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坑开挖支护施工方案湖南43米超深基坑开挖支护施工方案.docx
6页基坑开挖支护施工方案 湖南43米超深基坑开挖支护施工方案湖南43米超深基坑开挖支护施工方案第一章工程概况一、方案编制(一)、、编制原则(1)遵循设计文件及合同的原则:严格按照文件中有关工期、质量、安全、环保等要求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确保业主各项要求均得到满足2)遵循设计文件的原则:深刻理解领会设计意图,掌握设计标准,严格按设计原则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使选定的施工方法和工艺达到设计标准满足设计要求3)遵循现行施工技术规范和验收标准的原则: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规范和验收标准制定各项质量保证措施,确保实现创优目标4)遵循质量安全、工期并重的原则:视质量为生命,视安全为使命,工期为命令,注重发挥科学技术在施工中的先导和保障作用,投入精锐的专业施工队伍和精良的机械设备,加大技术创新力度,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确保工期、质量、安全协调一致5)遵循“优质、快速、安全、高效”的原则:提高机械配备率,充分发挥现代化机械的效率,为各项目标的实现奠定物质基础;实事求是,从工程实际出发,力求把握特点,突出重点,编制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施工方案6)遵循均衡施工的原则:做到施工安排布置合理,重点突出,全面展开,流水作业;加强施工中各工序之间的协调配合;充分考虑气候、季节对施工产生的影响,科学组织均衡施工。
7)遵循“分层开挖、分层支护,先支护后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精心规划布置施工场地,节约施工用地,尽量利用原有或就近已有的设施,减少各种临建工程严格各项施工过程的控制,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合理安排运输与储存作业,降低物资运输周转量8)遵循贯标机制的原则:使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在本工程项目中自始至终得到有效运行,使本工程项目所覆盖的全部质量活动及相关要素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二)、编制依据1、文件依据(1)、建设方提供的拟建场地现状地形图、建筑总平图等;(2)、建设方提供的部分周边管网环境资料;(3)、《XX(XX)置业有限公司XX国际金融中心岩土工程初步勘察报告》XXXX4)《XX国际金融中心深基坑支护初步设计》2、相关规范、规程(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4)、《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2005)(5)、《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6)、《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7)、《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8)、《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9)、《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11)、《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规程》DL/T5100-1999;(12)、《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DJ207-82;二、工程概况(一)项目概况拟建工程场地位于XX市XX区,XX路以东,XX路以西,XX路以南,XX路以北,交通便利。
场地占地面积约140.794亩场地已平整,场地内尚未进行建筑物设计,预计高层建筑最大高度为350m,基坑深度约为30m本次基坑支护工程高度约37m,为临时性支护,侧壁安全等级为一级,结构重要性系数为1.1,属于临时性支护考虑基坑范围大深度深,施工工期长,本次基坑临时支护设计可能使用年限≥2年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1、地形、地貌、不良地质作用根据初步勘察报告,拟建工程场地位于XX市XX区,XX路以东,XX路以西,XX路以南,XX路以北,交通便利场地占地面积约140.794亩场地原为商业区及居民区,现已平整,地形平缓原始地貌单元属于Ⅱ~Ⅲ级阶地,覆盖层厚度较大,分布稳定,主要为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2、地层分布及岩性通过本次勘察,综合区域资料,查明拟建场地分布岩土层有:填土①、淤泥质粉质粘土②、粉质粘土③、粉砂④、圆砾⑤、残积粉质粘土⑥、强风化泥质粉砂岩⑦、中风化泥质粉砂岩⑧、微风化泥质粉砂岩⑨,按其工程特性及时代,共划分为9层,自上而下分述如下:第四系(Q)(1)填土①(Q4ml):杂色、灰褐色、灰黑色,稍湿,松散,主要由建筑垃圾及粉质粘土组成,为新近填土,未完成自重固结该层分布连续,层厚1.5~5.5m,平均厚度2.91m,层底标高39.54~44.35m。
2)淤泥质粉质粘土②(Q4h)灰黑色,湿,可塑,无摇震反应,刀切面光滑,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高压缩性该层连续分布,层厚0.6~5.7m,平均厚度2.19m,层底高程37.54~42.85m3)粉质粘土③(Q3al+pl)黄褐色、红褐色,稍湿,硬塑,主要由粉粒和粘粒组成,含少量铁锰质结核及灰白色高岭土,具网纹状构造,无摇震反应,刀切面稍光滑,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中等压缩性,该层分布连续,层厚3.2~10.5m,平均厚度7.32m层底高程31.02~36.62m4)粉砂④(Q3al+pl)褐黄色、灰黄色,饱和,中密~密实,主要成分由长石、石英等组成,磨圆度好,分选性好该层分布连续,层厚0.60~5.2m,平均厚度2.10m,层底高程28.84~34.61m5)圆砾⑤(Q3al+pl)灰黄色、褐黄色,饱和,中密~密实,圆砾含量约为50~78%,一般粒径为2~35mm,最大粒径为75mm,磨圆度较好,呈浑圆状,成分多为砂岩,充填物多为粉细砂及粘性土,级配较好该层分布连续,层厚0.5~6.3m,平均厚度2.79m,层底高程26.12~31.05m6)残积粉质粘土⑥(Qel)红褐色,稍湿,硬塑状态,粘粒为主,由泥质粉砂岩风化而成,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震反应,刀切面较光滑,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
该层分布连续,厚度0.6~5.8m,平均厚度2.56m,层底高程23.21~30.04m白垩系(K):下伏基岩为白垩系泥质粉砂岩7)强风化泥质粉砂岩⑦紫红色,钙泥质胶结,中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较发育,可见少量溶沟、溶蚀,岩芯多呈短柱状、块状,锤击声闷,易碎,手可折断,日晒易开裂崩解,为极软岩,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V级,RQD极低,一般为20~35%,该层连续分布,厚度6.4~21.3m,平均厚度9.63m,层底高程14.91~19.15m8)中风化泥质粉砂岩⑧紫红色,钙泥质胶结,中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稍发育,局部可见少量溶沟、溶槽,岩芯多呈柱状,锤击声闷,易碎,手难折断,日晒易开裂崩解,为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V级,RQD较高,一般为70~85%,该层连续分布,最小揭露厚度10.4,平均厚度11.91m,层底高程3.34~6.55m9)微风化泥质粉砂岩⑨紫红色,钙泥质胶结,中厚层状构造,有少量风化裂隙,岩芯呈柱状及长柱状,锤击声闷,易碎,日晒易开裂崩解,为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IV级,RQD高,一般为90~95%,该层连续分布,揭露厚度为8.20~10.30m未揭穿3、地层岩土参数:根据《勘察报告》以及类似场地的经验,边坡设计取各地层岩性参数如下表:地层岩性参数表地层指标渗透系数重度抗剪强度指标土体与锚固体粘结强度极限标准值K(cm/sec)kN/m³C(kPa)φ(。
qs(kPa)填土①2.0×10-31881010淤泥质粉质粘土②6.0×10-61812815粉质粘土③5.0×10-619.533.912.450粉砂④4.0×10-319.802035圆砾⑤2.7×10-220.5030180粉质粘土⑥5.0×10-519.553.716.490强风化泥质粉砂岩⑦/2215030130中风化泥质粉砂岩⑧/23180322004、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勘察报告,场地内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土层内的孔隙水,分两层:1)第一层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①、淤泥质粉质粘土②中,在钻孔中及场地东侧开挖的基坑中,可见该层水,并且水量较大,水位较稳定,以上层滞水形式赋存据钻孔简易水文观测及场地东侧基坑内水位观测,该层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0.9~1.5m,水位标高43.51~45.35m2)第二层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上新统粉砂④、圆砾⑤中,该层水水量大,水位较稳定,具承压性据钻孔简易水文观测,该层地下水初见水位8.5m~14.6m,水位标高31.42~36.74m,提水后恢复的稳定水位埋深2.4~3.7m,水位标高42.41~43.15m3)地下水位及地下水水质评价:根据初步勘察报告,第一层地下水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微腐蚀性;第二层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
三)、基坑工程特点根据场地地质情况及边坡周边环境,本次基坑工程具有如下特点:1、基坑规模大,形状不规则,基坑侧壁高度大:根据小区总平面图以及整体规划,基坑工程侧壁高度范围为30m本次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一级,结构重要性系数γ=1.1;2、本次基坑支护工程为临时性支护,基坑范围大深度深,施工工期长考虑到施工工期长,可能超过2年,锚索防腐需按永久性支护防腐处理3、地层条件:根据初勘报告,基坑侧壁支护段所涉及的土层主要有填土、淤泥质粉质粘土、粉质粘土、粉砂、圆砾、残积粉质粘土、强风化泥质粉砂岩、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地质条件差异性较小:基坑侧壁支护段所涉及的土层主要有填土、淤泥质粉质粘土、粉质粘土、粉砂、圆砾、残积粉质粘土、强风化泥质粉砂岩、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地层较为复杂;4、地下水水量较大:场地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土层内的孔隙水本次基坑工程应注意基坑坑顶及坑底的排水、截水工作,防止降雨期间雨水入渗软化土层,降低土层物理力学参数,地下水采取止水措施因基坑周边环境复杂,且地下水与湘江存在水力联系,不能采取井点降水措施5、周边建筑物环境:基坑周边环境较复杂,四周均为市政道路,局部地段坡顶含高层建筑物。
基坑北侧西段以北存在拟建地铁车站,该车站与基坑边线距离在100m以外,对本基坑北侧支护无影响;XX路一侧存在地铁1号线,估计距离基坑西侧边线最近约9m,深度范围约16m~24m;周边管网环境:拟建场地周边有地下管道,深度约地面以下2.5m范围内;因此基坑环境复杂,控制变形要求高四)、基坑工程设计内容根据设计,各支护段采用支护方案如下:(1)支护方案:①对基坑四周采用双排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对基坑进行止水;②基坑采用“人工挖孔桩+锚索+双排旋喷桩止水帷幕”支护方案,桩型为人工挖孔桩;③基坑坡顶、坡底采用排水明沟排水;(2)截排水措施:基坑坑顶、坑底沿周边设置排水明沟,为防止地表水从人工填土中渗入基坑,对坑顶地表加以硬化,并在喷射砼坡面上设置泄水孔,并在基坑底部每20m设置一道集水井第二章施工部署由于本基坑深度大、面积大,土方、支护工程量均十分巨大,工程施工环节多,因此施工部署显得尤为重要一、土方施工部署针对本工程特点,土方施工部署如下:1、场地设置四个土方进出场通道,南向XX路设置1个通道,东向XX路设置2个通道,西向设置1个通道,详见附图一;2、因人工挖孔桩、旋喷桩施工工期较长,为节约工期,在人工挖孔桩、旋喷桩施工期间,对基坑中心进行施工,周边预留20m挖孔桩、旋喷桩操作场地,待挖孔桩、旋喷桩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