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小班科学公开课《水果宝宝爱洗澡》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docx
2页幼儿园小班科学公开课《水果宝宝爱洗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认识几种常见的水果,包括苹果、香蕉、橘子等,并知晓它们的颜色、形状和特点;2. 通过比较研究,发现水果表面存在的污垢、细菌、虫卵等有害物质;3. 了解过程和必要性,知道科学的正确洗澡方式;4. 培养幼儿对科学学习的兴趣,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二、教学内容1. 比较研究不同水果表面存在的污垢、细菌、虫卵等有害物质;2. 探究科学的正确洗澡方式;3. 体验洗水果的过程三、教学准备1. 水果:苹果、香蕉、橘子等;2. 特制的“有害物质”模型:由粘合剂、细面粉、洗发水、白糖、米饭、黑胡椒等材料制成;3. 小洗衣盆、洗衣皂、毛巾等洗具;4. 大内衣盆、水龙头等大洗具;5. PPT幻灯片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开场问候,引入学生代表做个自我介绍,简要介绍本次课程内容,“水果宝宝爱洗澡” 2. 比较研究环节(15分钟)介绍水果种类及其特性,分别拿出表面带有“有害物质”模型的水果,让学生比较观察并猜测“有害物质”来自何处再分组研究发现这些有害物质的来源3. 洗澡环节(20分钟)营造集体化的洗水果氛围,让学生现场参与洗水果的过程,体验洗水果的真正感受。
教师指导学生洗水果的正确方法,选取小洗澡盆,按拿、涂、揉、洗、冲的步骤,观察果皮上的污垢是否完全清除干净,这也是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认知能力4. 教学反思(5分钟)家长反映幼儿学习效果显著,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参与积极性,能够清晰地识别出水果表面的有害物质的来源,并了解了科学的正确洗水果方式缺点是课程设计的互动环节过少,学生对沙发与橙子的模型产生了好奇,上课焦点被分散五、教学总结通过幼儿园小班科学公开课《水果宝宝爱洗澡》教学设计,对孩子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团队合作、科学素养等方面能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有足够的课堂互动,以使学生成为实际的主体或研究领域的治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