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三物理 专题4《抛体运动 圆周运动》第2课时《平抛运动》复习测试.doc
7页第2课时 平抛运动要点一 平抛运动 即学即用1.在平坦的垒球运动场上,击球手挥动球棒将垒球水平击出,垒球飞行一段时间后落地.若不计空气阻力,则 ( )A.垒球落地时瞬时速度的大小仅由初速度决定B.垒球落地时瞬时速度的方向仅由击球点离地面的高度决定C.垒球在空中运动的水平位移仅由初速度决定D.垒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仅由击球点离地面的高度决定答案 D要点二 类平抛运动 即学即用2.如图所示,光滑斜面长为a,宽为b,倾角为θ,一物块A沿斜面左上方顶点P水平射入,恰好从右下方顶点Q离开斜面,求入射初速度.答案 a·题型1 平抛运动规律的应用【例1】如图所示,从倾角为θ的斜面上某点先后将同一小球以不同的初速度水平抛出,小球均落在斜面上.当抛出的速度为v1时,小球到达斜面时速度方向与斜面的夹角为α1;当抛出速度为v2时,小球到达斜面时速度方向与斜面的夹角为α2,则 ( )A.当v1>v2时,α1>α2 B.当v1>v2时,α1<α2C.无论v1、v2关系如何,均有α1=α2 D.α1、α2的关系与斜面倾角θ有关答案 C题型2 平抛运动中的临界问题【例2】如图所示,排球场总长为18 m,球网高度为2 m,运动员站在离网3 m的线上(图中虚线所示)正对网向上跳起将球水平击出(球在飞行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不计,g取10 m/s2).设击球点在3 m线的正上方高度为2.5 m处,试问击球的速度在什么范围内才能使球既不触网也不越界?答案 3 m/s ≤ v ≤12 m/s题型3 情景建模【例3】在发生的交通事故中,碰撞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事故发生时,车体上的部分物体(例如油漆碎片、车灯、玻璃等)会因碰撞而脱离车体,位于车辆上不同高度的两个物体散落在地面上的位置是不同的,如图所示,据此可以测定碰撞瞬间汽车的速度,这对于事故责任的认定具有重要作用,《中国汽车驾驶员》杂志第163期发表的一篇文章中给出了一个计算碰撞瞬间车辆速度的公式,v=,在式中ΔL是事故现场散落在路面上的两物体沿公路方向上的水平距离,h1、h2是散落物在车上时的离地高度.只要用米尺测量出事故现场的ΔL、h1、h2三个量,根据上述公式就能计算出碰撞瞬间车辆的速度.(g取9.8 m/s2)你认为上述公式正确吗?若正确,请说明正确的理由;若不正确,请说明不正确的原因.答案 据平抛运动的知识散落物A的落地时间t1= ①散落物B的落地时间t2= ②散落物A的水平位移s1=vt1=v ③散落物B的水平位移s2=vt2=v ④据以上各式可得v= ⑤故上述公式正确. ⑥1.如图所示,以9.8 m/s的水平初速度v0抛出的物体,飞行一段时间后,垂直地撞在倾角θ为30°的斜面上,可知物体完成这段飞行的时间是(g=9.8 m/s2) ( )A. s B. s C s D.2 s答案 C2.如图所示,a、b两个小球从不同高度同时沿相反方向水平抛出,其平抛运动轨迹的交点为P,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a、b两球同时落地 B.b球先落地C.a、b两球在P点相遇 D.无论两球初速度大小多大,两球总不能相遇答案 BD3.如图所示,A、B两球之间用长6 m的柔软细线相连,将两球相隔0.8 s先后从同一高度同一点均以4.5 m/s的初速度水平抛出,求:(1)A球抛出后多长时间,A、B两球间的连线可拉直.(2)这段时间内A球离抛出点的水平位移多大?(g取10 m/s2)答案 (1)1 s (2)4.5 m4.(2009·衡阳质检)国家飞碟射击队在进行模拟训练时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被训练的运动员在高H=20 m的塔顶,在地面上距塔水平距离为s处有一个电子抛靶装置,圆形靶可被以速度v2竖直向上抛出.当靶被抛出的同时,运动员立即用特制手枪沿水平方向射击,子弹速度v1=100 m/s.不计人的反应时间、抛靶装置的高度及子弹在枪膛中的运动时间,且忽略空气阻力及靶的大小(g取10 m/s2).(1)当s取值在什么范围内,无论v2为何值都不能被击中?(2)若s=100 m,v2=20 m/s,试通过计算说明靶能否被击中?答案 (1)s >200 m (2)恰好击中1.如图所示,汽车在一段弯曲水平路面上匀速率行驶,关于它受到的水平方向的作用力方向的示意图(如右图),可能正确的是(图中F为地面对它的静摩擦力,F1为它行驶时所受阻力) ( )答案 C2.如图所示,一玻璃筒中注满清水,水中放一软木做成的小圆柱体R(圆柱体的直径略小于玻璃管的直径,轻重大小适宜,使它在水中能匀速上浮).将玻璃管的开口端用胶塞塞紧(图甲).现将玻璃筒倒置(图乙),在软木塞上升的同时,将玻璃管水平向右加速移动,观察木塞的运动.将会看到它斜向右上方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玻璃管移至图丙中虚线所示位置,软木塞恰好运动到玻璃管的顶端.在下面四个图中,能正确反映软木塞运动轨迹的是 ( )答案 C3.如图所示,一条小船位于200 m宽的河正中A点处,从这里向下游100 m处有一危险区,当时水流速度为4 m/s,为了使小船避开危险区沿直线到达对岸,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至少是 ( )A. m/s B. m/s C.2 m/s D.4 m/s答案 C4.(2009·贵阳模拟)如图所示,两小球a、b从直角三角形斜面的顶端以相同大小的水平速率v0向左、向右水平抛出,分别落在两个斜面上,三角形的两底角分别为30°和60°,则两小球a、b运动时间之比为 ( )A.1∶ B.1∶3 C.∶1 D.3∶1答案 B5.如图所示,从一根内壁光滑的空心竖直钢管A的上端边缘,沿直径方向向管内水平抛入一钢球.球与管壁多次相碰后落地(球与管壁相碰时间不计),若换一根等高但较粗的内壁光滑的钢管B,用同样的方法抛入此钢球,则运动时间 ( )A.在A管中的球运动时间长 B.在B管中的球运动时间长C.在两管中的球运动时间一样长 D.无法确定答案 C6.执行救灾任务的飞机,逆风做水平匀速直线飞行,相隔0.5 s先后释放形状和质量完全相同的两箱救灾物资1号箱和2号箱.假设风力保持不变,这两箱物资在空中下落时,地上的人沿着飞机飞行的方向看 ( )A.1号箱在2号箱的正下方 B.两箱间的水平距离保持不变C.两箱间的水平距离越来越大 D.两箱间的水平距离越来越小答案 C7.如图所示的塔吊臂上有一可以沿水平方向运动的小车A,小车下装有吊着物体B的吊钩,在小车A与物体B以相同的水平速度沿吊臂方向匀速运动的同时,吊钩将物体B向上吊起,A、B之间的距离以d=H-2t2(SI)(SI表示国际单位制,式中H为吊臂离地面的高度)规律变化,则物体做 ( )A.速度大小不变的曲线运动 B.速度大小增加的曲线运动C.加速度大小方向均不变的曲线运动 D.加速度大小方向均变化的曲线运动答案 BC8.(2009·海淀区模拟)民族运动会上有一个骑射项目,运动员骑在奔驰的马背上,弯弓放箭射击侧向的固定目标.假设运动员骑马奔驰的速度为v1,运动员静止时射出的弓箭速度为v2.直跑道离固定目标的最近距离为d.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内射中目标,则运动员放箭处离目标的距离应该为 ( )A. B. C. D.答案 B9.如图所示,A、B为两个挨得很近的小球,并列放于光滑斜面上,斜面足够长,在释放B球的同时,将A球以某一速度v0水平抛出,当A球落于斜面上的P点时,B球的位置位于 ( )A.P点以下 B.P点以上 C.P点 D.由于v0未知,故无法确定答案 B10.一阶梯如图所示,其中每级台阶的高度和宽度都是0.4 cm,一小球以水平速度v飞出,欲打在第四台阶上,则v的取值范围是 ( )A. m/s<v<2 m/s B. m/s<v≤3.5 m/sC. m/s<v< m/s D. m/s<v< m/s答案 A11.如图甲所示,在一端封闭、长约1 m的玻璃管内注满清水,水中放一个蜡烛做的蜡块,将玻璃管的开口端用胶塞塞 紧.然后将这个玻璃管倒置,在蜡块沿玻璃管上升的同时,将玻璃管水平向右移动.假设从某时刻开始计时,蜡块在 玻璃管内每1 s上升的距离都是10 cm,玻璃管向右匀加速平移,每1 s通过的水平位移依次是2.5 cm、7.5 cm、 12.5 cm、17.5 cm.图乙中,y表示蜡块竖直方向的位移,x表示蜡块随玻璃管通过的水平位移,t=0时蜡块位于坐标原点.(1)请在图乙中描绘出蜡块4 s内的轨迹.(2)求出玻璃管向右平移的加速度a.(3)求t=2 s时蜡块的速度v2.答案 (1)略 (2)5×10-2 m/s2 (3)0.1m/s12.如图所示,M和N是两块相互平行的光滑竖直弹性板.两板之间的距离为L,高度为H.现从M板的顶端O以垂直板面的水平速度v0抛出一个小球.小球在飞行中与M板和N板分别在A点和B点相碰(假设碰撞时无能量损失),并最终在两板间的中点C处落地.求:(1)小球抛出的速度v0与L和H之间满足的关系.(2)OA、AB、BC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之比.答案 (1)v0= (2)4∶12∶913.如图所示为车站使用的水平传送带的模型,它的水平传送带的长度为L=8 m,传送带的皮带轮的半径均为R=0.2 m,传送带的上部距地面的高度为h=0.45 m,现有一个旅行包(视为质点)以v0=10 m/s的初速度水平地滑上水平传送带.已知旅行包与皮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6.g取10 m/s2.试讨论下列问题:(1)若传送带静止,旅行包滑到B端时,人若没有及时取下,旅行包将从B端滑落.则包的落地点距B端的水平距离为多少?(2)设皮带轮顺时针匀速转动,并设水平传送带长度仍为8 m,旅行包滑上传送带的初速度恒为10 m/s.当皮带轮的角速度ω值在什么范围内,旅行包落地点距B端的水平距离始终为(1)中所求的水平距离?若皮带轮的角速度ω1=40 rad/s,旅行包落地点距B端的水平距离又是多少?(3)设皮带轮以不同的角速度顺时针匀速转动,在右图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旅行包落地点距B端的水平距离s随皮带轮的角速度ω变化的图象.答案 (1)0.6 m (2)ω≤10 rad/s 2.4 m (3)见下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