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轨道基本知识讲座线路平纵断面PPT幻灯片课件销售工作计划 教育.docx
7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轨道基本知识讲座线路平纵断面PPT幻灯片课件 销售工作计划 教育 轨道基本学问讲座第二讲 线路平面与纵断面 1 一 线路结构 本部分所指线路为轨道的中心线 线路分为平面与纵断面两大部分 线路结构示意图如下 2 二 平面曲线 线路平面是线路中心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它包括直线与曲线两部分 1 曲线的分类按相邻两曲线的转向角方向分为同向曲线 反向曲线 同向曲线 反向曲线 3 按线路的前进方向 直线与缓和曲线的连接点称为直缓点 依次类推 其余各点分别为缓圆点 圆缓点 缓直点 分别记为ZH HY YH HZ 二直线的相交点称为交点 记为JD 曲线的中点记为QZ 见图示 2 曲线的平面结构 4 3 曲线要素及其它相关术语 1 曲线中心角和曲线交角相等 符号 5 2 曲线半径 符号R 它确定了轨道转向的程度 6 3 切线长 交点至切点的长度称为切线长 记为T 7 4 曲线长度 角度制 C R 180弧度制 曲线长度 弧度 半径正矢 弦长 半径之间的关系f d 8R 8 5 曲线正矢 曲线正矢是量度曲线是否圆顺的重要要素 曲线轨向的园顺通过正矢值进行检测 正矢 曲线上两点间连成一条直线 称为弦 弦上任意点到曲线对应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矢距 位于弦ZY的点的矢距叫做正矢 正矢的大小与圆半径相关 通常正矢值f 5000 R 9 6 圆曲线的轨距加宽 国家铁路轨距加宽标准为R 350m加宽0mm350m R 300m加宽5mmR 300m加宽15mm 城市轨道交通正线的曲线 半径300米及以上的均不设加宽 10 7 圆曲线外轨超高 为抵消车辆在曲线地段行驶过程中所产生的离心力 曲线必需设置外轨超高 11 曲线超高的计算 离心力的计算 N 超高的计算 欠超高与过超高 略 12 8 缓和曲线 园曲线地段 为使曲线的线形和技术参数向直线段实现渐变 必需设置连接曲线作为过渡段 这种用于过渡的曲线称为缓和曲线 缓和曲线应符合以下要求 1 横向力与竖向力慢慢变动 不突然发生 2 外轨超高与轨距加宽在缓和曲线上全部完成 缓和曲线的线形是参数方程 缓和曲线的计算 略 13 9 曲线内股缩短轨 在曲线地段 外轨的长度大于内股的长度 而标准钢轨的长度是相等的 如内外股接受相同长度的钢轨 其左右接头偏差量就会越来越大 为保持钢轨接头的对接形式 曲线内股必需铺设缩短轨 缩短轨计算 略 14 三 线路纵断面 1 概述线路纵断面是线路中心线展直后在纵向垂直面上的投影 线路纵断面是由坡段及连接相邻坡段的竖曲线组成 坡段的特征由坡段长度和坡度值表示 线路坡度以轨面高程升降的高度与其长度之比的千分率来表示 上坡为正 下坡为负 平坡为零 不同坡段的分界点称为变坡点 15 2 线路坡度 线路坡度表示法方框内斜线或水平线为坡度线 坡度线上方数据为坡度值 下方数据为坡长 方框下方数据为前进里程读数 单位 米 有的还在方框的角落里进一步标注更具体的数据 16 3 竖曲线 坡段与坡段相连 规范规定 相邻两坡段的坡度值 二者代数差大于等于2 时 必需于变坡点设置竖曲线 竖曲线半径 区间为5000米 困难地段为3000米 表5 3 站端为3000米 帮助线为2000米 这样 在垂直面上 用圆顺的曲线连接前后坡段 可以改善列车的运行条件 17 四 线路的布局 1 线路的连接两条线路通过道岔或其他方式连接起来 称之为线路连接 18 2 线路的组合 多条线路通过肯定的方式连接起来 称为线路组合 1 梯线直线梯线 19 续上页 缩短梯线 20 3 车场线 将办理同一种作业的线路两端用梯线连接起来 便成为车场 按运营功能 车场有到发场 到达场 出发场及调车场等 车场按其样子不同可分为梯形车场 异腰梯形车场 平行四边形车场和梭形车场 21 1 梯形车场 22 2 异腰梯形车场 3 平行四边形车场 23 4 梭形车场 上述各种车场各有其特点 选用时应依据车场的用处 线路数目 车站地形及整个车站的布置等因素来确定 24 5 站场咽喉 在车场或车站两端道岔汇聚的地方 是各种作业 列车到发 机车走行 调车和车辆取送 的必经之地 故称为车场或车站的咽喉区 简称咽喉区 25 4 车场线的布局 4 1基本概念1 场 的概念 场 就是指车场 如到发场 调车场等 它是布局的基本单元2 级 的概念 级 为车场在车站纵轴线上排列的层次数 有几个层次就称为几级 3 横列 与 纵列 的概念 横列 与 纵列 是用来区分两个 车场 之间位置关系的术语 以车站纵轴线为参照物 横向布局的两个 车场 称为 横列 纵向布局的两个 车场 称为 纵列 在许多车场的状况下 某两者之间是横列关系 而另外两者却是纵列关系 26 横列式布局示意图 27 纵列式布局示意图 28 4 单向与双向的关系 单向 事实上就是单线 双向 就是双线 或称复线 铺设了上下行两条线路 两个方向的列车 分向行驶 单向 事实上就是单线 双向 就是双线 或称复线 铺设了上下行两条线路 两个方向的列车 分向行驶 29 5 国铁车站线路布局 以中间站为例 越行站等略 30 6 地铁车站的线路布局 6 1侧式站台车站 31 6 2岛式站台车站 32 7 折返线布局 具备折返功能的不肯定全部设为折返站 33 7 1长交路 长交路是指列车路全程的两个终点站之间运行 中途不进行折返 34 7 2短交路 短交路是指列车路的某一区段内运行 在指定的车站折返 35 7 3长短交路 长短交路是指列车路上的运行距离有长短两种 是长交路与短交路的混合形式 折返站与长短交路的设置应依据客流量分布状况而确定 36 折返站的设置 一般状况下 一条运营线设置一处折返站 主要依据客流量确定 37 单渡线站前折返基本原理 单渡线站前折返上行站台空闲 具备接车条件 开通a车入站进路 N1岔曲股开通 反位 N2曲股开通 反位 a车由下行线经由N1 N2岔进入上行站台 下客 上客 N2岔直股开通 定位 上行发车 a车出站 38 单渡线站后折返基本原理 第一步 下行列车直接进站 下客 第二步 N1岔开通曲股 反位 N2岔开通曲股 反位 列车由下行站台经N1 N2岔进入折返线 第三步 N2岔开通直股 定位 列车进入车站上行线 上客 发车 39 双渡线折返 站前折返 40 站后折返 41 站前与站后 42 交叉渡线折返 依据现场条件 接受交叉渡线折返的形式将大大缩小用地面积 削减建设投资 一组交叉渡线相当于四组单开道岔和一个交叉 43 方案的改变 依据现场实际状况 经常接受单渡线与交叉渡线相结合的方法 也就是说 在同一车站既设置了单渡线又同样增设交叉渡线 这样 大大提高了折返能力和调车能力 有利于满足运营的需要 单渡线与交叉渡线可以设置在车站的一端 也可以在车站的两端分开设置 44 交叉渡线 单渡折返 45 曲线折返 以上各类车站的示意图所示 其正线均为直线 但事实上不行能都是特别理想的条件 一般规定 车站的站台部位不得设置曲线 应尽可能将曲线设置在站台之外 特殊困难条件下 曲线半径不得小于800米 46 纵列式折返站 1 布置特点 折返线一般设于车站列车到达方向的前端 与站台纵列布置 47 横列式折返站 1 布置特点 折返线与站台平行并列布置 48 纵横列折返站 1 布置特点 兼具纵列式与横列式特点 2 优点 往往同时具有站前和站后两种折返方式 通过合理增设配线 形成接车 转线 发车的平行进路 使两列 或以上 列车在站内能平行完成折返作业 缩短列车折返时间 提高折返能力 3 缺点 工程量较大 49 附 南京机场线各站布线 1 50 南京机场线各站布线 2 51 8 站场线路 车辆段 1 国铁 1单向横列一级三场布局式 52 国铁 2 单向纵列三级三场式布局 a 反到反发 53 单向纵列三级三场式布局 b 环到环发 国铁 3 54 国铁 4 单向混合二级四场式布局示意图 55 国铁 5 双向纵列式三级三场布局示意图双向纵列式三级三场布局示意图 56 2 地铁 1 57 地铁 2示意图 58 五 线路平面示意图 1 平面示意图形式一 59 2 平面示意图形式二 以某运营线为例 60 平面示意图的表示方式的说明 K12 183 657K表示公里 后面的数据是公里牌后面的零数即 第12公里加183 657的位置缓直点 HZ 61 六 限界 限界的分类 建筑限界 设备限界 车辆限界 62 1 矩形隧道的限界 63 2 圆形隧道的限界 64 第二讲 结束 65 第 7 页 共 7 页。
