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必修下教材小说考点汇总梳理.docx

11页
  • 卖家[上传人]:p****u
  • 文档编号:598574911
  • 上传时间:2025-02-2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50.34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语文一轮复习——必修下教材小说考点汇总梳理《祝福》一、人物形象(一)祥林嫂1.形象特点勤劳善良:初到鲁镇时,尽管生活艰苦,但她“口角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努力工作,展现出勤劳的品质坚韧顽强:经历了夫死、出逃、被卖、再嫁、丧夫失子等一系列悲惨遭遇,却依然努力生存,如在贺老六家时,她“交了好运”,“上头又没有婆婆;男人所有的是力气,会做活;房子是自家的”,她也安心地生活,体现了顽强的生命力迷信愚昧:深受封建迷信思想的毒害,认为自己再嫁是“有罪”的,柳妈提出捐门槛赎罪后,她便努力攒钱去捐门槛,希望能获得解脱,反映出她思想上的愚昧麻木迟钝:在长期的压迫和折磨下,她的精神逐渐麻木反复讲述阿毛的故事,起初是出于痛苦的倾诉,后来则变成了一种机械的行为,甚至在别人的嘲笑中也没有太多的反应,表现出她对自身苦难的麻木2.性格变化及其原因变化:从最初的勤劳善良、对生活抱有希望,到经历种种打击后变得麻木迟钝、迷信愚昧原因封建礼教的迫害:封建礼教对妇女的种种束缚,如寡妇再嫁被视为不贞,祭祀等活动不许寡妇参与等,使她在社会上处处受到歧视和压迫,逐渐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周围人对封建迷信的笃信,如柳妈的“捐门槛”之说,让她陷入了更深的精神困境,认为自己的苦难是由于“罪孽”所致。

      经济上的贫困与依附性:她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只能依附于封建家庭,在家庭中的地位极低,这使得她无法摆脱被压迫的命运,只能在苦难中挣扎二)“我”1.形象特点具有进步思想:对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有一定的认识和批判,如对鲁四老爷的迂腐和封建礼教的虚伪有所反感,对祥林嫂的遭遇表示同情矛盾懦弱:虽然同情祥林嫂,但在面对封建礼教的强大势力时,却表现出矛盾和懦弱在祥林嫂询问灵魂有无时,“我”的回答含糊不清,不敢给予明确的支持或引导,反映出“我”的软弱性2.在小说中的作用线索作用: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串联起祥林嫂的故事,使小说情节更加紧凑我”在鲁镇的经历,包括与祥林嫂的多次相遇、对话等,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框架增强真实性:通过“我”的视角叙述故事,让读者感觉更加真实可信我”的个人感受、思考和困惑等,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仿佛亲身经历了故事中的场景深化主题:“我”的矛盾和懦弱,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一部分知识分子的状态,他们虽然意识到封建礼教的不合理,但却无力改变现状这从侧面深化了小说对封建礼教的批判主题,揭示了封建礼教的根深蒂固和社会变革的艰难三)鲁四老爷1.形象特点封建礼教的维护者:尊崇旧礼教,是封建思想的坚决捍卫者。

      他书房里的对联“事理通达心气和平”与他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他对祥林嫂的态度充满了封建礼教的偏见,祥林嫂被婆家绑走时,他说“既是她的婆婆要她回去,那有什么话可说呢”,表现出他对封建家长制的认可冷漠自私:对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冷漠无情,祥林嫂再次来到鲁镇时,他虽然收留了她,但只是因为她“手脚已没有先前一样灵活,记性也坏得多”,可以做更繁重的活,而当祥林嫂被认为是“不干不净”的人后,他便禁止她参与祭祀等活动,完全不顾及祥林嫂的感受2.塑造意义:鲁四老爷这一形象是封建礼教和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他的存在凸显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和黑暗,是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的重要社会因素通过对他的描写,作者深刻地批判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揭示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四)柳妈1.形象特点受封建迷信毒害的底层妇女:她自己也是封建礼教和迷信思想的受害者,却不自觉地成为了封建礼教的帮凶她笃信封建迷信,认为祥林嫂的遭遇是因为她的“罪孽”,并向祥林嫂灌输“捐门槛”赎罪的观念冷漠麻木:在祥林嫂讲述阿毛的故事时,她不耐烦地打断,没有给予祥林嫂真正的同情和帮助,反而以一种冷漠的态度对待祥林嫂的痛苦对情节发展的作用:柳妈的出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她的“捐门槛”建议使祥林嫂陷入了更深的精神折磨。

      祥林嫂为了捐门槛,拼命做工、省钱,捐门槛后仍不被认可,这一系列情节进一步加剧了祥林嫂的悲剧命运,使小说的情节更加曲折,矛盾更加尖锐二、环境描写(一)自然环境1.描写举例与特点分析小说开头描写鲁镇年终祝福的景象,“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这里的晚云是“灰白色的沉重的”,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爆竹声“钝响”“震耳”,火药香“幽微”,营造出一种沉闷、压抑且带有神秘色彩的氛围祥林嫂去世时的雪景描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觉得沉寂”雪“厚厚的”,整个世界被雪覆盖,显得寂静而冰冷,衬托出祥林嫂死时的凄凉和周围人的冷漠2.作用阐述烘托人物心情:压抑的自然环境与祥林嫂内心的痛苦和绝望相呼应,如她在祝福前夕被鲁四老爷赶出家门,走在“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的雪地里,这寒冷、孤寂的雪景烘托出她此时的无助和悲凉心境渲染气氛:开头的祝福景象渲染了一种热闹、喜庆的气氛,但这种气氛与祥林嫂的悲惨命运形成鲜明对比,更突出了她的孤独和被社会抛弃的感觉;结尾的雪景则渲染了一种死寂、凄凉的氛围,强化了小说的悲剧色彩。

      暗示主题:自然环境的压抑和寒冷暗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残酷,如那“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仿佛象征着封建礼教的沉重压迫,而祥林嫂在这样的环境中走向死亡,也暗示了封建制度对人性的扼杀二)社会环境1.描写举例与特点概括鲁镇的社会习俗,如祭祀活动等,“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的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有的还带着绞丝银镯子煮熟之后,横七竖八的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可就称为‘福礼’了,五更天陈列起来,并且点上香烛,恭请福神们来享用”这体现了鲁镇浓厚的封建迷信氛围和传统习俗的根深蒂固人们的思想观念,如对寡妇再嫁的歧视,祥林嫂再嫁后回来,鲁四老爷“暗暗地告诫四婶说,这种人虽然似乎很可怜,但是败坏风俗的,用她帮忙还可以,祭祀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一切饭莱,只好自已做,否则,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反映出封建思想观念对人们的深刻影响,社会对妇女的歧视和压迫2.作用分析揭示社会关系:通过对鲁镇社会习俗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描写,展现了封建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关系、封建家长制以及封建礼教对人们行为和思想的束缚鲁四老爷作为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在家庭和社会中处于统治地位,而祥林嫂作为寡妇则处 于社会底层,遭受着各种歧视和压迫。

      推动情节发展:社会环境中的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礼教的规定是祥林嫂悲剧命运的重要因素,如她被禁止参与祭祀活动,使她在精神上受到沉重打击,从而推动了情节的进一步发展,导致她的精神逐渐崩溃深化主题:鲁镇的社会环境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礼教、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地主阶级对人性的压抑、摧残和迫害,是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的根源,从而深化了小说批判封建制度的主题三、情节结构(一)情节梳理1.祥林嫂的人生轨迹第一次到鲁镇:丈夫去世后,逃到鲁镇做工,“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此时她虽然经历了不幸,但还保留着一些生气被婆家绑走:婆婆为了给小叔子娶亲,将她强行绑走卖掉再嫁贺老六:被迫嫁给贺老六,起初反抗,后来在贺老六的真诚对待下,过上了一段相对安稳的生活,还生了儿子阿毛再次回到鲁镇:贺老六病死,阿毛被狼吃掉,她走投无路,再次回到鲁镇,此时“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经历了更多的苦难,精神状态明显变差沦为乞丐:在鲁镇,她遭受着鲁四老爷等人的歧视和社会的冷漠,最后在祝福前夕,沦为乞丐,悲惨地死去。

      2.情节发展的特点跌宕起伏:祥林嫂的命运充满了波折,多次出现转机又陷入绝境,如从婆家逃出到鲁镇做工,本以为可以开始新的生活,却被绑走;再嫁后过上好日子,又遭遇丈夫病死、儿子被狼吃的巨大打击,情节的起伏使故事充满了戏剧性和吸引力双线结构:小说采用了明线和暗线交织的结构明线是祥林嫂的悲惨遭遇,从她初到鲁镇,到经历一系列变故,最后死去;暗线是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通过鲁四老爷、柳妈等人物的言行以及鲁镇的社会环境表现出来,两条线索相互呼应,深刻地揭示了主题二)情节作用1.开头与结尾的情节作用开头作用:小说以“我”在祝福前夕回到鲁镇开头,营造了一种压抑、沉闷的氛围,为祥林嫂的悲剧故事拉开序幕,同时也引起了读者的好奇心,为什么“我”在这样的时刻回到鲁镇,鲁镇又将发生什么故事结尾作用:结尾描写了鲁镇的祝福景象,“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与祥林嫂的悲惨死去形成强烈对比,更加突出了封建礼教的虚伪和残酷,深化了小说的悲剧主题2.中间情节发展的作用祥林嫂的每一次遭遇和经历都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如她被婆家绑走,引起了鲁镇人的议论和“我”的关注;她再嫁后的生活变化,以及再次回到鲁镇后的遭遇,如捐门槛等情节,都使故事层层递进,矛盾逐渐加深,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主题更加深刻。

      四、主题思想(一)主题概括1.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小说通过祥林嫂的悲惨命运,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礼教对妇女的压迫和迫害祥林嫂在封建礼教的重重束缚下,失去了做人的基本权利,她的再婚被视为不贞,她的痛苦和遭遇得不到同情和理解,最终被社会吞噬2.封建迷信思想的毒害:封建迷信思想在鲁镇盛行,如祭祀仪式、捐门槛赎罪等,这些迷信观念不仅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也成为了压迫祥林嫂的精神枷锁,使她陷入了无尽的痛苦和绝望之中3.社会变革的必要性:祥林嫂的悲剧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揭示了当时社会制度的不合理性,暗示了社会变革的迫切性,只有打破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束缚,才能实现人性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二)主题表现手法1.人物形象塑造体现主题:通过塑造祥林嫂、鲁四老爷、柳妈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封建社会中不同阶层人物的特点和他们之间的关系祥林嫂的悲惨遭遇与鲁四老爷的冷漠、柳妈的愚昧形成鲜明对比,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扭曲和摧残,从而突出了主题2.环境描写烘托主题: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都紧密围绕主题展开压抑的自然环境和封建迷信、等级森严的社会环境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压抑、黑暗的氛围,强化了封建礼教吃人的主题。

      3.情节发展揭示主题:祥林嫂命运的起伏变化,从希望到绝望,情节的层层推进揭示了封建礼教对人的压迫逐步加深的过程,使读者深刻地感受到封建制度的残酷和不合理,从而深刻理解小说的主题五、语言艺术(一)语言特点1.简洁凝练:鲁迅的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如描写祥林嫂的外貌,“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寥寥数语,生动地刻画出祥林嫂历经磨难后的憔悴和麻木2.含蓄深沉:小说中的许多语言表达含蓄,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如鲁四老爷的话“既是她的婆婆要她回去,那有什么话可说呢”,表面上看似平淡,实则体现了他对封建家长制的维护和对祥林嫂命运的冷漠3.富有讽刺意味:通过对鲁镇人言行的描写,如他们对祥林嫂的嘲笑、对封建礼教的盲目遵从等,带有强烈的讽刺意味例如,祥林嫂讲述阿毛的故事时,鲁镇人从最初的同情到后来的厌烦,“她未必知道她的悲哀经大家咀嚼赏鉴了许多天,早已成为渣滓,只值得烦厌和唾弃;但从人们的笑影上,也仿佛觉得这又冷又尖,自己再没有开口的必要了”,讽刺了鲁镇人的冷漠和麻木。

      二)语言艺术效果1.生动刻画人物形象:简洁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习题:7.2 投影与视图.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习题:4.3 全等三角形.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习题:2.2 分式方程.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微专题 第二章 结合传统数学文化考查一次方程(组)的实际应用.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课件:考点知识梳理 2.2 分式方程.ppt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考点知识梳理 8.1 统计.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考点知识梳理 5.2 第3课时 正方形.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习题:6.3 与圆有关的计算.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习题:1.4 二次根式.docx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平均数3-北京版 (共15张PPT).ppt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鸡兔同笼人教新课标(共20 张ppt).pptx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2课时常见的数量关系|苏教版|苏教版 (共9张PPT).ppt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六单元 运算律 第8课时 相遇问题|苏教版 (共8张PPT).ppt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考点知识梳理 3.4 第2课时 二次函数性质的综合应用.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考点知识梳理 2.1 一次方程(组).docx 2025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专题15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3大模块知识梳理+9个考点+5个重难点+1个易错点)(原卷版).docx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平均数2-北京版 (共13张PPT).ppt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利用平移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ppt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一单元1.4解决问题 人教新课标(共12张PPT).pptx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三单元 小数乘法 第3课时 街心广场|北师大版 (共13张PPT).ppt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