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新课程背景下的校本课程研究:依托“小课题”开启“大课程”之门.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桔****
  • 文档编号:545516918
  • 上传时间:2023-12-2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86M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新课程背景下的校本课程研究:依托“小课题”开启“大课程”之门小学科学校本课程的设计需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着眼于学生身边事物,结合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以真实探究活动为学习方式,确保课程的适切性与科学性以学生容易研究的“小课题”为生发点,设计与地方资源相通的主题式课程,可以帮助学生通过一个个“小问题”的解决,拓展视野、开阔思维,进而搭建纵横交错、有机相连的课程框架,创设具有地域特色的拓展性“大课程”山水钱湖”课程是基于东钱湖独特的湖泊资源而逐步尝试和构建起来的校本课程其构建初衷来源于五年级学生一次对家乡东钱湖湖水的研究水是生命之源”这一句话家喻户晓,那生活在东钱湖的人,是否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学生们开启了东钱湖湖水的探索研究之旅一、发现真实问题,触发校本课程建设新角度在学习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环境与我们”单元的第七课《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时,有学生说:“我观察到小区周边的小河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水看上去浑浊另一学生说:“在东钱湖岸边,我看到有树叶、杂物飘浮在水上面,一眼见不到底学生们纷纷提出:是不是可以研究东钱湖的水质?湖水到底优质吗?小区周围的湖水、河流、小溪等自然水域是否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等等。

      教师授课时间有限,大家都意犹未尽在课余时间,学生们申请组织活动实践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拟定计划,分工合作,研究报告,搜集证据,分析结果每一个环节都“精雕细琢”,甚至需要用到休息日的一两天,他们也不亦乐乎一)激发兴趣,调查访谈——研究感兴趣的话题学习了《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课程内容,学生们对东钱湖水质研究兴趣高涨阳春三月,气温回暖,我们的活动也拉开了帷幕学生们先分组讨论制订活动实施方案,然后对不同地点的水进行取样,如湖水、河水、溪水等,再通过调查该区域周边的环境以及寻访村民,进行水质推测(图1)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体验研究的价值基本的“看、闻”等观察方法只能了解基本情况,为了让研究结果更准确,活动实践小组走进了位于东钱湖旁的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请教了专业的研究人员,学习利用塞氏盘检测水源透明度、PH 测定仪检测水源酸碱度、溶解氧测定仪检测水源含氧量等方法,对东钱湖水质进行讨论探究(图2)三)整理交流,汇报演示——展示研究的成果在前期实践的基础上,学生们汇集发现的问题,整理实验数据,比较分析归纳,根据结论推测原因,最终完成“对东钱湖各区域水质现状的调查研究”的小课题。

      学生们通过深入探究,得出“东钱湖的水质总体达到Ⅱ、Ⅲ类水标准”的结论二、还原真实学习,探寻校本课程建设新路径课程开发中,我们首先通过挖掘科学教材的延伸点,找到与东钱湖地域资源的交集点,然后确定一个主题,找寻一个真实问题,再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知识技能去尝试解决问题它突破了科学学科框架,超越了基础知识的范畴,将知识拓展、实践探究、艺术创新等融合在一起将研究阵地从课堂延伸至课外,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宽了学生的增知渠道,促使学生对家乡的地域文化产生兴趣,并学会理性分析与思考,以此提升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养一)自然生活中发掘,激发自主探究兴趣选择比教科书更贴切、更感性、更富有人情味的真实情境,将生活实际对接课内知识,不仅能丰富课程的内容,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因此,将源于学生身边熟知的自然作为科学探究资源,是开发校本课程的有效途径之一案例1:绘·东钱湖的水生动物(螺蛳)【展示】青鱼、螺蛳、湖虾、朋鱼,都是来自东钱湖的水生动物,被称为“钱湖四宝”提问】你还知道哪些生活在东钱湖的水生动物?【观察(螺蛳)】你对螺蛳有什么疑问?(如它们喜欢在什么环境里生活?它们是怎么行走的?都喜欢吃什么?)【讨论】边观察交流,边用图画文字记录螺蛳的相关信息,引导学生使用科学的动物观察记录方法。

      分享】动物观察笔记图(图3)科学源于生活且服务于生活生活中拥有许多鲜活的科学素材,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宝贵资源案例1选取生活中常见但不起眼的螺蛳作为探究资源,设计了一个拓展性活动观察思考螺蛳是怎么行走的,调动了学生看、听、闻、摸等众多感官,感受越多,理解就越深运用科学的动物观察记录方法,准确地抓住事物特征,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有助于学生理清思路、学会观察、科学分析与总结自然生活与科学知识的联结,充分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二)科学实验中求证,提升自主探究能力科学校本课程应以探究任务为驱动,让真实问题成为探究的生长点,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在实验活动中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方法的运用,从单向知识的理解巩固走向多角度的真实问题探究,从浅层思维走向高阶思维,灵活应用综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科学实验为路径,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动力,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提升其自主探究的能力案例2:造·螺蛳的幸福家园【播放视频】螺蛳的生活提问】它们生活在哪里?生存需要哪些条件?这些水生植物为动物提供哪些帮助?池塘的非生物又能为生物提供哪些帮助?【讨论】组内交流,可用简图表示生物与非生物的关系。

      归纳】总结关系结构图讨论】我们自己能建造一个螺蛳的幸福家园吗?(出示玻璃鱼缸)需要准备什么?各要准备多少?讨论它们之间的关系活动】小组讨论设计方案,交流修正,建造“螺蛳的幸福家园”(图4)将研究置于真实实践中,学生首先需明确任务,经历从共性特征的讨论到个性化设计的过程,教师引导他们对生态瓶内生物与非生物的关系、数量、大小等进行分析和总结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观察,发现问题,交流讨论,吸纳来自对方的合理研究部分,不断修正,培养创新思维课程中融合了科学探究实验的元素,可以促进学生科学探究思想的建立,培养其问题解决的意识和能力三)地方文化中挖掘,丰富校本课程内涵关注地方文化,可以厘清社会发展的脉络因此,将地方文化作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内容之一,既能让科学探究回归自然生活,又能让学生了解东钱湖的历史,感受东钱湖文化的深层内涵,进而培养学生的“东钱湖情怀”案例3:烹·名菜“酱爆螺蛳”【播放视频】学生录制的作品《田螺山》讲故事】讲一讲关于田螺姑娘的传说,交流田螺姑娘身上体现的中华传统美德播放视频】观看东钱湖的传统美食“钱湖四宝”相关视频介绍】说一说“钱湖之吻”名字的由来并介绍其烹饪方法活动】交流厨房用具的用途及使用方法,介绍螺蛳的营养价值。

      烹饪】烹饪菜肴“钱湖之吻”,制作视频,钉钉群内共享,评比美食小主播(图5)案例3的活动发生在教室的小环境中,学生充分认识厨房用具及其使用方法,将拓展实践的主题探索与劳动技术、地方文化相结合,并运用厨房用具烹饪菜肴,完成后在钉钉群里分享,师生一起进行评比,选出美食小主播该活动融趣味性与知识性于一体,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体会“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道理这样的课程既可以丰富教育的内涵,又能提高学生的家国情怀,是国家课程的很好补充三、链接真实地域,升华校本课程建设新思考随着小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学生们的认识得到了提升,随之而来的是更深层的想法:东钱湖内的动物、植物还有哪些?它们是怎样生存的?东钱湖的地形造就了怎样的动植物生存环境?为此,我们开启了基于地方资源的小学科学校本课程“山水钱湖”的构建与实践研究之行通过不断地探索,整合相关学科知识以及地方资源内容,我们创设了以东钱湖水生动物研究为主线的地域特色校本课程(表1)随着课程的实施与应用,我们积累了关于“水生动物”课程研究的丰富经验,进一步理顺课程之间的关系,深层次探寻课程的实施模式,并整体规划了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活动以“湖”主题课程为例,学校先后设计了“湖文化”“湖生活”两个板块的地课程内容,其中“湖文化”板块分成东钱湖概况、东钱湖植物、东钱湖动物三个项目内容,“湖生活”板块主要研究东钱湖的水质项目(图6)。

      目前,具有东钱湖地域特色的小学科学校本课程“山水钱湖”课程体系建设还在进一步的开拓和完善中(图7)其从东钱湖水域现状的小课题研究中一步步走来,真实的情境、真实的问题以及切实可行的任务,使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核心素养得以提升在课程开发与建设的过程中,不仅学生在成长,教师同样也打开了新视野,收获了新发现,经历了新惊喜相信在我们不断深入的研究中,“小课题”走进“大课程”会成就更多的教育智慧。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