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短文两篇(不求甚解-谈读书)原文阅读.docx

2页
  • 卖家[上传人]:re****.1
  • 文档编号:559688076
  • 上传时间:2023-05-1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3.62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短文两篇(不求甚解|谈读书)原文阅读 不求甚解 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沛的理由 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称心,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分明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犷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应该成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基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末,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着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快乐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戒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诚实实成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表明读书的办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穿,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列宁就曾经屡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着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着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着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着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着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着作的精神实质 在这一方面,古人确实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概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的确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概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

      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概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部分而放弃了整体 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 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穿;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谈读书 读书之用有三:一为怡神旷心,二为增趣添雅,三为长才益智 怡神旷心最见于蛰伏幽居,增趣添雅最见于高谈雄辩,而长才益智那么最见于处事辨理虽说有经验才能就一事一理进行处置或分辨,但假设要通观全局并运筹帷幄,那么还是博览群书者能胜任 读书费时太多者皆因懒散,寻章摘句过甚者显矫揉造作,全凭书中教条断事者那么乃学究书痴天资之改善须靠读书,而学识之完美须靠实践;因天生资质犹如自然花木,需要用学识对其加以修剪,而书中所示那么往往漫无边际,必须用经验和阅历界定其经纬。

      讲究实际者鄙薄读书,头脑简单者仰慕读书,惟英明睿智者运用读书,这并非由于书不示人其用法,而是因为其用法乃一种在书之外并高于书本的智慧,只有靠察看方可得之 读书不可存心吹毛求疵,不可尽信书中之论,亦不可为己言掠辞夺句,而应该斟酌推敲,钩深致远 有些书可浅尝辄止,有些书可囫囵吞枣,但有少量书那么须细细咀嚼,慢慢消化;换言之,有些书可只读其章节,有些书可大致浏览,有少量书那么须通篇细读并认真领悟有些书还可以请人代阅,只取代阅人所作摘录节要;但此法只适用于次要和无关紧要的书,因浓缩之收如蒸馏之水淡而无味 读书可使人充实,讨论可使人敏锐,笔记可使人严谨;故不常作笔记者须有过目不忘之记忆,不常讨论者须有通权达变之天资,而不读书者那么须有狡诈诡谲之手段,方可显其无知为卓有见识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数学使人精细,物理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正如古人所云:学皆成性;不仅如此,连心智上的各种障碍都可以读适当之书而令其开豁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