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乡愁素材.doc
2页《乡愁》导学案1、 知识链接1、 作者介绍:余光中,1928年生于江苏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当代诗人、散文家和诗评家,以诗与散文驰名文坛,文学评论及翻译亦卓有成就,自称是“文学创作上的多妻主义者”代表作品有诗集《舟子的悲歌》《天狼星》《隔水观音》《在冷战的年代》《莲的联想》《白玉苦瓜》等2、 写作背景: 余光中20世纪70年代初创作《乡愁》时,大陆与台湾互不往来,几乎隔绝他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他曾说:“这首诗蛮写实的,小时候上寄宿学校,要与妈妈通信;长大后赴美国读书,坐轮船返台;后来母亲去世,永失母爱诗的前三句写的都是女性,最后一句,余老想到了大陆这个大母亲,抒发了强烈的思乡爱国之情,表达了华夏儿女对祖国统一的渴望3、 诗歌“三美”: 对于现代诗闻一多提出了外在“诗歌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本诗运用复沓手法,各节都采用“乡愁是──”与“我在这头……在那(里)头”的句式既突出地抒写了乡愁,又分清了诗的层次脉络,从而增添了旋律美,增强了节奏感各节的第二句,都有“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等数量词及“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等形容词,同一位置上词语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造成一种类似音乐的回环往复、抑扬顿挫、一唱三叹的旋律,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乡愁》就诗的每一节来看,句子有长有短,参差不齐但全诗四节,节与节之间,对称、和谐、均衡,呈现建筑美每一小节即是一个故事,一幅美景,可谓诗中有画,展现了本诗的图画美4、 意象: “ 意”就是意念,“象”就是物象 诗歌中的意象就是;有一个想法(诗歌的主题思想)后,用物象把所要表达的情感呈现出来如本文抽象的乡愁就借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是个意向传神的表达5、 结构:第1节 :幼年求学,母子分离,借书信以慰别情,把“乡愁”化作“邮票”,表 现了对母亲的思念之情第2节 :成年后,告别新婚妻子,离乡背井,天各一方,把“乡愁”化作“船票”, 表现了对妻子的不舍之意第3节 :生离死别,母子不得相见,把“乡愁”化作“坟墓”,表现了永失母爱 的悲痛第4节 :同胞难得相聚,国家不能统一把“乡愁”化作“海峡”,表现了诗人强 烈的恋国之思2、 合作探究1、 作者的四节诗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你能找出标志性的词语吗? 2、 乡愁是很抽象的情感,作者在诗中是如何表达自己抽象的情感的呢? 3、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具体的物象各自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 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 乡愁是凝重、浓烈的,诗中为何却说“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 6、 你学过的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还有哪些?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