问题作了论述,得出了一致的结论[8]此外,还有一种看法,认为甘州回鹘渊源于7世纪,如陈守忠在《公元八世纪至十一世纪前期河西历史述论》中认为甘州回鹘的族源应该从初唐移居河西的回鹘、契苾、思结、浑等部族算起。
荣新江《唐代河西地区铁勒部落的入居及其消亡》、陆庆夫《思结请粮文书与思结归唐史事考》则专就铁勒在河西的活动进行了论述李萍在《关于甘州回鹘的若干问题》中也认为“最早只能自公元7世纪至8世纪初,才能说河西有回鹘人的活动,而其中以突厥复兴时迁往河西的回鹘部落为较真实可信的史实”程溯洛《〈宋史·回鹘传〉补正》也持这种观点钱伯泉在《甘州回鹘的渊源及其建国初期的史实》中认为甘州回鹘民众大多是唐高宗和武则天时期两度从漠北南迁甘、凉地区的回纥族人,并非840年回鹘汗国崩溃后而投吐蕃的那一支回鹘部落近期,刘再聪又撰《隋唐时期河西地区内迁的回鹘——兼论甘州回鹘的渊源》,更为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河西回鹘的渊源2.甘州回鹘立国的时间汤开建、马明达《对五代宋初河西若干民族问题的探讨》认为“回鹘进入甘州建立政权的时间早于中和四年”;程溯洛《〈宋史·回鹘传〉补正》认为872年是“甘州回鹘政权开始成立之年”;段连勤《河西回鹘政权的建立与瓦解》认为“回鹘人在张议潮死后据甘州,立有可汗”;《裕固族简史》也认为在张议潮死后不久,回鹘人就攻占甘州,遂移牙帐于甘州从其引用的资料看,二者都是把872年作为张议潮卒年的;苏北海、周美娟《甘州回鹘世系考辩》则指出,自867年张议潮去唐中央任新职后,再未返回,后于892年死于长安,他们认为甘州回鹘的建立当在894年;第四种意见中认为甘州回鹘的建立大约在890年[9];第五种意见则称其立国当在10世纪初期;第六种意见认为可以肯定在895年至900年之间,甘州回鹘政权已经建立,至于具体时间要更早。
[10]最新的一种意见是荣新江在《甘州回鹘成立史论》中提出来的,文中认为甘州回鹘政权的正式成立应在884~887年但据894年所刻《李氏再修功德记碑》,此时甘州尚在归义军手中,故此说亦受到质疑[11]3.甘州回鹘可汗的世系国内学者最早表列甘州回鹘可汗世系的是《简编》一书,列甘州回鹘可汗世系为十世:一世庞特勤、二世仁美、三世仁裕、四世景琼、五世密礼遏、六世禄胜、七世夜落纥、八世夜落隔、九世夜落纥归化、十世夜落隔通顺其后,学术界针对这一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关“夜落纥”与“夜落隔”的问题,高自厚在《甘州回鹘世系考》,刘建丽在《“夜落纥”与“夜落隔”——读史札记》中认为二者实为一人,都是姓氏而非真名,史料中是以姓代名,况且“纥”与“隔”只是音译的不同对于禄胜,学界有一种意见认为他并非甘州回鹘的第六世可汗,而实际上是西州回鹘的可汗[12]钱伯泉则认为此禄胜实系龟兹回鹘的可汗[13]关于甘州回鹘的末代可汗,林幹[14]、高自厚[15]等采纳《简编》的意见,将之推断为夜落隔通顺李萍在《关于甘州回鹘的若干问题》中认为,在夜落隔通顺之后,还有一位宝国夜落隔,又作宝国伊噜格勒其后,汤开建在《甘州回鹘史二札》、苏北海、周美娟在《甘州回鹘世系考辩》中则进一步指出,在宝国夜落隔之后还有一位伊鲁格勒雅苏,他才是甘州回鹘的最末一代可汗。
庞特勤是学术界争论较多的问题《简编》将其列为甘州回鹘的第一代可汗,此说得到了不少学者的支持[16],但也有不少人认为庞特勤实为西州回鹘的可汗[17]程溯洛《〈宋史·回鹘传〉补正》认为“庞特勤率众西迁后他本人并未住过甘州,也不是甘州回鹘的始祖”但在此文发表之前的前一年他所发表的《甘州回鹘始末与撒里畏兀儿的迁徒及其下落》一文中曾将庞特勤列为一世,这大概是所持观点有所改变吧刘义棠认为,甘州的庞特勤与西州的庞特勤是两人前者是7~8世纪初行至甘凉的回纥人的后裔,与840年西迁的安西回鹘的庞特勤并非一人[18]还有一种意见甚至认为庞特勤应是喀嘞汗王朝的创立者[19]钱伯泉在《试解“仆固俊”之迷》一文中指出甘州回鹘的第一任可汗是仆固俊而不是庞特勤汤开建《庞特勤居甘州辩》还进一步考证说:“庞特勤并未居住甘州,而是在安西建立政权称可汗此后,高自厚撰《论庞特勤为回鹘共主》,提出了庞特勤为回鹘共主的假想,认为庞特勤是衰奔时期整个回鹘人的可汗,而非某一部分回鹘人的可汗最近,他在《甘州回鹘汗国的创建者》一文中明确地提出,甘州回鹘汗国的真正创建者是英义可汗仁美在仁美之后、景琼之前到底还有几代可汗,学界大致有四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二者之间只有一位可汗,此说以《简编》为代表此外,林幹《回鹘西迁考略》、程溯洛《甘州回鹘始末与撒里畏兀儿的迁徙及其下落》等亦持此说苏北海、周美娟在《甘州回鹘世系考辩》中进一步强调“实际狄银阿咄欲和仁裕是一人”第二种意见认为仁美至景琼之间有四位可汗,即狄银、阿咄欲、仁裕、仁美,此说以法国学者哈密顿氏为代表[20]陆庆夫亦撰《甘州回鹘可汗世次辨析》,予以支持第三种意见是汤开建在《关于“狄银”之辩析》一文中提出来的,认为“仁美之后狄银,狄银之后阿咄欲,阿咄欲是否就是仁裕,那还不能下最后的结论”第四种意见是《简编》首先提出来的,认为仁美之后是狄银,狄银之后是阿咄欲,阿咄欲之后是仁裕,他的封号是顺化可汗和奉化可汗此说得到了国内多数学者的赞同在此基础上,孙修身撰《五代时期甘州回鹘可汗世系考》,进一步依据敦煌石窟中的供养人像和题名结衔,排比出瓜沙曹氏和甘州回鹘可汗之间的姻娅与辈分关系,以支持这一见解4.甘州回鹘的疆域段连勤《河西回鹘政权的建立与瓦解》、杨圣敏《沙州政权与回鹘扩张》、范玉梅《试论甘州回鹘的历史贡献》等文笼统地将整个河西走廊称作甘州回鹘的疆域李萍《关于甘州回鹘的若干问题》则具体指出,当时甘州回鹘的势力虽然相当强大,但终究未能建立起对整个河西的统治,凉、瓜、沙地区存在着独立的政权实体,不属甘州回鹘所辖,更勿论鞭长莫及的贺兰山回鹘了。
5.甘州回鹘与丝路贸易学术界 目前 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较多,如高自厚《甘州回鹘与中西贸易》、樊保良《回鹘与丝绸之路》、钱伯泉《甘州回鹘国的“国际”关系及其在丝绸之路上的历史地位》、程溯洛《〈宋史·回鹘传〉补正》、孙修身《试论甘州回鹘在中西 交通 中的作用》、李德龙《敦煌 艺术 号研究——兼论唐末回鹘与唐的朝贡贸易》、陆庆夫《论甘州回鹘与中原王朝的贡使关系》等文都从不同角度探讨了甘州回鹘在中西方丝路贸易中的地位,认为甘州回鹘为保证丝绸之路的畅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另外,孙修身《五代时期甘州回鹘与中原王朝交通》系统地探讨了五代时期甘州回鹘与中王朝的 政治 、 经济 、文化交流关系6.甘州回鹘与周边民族的关系高自厚《甘州回鹘与西夏》、《甘州回鹘与西州回鹘辩》、汤开建《甘州回鹘余部的迁徙及与西州回鹘之关系》分别探讨了甘州回鹘与西夏和高昌回鹘王国之间的关系汤开建、马明达《对五代宋初河西若干民族问题的探讨》则论述了甘州回鹘与瓜沙曹氏及肃州龙家的关系杨圣敏《沙州政权与回鹘扩张》一文通过对P.3633的研究,论述了唐末五代时期西州与甘州回鹘联合行动,与沙州汉人政权及吐蕃争夺河西的经过此外,相关的论文尚有下述:邓文宽《张淮深平定甘州回鹘史事钩沉》,《北京大学学报》1986年第5期;刘美崧《论归义军与回鹘关系中的几个问题》,《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86年第3期;荣新江《归义军及其与周边民族的关系初探》,《敦煌学辑刊》1986年第2期;——《曹议金征甘州回鹘史事表微》,《敦煌研究》1991年第2期;——《甘州回鹘与曹氏归义军》,《西北民族研究》1993年第2期;——《敦煌邈真赞所见归义军与东西回鹘的关系》,《敦煌邈真赞校录并研究》,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4年;钱伯泉《张淮深对甘州回鹘国的颠覆行动》,《甘肃民族研究》1989年第1期;苏北海、丁谷山《瓜沙曹氏政权与甘州回鹘于阗回鹘的关系》,《敦煌研究》1990年第3期;苏莹辉《敦煌壁画回鹘公主陇西李氏等供养像考略》,《故宫文物月刊》第13卷10期,1996年;陆庆夫《金山国与甘州回鹘关系考论》,《敦煌学辑刊》1999年第1期;徐晓丽《曹议金与甘州回鹘天公主结亲时间考——以P.2915卷为中心》,《敦煌研究》XX年第4期;——《敦煌石窟所见天公主考辨》,《敦煌学辑刊》XX年第2期:——《回鹘天公主与敦煌佛教》,《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