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文地质资料扫描数字化规范.docx
14页图文地质资料扫描数字化规范图文地质资料扫描数字化规范篇一:《彩图扫描编辑》彩色大幅图件扫描与编辑 彩色大幅图件扫描、编辑是图文地质资料扫描数字化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国土资源部图文地质资料扫描数字化规范(SZ1999001-XX)等为标准,我们将钻孔柱状图扫描编辑等工作的开展作如下要求: 一、定义 1 、电子文件 能被计算机系统识别、处理,按一定格式存储在磁带、磁盘或光盘等介质上,并可在网上传送的数字代码序列 2、原件 用于扫描的纸质图文地质资料 3、栅格文件 原件经扫描后而所形成以点阵形式保存的电子文件 4、附图概念 除正文中插图以外的各种图形文件 原件中未明确规定属那类的图表型文件原则上归入附图类 二、图件扫描之前处理 图件处理是指在扫描之前,对图件进行的修整、分类、组织编排等项工作 1、原则 (1) 基本保持原件原有的形式,在此基础上,为便于利用, 对一些特殊情况做相应处理2)对原件的处理要做到完整、齐全 2、修整 为了保证扫描数字化工作的速度和质量,对图纸的折痕、原件中的破损处及不清晰处所进行的熨平、修复或清绘等工作 三、组织编排 图件的组织编排是在一份原件内进行的 1、附图按原图顺序号依次进行编排。
2、对夹在图件中间只占一个顺序号的图册和多张附图,按本标准部分的加页规则进行编排 3、对分开制印的附图,以是否影响浏览为拼接的原则,不影响浏览的,原则上一律不拼接;若进行拼接,则对拼接后剩余的附图视 情况或重编排顺序号处理 四、图件扫描 1、原则 按照图件处理的结果对原件进行完整、齐全的扫描,保证栅格文件的扫描质量,并使栅格文件具有最少的整饰工作量 2 工作内容 (1)选择适当的分辩率一般情况下对彩色图原件,其分辩率原则上可参考以下选择:图纸 300dpi,当栅格文件的清晰度不佳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分辩率及其他相关参数 (2)根据其印刷质量、清晰度等情况进行择合适的对比度及 亮度等扫描参数3、质量要求 (1)一份图件所形成的栅格文件要齐全,既不能漏扫也不能多扫或重扫 (2)栅格文件的清晰度应最大限度地接近(等同于)扫描原件,扫描内容要完整,画面要端正凡原件中可识别的内容(污迹除外) ,在栅格文件的打印结果和屏幕显示结果中应亦可识别 (3)对原件有精度要求的栅格文件(如地质图、剖面图、储量计算图等)与原件的对角线误差和边长误差均不得超过±% (4)保证扫描后彩色栅格文件的色彩要有较好的还原度,灰度栅格文件要有层次感。
4、彩色图件扫描 选择分辨率 300dpi,数据类型 RGB,扫描参数中的调色板为 256 色(固定)16 色(固定),扫描文件类型 JPEG,扫描速度为 7,扫描控制明亮度为 5,扫描仪的 Gamma 修正值均为 (1)点击“scanworks”图标进入扫描界面,点击“调色板/文件类型”按钮进入: a、256/16 色调色板:256 色为“固定” ,16 色为“固定” , b、扫描文件类型:RGB 为“JPEG” ,256/16 色为“TIFF Uncompresse” ,灰度为“JPEG” ,黑白为“TIFF Group 4” (2)点击“介质操作控制”按钮进入: a、完成扫描的行为设置为“保存/删除后图纸不动,自动检测原图长度,保留” , b、图纸加载位置为“右边” , c、起始,结束为“0”, d、速度为快速“7” , e、自动上纸延迟(秒)为禁止自动上纸“1” (3)点击扫描仪控制按钮进入: a、明亮度:“最小,5” , b、Gamma:红绿蓝都设置为“” , c、sRGB 设置为“开” , d、校准:“只做白色校准” (4)点击扫描按钮进入: a、设置文件路径名, b、Sizes:自定义,根据图纸的大小设置宽度和长度,XY 偏移为“0”不变, c、分辨率/数据类型:300dpi/RGB。
(5)最后把图纸靠右边反面朝上,有数据朝下放入扫描仪,按扫描仪器上的右上角的从左到右第四个按钮使机器压轴后放入图纸,再按第 2 和 3 的按钮使图纸进入或退出,固定好图纸,点击扫描按钮,等图纸都出来,扫描界面出现图后,最后点击保存 5、数据编辑 对扫描形成的栅格文件按规范要求对照原件进行反转、调整页边距、去圬、旋转、纠斜、修补等编辑处理,使得编辑后的栅格文件保持图文地质资料的原有信息、清晰、美观 (1) 原则 编辑后的栅格文件应保持图文地质资料的原有信息,不能违背图文地质资料的原意 (2)主要工作内容 去污:删除栅格文件图像上的污点和污迹 篇二:安徽省金土工程资料数字化扫描规范安徽省金土工程资料数字化扫描规范 一、原件处理 原件处理是指在扫描之前,对原件进行修整、分类、组织编排等项工作 1、原则 基本保持原件原有的形式,对原件的处理要做到完整、齐全在此基础上,为便于利用,可适当对一些特殊情况做相应处理 2、修整 为了保证扫描数字化工作的速度和质量,需对图纸的折痕、原件中的破损处及不清晰处进行熨平、修复或清绘等工作 二、扫描 1、原则 在原件处理的基础上,对原件进行完整、齐全地扫描,保证栅格文件的扫描质量,使栅格文件具有较少的整饰工作量。
2、工作内容 ①选择合适的扫描方式对于用“黑白二值扫描”无法正确反映其上主要地理信息的彩色图件、彩色照片及彩色封面,应使用“彩色扫描” ;对于黑白照片及使用“黑白二值扫描”不能获得清晰图像的原件,应使用“灰度扫描”(为保证存储空间的大小,采用的灰度必须控制在某个范围) ;对于其它情况应尽量使用“黑白二值扫描” ②选择适当的分辨率一般情况下对彩色、灰度或黑白二值的原件,其分辨率的选择可参考以下标准:扫描对象为图纸的,分辨率大于等于 300dpi;扫描对象为文字的,分辨率大于等于 200dpi;扫描对象为照片的,分辨率大于等于 100dpi当栅格文件的清晰度不佳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分辨率及其它相关参数③选择合适的消兰方法对于黑白图件,根据其印刷质量、清晰度等情况进行选择 ④根据原件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门限参数、对比度及亮度等扫描参数 ⑤对原件本身就是空白页及因拼接而成的空白页的,进行空白页扫描 3、质量要求 ①一份原件所形成的栅格文件要齐全,既不能漏扫也不能多扫或重扫 ②栅格文件的清晰度应最大限度的接近(等同于)扫描原件,扫描内容要完整,画面要端正凡原件中可识别的内容,在栅格文件的打印结果和屏幕显示结果中亦可达到原有的效果。
③原件的栅格文件与原件的对角线误差和边长误差均不得超过±% ④保证扫描后色彩栅格文件的色彩要很好的还原度,灰度栅格文件要有层次感 4、栅格文件的格式 ①黑白二值:使用 CCITT Tiff Group 4 fax 压缩格式(.TIF) ②灰度或彩色:使用 8 位或 24 位 JPEG 压缩格式(.JPG) 三、整饰 整饰是指为了使扫描后形成的栅格文件清晰、美观而进行的反转、调整页边距、去污、旋转、纠斜、修补等工作 1、原则 修饰后的栅格文件应保持图文地质资料的原有信息,不能违背图文资料的原意 2、主要工作内容 反转:对负片的栅格文件进行黑白反转 调整页边距:裁除栅格文件上过宽的页边距,增补栅格文件上过狭的页边距 去污:删除栅格文件图像上的污点和污迹 纠斜:对倾斜的栅格文件进行纠斜 旋转:对栅格文件上非正视的图像和文中的插图、插表、照片等要进行适当的旋转、拼接 修补:栅格文件图像上的信息出现缺失时必须给予必要的修补 勘误:对照原文件的勘误表更正栅格文件上的错误信息 3、质量要求: 保证整饰后栅格文件上的信息齐全和完整 栅格文件的图像应真实地记录图纸上的信息:文字部分以能读懂 每一个字为准;各种字符,特别是重要的数字和符号应正确无误;图形部分,在 1:1 显示下的主要信息必须清楚,线段应连续可读。
栅格文件的图像应能满足阅读要求 栅格文件的图文信息应是垂直向上的正片图像,其显示方向应从上到下; 栅格文件的图像应端正,倾斜度不得大于°; 栅格文件上不应该有影响美观的小污迹; 尽可能使栅格文件的图像清洁、美观 栅格文件图像上的上下、左右要各自留出大约 2 厘米的页边距; 整饰过的文字、数字、符号、字体、线型、颜色等属性必须与原件保持一致; 四、数据的保存: 电子文档的质量及文件格式必须满足该标准的要求 电子文档必须能够在政务系统中进行浏览和使用 单个 A4TIF 不得大于 50KB,A4 中灰度不得大于 5% 保存数据的载体目前暂时要求“CD-R” (光盘) 篇三:对地质资料数字化若干问题的探析对地质资料数字化若干问题的探析 摘要 本文简要阐述了成果地质资料数字化的对策,提出成果地质资料数字化建设、实现资源共享是新疆地矿局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目标 关键词 成果地质资料 数字化 问题的探析 XX 年 10 月 28 日国家档案局制定了《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 (以下简称纲要) 《纲要》公布后,全国各级档案部门纷纷制订相应的的实施意见或规划,这些措施无疑是对档案管理科学化、现代化、信息化的重大促进。
新疆地矿局以新地矿发[XX]33 号文要求,为加快新疆地矿局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步伐,为尽快实现成果地质资料资源共享的目标奠定基础要求局属各单位:①要求将馆藏无数字化的纸质成果地质资料全部进行扫描,形成图片格式的电子文件;②建立地质类基础数据 f 库)及将电子化档案(图片格式档案)处理转成数字化档案为了更好地完成此项工作,本人认为有必要对成果地质资料数字化工作的内容及其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进行思考,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有效落实成果地质资料数字化 一、成果地质资料数字化的可行性及面临的现实问题 成果地质资料数字化成为加快地矿局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实现资源共享目标的基础后,就有必要对馆藏成果地质资料的数字化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一次重新审视 1.可行性成果地质资料数字化后,可以借助计算机管理系统为档案资料利用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利用档案资料时,即可以利用计算机实现从检索到资料调阅的全部过程,这比传统的通过卡片查找、库房调卷、翻阅案卷过程,无论是时间、空间上都十分方便,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档案资料利用服务的效率 2.安全性成果地质资料数字化后在保管上并非比传统的档案资料保管更加便利传统的档案资料主要以纸质为主,因此不存在异地复制备份的情况。
而实现数字化后,就应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电子文档的保管;在原来的档案资料安全工作中增加档案信息安全的工作,在常规的档案资料单独存放保管的基础上,增加电子文档和数据库的异地备份保管资料保管的难度提高了,安全问题尤其突出 3.投资巨大新疆地矿局所属各单位都需对馆藏纸介质成果地质资料进行扫描,本人仅以地质四大队现馆藏纸质成果资料进行预算,成果地质资料 295 份,其中,文字20196 页,附表 396 册、图纸 4707 张,测算需投入 277386元进行纸介质资料扫描及光盘制作费对纸介质进行扫描后形成的图片格式文件,今后还需转换成数字化格式文件,图纸扫描后形成的图片文件,今后数字化时可做为底图使用,文字、表格形成的图片文件,今后数字化中能否再利用,如果用不上,那么以前投入的资金、人力便会付之东流二、成果地质资料数字化的对策 成果地质资料数字化工作的实施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考虑笔者认为,采取科学的态度,进行严肃周密的论证,选择正确的方法,是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和做法 1.人才队伍建设档案资料信息化,档案人员要与计算机、网络打交道,是一种高层次的工作,对人的思想观念、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都有较高的要求。
工作人员要有相适应的熟练计算机操作技能,有获取判断运用信息的能力,还要有精通的档案业务知识 2.基础设施建设档案资料信息化,硬件要先行硬件建设要有前瞻性,要建立一套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灵活的结构化布线系统,这样,才能为日后数字化建设留足发展空间建设地质档案信息服务网站,建立地质档案信息开放查询系统,向社会提供地质档案信息产品服务和技术支持因此在选择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