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doc
103页1、快乐的杉树林[教学目标] 1、知道课文是按概括到具体的顺序写的第2—5节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写的,先写杉树林的景色,再写孩子们的活动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喜爱杉树林的感情,感受杉树林给作者童年带来的欢乐 3、在感受作者思想感情的同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4、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选择校园中给自己留下美好印象的地方,有顺序地写下来,能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杉树林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体会"我"喜爱杉树林的感情[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一、 出示课题,激发兴趣1、出示杉树林图象,板书:杉树林 简介杉树2、填空:〔 的杉树林3、出示课题:快乐的杉树林针对课题质疑:为什么说杉树林是快乐的呢?二、 学生小组自学课文,讨论学习学习要求:1、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 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粉妆玉砌、毫不在意、避暑胜地、不约而同,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不理解的地方3、 完成填空: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我家门前杉树林_________的不同的景色以及_________的情景,抒发了我 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4、 课文是围绕那句话写的?是按什么顺序写一年四季的景色的?三、 小组学习交流。
1、 指名分节读课文2、 交流填空3、 学习总起句,总结句理解"无穷"4、 学生质疑:为什么说杉树林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四、 小组讨论,学习课文第2----5节1、 默读课文,杉树林一年四季有哪些变化?〔1、第二节:春天抓住树叶生长的过程,颜色、形状的变化,突出孩子们欣喜的感情板书:长叶指导朗读:春天,杉树长叶了,带着欣喜来朗读〔2、第三节:夏天抓住"火辣辣地烤着"、"拼命地叫着"是表明天气的炎热程度,说明了盛夏的"酷暑难挡",理解"极好、避暑胜地",说明杉树遮阴,凉风习习,给人带来的阵阵凉爽 板书:胜地想想该怎样朗读好这前三句?〔3、第四节:秋天抓住杉树林"更新换貌"的具体内容:"红得那样鲜艳,火红火红的,远远看去,好似一团团燃烧的火焰秋风扫过,那火焰般的红叶飘落在地上,像红色的地毯"、"夕阳和晚霞增加了它的红,雨后的水塘更增加了它的红"、"秋天是杉树林最美丽的时候"理解比喻句,把杉树叶子比作火焰,突出了它的红,红得耀眼,加上夕阳、晚霞、雨后的水塘使它红得可爱板书:最美指导朗读:这里充分显示了秋天杉树林的美丽,语速可以稍慢,音量稍轻,表现出幽雅而柔和的秋景之美 〔4、第五节:冬天:抓住"……地面上,……树干上,……屋顶上,……粉妆玉砌的世界"表现出杉树林冬天所特有的美。
板书:粉妆玉砌指导朗读:读出欢快的语气〔5、小结:杉树林一年四季的美景让"我"喜爱,让"我"陶醉,同时,它还给我的童年生活带来了乐趣2、 自由地读读课文,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杉树林给我的童年生活带来了乐趣?划出有关的语句,讨论学习〔1、我和小伙伴们一放学,就到杉树林里做游戏玩累了,……有的还带着"牙牙"学语的娃娃来观看大伙儿轮流荡秋千……毫不在乎"写孩子们在杉树林荡秋千从"一……就……"能看出孩子们是多么喜欢杉树林,"毫不在意、自顾自"可以看出小伙伴们在杉树林林里尽情地荡秋千,玩得很快乐即使吃尽苦头,屁股疼上两三天也"毫不在乎",反映出孩子们尽情玩耍,心中充满了欢乐指名读,读出欢乐的语气〔2、"当然这里是我们的天下喽!……有的做游戏欢声笑语给整个杉树林带来了欢乐"理解"天下、不约而同、有的……有的……"看出杉树林是孩子们玩耍和学习的天地,同时也是避暑的好去处〔3、"我们时常迎着夕阳在这条用红叶铺满的路上来回走动,脚下软绵绵的,舒服极了从"舒服、时常、来回走动"这几个词中可以看出秋天的杉树林能给我们提供特殊玩耍的方式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杉树林给我的童年生活带来了那么多欢乐,在加上它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不仅让我喜爱,让我陶醉,更让我难以忘记。
板书:喜爱 五、 各自找一找自己喜欢的小节认真、有感情地读一读,试着背出来六、 完成课堂练习,学生质疑:〔1、完成课后词语积累2〔2、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例:杉树的叶子全变成红色,红得那样鲜艳,远远看去,好似一团团燃烧的火焰1、 夏天,大地被灼热的太阳烤得火辣辣的,____________________2、 今天,雨下得真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布置作业:写段练习[板书设计]1、 快乐的杉树林春天 帐叶 一……就……、还不在乎、自顾自夏天 胜地 天下、不约而同、有的…… 有的……、喜爱秋天 最美 时常、来回走动、软绵绵、舒服极了冬天 粉妆玉砌、高兴地、有的……有的……、回荡教学反思:⒈重视文本,注重朗读积累语文学习过程既是知识积累、能力培养的过程,更是学生情感体验、个性张扬的过程基于这样的理念,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对课文语言进行积极、主动的感受体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读文品句,既给足时间让学生"读进去",用自己已有的理解水平、感情经验解读课文,又给足时间让学生读出来,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抒发出来。
在本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个别读、集体读、范读、引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悟,悟后读,水到渠成,熟读成诵⒉说写结合,强化语言实践语文教学不仅在于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积累丰富的语言文字,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有效的阅读教学应该精心设计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实践活动中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需要指出的是课堂中的语言实践活动不能游离与文本内容,应依据教材提供的内容引导学生立足文本,创设恰当的情境,引导学生把习得的语言巧妙地加以运用,促使学生在迁移中把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言语《快乐的杉树林》这篇课文学生对于文章的内容较易把握,学生跟随作者一起来欣赏杉树林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色,跟随作者一起在杉树林里嬉戏,感受到了那片杉树林给作者的童年生活带来了无穷的快乐2 捅马蜂窝[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童年时候的无知与莽撞源于天真无邪2、在体会文中人物的感情基础上朗读课文[教学重点]掌握"我"捅马蜂窝前后的情感变化[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一、介绍作家师:今天,老师要给同学们介绍一位我国著名作家——冯骥才。
媒体出示:冯骥才当代作家原籍XX慈溪,生于天津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杜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1974年调天津工艺美术厂、在工艺美术工人业余大学教图画与文艺理论1978年调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二、初知课文1、板书课题师:作家冯骥才童年时候也是一个非常淘气的孩子。
一看课题,我们就知道课文写了作家小时候捅马蜂窝的事情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①课文那几节写了捅马蜂窝的经过?②捅马蜂窝前、捅马蜂窝时、捅马蜂窝后的情绪有什么变化?划出有关的句子三、讨论交流1、学习1~3节体验朗读爷爷、奶奶的话奶奶:怨恨 爷爷:无奈2、学习4~6节捅马蜂窝前⑴那都有趣!⑵当我被这个淘气的欲望鼓动得难以抑制时,就找来妹妹,趁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从走廊通往后院的校门口〔交流板书:兴奋、捅马蜂窝时⑴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⑵这复仇者不顾一切而拼死的气势是我惊呆了〔交流板书:迟疑、惊呆、狼狈捅马蜂窝后⑴我生病也没有过这么长的时间,以至消肿后的几天里我都不敢到那通向后院的小廊上去,生怕那些马蜂还守在小门口等着我呢!〔交流板书:害怕、后悔朗读感悟〔反复朗读,体验感悟四、总结课文师:学了课文,你觉得童年时的冯冀才是个怎样的孩子?1、其实,我们也和作家一样,由于自己的年少无知,干了不少傻事,吃了不少亏但是,那无知与莽撞源于天真无邪,才是我们的童年更加值得追忆!2、练笔:师:让我们和作家一起回到他的童年,你想和冯骥才说点什么呢?请同学们拿出笔,和作家亲切的密语几句3、学生写作,教师巡视后交流。
五、感悟写作方法师:大家都喜欢童年时期的冯骥才,那么,他的文学作品有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找出相关的句子加以说明范例:他的作品语言很幽默比如:后院里最壮观的要属爷爷屋檐下的马蜂窝了壮观一般形容气势很大景物,这里用来形容马蜂窝,比较夸张,很幽默学生自己讨论六、拓展阅读查资料:冯骥才的其他小说作品3、瑞恩的井[教学目标]1、联系上下文理解"捐助、羞怯"等的意思2、在理解关键句段的基础上,体悟瑞恩的善良、坚毅和执着,并懂得只要真心向往,努力奋斗,每个人都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梦想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表达对瑞恩的敬佩之情[教学重点]1、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领会"有决心、有毅力,总能把事情做好"这个道理[教学难点]1、知道瑞恩是一个为实现目标而不懈努力的好孩子2、理解"瑞恩的井——为了这个痛苦的社会"这句话的意思[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1、通过简介,感受非洲人民的痛苦生活同学们,在遥远的非洲,由于地理条件等特殊原因,哪儿的人们饱受折磨出示:一些非洲的孩子住在条件很差的草棚里,由于没有足够的食物和引用水,又缺医少药,许多儿童在饥饿、疾病中等待死亡指名读2、学生谈感受。
此时,你心理会想些什么?理解后出示:这真是一个痛苦的社会二、学习课文3—8节,体悟瑞恩的善良、坚毅和直着过渡:一个六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听说这一切后也和我们一样深切的同情他们,并有了一个美好的愿望,他的愿望是什么? 出示:我希望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干净的水1、 认真读3—8节,思考:瑞恩是怎么做的?〔自渎课文,同桌交流,师及时梳理和板书2、 读3—8节,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70美元的易?〔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教师抓住关键句段引导品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3、 教师引读,整体回顾三、学习9、10节,感受瑞恩言行的感染力瑞恩的行为感动了谁?他们是怎么做的?〔学生交流,教师梳理并板书四、学习11小节,揭示课题,体会非洲人民的感激之情瑞恩来到了乌干达,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