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名句默写.doc
5页1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名句默写《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1)本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003 年河北省中考填空题)(4)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5)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6)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 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7)本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8)交代桃源人来历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爱莲说》(宋代·周敦颐)1)莲象征什么? 君子的美好品德2)文中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随俗浮沉,又庄重、质朴,不孤高自许、哗众取宠(或表现莲的高洁,概括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贵品德和坚贞操守)的名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高度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点明中心的主旨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或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6)“世人甚爱牡丹”,这是因为牡丹是: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予独爱莲”的根本原因是:莲,花之君子者也16.请在文中找出一句骈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陋室铭(唐代·刘禹锡)1.统领全篇并点明主旨的句子(词语)是:惟吾德馨(德馨)2.文章的前四句,既是形象的比喻,又是事物的类比,表面陋室也具有“名”、“灵”的性质3.文章的点题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4.文章是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表明陋室的景色之雅、交往之雅、情趣之雅,见“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的5.写陋室环境,突出景色之雅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由此可知其环境特点是:宁静幽雅6.写室中人,突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由此可知室主人也是一位鸿儒用一成语概括室中情景:谈笑风生27.写室中事,突出情趣之雅的语句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从前两句正面实写的句子可知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从后两句反面虚写可知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之情8.以古代名贤自况的语句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类比的目的是:表明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与抱负,进一步突出“德馨”9.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引用孔子的话有以君子自居之意,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10.本文通过描写陋室,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11.《陋室铭》和《爱莲说》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本文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引出主旨德馨”立意贯穿全篇12.“仙”和“龙”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能概括出全文大意的词语是:德馨13.本文写陋室,却没有一个表现“陋”字,请用四个字概括本文的意思:陋室不陋《大道之行也》(《礼记》)1.全文纲领性句子是:大道之行也, , , 2.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句是:①故人不独亲其亲, , , ,, , ,矜、寡、孤、独 废疾者皆有所养 (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 , 。
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货恶其弃于地也, ; ,不必为己货尽其用,人尽其力)3. 全文总结性句子是:, , 是谓大同4.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是: 、 《望岳》(唐代·杜甫)1.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2.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3.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语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4.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的语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春望》(唐代·杜甫)1.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2.诗人感时伤别、 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或运用拟人抒发伤感之情)的语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3.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4.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愁的语句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石壕吏》(唐代·杜甫)1.表明捕吏凶暴,老妇凄苦的语句: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2.表明老妇家遇不幸,亲子战死,揭露战争罪恶的语句: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3.老妇口述生死,暗含凄苦无奈的语句: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4.表明家无壮男,凄婉可怜的语句: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5.表明战争给家庭带来的不幸与困苦的语句: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36.写老妇为保家庭,自请应役的语句: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7.暗示老妇人被抓走的语句:天明的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三峡》(北魏·郦道元)1)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写山高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写夏水的句子:(1)写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2)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4)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5)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6)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8、中心内容及结构:文章先写三峡地貌,(总写)(第一段)再写三峡四季壮丽景色,表现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
分写)9、运用:(1)2003 年 6 月,世界人民见证了“三峡蓄水 315”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象,郦道元所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三峡秋日的凄异景象将一去不复返2)由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一诗句,你想到《三峡》中与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答谢中书书》 (南朝梁·陶弘景)(1)《答谢中书书》中表现山水相映之美的句子是:高峰人云,清流见底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2)《答谢中书书》中首句 , 点题,表达欲与友人交流山川美景的感受文中直抒胸臆的句子是: , , 3)《答谢中书书》中的描写句是: ,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 ; , 《记承天寺夜游》 (北宋·苏轼)(1)《记承天寺夜游》中写庭院月色美景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描写月下之景的子:① ② , , 3)抒发作者心情的句子是: ? ? 《湖心亭看雪》(明末清初·张岱)(1)《湖心亭看雪》中的写景句是: , , 4湖上的影子, 、 、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2)《湖心亭看雪》中使用白描句是: , 、 、、 《归园田居》(东晋·陶渊明)1.表明诗人带着闲适、自豪的心情,写一日的情形,可见诗人勤奋、执著的语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2.表明诗人热爱田园、怡然自得、不愿在污浊的现实中迷失自我(画龙点睛)的语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使至塞上》(唐代·王维)1.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语句: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2.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雄浑景象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渡荆门送别》(唐代·李白)1.点明出发地、目的地的语句: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2.化静为动,表现诗人过荆门入楚地的壮阔景象,含喜悦开朗心情、朝气蓬勃活力的语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3.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语句: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4.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语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游山西村》(南宋·陆游)1.含困境中蕴含希望哲理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表现村中热闹景象、民风淳朴的语句: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名句综合运用1.生活中,常有艰难险阻后豁然开朗的情形,引用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诗句应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农民早出晚归,辛勤劳作,引用《归园田居》中的诗句表达: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3.表达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引用《归园田居》中的诗句最合适的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引用 《望岳》中的诗句表达应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4.古诗中劝学的诗句很多,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5.我们想达到某个目的,又苦于没有途径,可以引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诗句: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6.表达豪迈乐观之情,引用《秋词》中的诗句应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7.劝他人要老当益壮,珍惜时间,可引用苏轼《浣溪纱》中诗句: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课外古诗】1.少壮不努力, 2.树树皆春色, 3.乡泪客中尽, 4. ,波撼岳阳城5.黄鹤一去不复返, 6.日暮乡关何处是, 7.常恐秋节至, 8.相顾无相识, 9. ,平海夕漫漫 10.气蒸云梦泽, 11.坐观垂钓者, 12.晴川历历汉阳树, 513.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高远爽朗,毫无悲秋之意)14.好峰随处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